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雙龍溶洞遊記散文

雙龍是個古鎮,兩條小河匯聚成集,故名雙龍鎮。因發現有溶洞,此鎮聲名鵲起,自去年景區開園以來,車馬遊人川流不息。

遊雙龍溶洞遊記散文

雙龍溶洞位於巴山深處,距安康城區60公里。適逢國慶假期,攜妻兒慕名而遊。當日,天有小雨,淅淅瀝瀝,秋風習習,乍暖微寒。

雙龍溶洞景區由神龍峽、青龍山、青龍寨和玉龍宮四部分組成,在導遊的指引下,我們先遊神龍峽,由遠及近探幽索遊。

初入神龍峽,一條小溪奔流直下、撲面而來,水花飛濺在峽谷兩岸的岩石上嘩嘩作響,吞雲吐霧、殺氣騰騰,令人望而卻步。鑽進峽谷,十分幽暗,和谷外判若兩界。峽谷兩岸,草木叢生;怪石突兀,藤蔓攀巖;擡頭眺望,密不透風;林隙之外,一線光天。一條小徑,迴環曲折;廊橋石階,時隱時現。走在谷內,只聽流水潺潺。我沒有見過如此之狹之峽谷,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最寬處也不過3---4米而已。聰明的人們分別給谷裏一些特殊的景點和景物賦予了游龍池、龍涎池、見龍橋、龍鱗、龍藤、龍鬚等名稱,使這條幽謐的峽谷頓時生機盎然、徐徐蠕動。難怪谷口水流不大卻氣勢雄渾,原來是這裏遊着一條神龍呀!

走着走着,突然覺得樹稀草淡了,原來一個池塘擋在面前。池裏矗立着一尊雕像,一條白龍環抱玉女,玉女右手托腮、含笑露羞,白龍則昂首挺胸、張嘴憨笑。整個雕塑微妙微俏,把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演繹的活靈活現。

站在池岸,擡頭一看,山勢豁然開朗,土地平曠、良田數畝,屋舍儼然、雞犬相聞,難道是到了世外桃源?仔細一瞧,田裏種滿了花草,盛開着各色花朵;房屋兩三棟,是旅遊公司建的接待站。

稍事休息,我們便開始了此程的艱難之旅——攀登青龍山。青龍山雄偉陡峭,站在山下,只見茫茫森林,不知何處是盡頭。我想,既然是旅遊景區,該不會太難爬吧。於是,深吸一口氣,帶頭衝向山林。細雨繼續飄灑着,薄霧如煙。爲了安全,我們收了傘,每人找了一根棍子拄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百丈梯,足有80餘度,共計100個臺階,爬上後已是氣喘吁吁,真乃給攀爬者當頭一棒,既是下馬威,又像在挑戰。管他的,既來之則爬之。兒子自告奮勇,越過我向前邁進。到底是少年,初生牛犢不怕虎。此時的臺階平坦多了,繞古木而建、依山勢開鑿,蜿蜒曲折、梯次而上。不多時,微風皺起,樹葉沙沙作響,透過濃密的樹縫,依稀可見遠處的山頭。我知道,我們已經到了半山腰。爬着爬着,一堵90多度的懸崖橫在面前,一條索橋從空中伸向崖尖。望着懸崖下幾百米外隱隱約約的樹尖,我不由得四肢發軟、虛汗連綿。是進?是退?兒子已經敏捷的爬過去了,還向我們招手,示意別怕、很安全。我只好咬咬牙,一手牽着妻子,一手緊抓着扶手,死盯着橋板,也不敢向下看、朝後望,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的一步一步向前挪去……翻過懸崖,小路沿山脊而建,拾級不到百步,山樑上搭有一座涼亭。站在涼亭,視野頓時開闊多了,對面的幾座山清晰可見。煙雨迷濛,薄霧輕飄。因爲有了霧,對面的青山似乎顯得格外妖嬈。你看,白霧朵朵,點綴青山,大山好像穿了一件綠底白花連衣裙,隨風飄繞,翩翩起舞;隨着風動霧飄,白霧漸漸結成一個白帶子,環繞在青山腰間,連衣裙又變成束腰綠裙,把青山美麗動人的身材顯露無疑;薄霧慢慢彙集、上移,飄蕩到山尖,青山又戴上了白帽子,這白帽子不停的轉動着方向,時東時西、時左時右,又像一位多情的少女,邊跳着桑巴舞,邊挑逗着對面的情郎。

由於擔心感冒,於是繼續前行。順山樑爬行百米,只聽前面鼓聲雷動、歌樂嘹亮,是到了溶洞了嗎?我們剎時身心輕鬆,一掃疲倦,不由的加快了步伐。

老遠只見一個高高的旗杆掛着一面三角黃旗,獵獵飄蕩,上書“青龍寨”三個金色大字,原來是青龍寨到了。青龍寨建在青龍山頂,佔地一畝左右,四周用石頭壘成圍牆,西鄰懸崖,東、南、北三面開門。在南邊的壩子上,用木頭搭建一個瞭望塔,上置一面大鼓和兩個大喇叭,鼓樂聲響就是從這裏播出的'。寨中堆砌有2米高平臺,大約300平米。臺西依山建有一排平房,正中爲“忠義堂”,內置靠椅9座,中間座椅高而寬大,背掛“忠義堂”三角黃旗,前放書案,左右各4把較矮座椅,木製的十八般武器隨放其後,一看便知是“豪傑”們的議事之地。在“忠義堂”的右面還放着一張麻將桌,讓人忍俊不禁,“豪傑”們也在不斷革新、與時俱進呢。“忠義堂”左面是商店,裏面擺着一些山貨、玩具和吃喝用品。出了“忠義堂”、下了平臺北面的臺階是廚房和廁所,幾個山民和穿制服的管理人員正在猜拳喝酒,看來“豪傑”們早已被“詔安”,和“官兵”打成一片了。青龍寨雖然建在山頂,但由於四周樹木高大茂盛,幾乎看不清外面的風景,只有戀戀不捨的離開了。

下山是沿着山樑一段長約800米、寬近1米的比較平坦的水泥路,路的兩旁長滿松樹、樺樹、板栗樹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樹上落下的松子、板栗隨處可見。我們一邊享受着山珍美味,一邊漫步在深山叢林,聽鳥語鳴蟬、賞野花翠草,別有一番風味兒。

樹木漸漸變矮、稀疏多了,藤蔓漫山。據我的經驗告知,我們已經走出了森林。不錯,順着一片人工種植的香樟樹林而下,不到200米就是玉龍宮。謝天謝地,終於到達目的地了。

玉龍宮分入門和出門兩道門,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又下了百米臺階來到入門口。入門又分正門和側門,外面用水泥雕成層層疊疊、起伏褶皺的岩石形狀,似乎在告訴人們此洞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初入洞,狹而矮,僅容一人貓腰通過。洞頂滴水連綿,洞內潮氣瀰漫,在兩邊彩燈的輝映下,霧氣騰騰,讓人感覺好像真的進了龍宮。行進大約100米,一個大廳坐南朝北斜矗在眼前,斜度大約60度,面積大約100平米。廳內柱臺琳琅、怪石滿目,擎天柱、金箍棒、竹節鞭、長矛、鐵錘、沙盤、茶几、書桌、凳子、蠟炬、瓢盤、將軍、武士、烏龜、鯉魚、銀元、澡池、帷帳……無所不有,大氣豪邁、非同凡響,簡直一個十足的龍王宮殿!沿着迂迴曲折的小徑,我們從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賞着大廳裏的鐘乳石景。這些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鐘乳石,在不同燈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斕、輝煌耀眼,令人不由得東摸摸、西瞅瞅,浮想翩翩、流連忘返。最後,我乾脆坐在一個石凳上仔細觀賞。

續行10餘米,便出了洞。出口雕有二龍戲珠,預示玉龍來到凡塵,看到人間的美景無比歡騰。據導遊介紹,這個溶洞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形成約1億年左右,洞體深遠,直到山的背面。因資金、技術有限,目前只開發不到五分之一,更精彩的還在裏面呢。

離開時,雨下的更大了。“人不留客天留客”,是老龍王流淚挽留我們再陪他玩玩嗎?還是因爲我們沒有看到他最精彩的美景而遺憾落珠?

在雨霧朦朧中依依而別,不由的讓人多了幾份傷感和期盼,倘若在山花爛漫的春天或紅葉似火的深秋,呼朋喚友再遊雙龍溶洞,該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