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好朋友的隨筆:想到古泥

和古泥已經幾年沒有見面了,他在河北遷安任職,我在北京工作,彼此事務繁忙,平常大多是信息往來。即便沒能經常聚會,但心裏一直惦記着這個豁達大度、平和真誠的老大哥。

寫給好朋友的隨筆:想到古泥

多年前,古泥也居住在北京,他的寓所上空是首都機場的一道航線,因而他把書齋取名爲“忘機山房”,其寓意不僅僅是可以每天看見飛機,聆聽飛機的轟鳴,裏面有更深層的含義。

在當時,北京通州這個地方寓居了很多有才華的藝術家,和北面的回龍觀遙相呼應。古泥、汪爲新、張國輝、程風子、王石染、黃君、張樹、陳震生、陳碩、懷一、李陽等等藝術家們結伴而居,形成了一個很有見地與特色的藝術羣體,彼此和睦友善,相互取長補短,其樂融融。

因古泥年齡稍長一些,待人大度熱情,很多人都喜歡和他交往。在他的具體策劃下,2001年寓居通州的書法家羣體舉辦了第一屆“運河情緣”書法展,地點在通州區博物館,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緊接着又到江蘇淮安舉辦了第二屆,這是一種現象,羣體性的書法展,不僅在彼此薰染中滋養藝術的精進,更加深了相互之間的友情,爲藝術人生增彩。就在那個時候,古泥又創辦了《世紀書風》雜誌,無論從選材還是編排設計,在當時都是走在了最前沿。

古泥的名字被藝術界關注最早是在八十年代,那時候他的篆刻名氣很大,作爲書、畫、印齊頭並進的全才藝術家,他以其敏銳的眼光和獨立的個性語言活躍在書壇上。當北京勢頭正旺之時,古泥選擇了回到老家政府任職,但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依然筆墨丹青,勤耕不輟。最近幾年通過微信看到他的創作,書畫變得細膩了一些,在樸拙中尋求一點溫潤,本色沒有改變,只是更趨於豐富、精緻。這就像人生一般,閱歷和感悟可以轉化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之下,人的心靈認知會有所改變,因積累豐富而得以昇華。

和古泥在北京時的交往有很多值得回憶的故事,把那些經歷寫出來,不假修飾就可以成一本書。比如徹夜長談、作書品茶、郊遊抒懷、半夜興起去找齊劍南等等,那是讓人難忘的溫馨,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建立在對待藝術的虔誠,沒有負累,沒有爭執褒貶,更沒有各自水平的高低區別,一切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因而,那段友情乾淨、淳樸。正如他的'書法用筆,揚棄嬌柔故作,好似草原上奔騰的駿馬,馳騁在無拘無束的自由天地間,痛快淋漓的跳蕩激越讓他的藝術創作生機勃發,恰似對酒當歌般的豪放灑脫,氣吞山河般的雄壯果敢。

想到古泥,想到他的藝術,他的真率,自然就會想起每一次相聚時的點滴記憶。往事如新,揮之不去,銘記值得珍視的生活軌跡,即是小到不足掛齒,待到將來老去,那也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慰生平。


【本文作者:張開。(公衆號:清鑑書院)】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