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隨筆

小孩盼過年,大人盼蒔田,這對以前的農村人說確實如此。應爲受生活條件的限制,全家人一年忙到頭,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捨得吃頓好飯,穿身新衣。小孩子不懂事,當然總是希望早點過年,有好吃好穿的,可大人們卻盼望着早點春耕播種,秋收成果,這樣纔能有經濟來源,維持家庭的開支。再說,過年期間,男婚女嫁,客往朋來,門風難當,這一切的壓力都承受在大人的身上,小孩子纔不管呢!但不管怎麼樣,過年還是開心的,熱鬧的,再窮的人家也回傾其財力來過好這個年。 那時,我年齡還小,只知道過年期間有許多好吃好玩的事兒,就說大年三十的午飯,這是一年之中吃得最好的。

過年隨筆

我們農村有個風俗習慣,大年三十大團圓,全家兒女都要團聚在父母身邊。這天一大早起,人們就開始殺雞剖魚煮飯炒菜,人人都在忙吃的,似乎要把全年之儲備,全家之美食都搬上餐桌來。從上午10點多鐘開始,村裏村外的鞭炮聲就響個不停,一直延續到下午3點多鐘。隨着轟鳴的鞭炮聲,節日的喜慶氛圍更濃了,望着滿桌飄香的佳餚,我們早就流下了口水。等大人們按好席後,全家人就開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要說這頓午飯,好吃的還真不少,有醬蘿蔔燉土雞、永新血鴨、紅燒全魚、梅菜扣肉、清蒸肉丸、紅燒蹄膀......每道菜都是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因爲那時候飼養動物不用混合飼料,再加上煮飯炒菜使用柴草鐵鍋,所以都是綠色食品,味道特好。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好喝的天天都有,並且比以前大年三十的主餐還要豐盛得多,但要再吃出以前那種味道來,那就太難了。大年三十的午飯,每年只有一趟,所以我們都放開肚皮吃個飽,可惜的是,桌上那隻肥肥的豬蹄膀竟然栓了根紅繩子,大人們不讓吃,說是要留到今後招待客人用的,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它,希望今後來客不要把它吃了。

要說最忙,過年期間也就是大年七年級的拜年了。由於我們村莊大,有一百多戶人家。就是每家每戶跑一趟,也差不多要一整天時間,何況過年見人都要 寒暄幾句,或吃點糖果年貨之類,那時間就更緊了。如今提倡團拜會,大家可以聚在一個地方互相拜年,可是那時的'農村裏絕對沒有這個規矩,如果你漏掉一家沒有跑,就說明你對他家有不敬或鄙視的行爲,作爲一個村子裏的人,低頭不見擡頭見,誰也不願在這個時侯讓人產生誤會。

從凌晨兩三點種起,接連不斷的爆竹聲就把剛入睡的人們喚醒了,於是,男人們爭先恐後地起來開財門,都想搶在別人家的前面,迎來今年的財運。等到天亮,人人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開始晚輩向長輩拜年。早飯後,大人小孩成羣結隊,開始向左鄰右舍拜年。“拜年嘍!”“新年好!”“恭喜發財!”大家都是那樣的彬彬有禮,和和氣氣,開開心心,一時間,整個村子都充滿了和諧、友愛的氣氛。留在家裏招待客人的,趕快給客人遞煙倒茶,可我們沒有時間坐,只好接過香菸,抓把糖果又跑另一家。

到了中午,飯也不想吃了,肚子裏早已裝滿了年貨,再說,還有許多人家沒有跑完呢,哪裏還有空吃飯?等到跑完了全村,已是傍晚時分,回到家裏,衣褲口袋裏都裝滿了香菸,於是我想拿出來孝敬父親,可父親不會抽菸,與其放在家裏發黴,還不如拿去換作業本,這樣也可以解決開學時的急需。

要說最熱鬧的還是大年十五鬧元宵。元宵節的晚上那是萬家燈火徹夜通明,雖然農村裏的燈比不上城市裏的燈那麼華麗,但它具有大自然的淳樸和溫柔,給人心曠神怡。元宵節最熱鬧的那就是白天劃龍船,晚上舞龍燈,我們村雖然就在禾水河的邊上,但因爲河面不寬,所以看不到劃龍船。不過,元宵節的晚上,在我們那一片,每個村的龍燈都要聚集在我們村的曬穀場上,這是過年期間的最後一次龍燈聚會,到了零時,所有的龍燈都要昇天,各司其職去了,再也不能陪伴人們玩了。這天晚上,人們吃過湯圓,也象大年七年級那樣成羣結隊地來到曬穀場上,唯一不同的是大年七年級每家每戶都要留下人在自家招待客人,而這天晚上卻是全家出動,只留下燈光就行了。可見這天晚上比大年七年級要熱鬧得多。等到各村的龍燈都會師了,曬穀場上則燈夥通明、龍飛獅舞、鑼鼓喧天、鞭炮轟鳴。大人小孩都準備了足夠的鞭炮,瞄準自己的目標,向龍燈投去,舞龍燈的人確實水平很高,整體配合得協調,只見東邊飛來鞭炮,龍頭一翹,西邊飛來鞭炮,龍尾一搖,再加上龍身一別一扭,投去的鞭炮基本上都被擋了回來,但不管怎樣,由於投鞭炮的人太多,舞燈者還是招架不住,等到零時到來,所有的龍燈都遍體鱗傷,有些龍燈只剩下了框架,於是,人們開始化龍了,把龍燈的殘骸燒掉。

過年期間的開心事確實很多,但我最難忘的是,大年七年級的拜年。平時農村有不少人爲了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會斤斤計較,而到了這一天,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左鄰右舍顯得是那樣的和睦,即使仇家也變成了朋友,要是長期這樣,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