中外抒情散文的複習指導

一.大學聯考目標

中外抒情散文的複習指導

閱讀鑑賞中外文學作品。瞭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鑑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單元複習

本單元是現代散文和外國散文單元,課文都是寫景狀物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以精彩的寫景狀物聞名於世,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筆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和精美的語言;《故都的秋》也寫景狀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濃郁的情味,作者的襟懷、志趣、性格洋溢在字裏行間。《囚綠記》第一次進入語文課本,高中新課本選用它,是因爲它篇幅較短,寫景狀物很有特點,表達情意含蓄蘊藉,適合中學生誦讀、賞析。

1、賞析美景

儘管課文寫作方法各異,寫出的景物特點各異,但都有這樣的共同特點:寫景精妙,景物特徵鮮明,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按照常規,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要賞析景物描寫。這裏簡要分析這些課文的寫景特點。

(1).攝取景物片段。這些課文都不太長,要在有限的篇幅內描寫好景物,必然只寫片段景物。這種片段景物,可以是景物的空間片段,也可以是景物的時間片段。前者如《囚綠記》,只寫綠枝條,是一片段景物,至於綠枝條以外的各種景物一概捨棄;後者如《荷塘月色》,只寫夏日夜晚的清華園荷塘,攝入作者視野的荷塘周圍景物可謂多矣,不止寫一花一葉,但時間只限定在夏日夜晚這一片段時刻。描寫景物空間片段的,往時間上延長,描寫景物在不同時間上的變化;描寫景物時間片段的,往空間上延長,描寫在同一時段上的諸多景物。儘管還可以有其他寫法,也可以不寫景物片段,甚至隨心所欲地寫景,但那樣寫,無法集中寫景,不可能寫得充分、細緻,而且章法混亂,或者呆板,缺乏藝術性。

(2).選擇寫景角度。作者總是調動各種手段狀寫景物,包括選擇寫景的角度,有遠景、近景,有俯視之景、仰視之景,有動景、靜景,有定點觀景、移步換景……如《故都的秋》的“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這是寫仰視之景;《荷塘月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是寫俯視之景。

(3).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這是不言而喻的。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往往與文章的整體氛圍相協調,使全文保持統一和諧的風格特點。如《荷塘月色》創造了一種幽暗、優美、靜謐的氛圍和意境,在這種背景下,對文中各種景物的個性化描寫都與這種氛圍和意境相適應。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往往從細微入筆,把景物的細部、局部特徵放大,或者較多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或者將景物變形、變色、變味。如《故都的秋》“或在破壁腰中,靜對着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這是細緻入微的筆法,如同電影的特寫鏡頭;又如《荷塘月色》,寫荷花荷葉荷香等運用了繁多的比喻和擬人,把景物的特點充分顯現出來了,具有誘人的魅力。

2、體會深情

寫景狀物散文描寫景物的形象、景物的特徵,其間又伴隨着作家情感的波動、情趣的流露。狀寫景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間斷的──間斷者,是爲着抒情寫意或章法佈局的需要,寫景中斷,代之以敘事或議論。然而情感必須貫穿始終,即使在作家沉浸於描寫一景一物的細部特徵時也得保持感情的潛流,景物呈現於作家眼中經過藝術化的選擇提煉再用文字描寫出來,不能不帶上作者的主觀感受;當然作家的情有時明顯,有時隱晦,明晦多變,正顯示文章情脈的跌宕多姿。

(1).情感的一致性。如《故都的秋》,開篇寫道:“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三個特點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點,也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較爲“平”地展開的。文章起始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全文都是按這三個特點或三種感受來寫作,情感成爲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在這條線索的各個階段都無多大變化。

(2).情感的變化性。如《荷塘月色》,開篇說“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文章中間透出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顯出作者心靈在負重和掙脫之間遊移,也就是說情感隨寫景敘事起伏變化,形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索。

(3).情感的含蓄性。如《囚綠記》,寫一陋室外的一條綠枝,其景物可謂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盧溝橋事變的社會政治背景下描寫,意義非同凡響。作者沒有直接寫北平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的現實,只寫與綠枝條的“交往”,最後還深深地懷念綠枝條,寄語於此物,而意寓於他處,作者情感在顯與隱之間,情感的含蓄性成爲文章的一大特點。

3、品味語言

寫景狀物散文的語言集中體現了散文語言之美,所以品味寫景狀物散文的語言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賞析美景”可以通過品味語言進行,“體會深情”也可以通過品味語言來進行。語言是文章中有形的東西,文章中有許多無形的東西有待於從有形的東西中提取,正如建築物必須從地基壘起一樣,語言就是支撐文章思想感情、構思佈局和藝術風格等綜合大廈的基石。

三、大學聯考備考

1.修辭手法:比喻、排比、誇張、對比、借代、對偶、設問、反問。

比喻:化深奧爲淺顯,化平淡爲生動,化抽象爲具體,化繁冗爲簡潔。

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爲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反覆: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啓發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

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託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語言辭格:

(1)描繪類(生動形象):比喻、誇張、擬人

(2)結構類(強調突出):對偶、排比、反覆

(3)語氣類(增強語氣):反問、設問

明確了這些常見修辭格的作用,然後結合具體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強調重點等內容進行闡釋。

2、表達方式:

(1)敘述技巧,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2)描寫技巧,如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事件描寫、環境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3)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4)敘述方式:

順序:指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寫的一種敘述方式,作用是使文章層次清晰,眉目清楚。

插敘:指在敘述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容,然後繼續進行原來的敘述。其作用是給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使情節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

倒敘:指先交代事件的結局或某個突出的精彩片斷,然後回過頭來再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敘述。作用是設置懸念,激發讀者興趣,取得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

(5)描寫方式:

景物、環境描寫:作用是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渲染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主題。

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表現手法:

對比、襯托(正襯、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動靜結合、化靜爲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於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讚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人稱運用:人稱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運用第一人稱,顯得自然親切,真實可信,適於心理描寫;運用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有時能起到擬人化的作用;運用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託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爲、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4.文章章法:

(1)句段作用:①總領全文,②呼應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啓下。

(2)頭尾作用:①開門見山,②欲揚先抑,③感情昇華,④主題深化,⑤言有盡而意無窮。

A、句段的作用

如果所問的句段處於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

(1)總領全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

(3)爲下文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

(4)營造氣氛,奠定感情基調。

如果所問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間,那就要回答:

(1)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2)前後呼應。

B、結尾作用:

如果問文中結尾句段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

(1)昇華感情;

(2)深化主題;

(3)總結上文;

(4)卒章顯志,點明主題;

(5)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首尾圓和。

(6)言已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

C、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在文章中體現事物發展的連貫性的一種結構手段。如果問過渡或照應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後呼應,條理分明,增強表達效果。

D、文章題目:

如果問文章題目好在哪裏,那就應寫上: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

在回答有關結構鑑賞題的過程中,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回答,因爲這兩方面都是極爲重要的踩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