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教學的策略分析論文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國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普遍注重STSE教育理念的滲透,但是在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問題的設置上,還存在着一定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國中物理教學滲透STSE教育的策略.

國中物理教學的策略分析論文

1聯繫生活實際應用豐富教學資源

生活即教育.我們很多的教學資源都可以從生活中採集,尤其是較爲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教學,如果直接與生活聯繫,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這也是滲透STSE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對國中的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懂的,聯繫高中的教材,從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來看,相互接觸併發生擠壓的兩個物體間因爲具有相對滑動或相對運動趨勢,而發生的阻礙相互滑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些對國中的學生而言根本無法理解,當然,如果我們國中階段也僅僅表面化,而給學生模糊甚至錯誤的答案,怎麼辦呢?如何克服摩擦力這個教學的難點,就需要教師在情境創設上狠下功夫.聯繫生活,尤其是體育運動,有關摩擦力的現象比比皆是,在不同的體育項目或體育器材中,摩擦力有着不同的影響.如徑賽比賽中,運動員都會穿底部裝有釘子的釘鞋,那些釘子長短不一:短跑項目中,選手的鞋釘要長一些,有利於增大靜摩擦力,從而有利於加速度的獲得,提升選手的成績;長跑項目的選手所穿鞋子會裝有較短的鞋釘,這主要考慮的是,長跑項目考驗的是耐力,對摩擦力的大小要求不高,夠用就行,而且短一些的釘子,鞋子穿上去更加舒適,更利於選手水平的發揮.而田賽項目中使用的鉛球、標槍等,都要求有光滑的表面,類似的結構能夠有效地減小其在空中飛行時與空氣間的摩擦阻力,有利於選手成績的提高.通過例舉這些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對摩擦力的認識會更爲全面,也有效激發了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正情感.

2結合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滲透STSE教育

“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揍揍做實驗.”這句話實際上就說到了實驗與STSE教育之間的關聯,筆者認爲實驗課是滲透STSE教育的重要窗口,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開發低成本實驗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開發低成本實驗,並自行設計實驗課,無疑是解決國中教學實驗儀器不足,以及爲適應新課程改革,要加強基礎教育階段國中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爲中學教學的課程安排都比較緊,且在義務教育階段也不允許加重學生的負擔,大量增加實驗課也不切實際,筆者針對學生感到較難理解或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加強實驗教學,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驗中,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物理知識.這其中即要增加老師的演示實驗,也要增加學生的動手實驗.例如,教師讓學生領會“做功和內能改變”的關係時,可以讓學生的雙手互相搓動,讓他們直接感受溫度的升高.

2.2將部分物理實驗由驗證性拓展爲探索性

國中物理教材中的實驗有不少是驗證性的,在這種驗證性的實驗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只是按照課本上已定的步驟進行操作,很少對實驗的內容、過程進行探究,缺乏創造性,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顯得很不夠,也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將教材中的部分物理實驗由驗證性拓展爲探索性,能更好地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初步探究能力.例如,國中物理老師一般不做海波的凝固實驗,一方面是怕麻煩,覺得熔化實驗已經做過了,凝固只不過是熔化的逆過程,而且海波凝固需要的時間較長,在教學時溫度不隨時間變化的區間較難找,只要“講”也一樣能“講”明白,就無需佔用更多的時間了;另一方面是海波的純度及實驗的環境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容易使實驗“失敗”,不容易達到預期的結果.其實,如果我們把這個實驗做好,甚至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巧妙地設問,一步步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交流、討論,最終弄清相關的實驗原理.這樣探索性的實驗實際上就是STSE教育的滲透,不僅僅獲得了知識,還加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也體會到了探索過程中的艱辛和學習的快樂.

2.3隨機應變,徒手實驗

教師在教學中靈活地選擇素材,構建物理實驗固然值得推廣.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隨機應變,赤手空拳,依靠自身肢體或器官進行物理實驗就更有意義了,這就是所謂的“徒手實驗”.徒手實驗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教師可以做,學生也可以做,簡便易行.這能大大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體驗,讓學生獲得更爲直接的感性信息.例如,引導學生研究“聲音產生原理”時,教師讓學生進行這樣幾個實驗,來感受振動在聲音產生中的作用:(1)讓他們用手敲擊桌面,同時將耳朵和臉頰貼緊在桌面,感受聲音和桌面的振動;(2)讓學生說話的時候,用手摸着自己的喉部,感受聲帶的振動;(3)讓學生吹口哨時感受空氣的振動.物理知識本就源於人們對生活生產經驗的總結,只要物理教師處處留心,不斷探索和創新,就能依託身邊的瓶瓶罐罐,構思出豐富多彩的實驗,讓學生在更爲直接而明顯的實驗情境中感受到物理學習的親和力和趣味性,從而排解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喜歡上物理.

3通過習題的命制來滲透STSE教育

從當前的國中物理測試題來看,雖然STSE的滲透有了,但是在進行物理測試時,有關STS的試題資源卻相對較少,教師應根據需要,自行設計一些蘊含STS思想的物理試題來爲教學服務.那麼,我們在習題課上如何滲透STSE教育呢?

3.1發掘教材資源,設計和重組試題

國中物理教材本身就蘊含着大量的STS教育資源,教師對此進行發掘,並以其爲情境設計出STS試題;其次教師也可以對高中物理教材,甚至是大學教材進行研究,從其中選擇在學生認知範圍以內的內容進行提煉,從而實現有關試題的設計.

3.2通過原有試題資源的'整合,設計STS試題

歷年的會考試題和競賽題都是物理命題專家精心打造的結果,因此試題質量都非常高,充分發掘,能夠成爲STS試題編制的優質資源.此外,教師對會考題和競賽題進行改編,在講解時將母題和子題一起呈現給學生,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3.3將環境、能源等熱點話題融入到STS試題的命制中

衆所周知,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安逸的同時,也在承受着大自然的懲罰———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問題日益嚴重,是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都應該關注的問題.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如何維持生態平衡這些熱點話題都能夠成爲試題命制的情境,此類問題在考覈學生物理能力的同時,也能對其環保意識、節能意識起到增強的效果,從而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例如,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瞭如下一題.例題:在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研究者發現氫能源將成爲化解能源危機的配方.近期,美國科學家宣佈了一項最新的科技成果———“人工樹葉”.這種廉價而高效的設備,主要由鎳和鈷製成,將它放置於暴露在陽光下的水中,可以有效地將水分解爲氫氣和氧氣,再將這些氣體輸入到燃料電池中發生反應即可產生電力.下面有關這項技術的說法錯誤的是A.這種裝置實際上屬於太陽能的採集和使用B.氫氣的產生可理解爲水在“人工樹葉”的作用下發生了電解C.這一裝置中產生的氫氣屬於不可再生的能源D.這一發明的意義在於發現了高效而廉價的電解水的材料答案:C.命題思路:本題跟蹤最新科技進展,情境構建新穎而獨特,此外還綜合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凸顯STS物理試題的跨學科性.本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有相應的物理和化學的知識儲備,此外需要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將富含STS教育理念的試題運用於國中生的物理練習和檢測中,在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和檢測的同時,也能拉近學生學習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距離,這也是STS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相關的試題命制策略肯定不侷限於上述幾條,更爲完善的試題設計理論體系還有賴於各位同行在實踐中進一步思考和探討.

作者:莫茵茵 單位:珠海市紫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