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
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1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於我們朝着什麼方向走。——題記

炎炎夏日,獨自呆在家中,窗外知了聲和着喧鬧的人羣聲,使漸漸成長的我心煩氣躁。懊惱童年遠去的自己已不能頑皮,大人們已經用成人的規範來要求我了。唉,丟失了童年的我有什麼值得慶幸的?於是隨手拿起牀頭的書翻過多遍的《城南舊事》,它竟像炎炎夏日中的涼茶,消去了熱意,深深吸引了我。“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這些人都隨着我長大沒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塊兒失去了嗎?”文末的“我”也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也正是因爲爸爸的死,讓“我”童年美夢頓破。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我”的童年隨着我的成長“丟失”了,這是好還是不好呢?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的童年,總是快快樂樂過每一天,不必擔心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成天被爸媽捧在手裏做“小公主”“小王子”,一切都只要順着父母爲我們鋪好的路走下去。

其實我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缺乏獨立,不敢一個人在家寫作業、玩耍……全部都要有人陪伴,文中英子的獨立勇敢讓我立刻感到羞愧,但是怕黑,不敢一個人做任何事似乎已成了不可磨滅的困難,獨立?獨立!

曾獨自走在黑乎乎的大街上,四周是那麼安靜,只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將脖子縮進衣領裏,就像一隻蝸牛躲進自己的殼裏才覺得安全一樣。四面的路燈下樹枝不斷左右搖晃,就像是魔鬼的亂髮飄呼着,隱約聽見了輕且慢的腳步聲,好像是害怕敲打在夜的寂靜中。

我要戰勝的只是一段黑夜中獨自前行的路!在路上將童年的依賴丟卻,贏得父母的信任和獨立的尊嚴——這是好事。這樣的事還會有很多。

我們在童年的夢幻中慢慢長大了,學會自己度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靠自己的力量,以受人憐憫爲恥,不受他人恩惠。褪去幼稚,得到鍛鍊的機會。“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過去了”——這是好事

請別再叫我小朋友,因爲搖拽的小花終會有盛開的一天。《城南舊事》給我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故事,更多的是一種“得”與“失”的人生啓迪。請別懊惱自己的成長,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朝着正確的前方一步一步勇敢地走吧!

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2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城南舊事》,我很高興,也很期待裏面寫了什麼。

翻開那漆黑而又帶有一點神祕的封面,我的"讀書之旅"開始了。

我每看完一章故事,都感到有那麼一點兒惋惜。因爲,每一次一章故事告一段落後,故事裏面英子(林海音小時候的乳名)的各位親戚或者是朋友,都以種種理由離開英子,一直到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幾乎所有的親人,都像影子一樣消失後,她的童年也消失了。

整本《城南舊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子在惠安館遇見並且和那個被大家稱爲"瘋女人"——秀貞相處的那段時光。一開始,我還是擔心“瘋女人”秀貞對英子作出身危險的事情,但驚人的是英子卻和秀貞友好的相處了,這也足以向大家表現出她童年時的善良和天真。直到有一天後,秀貞突然對聽故事的英子談起了小桂子(秀貞的女兒,也就是書裏講的小妞兒),並常常談起她,秀貞還和英子說,小桂子有一條青疤。

有一天,小妞兒對英子說她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並且轉過身來,英子卻在她脖子上找到了一條青疤,英子趕忙把她領到秀貞那裏,她們母女倆當晚就坐火車走了,英子也暈了十天。這裏也能體現出英子對她的所有朋友的離去都懷有思念之情。

第二段:我們看海去,這句話使井邊一位小偷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就這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五個字的背後,卻一直襯托着英子兒時到現在的夢想。小偷也告訴她會帶他去看海。可當時一羣人一直在追捕他,這是英子沒見着它既幾會她就被抓去被人笑話,這也使英子一直沒能出去見見世面。但是英子的那種友好的精神卻值得讓我們學習。

還有最後一段:爸爸的花兒落了,題目取得很悲傷連同與結果,我只是不明白爲什麼英子在最後得知爸爸去世後爲什麼顯得那麼冷靜?爸爸的花兒落了,石榴也落了……爸爸精心培養出來得花幾乎全落了,但是爸爸養育出來的英子卻沒有倒下去。爸爸的死,成了英子不再是小孩子的最好證據,也同樣證明了英子十三歲不用親朋好友照顧的.最好依據。這也能教導我們十三歲能獨立的能力。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講述的是她小時候童年是在北京城南的故事。雖然故事主人公有時候顯得弱不禁風、微不足道,但是她卻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本領和心態,這本書的確讓我受益匪淺,我要好好珍藏着!

高中城南舊事讀後感3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書裏的那一幕幕至今仍然在我的腦海中勾勒着,讓我難以忘懷……這本書,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全書透過小女孩英子稚嫩的雙眸,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所感發的感觸。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爲秀貞是瘋子,沒人跟她講話,唯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爲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在第二章《我們看海去》中那個蹲在大槐樹底下的男人爲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着危險去做賊,在別人眼裏他是一個小偷,但這在英子看來他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又是什麼呢!英子常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着世間的人。

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竈臺便炒菜時,她心裏難過,爲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裏,讀到這裏,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書中還寫了英子兒時可愛的童真看法,描寫自己的生活。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爲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沒有回天津,不想讓孩子們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愛與呵護。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麼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她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我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爲他們哭,爲他們笑,透過他們,瞭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