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嘉裕關散文

二0一0年夏,我隨旅行團新疆行的途中,經過的第一個停歇站便是嘉裕關。萬里長城的終點嘉峪關,是內地通往新疆的交通要道。火車到達嘉峪關的時候,已是晚上八點多鐘了,第一次身處一座戈壁沙漠上建起的城市,頓感神祕。由於旅途勞累,晚飯後,當晚旅行團也就沒有安排其它活動,夜宿市內一招待所。

綠色嘉裕關散文

第二天,踏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向嘉裕關關樓進發。曾經戰旗飄動的邊關,晨風吹動,楊柳依依;時間不長,遊人便漸漸多了起來;走近城門,只見城門頂上有一塊寫着“天下第一雄關”的硃紅色牌匾,不過,經過風吹雨打,匾上面的紅漆基本掉了,但也顯得它的歷史久遠。

時間不長,我們便爬上了鋪墊青磚的城牆。擡頭看,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讓人震撼,大漠風光盡收眼底。高高的城牆,它凝集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據說六百多年前,是明初馮勝大將軍在這祁連山下、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指揮數萬將士從黑山取土,開始建設,之後歷經百年才修建成了屹立在今日遊人面前的嘉裕關。

城樓連環相扣,建築巧妙。固若金湯的關城歷經了歲月風沙、金戈鐵馬的考驗,朝陽映照下的城樓與氣勢如虹的漢長城融爲一體,烽燧遺墩、若隱若現,猶爲壯觀。

在遠去的歷史長河中,從張騫出使西域到林則徐伊犁流放,必經之路的嘉峪關前,彷彿浮現了當年那鮮活的面容……

數千年來,邊塞內外,烽火硝煙。嘉峪關,其實已是內地與大漠、中原與西域之間紛爭與融合的.見證。

放眼遠望,祁連山脈,綿綿不絕。嘉裕關,今天的朝陽依然燦爛;城樓下面已是遊人如織,車流如潮。

走出關樓,我們在雄關前及關樓外的沙漠灘上拍照留影。

滄海桑田,昔日戈壁大漠,春風不度;今日雄關腳下的嘉峪關市,卻是從大漠之中崛起了一座鋼鐵之城、綠色之城;處處充滿了勃勃生機與活力。

可以想象,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戈壁灘上建起的嘉峪關市,要讓城市變綠,當年是何其艱難。即便是在今天,在西部完全荒漠化的土地上,一座新城的建設也會是何其的困難。“土能生萬物,地能發千祥。”但生長綠色生命缺少地表層土壤,因爲嘉峪關栽活一棵樹,先要挖取原有的沙礫土,再買進好土回填,然後栽上樹苗,還要保持水份和養料;還必須安裝水菅,以便每週澆一次水,不及時澆水,樹便不能成活,有時栽種大樹,還要爲其輸液。戈壁荒原上,人們過去只種楊樹,因其成活率高,後來改種剌槐、塔鬆、榆樹等,成活率也很高;經過不懈努力,城市迅速綠化,面貌日新月異。

身處嘉峪關市,滿眼綠色的環境,遊人絡繹不絕,遠眺雪山與城市景色有機融合在一起,內地與大漠交融在一起,時代創造的奇蹟絲毫不亞於第一雄關的神奇與偉大。

戈壁深處的嘉裕關,每一片綠色都是它的靈魂。僅四十多年裏,一座綠色之城就在嘉裕關崛起,在塵土飛揚、風沙漫天、水源奇缺、綠色罕見的不毛之地,一座綠色之城的崛起,猶如我國“兩彈一星”的橫空出世讓世人驚歎,她是人類讓大漠變綠州的偉大手筆;她是大漠戈壁灘治理的典範;大西北古老的絲綢之路將會更加充滿魅力與朝氣。

嘉峪關,歷史的見證!大漠的希望!綠色的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