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精選18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精選18篇)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

幾年前,中央電視臺推出了12集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以下簡稱《崛起》),以探究15世紀後的世界歷史與大國興衰的原因。此紀錄片衆說紛紜,褒貶不一。反對意見集中在其政治意圖和對各大國列強侵略中國的行徑隻字不提。該劇總編在看待這些議論時說道:“我們的意圖只是通過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進而讓我們思考,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如何從容地立足於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發展之路。”

的確,我們看待歷史,不僅看到自己經受過的屈辱,而且更應該去研究學習他人如何強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麼屈辱。歷史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空虛,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提升自己的手段,並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與吸收。

縱觀《崛起》,其重點介紹了歷史上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葡萄牙的強盛源於它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王權使葡萄牙人有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而資源十分匱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開發世界,走向強盛。隨後完成統一的西班牙境況相似,而二者的競爭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荷蘭人憑藉其經濟頭腦和對財富的嚮往打開國門,經營海運,他們關心如何儘可能多地增加財富,並憑藉東印度公司展開了全球的貿易。英國通過文藝復興將其文化的精華提升,成爲一個思想高度發達的民族,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之徹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歐洲國家。法國經歷了太多的興衰交替但最終走向了富強。德國統一後大力發展教育,並兩次走上了侵略外國的道路。日本的明治維新使其文明徹底脫離亞洲不如列強行列。俄羅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國血統充分吸收歐洲工業革命的精華,而戰爭波及的延遲也使俄國有充分的時間完成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型,最終成爲世界大國,並以此能夠在冷戰中和經過118年成爲世界經濟頭號強國的美國抗衡。

片中有幾處出現了中國的身影,而正是穿插在各國崛起時段中的中國的情形,更發人深省。第一處是在開篇,“公元1500年前後,中國正處在明朝統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爲了開拓貿易,而是爲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當時,世界處於航海時代的頂峯。西班牙,葡萄牙爲了爭奪世界的霸權而競爭,而引領霸權的正是航海技術和經濟實力。中國在宣揚國威,而別國在開創貿易之窗,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第二處是在介紹日本時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中國。“在鴉一片戰爭中受到英國軍艦攻擊的鄰國大清帝國的遭遇,從另一個角度給了日本統治者一個新的信號。幾千年來,日本幾乎都在向中國學習,連中國都敗給了對手,那麼這樣的對手,應該是非常強大的,這樣的對手的出現,對日本來說也是一個衝擊。”由此,日本決定打開國門,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爲後來的躋身列強做了鋪墊。第三處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從1890年以後,日本就變成了通過戰爭來促發展…日本侵佔了朝鮮和中國的臺灣,大量的資源和賠款流入日本國內。僅甲午戰爭後日本從中國掠去的賠款數額,就相當於它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4倍多,賠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於擴充海陸軍軍備。”這是中國近鄰日本的崛起實錄,當時的中國依然沒有意識到閉守國門的劣根。

需要借鑑之處還遠不止這些。西班牙,葡萄牙讓我們看到了對外貿易對國家崛起的支柱作用。荷蘭的商人讓我們明白商業中誠信的重要性,以及集資的手段。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或許不適用於中國,但是其革命產生的人權與自由的思想卻影響了全世界。

日本和蘇聯都是後來才崛起的國家,和中國的處境及其相似。同樣認同自己的民族優越性,然而當蘇聯吸收歐洲先進工業技術的時候,中國還在享受康乾盛世帶來的表面的繁榮。當然,地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蘇聯和歐洲畢竟毗鄰,思想交流方便,突出體現在彼得大帝時期攻奪地中海、黑海港口和建都聖彼得堡後。然而,彼得對於西方的.先進科技幾乎是謙卑學習並頂着叛亂親自到歐洲各國考察學習,這是當時的康熙所不能及的。而被西方工業化影響的程度直接影響了後來國家的命運。日本在看到中國不敵西方列強入侵時也自動打開國門,往來通商,並積極和西方先進國家溝通,派出了大批留學生和使團,其中大量出國人員爲自願,這與隨後中國的洋務運動中被迫入洋學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說地理的隔閡是中國當時閉塞的原因,那比中國更東的日本的崛起將給予這種藉口一些打擊。當然,西化過程的代價也是不可估量的,蘇聯的西化導致了彼得大帝時期普通百姓,射擊軍軍團,乃至彼得兒子的造反;日本的西化也使名相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但是這些都絲毫沒有削弱其對先進,強盛等狀態的無限渴望。

中國歷史上走過彎路,受過屈辱,但是有的時候走些彎路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走過彎路能夠使中國在更大的決策上不走彎路,屈辱能夠使中國在今後的交鋒中不受屈辱。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2

《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小國讓歐洲人開始認識世界,他們憑藉海樣迅速成爲了世界強國,開始在世界瘋狂的掠奪財富,當時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佔有。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更多的財富,當時中國的鄭和下西洋要比哥倫布等還要早幾十年,而大明王朝僅僅是爲了向世界宣揚天威,因而走上了閉關自守的道路。荷蘭這個國家好像除了商業利潤對政治毫無興趣,他們注重資本和商業超過一切,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成爲17世界的強國。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蹟。英國的崛起說明了國家的興盛需要科技與文化的支持,法國和德國的崛起和失利則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不能僅僅依靠武力成爲強國。作爲亞洲唯一躋身列強的國家,作爲亞洲唯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崛起和其它國家是不同的,它不像西班牙的勇猛冒險,不像英國式的工業革命,而是靠的學習和變革。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美國的崛起則告訴我們要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歷史上的大國,而在最近的幾百年被其它國家所趕超,中國要想重新回到大國強國的位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回顧五百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有很多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要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我們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後的迅速復原,都得益於教育基礎的雄厚。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天一皇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與歐洲列強一道成爲強國。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爲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鑑。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領導人應該注重對青少年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國小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爲強國的夢想。

第二是提倡創新精神。荷蘭通過技術的領先優勢發展貿易,從而得到資源及低技術水平的產品。而技術領先的實質就是創新精神。英國的工業革命中的技術改革,美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創新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現在的中國缺乏的就是創新精神。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諾貝爾獎得主,我們周圍用的有點技術含量的東西,幾乎都不是我們的原創發明。只有通過創新,我們才能創造和發明更多更強的技術,才能加快科技進步和發展。

第三體制改革。日本改變國體爲天一皇掌權的君主立憲制,其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鑑。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後,爲自己的工業化和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和兵員。研究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有比較開明體制的朝代往往也是較爲富強的朝代。中國必須改革束縛經濟發展的落後的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爲市場經濟的前進鋪平道路,

第四提倡民主。法治和民主這個事情可以是完全同步的,他們之間存在着聯繫,可以看成一件事,也可以看成兩件事,我們要平衡法制和民主的關係。法治也是一種文化。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礎之上。和諧社會,就是法治社會;和諧世界,就是法治世界。世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諧世界更需要法治。任何國家的崛起和發展,都不能再通過武力擴張和超越國際法的途徑去實現。同時一個國家要開始民主化進程必須有一些相應的社會制度條件相配套。

第五我們要完善各種法律制度。比如專利制度,它是英國和美國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英國於1623年制定的“壟斷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法雛形的專利法,到18世紀中葉發明及專利成爲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美國則是在宣佈獨立後不久就建立了專利制度—1787年所制定的合衆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了版權和專利權。美國以國家法律的形式保護髮明創造,激發了人們從事發明的動力。中國要想富強必須完善法制。

世界上其它大國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的地方,瞭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一方面能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大國崛起》,正是從這兩個方面爲我們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資料,它對我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要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使得我們的道路走得更順一點。我們應該思考一些國家爲什麼發展得好,有的國家爲什麼崛起後又衰落了。21世紀我們要加快中國成爲世界大國的步伐,同時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也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3

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爲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爲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爲了第一代世界大國。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國小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衆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爲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製造了今日的輝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纔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4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本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麪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爲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本來西方大國還應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可能這些國家的歷史還不夠典型;而像荷蘭那樣的小國,卻被列入大國行列,顯然該片對大國的定義,並沒有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

那麼,該片所定義的大國,有什麼共同點呢

一、以往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現行;

二、以往或正在稱霸世界、或進行殖民統治;

三、以往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四、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

五、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以往發生過重大影響(包括正反兩方面)。

紀錄片所介紹的九個國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的條件。相比之下,我們中國雖然是個東方大國,但卻不能“入圍”,大國之列,連日本都不如。什麼道理呢因爲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我們幾乎不曾具備上述大國標準中的任何一條,而只是大國列強的蹂躪對象和殖民地。那麼,爲什麼中國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進而趕上和超過西方呢

有人說我們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沒有中斷,國家沒有分裂,證明歷代的制度還是起到了維護主權和國家統一的作用。說我們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發明是中國的。沒有火藥,就沒有熱兵器和火箭,沒有指南針就不能發現新大陸,沒有造紙和活字印刷就無法產生信息產業,說明中國的古代禮貌是輝煌的。

那麼,是否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存在問題呢我比較同意從這兩個方面去尋找落後的原因。首先,我們理解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是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西方大國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在戰敗後的迅速復原,都得益於教育基礎的雄厚。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能夠說九個大國的崛起充滿了血腥,多建立在對別國掠奪侵略的基礎之上,而今日我們中國走的是一條和平崛起的道路,這是由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決定的。

從中國的國情來看,中國有着愛好和平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是一個溫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強的侵略,中國不會再去傷害別的世族;中國目前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大國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爲我們供給了深刻的教訓。從時候的需要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爲時代的主題,我們僅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經濟的全球化,我們有可能經過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與合作,逐步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

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給了我很大的啓示,該如何認識中國該如何看待世界也許僅僅片段不可能給出完整的答案,至少能夠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啓迪。

大國的興衰風雲變換,也讓人感慨萬千。但真正感動我的卻是一些細節。荷蘭載物船出海,遇大風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際也堅決不動用客戶的商品,拼死把客戶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點,樹立了良好的信譽,鑄就了荷蘭大國的崛起,也告訴了我們什麼叫“人無信不立”。還有那德國總理的一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領導人風範,更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大國的職責感,從那一跪開始,德國得到了全世界的諒解,也開始再一次踏上了統一和強國之路。德國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僅有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強大自己,贏得對手的尊重。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5

上次黨課我們認真觀看了紀錄片《大國崛起》英國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紀後,英國如何從一個弱小島國成長爲世界性大國——“日不落帝國”的歷程。它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國的興衰成敗。這些歷史史實給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瞭解我國曆史的同時,對其他世界強國的近代歷史的瞭解與學習尤爲重要。我們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去借鑑那些成功的歷史。學習歐洲強國的歷史,瞭解他們成功的原因對於我們入黨積極分子顯得額外重要。

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大英帝國迅速崛起?我發掘出一系列關鍵性字眼:開放、自由、科學、技術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爲英國相對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爲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空間。正是由於開放的心態,英國人擁抱海洋成爲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於科技的不斷進步、技術的不斷革新,瓦特的蒸汽機推動着英國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們反觀歷史,反思我們的過去。造成中國近代歷史悲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不夠開放,我們關起門來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

歷史雖然已經塵封,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血的教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新一代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使命,以史爲鏡,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偉大祖國崛起的明天。讓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指引我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們未完成的歷史任務,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祖國而努力奮鬥!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6

《大國崛起》中所謂大國是指葡、西、荷、法、英、俄、美、德、日九個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它們都是“以血腥積累資本”的資本主義國家,也無一不帶有侵略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值得中國借鑑的。

葡萄牙與西班牙是最早開闢新航路的兩個國家,它們也最早從事黑奴貿易,從中獲得了暴利,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掠奪了無數的資源,將美洲廣袤的大地變爲他們的殖民地,使得至到今日拉美文化仍然折射出葡西文化的影子,但是葡、西着實是輸了,輸在了落後的封建制度上,掠得的大量資源被皇室揮霍,資本主義並未獲得充分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葡、西也不能算是大國。

商業文明的代表荷蘭,在不知不覺中崛起了,17世紀上半葉是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荷蘭取代西、葡成爲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伕”之稱,其貿易範圍包括西北歐的海域貿易,以及對亞洲的遠洋貿易和對西方新大陸的貿易。

荷蘭人通過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來進行國際競爭,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商業頭腦。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貿易壟斷的方式,累積了大量財富,簡直稱得上富可敵國。荷蘭還佔領了很多殖民地,連我國的臺灣也曾落入他們的魔爪,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出現才扭轉局面。

然而法蘭西的崛起打破了荷蘭人的美夢。在路易十四的權杖下,法蘭西迅速成爲一個封建強國,但是此時在海的另一邊,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1688年光榮革命產生的《權利法案》,使英王淪爲資產階級的工具,在英國,議會至上。法蘭西在路易十四“朕即國家”的專制統治下,看似強大,其實早已軟弱無力。於是英法七年戰爭充分顯示了工業文明的優勢,法軍潰敗,英國成爲“老大”。經過百餘年的經營,英國已成爲日不落帝國。

此時的世界,葡、西、荷早已顯得微不足道了,世界舞臺主要是英法兩國之間的爭鬥。

當法王路易十六熱心幫助北美殖民地獨立於英國之後,法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1789年7月14日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歐洲封建勢力遭受了致命打擊,路易十六無奈地悲嘆:“是盧梭毀了法國”,只能走上斷頭臺,得到查理一世的下場。西歐各國封建勢力(包括資本主義的英國)紛紛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法國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從丹東到羅伯斯比爾都接二連三地被推上斷頭臺,直到一位偉大將星——拿破崙的出現,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才得以維護,拿破崙憑藉出色的才能,以及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拿破崙帝國不僅打退了封建勢力的入侵,還四處擴張,使之盛極一時。

其實法國大革命如同英國光榮革命一樣,都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是歷史潮流,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英國和法國,作爲世界上兩個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儘管它們的發家建立在侵略之上,但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做出了貢獻的,它們給我們的啓示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歸根結蒂是人類的生產力的進步,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至於繼英法之後,主要是美、德、日、俄等強國,它們也無一不是繼承了英法的變革精神。

德、日、俄是三個封建殘餘比較多的國家,它們在以後發家的過程中無一不吃過“封建”的虧,只有美國與封建界限劃分得清,這可能是美國至今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原因之一吧?

作爲一個強國,其經濟實力強自然不必說,可是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它們的文化競爭力也很強,它們之政府對科技及教育的重視也是它們能成爲大國的原因。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國的洪堡大學,那麼多震古爍今的偉(名)人,例如馬克思和愛因斯坦,均出自該校。德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德意志民族成爲一個“盛產詩人與哲學家”的民族,但是普魯士的封建殘餘及軍國主義傳統卻使德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並“兩敗塗地”。日本也有相似的經歷。

大國的發家史看似很曲折,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國家只有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才,有機會成爲所謂大國。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7

《大國崛起》它是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程。

九個國家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爲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大國崛起》的播出符合時代的要求,哪個國家都想發展壯大,哪個國家都想奮發圖強。特別對於中國來說,意義更大。13億人口的中國,要想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崛起,世界的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史爲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着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裏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

在回顧與深思其他世界大國崛起的過程,希望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曾經的我們,亦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崛起這個詞語並不恰當,更適合的應該是復興!而這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是我們成天在說,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的!

只有不斷努力去迎接未來的創新,才能鑄就明天的輝煌!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8

今天觀看大國崛起的最後一期大道行思。而這幾個國家崛起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中認爲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在大國崛起中起着重要作用。就如法國的精神聖地先賢祠,安葬的72位法國曆史人物,大部分是思想家、文化家、藝術家,這足以證明法國對思想文化的重視。多少年,法國以其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於此。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的創新。例如,當初的荷蘭,憑藉着經濟制度的創新,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有歷史學家認爲,近五百年來,只有荷蘭、英國、美國擁有過世界霸權,因爲他們對市場經濟進行接力棒式的創新與發展。

最後一點,就是向發達國家學習,這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在歷史上,德國、日本、俄羅斯都是後發國家,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國家,有明顯的區別。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國家崛起,又有許多國家衰落。只有根據自己國情和時代需要做出正確決策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

生活中也亦如此,只有努力發展,勇於創新,才能取得一番成就!

大道行思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所有的歷史考察都是期望能對當下的選擇有所幫助,十二集的`《大國崛起》就要結束,到底這些成就大國的歷程,對我們民族今天的發展帶來什麼啓發和警醒呢?

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大國崛起的核心力量;經濟的硬實力是成爲大國的主要支撐;先進的制度可以爲國家發展帶來更持續的能量,這些因素都在《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中可以找到不止一個國家來例證。但是我感覺只有擁有超前的眼光、又有強大個人魅力的領導人,才能動員起國家各方面的能量,走上大發展之路。

他們能夠準確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比如葡萄牙的恩裏克王子對於航海的關注,知道海洋中蘊藏着聯通各大國的重要渠道,找到了海洋道路,就是找到了世界大國的道路。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爲哥倫布籌集航海鉅款,放棄了自己王冠上的寶石,但最終贏得了世界霸主這頂桂冠。俾斯麥在維護歐洲實力均衡的前提下,爲德國尋找到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相反,德國的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卻沒有準確給自己定位,前者要尋找陽光下的地盤,通過戰爭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而後者要挑戰整個世界,卻走進了死衚衕,他們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失敗和恥辱,傷痛和損害。悲劇的原因無一例外,是他們沒有認清自己國家的位置,沒有能夠把握好道路的選擇。

史實證明所有企圖通過戰爭獲得大國地位的沒有成功者,德國、日本、甚至俄羅斯。

那麼如何走上強國之路呢?

新的時代必定預示着新的道路,和平與發展,謀求合作共贏已經給所有國家展示了可行的方向,德國和法國的和解,以他們爲基礎建立了歐盟,給各國營建了更多的發展平臺。出於經濟安全或更多考慮的更多國際組織的建立,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要補充,也是科技日益發展,世界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單打獨鬥,所有國家的發展需要穩固的梯子,和大家都能從中獲益的機制;否則一意孤行,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不能從容發展,其結果都是不美好的。

最後我們用這句話結束這次師生共寫的活動: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的行程中只能做一個沒有思想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一個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危險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9

“中國是個大國〞。歐洲這樣說,美國這樣說,我們自己也這樣說。“中國已經崛起了〞。歐洲這樣說,美國這麼說,我們自己也這麼說。怎麼說呢?總而言之,在神祕的東方,一顆曾經墜落但敢於拼搏的明珠正在升起,那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的中國又重新煥發了活力。我們這些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裂開嘴笑了。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中國人的命換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惜犧牲一切爲代價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求質量只求速度開展起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淚水和苦恨交織而成的……如果、如果,那麼多的如果,如果是這樣,我們裂開的嘴是該笑還是該哭呢?趙啓正說:中國是有幾件華美的外衣,但如果看看裏面的襯衣,可能是舊的,甚至已經需要更換了。呂鳳鼎說:當人們將中國捧到“異乎尋常的高度〞時,我們自己應該一那麼以喜,一那麼以憂,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孫振宇說:在處理國際關係時,我們要防止被捧殺。

這麼多的良言,中國,你聽到了嗎?作爲中國人,我的中國,我的家興旺興旺,我的家繁榮興盛,我當然自豪,我當然驕傲。但當中國的崛起充滿着謾罵,當中國的崛起被一些激憤所遮掩,我怎麼還能忍得住?我愛中國,可我的愛並不無知,我想要的中國,我心目中美好奪目的中國,永遠都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時代的更迭、世事的亂象、人心的急躁、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災害。我的中國,我是多麼不想讓你經歷這一切!我無能爲力,可當這些東西侵襲了你,我的中國,我是多麼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啊!我的中國,你曾經信仰的“人命關天〞終究還是抵不住時光的碾轉嗎?凌厲的時光終究還是將理想與現實分割兩岸嗎?“人命關天〞還是最終變成中國回憶裏永久的圖騰了麼?站在崎嶇不平的地平線上,我的中國,我我最終還是忍不住哭了。遙望此岸,我的中國。"人命關天“的時代還是湮沒在回憶中了嗎?“大國崛起〞,“人命關天〞,一念之間!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0

這兩天看了《大國崛起》,感覺挺震撼的,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同時也考慮了一些問題,想到中國的一些歷史和現狀,有很深的啓發。

就日本而言,我發現我們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有很大的不同,比方在向西方學習方面,當歐洲列強將自己的黑手伸向亞洲的時候,日本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而和平的接受了列強的入侵,因爲他們看到了對手的強大和力量,認識到自己的落後和缺乏,當他門感到自己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已經歐洲強國遠遠的拋在身後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是謙虛的學習,而不是一味清教徒式歇斯底里的對抗,因爲他們清楚的知道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單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而且是兩種文明和時代的碰撞和衝擊,一種沒落的,而另一個是勃勃生機的文化。他們對敵人的掠奪和侵略的縱容並不能代表了屈服和服輸,恰恰相反,他們是在爲自己積蓄力量贏得時間,厚積薄發。接下來的珍珠港不是很好的證明嗎?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唯一永恆的就是抓住一切有利的機遇開展自己。爲了這個目的,日本人可以以任何人爲師,爲了這個目的,荷蘭人可以貸款給正在給自己國家打仗的敵人,以此開展工商業,增加財富,終於成就了荷蘭“海上馬車伕〞的地位;同樣爲了這個目的',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可以隱性埋名,拋開一切,與普通船員打成一片,來到德國去學習先進造船技術,以此縮小沙俄與西歐的距離。爲了到達自己給定目標,犧牲暫時的尊嚴和麪子是值得的。

更另人可笑的是當時的昏庸封閉的清政府竟然會強迫比自己興旺許多的西歐使節下跪行大禮,而強大富庶的荷蘭爲了獲得經濟利益而成爲唯一一個屈服的人。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反差;可能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氣節和尊嚴,名聲纔是一個人的根本重要的東西。

宏觀看來,大國崛起的歷史就是大國與大國之間互相學習的歷史,西歐國家之間的,西歐與東歐之間的,歐洲與美洲,亞洲之間的交流與學習。誰封閉誰就會退出歷史舞臺。

其實人的開展又何嘗不是這樣,學習交流,謙虛,努力!任何認爲自己比別人強的想法都是愚蠢的。爲了自己開展我門可以拜任何人爲師,可以暫時的犧牲我們的尊嚴,只要我們的心是堅決的。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1

我讀唐晉的《大國崛起》這一本厚重的書,它是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歷史的書籍。書中提到的9個國家的崛起歷程,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國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個國家如何在順應進展潮流中通過經濟的崛起從而實現國家崛起的思考。《大國崛起》濃縮了歷史進展的精華,大國崛起也正是把科學、藝術、宗教、戰爭四種武器運用到淋漓盡致。分公司在全

體管理人員中開展我讀書、我思考、我收穫活動,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感覺收穫很大,並引發了諸多思考。

一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回顧五百多年來大國進展的歷程,思考九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都離不開重視科學和教育,尤其是德國。德意志民族誕生了黑格爾、康德、馬克思、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藝術界的偉人,而位於柏林的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

二是選擇適合本國特點的進展道路。在於幾百年來,西方主要大國的強盛無不是在歷史進展的重要關頭選擇了適合本國特點的進展道路,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等,這些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所以,國家的強弱、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進步性。

三是靠實力說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準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進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大家都瞭解中國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爲閉關鎖國,因而閉塞視聽,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稱我泱泱大國,豈懼蠻夷倭盜未開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們口中的蠻夷倭盜未開化的`不屑之流,用堅船利炮,輕易就敲開了自詡的所謂泱泱大國的國門,慘遭蹂躪,備受屈辱。

四是學習與創新。無論哪個大國的崛起,沒有一個不曾歷經過學

習與創新這個積澱的過程。大國的崛起,也同時證明了學習與創新是事物進展的永動力。學習不是純粹的仿照,必須要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否則,難免會墜入邯鄲學步的誤區。

《大國崛起》像一面歷史寶鏡,折射出世界經濟文明之光;《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爲我們當下的現代化進展尋找鏡鑑;試圖站在人類文明進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爲敘述平臺;試圖在風雲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我國進展的根本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歷史,一起去尋味這深遠的智慧。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2

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這近500年期間,世界開始了海洋帝國時代。開啓這一時代的其實只是兩個在歐洲邊緣相鄰的兩個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帝國有位王子心中的雄偉霸業,就是向東一向走到遙遠的東方,實現海洋霸主夢想。經過近十年的儲備,開啓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學院,他們從葡萄牙最邊緣羅卡角出發,一向向東走,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恰好一次風暴,讓他們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他們登陸的地方,被命名爲好望角。從此,因爲航海技術領先,葡萄牙的殖民地遍佈整個非洲,甚至全球,繪製的地圖纔開始出現,而原本割裂的世界才真正地連成一體。

其次是西班牙看到葡萄牙的發展很眼紅,模仿葡萄牙開始組織遠航,隨着地理大發現,人們最終發現地球原先是圓的。他們決定向西航行,正巧,一向在葡萄牙懷才不遇的哥倫布來到了西班牙,受到了重用,經過三個月航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大陸。哥倫布一向至死都認爲他們到達的大陸是印度,其實那是一片從未有人踏足過的新大陸,它的名字此刻叫“南美洲”,因爲這個錯認,那裏的居民得了一個本不相關的名字叫“印第安人”!

西班牙成爲了海上霸主,變得富強,最終全球約百分之八十的經營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人們沉迷於消費,卻沒有給子孫留下像樣的產業,盛極一時的西班牙也漸漸地退出了海洋霸主的舞臺。

由此我不得不感慨,一個國家是過於貧窮固然不好,但一個國家過於富有,人們的意志力會在奢侈生活中被磨滅,國家的衰落也會成爲必然。此刻自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開啓了航空時代,誰會成爲新一代霸主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3

《大國崛起》講述的是近五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的影片。

劇情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洋時代—荷蘭的小國大業—英國的走向現代,工業先聲—法國的活力歲月—德國的帝國春秋—日本的百年維新—沙俄的尋道圖強—蘇聯的風雲新途—美國的新國新夢,危局新政。

每一個國家都視乎有着相同的歷史發展,這不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這是世界的發展,各國都經過革命的方式改革自己國家的社會性質,從古板,陳舊的封建制改革成爲與資產階級相適應的資本主義制度,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的聯邦共和制;或改革成爲與工人階級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制度,如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家最終都登上了現代化進程的道路。《大國崛起》這部大型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有兩個資料:

一、德國軍國主義的構成及其利處和危害。德意志在歐洲各國紛紛建立各民主國家之時,還處於歐洲中部的315各城邦的四分五裂之中,此地還成爲歐洲其他各國的戰場,民生四起,各城邦之間關稅氾濫,“假如你在柏林問‘這是哪裏’人們會回答‘那裏是普魯士’假如你在維也納問‘這是哪裏’他們會回答‘這是是奧地利’究竟德意志在哪裏?”在多種情景下,德意志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亂世出英雄,鐵血宰相俾斯麥出現是德國實現了統一,這是一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正因爲這種至上而下的封建軍國色彩濃厚的`改革,使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趕超了英國,成爲了世界第二大強國;使教育在全民得到了普及,讓德意志民族響徹是世界。但很多的封建殘餘給世界帶來了二次毀滅性的打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世紀初德國以武力拷打世界,但在70年代德國總理勃蘭特又帶領的德意志民族以思想拷問世界,德意志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一個實在的民族,他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特別和日本成爲了一個鮮明的比較此刻我們,看到的德國,不僅僅要學習他的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更要學習的那一種優秀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優點和弊端,但我看到危局新政的時候,這是最令我激動和悲痛的時候。20世紀2、30年代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期間,是美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人們都無法預知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將從美國開始,直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9年發生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發生,是有規律性的,都是以一而牽化的,因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供求關係來調節的,有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着人們,能夠增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發明,提高經濟管理模式(唯利是圖),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我認爲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重大舉措。

最終,我認爲這九個國家,都不是大國,是強國,大國應當是:精神和物質相結合,不是武力侵略,也不是用思想侵略,而是把自己的優良的物質和精神禮貌傳播給其他國家,使人們真正的進入和諧歡樂的世界。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4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爲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羣衆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納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着意進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老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範教育設施,對確保老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爲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老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抵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

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

他提出培育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育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燬《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進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納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爲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爲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5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不只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爲,而是一羣人的偉大作爲使得國家的崛起。

葡萄牙與西班牙在海上爭霸在十五世紀十分嚴重十分嚴重。兩個航海大國劃定了界限,要在自己的界限以內的海洋上發展經濟探索新的大陸。他們還要爲製作地球儀而比拼和奮鬥,他們都想成爲第1個探索地球與地球擁抱的國家,都想在世界上捍衛自己航海大國的美譽。知道麥哲倫的.。環球之旅的結束,才把這個故事告一段落。可西班牙長期在路上的殖民使得本國的經濟依然有很快的提升,所以兩國最終的競爭不分上下。

荷蘭是一個小島國,沒有可依靠的礦產資源,國土狹小人口又少,但它依然成爲了歐洲的一個經濟市場。荷蘭能成爲一個經濟市場靠的是什麼呢?它靠的是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沒有自然資源的優勢,但他依然能靠打撈鯡魚而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依靠去除鯡魚內臟的方法而提高自己國家經濟的發展。面對像英格蘭那樣強勁的敵人,他們通過智取獲勝。荷蘭無愧於自己在歐洲經濟市場上的地位。

從這一集的紀錄片中我懂得了國家崛起的方法不只有一種利用武力取勝的方法並不是統一國家唯一的路徑,在國家的發展方面依然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不可單單依靠着地理位置的優越或者武力方面的優越。大國崛起是一個國家最爲偉大的作爲。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6

格物致知,我們不難發現,偉大時代的背後總會有一支巨擎、一隻偉大的推手。歷史呼喚英雄,英雄也領航着歷史前進的風向標。

《大國崛起》顯然是命定中國的,那麼新世紀中國的'這隻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話——你準備好了嗎?

開啓海洋時代的大幕之後,崛起的魔棒先後在9個國家中相繼傳遞,粲然全球角落。當時在東方的泱泱大清帝國並不是沒有機會圖強,1840年國門破開之時,日本還沒有步入明治維新時代,比肩而啓的中日兩國,在1894年甲午戰爭後徹底改變格局。釐清落後的原因可能很繁雜,但其中根本之一要歸咎於當時所謂大一統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錮人文思想、四書五經等儒學教科書歷經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舊模型造人、造物、造社會,結果導致中國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人文沒有進步、科技沒有創新、社會沒有發展……,被人樂道的康乾盛世說白了也不過是農業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飯吃飽而已,好像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溫飽爲榮光的。

以史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明得失。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定要呈現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這個民族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去接納新思想,學習新文化,最終創造新的強勢文明。

繆斯女神就這樣被錯過了,那時時間定格在19世紀。

20世紀,百年滄桑,然而圖騰已經復健。

21世紀,新的千年,第三次信息革命風口浪尖中,誰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中國特色之大國崛起!我們拭目以待。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7

葡萄牙跟西班牙,考航海瞭解地球,成爲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啓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崙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峯。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後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總理。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麼是大國?敢於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跟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說堅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甦。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計劃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爲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裏是一個奇蹟,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跟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爲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爲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着。

大國崛起記錄片觀後感 18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的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頗有感觸。

它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其中使我印象深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在17世紀初,英國的.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按照資本主義方式從事經濟活動的新貴族,在議會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時英國國王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專制。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要求限制主權,同國王展開鬥爭。1688年,英國發生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後,議會權力大增。1689年,在《權利法案》的頒佈後,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1832年,英國議會進行了選舉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爲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這使我不禁想起了,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機。同年4月,康有爲、梁啓超等1300多名舉人公車上書,康有爲等人還創辦《中外紀聞》,宣傳變法主張。1898年,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並宣佈變法,史稱百日維新。它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有一些變革。但是,雖然康有爲和梁啓超在宣傳變法主張的時候提出了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在他們真正實施變法的時候,爲了爭取光緒帝的支持,所以沒有提出君主立憲制。我想如果不是光緒帝的反對君主立憲制以及慈禧太后頑固派的阻撓,戊戌變法有可能成功,根據蝴蝶效應,中國在21世紀初有可能會成爲一個developed country英國君主立憲制,是王權在法律之下,它的本質,其實是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