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教學隨筆集錦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集錦15篇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

《葡萄溝》一課是一篇講讀課文,介紹了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那裏生產水果,其中葡萄最受人喜愛,它品種多、味道甜、產量高,製成的葡萄乾非常有名。

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用詞準確,通過讀就能夠讓人感受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同時能夠引起讀者對葡萄溝產生熱愛之情。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葡萄溝出產什麼,爲什麼說它是個好地方。從而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教學我着力於了四個方面的訓練:

一、訓練語言

着眼於“篇”,抓住課文中重點語句和段落,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紮紮實實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還注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如邊讀邊想邊批註的習慣,把能力的提高和習慣的養成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發展思維

如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一層地敘述的,來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三、德育目標的達成

本篇內容思想教育內容不明顯,在教學時要着意點撥,相機滲透,實現文與道的統一。

四、培養能力

這裏的“能力”指的是讀書的能力。如教學第三自然時以“放”爲主,從而讓學生綜合運用已經掌握的語文基本功,自我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2

有時候覺得讓學生理解那麼深有些拔高了,不過如果按高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跳一跳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童話,小短文,那麼兒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有感情地朗讀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

不過這裏我想也存在一個最低的“道德底線”問題,即閱讀底線,我想課標所規定的正是這個底線,我們在確保每個孩子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有能力的孩子達到較高的水平。可是這種水平其實是一種聽讀的能力,並不是我們中高年級所要求的.看讀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記性是極好的,他們往往在聽了老師或同學兩三遍的基礎上就能背出來,可是對於書本上的字,卻還是不通。常會有這種情況,孩子能背出這篇短文,但如果把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讀,卻讀不出來。

其實這就是中高年級老師所說的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實際上是因爲低年級孩子們的聽讀能力很強,可看讀能力卻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級着重的是看讀能力,於是乎就有了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試問讀正確都不過關,又怎能談有感情呢。其實中高年級老師又怎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級的時候,注意引導他們自己讀書,這樣一兩年下來,也許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看讀能力,讓聽讀與看讀同步提高。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3

縱觀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誰創新,誰就進步,就發展,誰不創新誰就倒退,就落後,最終不打自誇,可見創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教育創新,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發現,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根椐本人數十年的教育經驗,數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認爲這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我曾經就有過一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對學生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學生從討厭學習到熱愛、主動學習的奇蹟轉變。

我在國小語文教學工作中,記得,一次在接手另一個同事的班級時,同事在對班上學生作介紹時,特別提出了一位男同學的名字對我說:“這位同學情況特殊,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上課愛講話,還影響別人學習,我曾嘗試過找家長、罰作業,晚上家訪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但都無效果,希望你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經仔細瞭解,得知該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現在本人由外公照顧,個性倔強,但心腸很熱,有較強的影響力,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針對這個情況,我特意爲他設計了一套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本的原則對他進行引導。首先,我讓他擔任班級小組長一職,激起他的學習興趣,發揮他的領導才能,並針對該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學中設疑,在課堂上巧設疑,於無疑處設疑,喚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趣味性,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每次課堂上,我都有意識提出疑問讓他回答,讓他在課本里自行找答案,並激發他的想像力,同時讓班上所有學生討論,徹底改變原來硬性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成爲與學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覺掌握全文知識要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可擊千層浪,在實行創新教育模式後,課堂內就不像以前那樣呆板,純粹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甚至有時可能看到學生在睡覺的不協調現像,而現在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願意學習,都願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裏。桌上鋪着雪白的檯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於是我就向學生提問“爲什麼她一點燃火柴能看到這種景象呢?”同學甲說:“是她太餓了,產生了幻想”,同學乙卻說:“因爲那天是聖誕節,而她卻又冷又餓,又不能回家,所以產生了幻想”,當時,該學生也參與到同學中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神情專注、態度認真,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理想。

因爲改變了教學模式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學生意識,變硬性強迫接受爲自己主動學習,到了期未考試,該同學的成績從最後幾位一下升到了前幾位,並在後來的國小升國中的考試中,跟許多同學一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據學生本人介紹:目前已在重點高中就讀,這就印證了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纔是創造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型成果無一不是在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先得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一個調皮好動的學生,在傳統教育中也許是個後進者,但在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可能就可以改變成優秀的學生。

在國小語文教育崗位上磨礪了十來年了,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和深刻意義:是國小生個體自小展現和表達自我的必要途徑,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如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發揮的最大,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討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當今時代的發展急切呼喚教育的方式。本人通過調查總結,認爲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探究式教學,摒棄"填鴨式"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學習母語漢語的學科,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祖國,積澱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都凝聚在語文中,因此學好語文並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僅僅通過四十五分鐘式灌輸就可以掌握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沒有熟練使用母語的積極性,也因此會有那麼多的國小生討厭寫作文。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尋找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初步掌握自學的探究能力(如廣泛閱讀);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同時就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把握文化精髓,讓學生誦讀"古書"。熟讀唐詩三百首,未能作詞也能吟。可見誦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一課一練幾個生詞,應該放廣視野,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語感和靈感.不需要他們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誦,就是語文學習的寶貴積澱和利器.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潛移默化中大有好處。

建議廣泛閱讀,而非選讀"作文精編" 。國小生語文基礎的優劣,主要體現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而非侷限於兒童讀物。拓寬知識和視野,早一點了解社會和生活,培養小主人精神,同時也達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閱讀刊物可以是全國及當地新聞報刊,優秀讀物等等.比如寒暑兩個假期,學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話,在語文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識寬度,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爲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爲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爲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爲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宏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宏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4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爲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

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爲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

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5

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爲一代名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地工作着。因爲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裏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得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家長的指責,人們的不滿,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爲了生存麻木而機械地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工作着。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爲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地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地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地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20xx.09.25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6

這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任教一學期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特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在課堂上也特別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易錯的字。在整個過程中都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研究。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範。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範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課堂上我經常忽視了這點,幾乎沒有示範讀,學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寫作指導不夠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去中文來就難免空泛。細緻的觀察帶來了學生具體的描寫,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創造。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爲了明天,是爲了學生,爲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下個學期,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相長,樂此不疲。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爲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啓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繫,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爲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僞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8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爲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爲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爲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後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明白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啓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爲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彙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爲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後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後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於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質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質。”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衆人之長於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後想一想自己誠如何明白他們,感受他們。之後,許多學生在週記中談了學習後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爲,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9

國小班主任教育敘事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了。回顧這麼多年的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擔負着教學工作,更擔負着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可以說,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學校的發展。而我認爲班主任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爲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纔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20xx.10.26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0

教師有苦難言的苦衷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國小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着看作業,老師忙着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衆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裏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着,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爲,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願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爲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爲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我認爲: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佔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滑稽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誇張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將專注的'目光投向於你。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教材爛熟於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多鼓勵,多賞識,讓學生在學中變得自信

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爲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 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爲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3.注重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是隻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國小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慾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爲現實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信息激情並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注重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慾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2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爲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爲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爲,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爲《我想》,一爲《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着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着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爲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啓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爲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3

1.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裏雖然靜悄悄一片,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於文本。過去老師喜愛齊讀,學生因爲要做到讀得整齊,所以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而默讀,因爲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魅力。

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的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啓發”,慢慢走出以往爲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誤區。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和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重點講文段大意,忽視對文章內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這樣學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識點出現在新的文章當中,學生就一頭霧水,不知怎樣去讀了;同時課堂氣氛也較沉悶,成了我的個人表演。學生提不起興趣,我也毫無激情。於是我改變思路,先佈置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文章內容提綱挈領,都串聯了起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再附上相關知識點的考題進行實戰演練,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學會了答題的方法,還學得有興致,並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強語言教學。

語言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於數學,語言教學要求語言代字教學和情節、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代字教學顯得尤爲重要。聽、說、讀、寫是語言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我認爲,語言教學中“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爲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高一年語代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是一個人睿智、思維敏捷的體現。現代語代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學生課前閱讀訓練教,讓學生課前閱讀、準備,每堂課課前介紹給全班同學聽,學生之間互聽互評,共同積累,共同提高。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現同學們的表達能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同時,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此外,讓學生進行摘記,並對學生的手抄本進行定期檢查,並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

語言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經常溫習功課,以後的學習纔會覺得較輕鬆。

3.以書爲綱,以生爲本。

3.1確立以課本爲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爲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爲學生搭建一個廣闊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牆內春色的同時,把頭探到牆外,去欣賞牆外的無邊風光。

3.2樹立以生爲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爲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以課堂爲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場。爲了能更好地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採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現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性,而且相對於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常設置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爲單位,自告奮勇,共同參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生的興趣濃厚了,信心增強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愉悅的`心境,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5.作文評講要處理好點和麪的關係。

作文評講必須兼顧點和麪兩個方面。這裏的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就習作而言的,二是就學生而言的。就前者說,點是個別的問題,面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就後者說,點是少數人的問題,面是全體的問題。作文評講,可以先點後面,可以先面後點,也可以由面到點再到面。既要通過點來反映面的問題,又要通過點引導面的提高。有面無點,容易空洞浮泛;有點無面,容易狹隘偏頗,沒有代表性。選好點,往往是評講成功的關鍵。有時候點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即點代表了面;也有時候點雖然是少數人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很有評講價值的問題,也可以作爲評講的重點。處理點面關係,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幾個作文的尖子,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和進步,把作文評講變成幾個人的展示課,大多數學生的挨批課。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4

從教三年,一直從事日語教學,這個學期是轉崗語文的第一個學期。對語文學科很不熟悉,教學方式和技巧都必須重新積累。對於管理學生方面也缺乏經驗,一開始接手的確很生疏,對學生的水平也有點估計過高。結合平時的教學情況,我總結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

1、自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瞭解該課教學重點是什麼,把課講得易於學生理解吸收,最後達到能舉一反三。

2、要深入學生羣體,瞭解現在七年級學生的特點 ,採取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3、平時上課戒急躁,慢慢地引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的評價,主觀上是積極的,肯定的,不能對他的回答置之不理。

4、我需要在教學中加入學法的指導,教是爲了不教。語文,這門學科的基礎性決定了它是人們日常交際的一個工具,需要提高的是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課文的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學會作文。

5、我自己需要做大量的國中試卷,特別是會考試卷,清楚會考考點,命題模式,閱卷規則。從而明確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充分利用學生有限的時間精力,讓他們少做無用功。

當然最主要的是向同僚請教,大家多交流教學的心得體會以及有效的方法,以此來改進我的課堂教學。

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5

遷移規律對於語文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舉一”,學生在完成單元任務時“反三”,可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但是運用遷移規律必須重視通過科學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的遷移方向,培養學生主動地發現,從而遷移出新知識,提高觀察、分析、思維、概括能力;此外,還需要消除學習定勢的消極作用,促進正遷移,抑制負遷移,提高遷移效果。葉聖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學習的遷移。如何運用學習遷移的規律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見解。

一、深入研究教學目標,明確學習遷移的方向。

要使遷移方向具體、科學、明確,首先要研究課文的教學要求在全冊教材乃至整套課本中的位置,研究這組課文傳授的知識點與能力訓練點在整個國小階段語文知識網絡和能力訓練網絡中所承擔的具體任務。教師在授課前如果有了這個“全局”,就能明確這一篇課文與前後課之間在教學目標上的相互聯繫,這樣在授課前就能自覺地做好學習新知識的遷移,併爲再學習、再遷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完成知識的縱向遷移。

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就是所謂縱向遷移。語文課上學的課文在內容上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聯繫,但是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上的聯繫是十分密切的。教師在教學新課文時,要善於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充分利用舊知學習新知,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舉一反三,實現知識的橫向遷移。

學生在一篇課文中學到學習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夠加以運用,其實這些知識並沒有被真正掌握。只有能在新的情境中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或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也就是說實現了學習的遷移,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有意義。教師必須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凡是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或學習方法,不能僅僅滿足於教過學過,而是應該千方百計地設計各種練習讓學生練一練,使學生能及時地把知識轉化爲技能,實現學習的遷移。

掌握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學中,就是要教會學生把某節課上、某篇課文中、某次練習時學會的學習方法,恰當地、靈活地運用到其他場合中。這樣,就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聽、說、讀、寫。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和利用學習遷移的規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在知識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識的遷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義,學生能否將學到的知識技能成功地遷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課題,已經成爲衡量學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發展與提高地重要標誌。孔子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遷移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最優途徑之一,讓學生學會遷移,應該是語文教育的靈魂。“爲遷移而教”是有效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不需要教”是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培養學生遷移能力,是教師實現“教”且爲了最終“不教”的關鍵,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