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範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範文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1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專家。他懷着熱愛祖國、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爲己任,認爲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熱愛兒童、瞭解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爲兒童”。他一貫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並認爲“對於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並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體現了“活教育”理論的全新的教育觀念。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爲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深受啓發。

  一、“做”是教學的基本原則。

陳老認爲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強調兒童的“做”,所謂“做”也就是活動。在園裏的一切活動,“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兒童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兒童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爲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爲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

“好動”是兒童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兒童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爲兒童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麼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爲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兒童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兒童的正常活動,去責罰他,而且要給兒童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兒童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兒童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鍊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說:“兒童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裏也有着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兒童“做”,兒童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兒童做事,能夠鍛鍊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兒童直接感性經驗成爲幼兒園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兒童的操作活動即 “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兒童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於發展兒童智力的。

  二、活動性與主體性是緊密相連的。

兒童在陸地上學游泳,在教室裏學煮飯,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師應當給兒童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了:“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纔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纔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兒童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兒童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教師要利用活教材、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原則。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這是陳鶴琴先生的教育原則之一。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兒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兒童心理髮展的源泉,讀書筆記。環境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爲重要,因爲兒童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爲兒童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於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兒童的願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遊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遊戲,那麼幼兒園的教學應該遊戲化,並增加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交往的機會。要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求知慾,必須要做到陳老提出的教學方法。

  四、積極鼓勵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道德品質。

兒童喜歡受稱讚,容易受暗示,所以對兒童消極的制裁不僅不能收到實效,而且會傷害到兒童的心靈。所以積極的鼓勵、暗示是軟性的教育,雖然比較難做,但收效很大。消極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徹底的、暫時的。積極的鼓勵可以增加兒童學習的興趣,促進兒童求知慾。積極鼓勵對於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積極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教師並要注意不要對有不良行爲的兒童任意申斥、挖苦、單純的禁止,甚至體罰。可見,“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的原則,對於兒童教育來說是很重要的。

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我認爲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兒童隨時都可能成爲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爲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則》,覺得裏面閃光的思想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讓我對幼兒園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觀,並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層樓。我會秉着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完善自我,不斷提高。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2

陳鶴琴老先生說,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長力的,富有潛力和創造力,只要善於引導都可以成才,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記住了這句話。以後,我要以此爲教學指導,寓教於做,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沒有一個兒童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自己做。當他自己動手做了就與事物發生了直接的接觸,有了直接的經驗,就知道做事的困難,從而認識到了事物的.性質。當孩子知道了動手做的好處,他的興趣便會越加濃厚,興趣越加濃厚,就越想動手做,從而使得他做事的能力越來越強,他的整個人便會越來越有自信。其實,數學教學中,“在做中學”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輕鬆快樂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記得我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是這樣引導學生形成概念的: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三角形(板書:三角形),同學們,你們在哪裏見過三角形,你對三角形已經有哪些瞭解?學生回答後,我又引導:你會畫三角形嗎?請用彩色筆在紙上畫一個大小適中的三角形,然後用剪刀剪下來。接下來我選擇了三幅典型的三角形圖形。

繼續提問:這三個三角形是你們印象中的三角形嗎?爲什麼?師生共同分析交流後,這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爲三角形是怎樣的一種圖形?最後由學生得出結論: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三角形。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很快在腦海中形成了“三角形是怎樣的一種圖形”的概念,這便是“在做中學”的好處。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還有一條讓我印象深刻,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聽好話的,也沒有一個人喜歡人家罵他的。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心理來鼓勵兒童怎樣做人,怎樣求學。

教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育應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使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國小語文教學涵蓋面廣,知識點瑣碎,對學生的教育可以從細處着手,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開始。那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該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入手。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但聲音條件很好,就可以讓他帶着同學們讀課文。

有的學生表達能力較強,可以提前佈置任務,利用課前五分鐘讓他講一個小故事。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但是字跡工整乾淨,對於這些好的地方都要及時表揚。一句“你進步了”,“你太棒了”,“你的聲音真好聽”,“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緒”,"你真是老師的知音’等等,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喜悅。人生最大的樂事,就是在成長的關鍵時期遇上一個好老師,優秀的教師不只是學識淵博,更應該具備良好的語言藝術。讓我們多花時間去認識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孩子纔是真正的愛孩子。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讀書筆記3

歷史上用白鼠、猩猩、狗等動物做實驗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很多,拿人做研究對象的也不少,但拿自己的親人做實驗研究對象的不多,美國有華生,中國有陳鶴琴,陳先生用自己的孩子做研究對象,創立了“活教育”理論體系。

這次有幸拜讀了《活教育的教學原則》,實在受益非淺,陳先生用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把十七條原則娓娓道來,偷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原來陳先生把自己的十七條原則也寫“活”了。

陳鶴琴先生自1940年在江西辦幼師時開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經過幾年的教育實踐,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體系,包括三大綱領: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陳鶴琴先生說:"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他批評舊教育是"死教育",課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問兒童是否瞭解,不管與時令是否適合,只是一節一節課的教,這樣的教育只能培養"書呆子"。

"活教育"則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會學習。他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

他認爲"大自然十大社會"纔是活的書,直接的書;而書本上的知識卻是死的。書,間接的書。活的書比死的書要好,直接的書比間接的書要好。間接的書本知識只能當作學習的副工具,國語、常識、算術都是副工具,它們只能作爲"活的書"的一種補充。所以他說:"現在我們在這裏主張大家去向大自然十大社會學習,就是希望大家能把過去’書本萬能,的錯誤觀念拋棄,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識寶庫,探討研究"。他的"活教育"課程大致有五類,亦即所謂"五指活動,"

(一)兒童健康活動(包括體育、衛生等學科)。

(二)兒童社會活動(包括史地、公民、常識等學科)。

(三)兒童自然活動(包括動、植、礦、理化、算術等學科)。

(四)兒童藝術活動(包括音樂、圖畫、工藝等學科。

(五)兒童文學活動(包括讀、作、寫、說等學科)。

他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什麼原則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還詳細闡釋了"活教育"的原則,他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等十七條原則,這就是我們選讀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它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很有價值的思想。

我有個9歲的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中我有意識地遵循陳先生的十七個原則,我堅持每晚睡前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德育故事,陪孩子做遊戲,引導孩子寫網絡作文,幫孩子選玩伴等等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覺得陳先生的十七原則對於家庭教育的意義可能遠遠大於學校教育,因爲一些原則到了學校不一定有市場而且操作起來也有較大難度,畢竟我們現行的學校教育是班級授課制,它使我們無法象陳先生那樣去充分顧及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