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致志繡好一朵花哲理散文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趕着生活的浪花,爲自己編織着各種美好的圖畫。然而要想走上成功之路,還是必須依靠堅實的腳步。人們常說:“要想學得驚人藝,專心、虛心加恆心。”、“不怕事難爲,就怕心不專;只要人有恆,萬事都能成。”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從小培養‘專一’和‘有恆’甚爲重要,因爲它關係到一個人今後的長遠發展和事業的成功。

專心致志繡好一朵花哲理散文

從前有個國王,想爲國家找一個宰相,後來他找到一位可以擔當重任的人,國王爲了試驗他,假意說要殺他,經人說情,於是要這個人捧着一個盛滿油的盤子,從東城捧到西城,不準滴出一滴,否則便要殺頭。這樣的條件其實很不容易做到,他捧着盤子走在路上,他的父母妻子哭他,他沒看見;有極美的女人從他身邊走過,他也沒有看見;後來,忽然來了一頭瘋象,嚇得滿街人四處亂竄,但它仍是一心一意在盤子上,不爲所動。不久又遇到皇宮失火,衆人急忙救火,鬧的紛亂不堪,而殿樑上的一窩馬蜂,被火燒出,四處蜇人,這人雖然被蜇了幾下,仍然毫無所覺,依舊專心致志地捧着油盤往前走。最後,他一滴油也沒有滴下來的到達了目的地。國王便豐他位相,因爲國王認爲:“一個人做事能夠如此專心,便是八國之亂,也可以平定下來,何況其他!”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叫人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集中注意力是一種能力,它可以將思維與行動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標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資訊發達的今天,已成爲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可以將集中注意力想象成利用放大鏡將陽光集中到一張白紙上,透過鏡片將散射的光線能量集中起來,並且聚成一點――能量強大的一箇中心點,迅速地讓白紙燃燒起來。

著名的史學家張舜徽教授認爲:“一個人如果立志做成一件有益於人世的大事,必須有恆心、有毅力、有耐性、有信念,才能取得成功。”他在自傳中,回顧自己長期自學的歷程時寫道:“少年時期,讀古文辭,善誦長篇氣盛之文,手抄熟讀,不知費了多少心力。稍長,又喜閱覽大部頭書,從無畏難退縮之意。

想起十九歲時讀《資治通鑑》,日近一卷,經過七個月的`時間,將二百九十四卷的大書,讀完了,並且還寫了簡明的札記。後來年齡稍大,又發願要通讀《二十四史》,不畏艱難、不避寒暑,堅持不懈地認真苦讀。從《史記》到《隋書》,都用硃筆圈點,讀得很仔細;從新舊《唐書》到《明史》,也圈閱一遍。整整花了十年時間,終於讀完了這部三千兩百五十九卷的大書。――回憶年輕時候讀大部頭書,是用臨陣對敵,打死仗的辦法,去攻堅取勝的。既要有勇氣,又有傻氣,從來不感畏難怕苦,因而也就取得一些成果。”

從這段自述中,可以看到,教授的毅力是多麼的頑強,其傾心治學的精神,又是多麼專注。一個人倘若不具備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恆的意志,那麼在學習、工作、和事業上是斷然無法成就的。

孟子就十分重視學習的專心致志,反對三心兩意。他以學習下爲例:下圍棋雖然是項小技術,但如不一心一意地學,也是學不會的。弈秋是著名的棋手,如果讓他教授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很專心地聽從弈秋的指導,而另一個人表面上似乎在聽,但心裏卻在想,快又一隻天鵝飛來了,得拿起弓箭去射它。那麼,後者的學習必定不如前者。這是因爲後者不如前者聰明嗎?當然不是,關鍵在於後者的不專心。

這件事說明了學習上的差異並非取決於一個人天資的高低,而在於他是否能夠專注。一個人若不能專心致志,思想容易被其他事物牽引,這就意味着他的智力容易被削弱、被分散,甚至被抵消。可見,兩頭尖的針不能縫衣,三心二意的人一事無成。

孟子還認爲:爲學必須‘持之以恆’反對‘一曝十寒’。他以掘井爲例:“假如掘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就停止挖掘了,那麼,那口井仍舊只是一口廢井。”學習或做事如果虎頭蛇尾,不能堅持到底,必定會是功虧一簣。有爲者必有恆心,不獲成功決不罷休,而無恆心者往往半途而廢,只能落得個前功盡棄。總之,‘心專才能繡得花,有恆才能織得麻。’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必須‘持之以恆’,才能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