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夢廊橋-經典美文

第一次讀它,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記得大概是因着封面上“風靡美國的暢銷書”的標註吧,一口氣讀完了它,感覺頗悽美的一個愛情故事,除此之外,別無它感,以至於不久後,就模糊了記憶。之後的十多年裏,會偶爾想起這本書,也曾從書架上取下來翻閱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裏,還看過它改編的電影片段。若即若離中,這個故事在頭腦中漸漸明晰起來,感受也深刻起來,不由得喜歡它了。

又夢廊橋-經典美文

前幾日,又在網上看到了這部電影,沒有猶豫,又一口氣將它看了一遍。也許是生活閱歷的增加,或者對情感理解的深化,這一次,帶給了自己更多的感動。

從零度空間落下。羅伯特·金凱說。

他開着卡車揚起了鄉村小路的塵土,無約而來;四天後,他又在塵霧中碎心離去,繼續着他的旅行。鍾他的一生,他的旅行,只爲了這四天的相約。四天的相守,恍若隔世,飄渺如夢境,遺落在廊橋的夢,這是他的感覺。也許只有在他的零度空間裏,他纔會感到曾經的真實。不知道離她而去的日日夜夜裏,他是怎樣將長長的思念打理,寂寞着大路和遠遊客的寂寞。

而她,是永遠的守望者。儘管她有體貼的丈夫,可愛的兒女,但她仍然等待夢中的人驟然降臨,充實她空曠的近乎荒漠的精神世界。年少的夢想,心底的渴望,在那四天裏被重新點燃,生命的活力又重新張揚。而後她繼續生活,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但回憶卻一遍遍浸潤了她心靈的`深處。雖然後來的生活依舊單調乏味,但她的心裏的思念卻蒼鬱成夏日的濃蔭,即使沒有秋的收穫,也瞭然無悔。

這部小說不是美好婚姻的典範,甚至有所背離輿論的觀念,但我們不能否認,它是愛情的經典,是回憶的經典,更是人性的經典。

浪漫與熱烈是愛情的主題。他們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裏經歷了愛情的整個過程:最初的吸引,相處的愉悅,身心的激盪,更有選擇與分離的傷痛。愛情到來時,他們沒有因爲世俗的壓力而選擇逃避,張揚着率真自然的人性。很佩服弗朗西斯卡的勇氣,她一直都是那麼的主動,主動給羅伯特帶路,主動邀請羅伯特做客,主動陪伴羅伯特工作……甚至在羅伯特聽到鎮上的流言,怕給她造成麻煩而取消約會時,她仍是毫不猶豫地靠近他。也許,在弗朗西斯卡的心裏,也曾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畢竟她有自己的丈夫和家庭,但她仍那樣做了,義無反顧,真誠而熱烈。爲了與羅伯特的相遇,她準備了漂亮的禮服,溫柔的燭光,古老的音樂,還有她純粹而熱烈的心。儘管這只是一場不爲人們所接受的婚外情,但誰又能否認它率真而熱烈的美?

如果他們能將這種熱烈的愛情延續,那該是多麼的美好,我們都喜歡有情人忠誠眷屬的圓滿結局。但小說的美好更在於他們沒有延續,而是選擇了分離。很慶幸他們的分離:終成眷屬也許會因終日相守而耗盡了愛情,而相望分離卻會因綿長的回憶而留住了愛情。這完美的缺憾,成就了缺憾的完美,並給他們的愛情蒙上一層悲劇色彩,使得他們的愛情因悽楚而愈加美麗。同時,又用理性調和了愛情的熱烈,使得他們的愛情故事避免落入俗套,更增添了一種理性美。

電影中對他們分手的情節略作了改動:弗朗西斯卡和她的丈夫坐在他們的卡車裏,前面不遠處就是羅伯特的卡車。透過迷濛的雨霧,她看到了他的車,他的背影,他拿東西的動作——幾天前,她對這一切都如此熟悉,熟悉得如同剛剛發生過。但現在,卻遙遠得如在兩個世界。她看清楚了,他拿出的是那條刻有她的名字的項鍊,然後掛在了車內的後視鏡上,這是電影中的細節。於是弗朗西斯卡緊握住車門的把柄,甚至已經旋轉要打開它。她知道,只用一剎那的時間,他就可以奔向他,與他一起浪跡天涯。但最終她還是沒有做。在迷濛的雨霧裏,羅伯特閃爍着車燈轉了彎,越走越遠,走上了一條此生不再相見的路……看到此,淚也迷濛了雙眼。曾經那樣率性而熱烈的弗朗西斯卡,因着自己對家庭和子女的責任,選擇了留下,繼續平淡着自己的平淡,將這份刻骨的情留在了心底的最深處,獨自在暗夜中仰望。而羅伯特,也用理性給予了她最大的尊重:尊重她的選擇,尊重她的生活,不再打擾她,只讓這一生一次的情留在心裏,陪着自己繼續漂泊流浪……

用一轉身的時間離開,決定了用半輩子的時間懷念。

於是,廊橋成爲了鐫刻在他們心中無法磨滅的一道風景:當他在美麗的廊橋攝下她極富生命活力的身影時,當她在他的懷抱裏伴隨着略帶憂傷的爵士樂起舞時,當他們彼此消失在路的盡頭時,他們已經知足了。就如羅伯特所說,兩條平行線在遙遠的某處相遇。這難道不是幸運嗎?彼此期待了半生的光陰,造就了這生命中美的圖畫和顫動的旋律。

他們把感情放在心裏,並一直到離開這個世界。故事結尾弗朗西斯卡遺囑中要求死後將自己火葬,把骨灰撒在那座曼迪遜橋下。因爲羅伯特已經先她而去了哪裏。她說她活着的時候把愛給了家人,那麼死了以後就把自己給羅伯特,因爲那座橋見證了他們短暫卻又絢爛的愛情。

情,當如此,熱烈而發,率真而爲,理性而止。

我想我們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