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留香一剪青花夢散文

清秋零落染舊夢,最憶兒時故鄉情。時間說快不快,轉眼多年過去,我已離開家鄉十八個年頭,兒時的記憶,美麗的故鄉依然在我心中。那鄉、那人、那景、那水,那翠翠的竹……不曾一刻離開。

清秋留香一剪青花夢散文

人要喜歡一樣東西,莫問原因,很多都是緣分。掀開記憶的睫毛,瞳孔裏都是美好,那時夢是新鮮的,言語是潔淨的。小村是小河多、竹林多。一條小河圍着村子,便有三戶人家居住於竹林中,接着再有一條小河,然後是兩戶人家居住於此,中間有一條橫穿的小河,在橫穿小河的盡頭有三戶人家居住在碧翠的竹林中,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小村莊。年少便離開家鄉,如今多年過去,思鄉的心隨着年齡的增加越來越濃,每每遇河、遇竹,總會牽動着我一顆遊子之心,不管歲月如何變遷,時光如何偷換,總抹不去我心底最深的記憶,純淨的過往,如花的歲月,一點一滴刻進心裏。曾說可以用紙筆記下生活點滴,偏有記不完的深情,寫不完的你。

信息時代,網絡成了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在網絡裏閱讀喜歡的文字,像一位獨行者在浩瀚的網絡文學裏穿行,孤獨油然而生,有時想一位親人在身邊那該多好,可是現實太無情。唯有入夢,夢裏總是歸鄉,醒來清淚兩行。如此我便戀上山水,植竹於心中。

竹是君子,與梅蘭菊被稱爲花中四君子,也是歲寒三友之一。竹,虛懷若谷,勁竹有節,有品有德,若是形容一個人,他定是有勇有謀,才情過人。若是如竹女子,必是秀婉典雅,清麗可人,巾幗不讓鬚眉。這樣的女子也許天上曾經有,世間又得幾回見。有時想我若尋一知己,就希望是如竹的可人兒,一直尋覓着,至今兩手空空。

因爲喜歡文學,常遊走在網絡文學裏,一次一個名字赫然走進我的眼眸,定格在心裏,西嶺雅竹。這樣的名字,亦不如花嬌豔,也不如月明亮。她是清麗素淨,高雅簡約,一如她的精煉純淨的文字。簡約清婉的文風。她的文不像奶酪,吃多了會膩人,讀多了會反胃。也不像玫瑰,滿眼都是俗套的愛情,她的文字是包羅萬象,從生活的點滴、親情、社會,家庭、事業、無不涵蓋。

有緣自會相遇,無緣對面不相識。在雅竹空間看到一個個翡翠般的竹子圖片,怦然翻開我心底最柔軟的一角,思鄉之情。我即刻提筆寫道:"曲徑通幽翠林苑,徒步偶遇青石畔,一灣溪水映天色,不與春景爭其豔——贈雅竹。”本是平凡女子,不懂敷衍走勢,不會攀高踩底,做簡單的自己,讀喜歡的文字。不知何時便遊走在雅竹的字裏行間,她不挽留,我卻像被什麼拴住一樣身離心不離。她的文字自然隨意,樸實無華,如花時清麗幽香,如草時堅韌挺拔,如茶時苦中有味,品之慾說還未休,這樣的文字有血有肉,字字蘊含真情。

若緣分到了,相遇接受。相知,不在乎時間長短,無需過多言語展示什麼,我遇君子,如你,敘述一個美麗的情緣。

雅竹,一位多才的女子。她提筆入文在古風裏,你亦不會看到她有半點現代的東西在她身上,她執筆一訴愛戀,你讀文時根本感覺不到是在讀文章。分明就是在一個安靜的夜晚,她與你對視而語,情話綿綿的言語如泉水汩汩而流,作爲女子都會有一點點心動,何況男子誰不爲此女子動心呢?這樣的女子不可把她比爲牡丹,那樣太濃了,也不可把她形容成山茶花,她不是妖豔俗氣的`花朵。若以此而言,她便是如梅花的女子,是紅塵中傲雪寒梅的清骨花,一點純淨,一點幽香,幾分優雅,三分才氣,五分傲骨降臨於這個世上,她來不爲誰,因爲她本就是一朵蝕骨的奇葩。

一句我不戴金,她娓娓道來:“在芸芸濟濟的同性中,細細讀品纔可以感到內秀可愛的女子,她們或寧靜從容,或樸實無華,或簡單平凡,在舉手投足間漸顯出良好的修養,踏實的作風,使她們由內而外獲得一種迷人至上的力量和高貴優雅的氣質,慢慢地溶於心海,刻上眉梢,鑲嵌在如水的歲月裏,淡然有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雅竹的話語詮釋了滾滾紅塵裏一位樸實無華的女子的真性情,配飾很美,也不過外在浮華,金銀裝飾了臉面,裝飾不了內在的修養與品質,好女子如竹如你。

重情重義,孝順父母。她曾說:“最是傷心女兒身,我像男孩子一樣照顧父母,盡到一個做子女的義務。姐天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詞,在農村很顯木訥。去田裏放水總因害怕爭執空手而歸,難免遭到父母抱怨;母親便讓我和姐一起去,雖然不到十五歲,但我知道自己肩上有一份擔子,我不能和姐一樣老實,任人欺凌,必須強悍。夏日的禾水纔會歷經九曲十八彎流進我家的農田。於是,烈日下,我和村民們倔強地爭執着涓涓細流,哭着跳進水裏,站在壩間,不讓他們鋤倒已蓄滿水的土壩,村民們無奈地不願和我小姑娘爭執離開了。落日下,我和姐一臉泥水回到家,媽媽表揚了我,而我知道,生在農村,無後爲大,爸肩上的擔子有多重,落在我和姐肩上的擔子就有多重。”

愛是女人幸福的開始。雅竹是一位貌若天仙、才情俱佳的女子。與愛人邂逅不久便走進婚姻,老公的文理知識不太紮實,讀文書寫時偶有錯字。她不但不覺得丟臉,反而覺得是生活裏一個個小插曲,點綴他們幸福的生活,她常說:“我雖書文吟詩,書寫心中點滴,也無關其他,只是心中愛。當兩顆熱情至誠的心走到一起那就是愛情,我和老公沒有感情的盲點,只有相愛持續的情感,我願意做你可愛的天使,你,有生的日子,有你有我,快樂足矣!”

我用鼠標翻閱網絡的文字,一篇《讀懂母親》沾滿雅竹與媽媽從間隙到重歸於好的母子深情,她生孩子因難產後三天滴水未進,虛脫,生命危在旦夕,小腳的母親不遠千里,翻山越嶺,來到繁華的城市看望。她的一句:“親家母,你家添一個人丁,我家可是少了一個人呀!”那一刻我知道母親給的愛是在心中,她不曾說過多愛誰?也不曾給過太多言語的溝通,在最危難的時刻,我懂了母親,懂她的愛不是用言語說的,她的愛是無私也無需宣揚,在需要的時候這種愛就會出現,這就是母親。

女子才情比天高,豪情且讓鬚眉恐。雅竹筆下把文字漾開一朵朵美麗的花,可說是一株蘭花,清淡香優雅,谷中無人也自芳,豪情自在心中。細讀她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她筆裏的真,敢用筆下的文字寫出自己的觀點。她與兒子行駛在上學途中經歷的那一幕。一位重要官員經過一個地方,一路幾十輛小車開道,攔住了多少人的去路,趕火車的因堵車會晚點,公司職員因堵車會耽誤一份生意簽單。他是官員,他的事情是大事,平民的事又算得了什麼?都說不擾民,不到百姓家做客,可是爲什麼官員一出行,警車開路,小車護行,沒有百里送行,卻有十里保駕護航。我們是禮儀之邦,愛民如子,何來出行如此興師動衆?我相信這只是個別人的行爲。

筆下暈清花,淡幽兩可心。好友輕風說:“我知道,寫這樣的文字需要心力,而讀這樣的文字同樣也需要心力,一口氣讀完,那樣是不行的,也消化不了,必須慢慢品讀,認真咀嚼,用心體味。如一個茶客品一杯香茗,經過多少道工序纔可以細品茶中其味。”雅竹癡愛文學,才情過人,經過多年的歷練和認真寫作,她的新書《寂寞的青花》現已發行,素雅的文本,精緻的封面,行雲流水的文筆,潛藏一份真摯深情於一花一草一木孕育在文字裏,慢慢暈開青花的眉間,細膩的文風宛如青瓷一樣略帶孤寂,一絲嫵媚一絲憂傷,幾分高雅,淺笑淡然,文香飄千里,幾人不識君。

一本書,一段心語,幾生情。景德鎮,一個風景如畫的城市,那裏有中國最大淡水湖之一,鄱陽湖。有着徽州文化、江南水鄉的美稱。它是歷代官窯生產瓷器之地,享有瓷都之譽。青花,玲瓏透,薄如紙,白如玉,它是寂寞的妖花,孤獨的繁華,喜歡它素素的胚釉,淡淡的色澤,無需太多裝飾,便立足於世人眼前,本平凡,卻驚豔世人的眼眸。青花,如你如竹,孤獨無聲,搖曳開來,在西嶺的腳底上紮根,演繹一場風華絕代的文學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