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活動《“牆”去哪兒了》教案與反思

設計思路:

大班體育活動《“牆”去哪兒了》教案與反思

在一次影視欣賞的課餘活動中,《超人》的形象令孩子們印象深刻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班自發開展了“超人”的模仿秀活動,有的“穿”得像個超人,有的“走”的像個超人,更有孩子看上了一米多高的玩具櫃,想要“飛”得像個超人。由此我想,何不模擬一個“翻牆”場景,讓孩子們體驗翻越高牆的感覺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5—6歲幼兒應“能以手腳並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網等”。於是活動《“牆”去哪兒了》便應運而生,我將向來“躺着”的墊子“站”了起來,讓孩子在幼兒園裏體驗超人般飛檐走壁的英雄角色,鍛鍊孩子助跑跨跳動作技能,及手臂、腿部大肌肉的協同發展。

活動目標:

1。能通過助跑縱跳、上肢撐墊子等連續動作順利翻越“墊子牆”。

2。敢於自我挑戰,體驗逐步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

會助跑縱跳、上肢撐墊子等連續動作順利翻越“墊子牆”。

活動難點:

掌握助跑縱跳、上肢撐墊子等連續動作要領。

活動準備:

五塊海綿墊子(規格爲1。0m*1。9m*0。1)、哨子、起跑線、終點線。

活動過程:

一、身體總動員——通過熱身運動,舒展上、下肢及腳腕等部位。

1。渲染情景,幼兒自主擡墊入場。

2。根據哨音節奏鍛鍊身體各部位。

(1)上肢訓練(墊子上俯臥撐,臂撐)

(2)下肢訓練(俯臥繃腳上踢腿)

(3)腳腕訓練(仰臥轉動腳腕)

二、飛越墊子牆——通過連續動作的練習,體驗挑戰的成功感。

1。出示墊子牆,引發幼兒探索翻越“墊子牆”的方法。

(1)幼兒分組嘗試翻越“墊子牆”的方法。

(2)幼兒分享及討論各自的方法。

2。分組嘗試,幫助幼兒逐步掌握助跑縱跳、上肢撐等連續動作的要領。

(1)教師完整示範,引導幼兒觀察。

(2)個別幼兒嘗試藉助連續動作翻越墊子牆。

(3)集體練習,教師鼓勵幼兒不斷嘗試通過連續動作翻越墊子牆,輔助、調整個別動作不正確的幼兒。

(4)男女生分組練習,提高幼兒動作練習的密度。(教師及時糾正幼兒動作技能,鼓勵膽怯的`幼兒完成翻越。)

3。小組競技,提高幼兒運動的趣味性。

(1)幼兒分藍隊、紅隊進行小組對抗賽。

(2)教師小結兩隊比賽的情況。

三、墊上放鬆行——通過同伴互助放鬆身體各部位。

1。幼兒自由坐在墊子上,握拳拍擊小腿手臂等部位,放鬆肌肉。

師:好了我們小朋友都很勇敢也都很努力,現在我們排好隊,趴在墊子上,跟着老師用手拍拍自己的肩膀和腿,放鬆放鬆。

2。同伴間相互拍擊放鬆。

3。幼兒擡舉墊子下場。

活動反思:

作爲一名年輕的男教師,我尋找到了我的領域教學興趣點——體育活動。信任孩子、充分調動孩子嘗試的願望、完整把握課的流程、對於活動的重難點的挖掘以及及時的抓住幼兒的個別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都是我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關注的要點。

成功之處:

一、普通材料大效應。

墊子是我們健康運動中常見的運動器械。本次體育活動中,我能充分挖掘墊子的功能,讓普通的墊子不再普通。在活動中,讓墊子在不同的環節裏“躺下來”、“站起來”、“舉起來”,與墊子充分互動,每一個環節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二、多元策略促發展。

●自主探究,激發興趣。

在出示“墊子牆”以後,我提供機會讓幼兒資助探究如何翻越墊子牆的方法技巧,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激發他們戰勝墊子牆的慾望。

●同伴互學,分享經驗。

活動中,動作要領的滲透不是通過我直白的語言進行提示與講解的,而是通過孩子的動作演示,引發其他幼兒發現問題——尋求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思路來逐步領悟連續動作的要領的。活動中間環節,我關注的是通過同伴的影響力來間接幫助幼兒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經驗的分享中引發幼兒自然而然地習得。

●疏密得當,技能提升。

體育活動的運動密度、強度等是需要我們執教者密切關注的問題,因此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活動中均衡幼兒運動的強度、密度,並關注動靜交替,

通過集體——分組——再分組的方式完成動作練習。

現場情況記錄:當18名幼兒在第一次助跑縱跳翻越墊子時,能按動作要求成功完成翻越“牆”的幼兒僅爲4名。6名幼兒無縱跳,僅靠手臂的撐力或腿勾住“牆沿”才勉強爬過“牆”。還有8名幼兒未能完成體驗任務,其中有3名女生直接跑到“牆”邊因膽怯而放棄了。小朋友們在彼此分享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分解動作的練習,並在老師帶動下進行了第二次嘗試。這一次,按動作要求完成翻越“牆”的有爲12人,4位幼兒“爬”過“牆”,2名幼兒嘗試後,未能成功。多形式的練習後,老師及時對未能“助跑縱跳”翻越的幼兒及未能成功翻越“牆”幼兒進行了個別指導。最後一次競賽中,孩子們其中按“助跑縱跳”、“手臂撐力”、“單腿翻越”動作要求完成體驗任務的幼兒達到了13位。

三、積極挑戰形品質。

本次教學活動中,面對1米高度的“牆”,幼兒在執教老師地引導下,大膽練習和敢於嘗試的勇氣,讓人刮目相看!這中間,有我及時給予小朋友的鼓勵和肯定,更有孩子們之間的相互激勵、相互影響。在多次的練習體驗中,孩子們對“牆”不再感到陌生與膽怯,在彼此的加油聲中全部完成了翻越。孩子們的膽量和勇氣不僅把聽課老師震撼了,同時也讓他們自己興奮不已。這是一次真正的挑戰!

不足之處:

1。體育活動中幼兒的安全性滲透。翻越墊子牆對孩子來說是有挑戰的,同時也需要我密切關注孩子翻越過程中的安全問題,身爲男教師,在這方面可能需要更多地關注。

2。體育器械的架構限制。墊子每個幼兒園都有,但是要將墊子豎起來,並讓幼兒能支撐着翻越,無形中“讓墊子豎起來”就成爲活動中我考慮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最後還是請了兩位老師進行輔助,既承擔了配班的角色,也多了兩雙眼睛來關注幼兒的安全。但在此之餘,引發我更深地思考關於體育器械的架構問題,後期,我也將嘗試創新設計架構方式,是活動更爲開放與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