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讀書筆記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實踐轉向,科學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實現了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科學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

馬克思讀書筆記

由於馬克思主義發現了科學的實踐觀,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實踐轉向,從而完成了一項哲學革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科學的實踐原則是其基本的建構原則,科學的實踐觀點則是其首要的基本觀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稱爲“實踐的唯物主義”。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和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以實踐爲基礎構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生長和發展的最現實的基礎,是哲學生命力的源泉。

1:從對象看,哲學研究的詩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世界正是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而人與世界的關係最現實最深切的基礎是實踐。因此,真正的哲學無疑應以實踐爲基礎來研究人與世界的關係。

2:從內容來看,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獲得靈魂。哲學從總體上統攝時代的內容和文明,反映着時代的本質特徵。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學也從實踐中獲得的最精緻、最珍貴的東西,離開社會實踐,時不能從實踐的困擾中解脫出來。

3:從特點來看,哲學具有優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總得以現實的實踐爲前提和起點。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於不受物質限制,按任何一種事物的尺度進行創造,並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遍性,或者說實踐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它標誌着人賴以 生活的世界範圍展開的廣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通性,人的實踐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在於實踐確證人的本質力量,人的本質力量是人在實踐中所獲成果的自然性積綻和社會性積綻,實踐的過程和結果是關照人的本質力量的一面鏡子。

二: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和實質:

1:實踐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傳統哲學是形而上學,即關於超驗存在之本性的理倫,力國從一種“終極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質成了一切變化的主題,抽象的實體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動固,哲學變得敵視人了,舊哲學崇尚的理念“氣”等一種抽象的存在,而黑格爾崇尚絕對精神,絕對理性也高人人聳於祭壇之上,人成了絕對理性自我實現的工具。馬克思拒斥形而上學,把唯物主義和人的主體性吻合起來,指出哲學應關注現存世界,人類世界,把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已身上(馬恩全集161頁—162頁),現實的世界不是純粹的自然界,而是實踐着的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是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聚焦點,從整個世界轉向現存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類世界,使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而轉變的契機所在就是把目光轉向了人類世界。實踐把自然與社會溶爲一體,社會在自然中貫注了自己的目的,同時,自然又進入社會,從而使社會成爲自然的社會,自然成爲社會的自然。

2: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點:

唯物主義所唯之“物”有很大的不同,據此可分爲自然唯物主義,人本唯物主義和實踐唯物主義,傳統觀點把唯物主義劃分爲三個階段,即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以往舊唯物主義相比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都以自在的世界爲研究對象。樸素唯物主義看世界是一個直觀混純的整體,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世界看成孤立存在的事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世界理解爲聯繫發展和整體,但這些都是客體哲學,只是對世界的解釋不同。馬克思主義改造舊哲學僅在於提示了世界是什麼更重要的在於說明了世界應當是什麼,使哲學成爲改變世界的工具。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自然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理解爲意識和自然的二維結構,反對把一切都歸爲精神,所以不得不反過來把一切歸爲自然,歸於直觀和客體,把自然界的物質作爲世界的本原或始基,其根源在於使哪種物質成爲始基。如果說也看到了人,那人只不過是自然物質的一種表現形態罷了。自然唯物主義所研究的世界是無活力、無生氣、無主體的世界,普列漢諾夫說這是一種悲慘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說,“只有人性的東西纔是真實的實在人乃是理性的尺度”,認爲“思惟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進步,但從本質上講,費爾巴哈並未前進,因爲其“人是生物學的人,不是現實的歷史的人,雖然費爾巴哈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近在咫尺,但畢竟有本質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作爲自己的本質特徵,實踐內在地包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與意識的關係,這些關係構面了現實世界的基本關係,可以說實踐以縮影的形式映現着現實世界,蘊含了現實世界的全部祕密,是一切現實矛盾的總根源,如果勞動是人類社會的邏輯起點,那麼實踐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