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銘記與懷想-抒情隨筆800字

山川震動,山河慟哭。

雲南和青海的兩次地震,把袁公吳老接走了。

5月22日11:55分,人民日報還在闢謠袁老去世消息,心裏默默地祈禱,不是真的!未料,午時一點多,又一次彈出消息,仍不願意相信,期待着再次破謠。等來的,卻是滿屏的黑白訃告和朋友圈的各種轉發。

心裏酸酸的,眼睛澀澀的。

小時候,嘗過捱餓的滋味,四五月份,綠油油的一片,盎然春意,卻是連毛孔都想吸收養份綻放的季節,飢餓啃噬着周身的每一個細胞。放牛時候看見它大快朵頤的樣子,內心羨慕無比。甚至摘來一把,卻是苦不堪言。

聽大人說,買米還需要糧票,一毛錢一斤,而且糧票是限量分配,家裏人多,往往距離收穫時節還有一個多月,只能買高價糧補充,捉襟見肘的歲月,飽了上頓還不知下頓的.日子。大姐去讀高中那會,先是看着大人挑上百來斤米,送到通知書中所指定的某個地方,換成大米,帶到學校,再換成飯票,一餐二兩,雖然麻煩,卻是令人豔羨不已。

而在家裏,某日,米缸見底,大人趕集買米還沒回來,幾個孩子眼巴巴地望向坳口,盼望那個挑着擔的身影出現……小弟幽幽地跟隔壁阿嬤說,今天我爸爸不回來就“停鍋”了!後來這句話被大人當作笑話傳開。留在我腦海裏的,是近乎絕望且揮之不去的聲調。

食不果腹的日子,到九十年代終於得到改善。讀高中那會,有一回和同學爭論袁隆平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人物的名字最終烙印腦海,也才知道,越來越安心的生活源自這位書本中的人物,他還活躍于田間地頭……

隨着知識的輸入,對於袁隆平,越發覺得這位寶藏老人的可敬可愛,九十歲依然在用英語和外國友人交流;爲了兩個宏大而具體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數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他曾說,他要從90後幹到百零後。那爽朗的笑聲,我們都信了!

他說,“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纔會更遠”。他風裏來,雨裏去,一身泥,一衣水,貼近大地,貼近百姓,貼近實際。有了他的貼近,我們在田野裏看到了希望。

猗猗嘉禾,今盈我倉。糧豐農穩,盛世和安。他卻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的光輝不只是照耀着一個世紀,而是照耀着全人類,從時代的這一個盡頭到那一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