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後感3000字

巴金家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巴金家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巴金家讀後感3000字
  巴金家讀後感3000字(一)

家是什麼?家是王維《雜詩》中“來日綺牀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那輪明月;家是馬致遠《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九曲迴腸;家是崔顥《黃鶴樓》中“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縷縷愁思;家是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那撩人的夜曲;家是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夜半歌聲;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似箭歸心;家是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爲兩大類: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一種是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覺新”來說,他就是那些逆來順受孝順子弟,他“父親”自作主張讓他和現在的“大嫂”結婚,他心中雖不願意,因爲他愛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爲自己的愛情去爭取,只是惟命是從,結果最終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分開了。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莫過於“覺慧”,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遊-行,敢於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嚴重不滿,敢於做出反抗。即使他爺爺不許他外出,他也並沒有就此放棄了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看書讀報,瞭解當天的時事新聞,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再看看今天,家家戶戶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鬥,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麼事情說出來和家人合夥商量解決,小孩子也有發言權,有時還能提出一些家長不能相處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一味的不分對錯的唯命是從;和那封建社會的那種“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封建專制家長,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裏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着先進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行爲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爲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去奮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現在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裏),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於開拓創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堅持科學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一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後來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闆”做小老婆,她心中不願,但她身份低下,無選擇的權力,最後跳湖自荊再比比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僕之分,一視同仁,而且每一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爲開放,變傳統爲創新,變專制爲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爲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爲自己的理想去奮鬥。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爲了中心,父母長輩爲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爲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爲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爲我們的付出呢?

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巴金家讀後感3000字(二)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家》這部小說是巴金爲他的哥哥寫的,並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爲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覺新的原形,懦弱和無奈,但他哥哥三十幾歲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愛過一個少女但父親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去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他愛他的妻子,但終因別人的鬼話不得不把待產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忍受着這一切不義的行爲。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淵邊,但就是不願意去走另一條新的路,只顧着向深淵走去,這和覺新是一模一樣的。而覺新是這部小說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爲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爲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爲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 “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爲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爲他,鬱鬱寡歡而死。

雖然他哥哥是這樣的不願意死,因爲他寫了三次遺書,又撕了三次,但終於寫了第四次,字裏行間控訴着“我不想死”,但終究還是走進了深淵。與覺新一樣,覺新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最後在壓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爲,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覺慧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進行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此外《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其實,巴金寫覺新、覺民、覺慧是想體現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寫梅琴、瑞玉、鳴風,也是想體現那個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思想,但都是同樣的約束和封建。鳴風倒沒什麼原形,只是靈感來自於巴金家後來一個叫翠環的丫頭,寄飯在他們家,當有一個遠房親戚要取她去做小老婆,被她嚴詞拒絕,後來她快樂的嫁給一個農夫,雖然很貧窮,但只有無價的快樂和幸福。鳴風是從這迸發出的靈感從而塑造了這人物,由於封建禮節約束,湖水成了她的最終歸宿,這是一個悲劇,也是美好的結局,沒有屈服,而是自已選擇歸宿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個年代來說。而最後出嫁的婉兒,也是這場悲劇是一個替代品。

可以說這整本書說的都是一個家庭悲劇,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

合上《家》的最後一頁,思忖良久,感慨頗多,最終寫下這篇文章,藉以抒情。閉上眼睛,首先想到的是要爲自己做主的覺慧,他甦醒在五四思潮的衝擊下,成長在一個封建思想的家族中。他飽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纔是自己行爲的支配人。《獨立宣言》中曾這樣闡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而覺慧“自己把幸福拿過來”正是對自己權力的追求啊!

法律只有在不斷的修訂後才能得到完善,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之後才能得到發展。只有出現像覺慧這樣叛逆者的形象,對於社會的弊端加以發現而去反抗,社會才能得以進步。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的覺慧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果的,就算她知道,覺慧的愛搖擺不定,隨時可能離開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着覺慧。其實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裏的。(“雖然這其間流了不少的眼淚,吃了不少的打罵,但畢竟是很平常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着她,使她並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裏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願意一輩子在公館裏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

於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着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看着在黑暗中發光的湖水,往事一幕幕在鳴鳳腦海中浮現……她揩了揩臉上的淚水,悽楚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裏一跳……不久,湖水又恢復平靜…… )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這條路的選擇,也許她永遠也不明白究竟因爲什麼!但是,也許她明白,她是爲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讓的權利而死,她是爲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再者帶給我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覺新了,《家》的藝術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覺新形象的塑造,覺新是這部小說中最見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既存在着作者對他的批判,也充溢着作者對他的同情。他是處於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禮教的犧牲品,是一個沒有着“青春”的“青年”。一方面,他在理論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觀念。另一方面,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就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着不安與矛盾,有着“哈姆雷特”式的矛盾。

  巴金家讀後感3000字(三)

《家》是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寫的一3部關於批判迷信,舊制度,舊禮教,鼓舞人們勇敢地向腐朽與落寞作鬥爭的影響深刻的小說。書中大膽地刻畫了鳴鳳,琴,梅,瑞珏,許倩如等諸位性情迥異的女性形象,在這幾位女性中作者又用獨運的.筆端讓鳴鳳,梅,瑞珏以及其揪心的悲劇收場,在其中我對鳴鳳這個人物形象印象極深。

從第二回鳴鳳出場到二十九回爲止,作者比較細緻地刻畫鳴鳳的筆墨不過十三處,但這僅有的十三處筆墨卻讓我合上書久久也不能忘卻鳴鳳及和鳴鳳類似的這些女子們,下面重點圍繞作者的筆墨展開我眼中鳴鳳人物形象之剖析……

一,鳴鳳出場

在第二回裏作者就安排鳴鳳出場,在此之前僅交待了覺民覺慧二人。鳴鳳在覺民覺慧下課後喊他二人去吃飯,作者接着就來個人物肖像描寫。“瓜子臉龐”,“苗條的身子”,“明亮的眼睛”,“臉頰上的兩個酒窩”。簡單幾句就刻畫出了一個純情少女的形象,接下來,作者又加了句“覺慧笑了笑,看見她的背影在上房裏消失了,才走進自己的房間”這是作者的暗示手法,上來就給讀者一個提示,提示覺慧與這位婢女的不同尋常。

鳴鳳第二次出場是在這天夜裏,琴和覺民在房間裏談心,覺慧在堂屋裏自我發泄,他不自覺地叫鳴鳳去倒茶,然後在鳴鳳端茶前後就有了二人精彩的相遇。覺慧在鳴鳳出門時故意將兩隻腳放開站在門中央堵住她的路,“三少爺,讓我過去”“三少爺,太太要我去做事,去晏了要罵的”鳴鳳低聲說。“你告訴太太你在我這裏有事要做”覺慧笑着淡淡說。“笑”字在這裏用的太妙了,一位三少爺爲何要對一位普通的婢女言笑,爲何又逗她開心?爲何爲了安慰恐懼的婢女用了“淡淡地”一詞?作者經過兩次出場,一次暗示,幾句細節描寫已經向讀者坦白:三少爺喜歡上了婢女鳴鳳!

三少爺喜歡上了鳴鳳,那鳴鳳是什麼態度那?是欣喜,是恐懼,還是什麼?接着讀下去,作者又安排第四回用全篇的筆墨採用鳴鳳自述身世和精細的心理細節描寫又向讀者進一步描繪出她的善良,她對主人的忠心,甚至她的屈從,還有她迷人的身體,加之她對自己的擔憂。到此回結束時鳴鳳又想起了覺慧,她一想到他心靈就舒展開來,內心也感到了一絲溫暖,她甚至在盼望覺慧向她伸手,但她似乎又意識到有些不太現實,她意識到她的婢女身份,她有些退縮,但畢竟是她也已經喜歡上了三少爺了!!

二,花園折梅

作者第十回之安排之描寫是最浪漫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十分巧合地讓覺慧和鳴鳳在早晨的花園裏相遇,又巧妙的只安排他二人相遇,於是最令人動情和羨慕的情景戲劇般的到來了:覺慧先是湊上去幫她折梅花,在鳴鳳將要離去時覺慧鼓足了勇氣把她叫住,接着鳴鳳十分羞澀乖巧的跟着他到了不受外人打擾的花園的山洞裏,他們開始面對面坐着只用眼睛望着彼此,鳴鳳因恐懼被人發現而意欲離去,覺慧大膽地抓住她的左臂使她坐下,並說“我不讓你走”,他接着說“是不是現在你不喜歡我了?”後來鳴鳳傷心地哭了起來,且邊哭別說自己的心裏話說給覺慧聽,覺慧把她的手拿到自己的膝上人撫摩……這些都是作者獨到的細節描寫,覺慧愛上了鳴鳳,覺慧爲了表示自己的真心也說了下面的話“我有辦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話做,我會告訴她說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太精彩了,這是兩人愛的宣言,這是兩顆熱烈的心碰撞的擊鳴。我感嘆作者有如此細膩之筆端,運筆安排之神力,在此時或許只有淙淙的山洞溪流在靜靜的爲他們作證吧,讀到這裏不禁拍手叫好!鳴鳳又說了一些,所有這些都是她爲了三少爺的一個承諾,爲了她的那份期待已久的愛情。鳴鳳已經深深深深的陷進去了……她認爲只有他可以救他,她認爲他可以接她去做三少奶……她美麗背後還帶着些許的單純……

三,窗前立誓

再有對鳴鳳比較細緻的描繪時已經是第十六回了,晚上鳴鳳聽婉兒說要在她倆中間挑一個去給馮老太爺做姨太太,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在房間裏探討起來了,恰巧覺慧經過鳴鳳窗下時給聽到了這件事情,覺慧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想問個究竟,就在跪在鳴鳳窗下的椅子上小聲的跟鳴鳳探討起來。覺慧激動的問“假使有一天人家當真把你選去了,那又怎麼辦?”覺慧想要鳴鳳的一個誓言,看作者是怎麼寫的“鳴鳳癡癡地望着她,半晌不說話,忽然眼裏淌下淚來,她也不去擦它們,卻把心一橫,十分堅決地說道:我不去!我決不去跟別人。我向你賭咒!!”

嗚呼,這就是我們善良的鳴鳳,淳樸的鳴鳳,她已經抱定要和覺慧永遠在一起的信念了,她已經可以爲了愛情大膽的說不了,她在那夜給了覺慧這麼一個承諾,這輕輕的一諾,包含了這個柔弱的女子多少的勇氣和愛戀,包含了這個多情單純的女子多大的信心和意念……真爲之動情……

四,投湖殉愛

當作者的筆勾勒到第二十六回,我知道悲劇終於要來臨了。她被周氏給喚去並被告之她被老太爺選中了要去給馮樂山做小老婆去了,鳴鳳傷心地哭,絕望的哀求周氏希望能放過她。周氏同情她但又幫不了她,因爲周氏也是老太爺的一顆子而已。到最後鳴鳳不哭了,她累了,她無力去哭了,她希望平時待她可以的周氏可以救她,但她失望了,這是她求助的第一次破滅。

她從周氏那出來,又燃起了第二次求助的慾望,她要去找曾給她許諾的覺慧,她要去找她最愛的男人去救救她,她想進他的房裏跟他說求他救她,但剛要跑進去的瞬間覺慧房裏的燈熄滅了,她的求助第二次破滅了。

她回到自己的房裏,痛苦的哭着,傷心地哭着,這麼一個弱女子這麼一件巨石自己一個人扛着扛着。就這樣她過了一夜。第二天她又想到了那個曾許諾給她幸福和家庭的男人,她必須要對他說,因爲明天她就要去給別人做小老婆去了……她鼓足勇氣衝進他的房間,他在忙在寫他的文章,他沒有時間搭理她,他打斷了她的話,他還貪婪的奪走了她的初吻,後來覺民回來了,鳴鳳還沒來的及說覺民就回來了。她的求助慾望第三次破滅了。

她帶着覺慧給她的一個吻絕望的朝着花園深處走去,她站在湖邊回想她受過的苦,她流過的淚,她想她那場朦朧的愛情她的男人曾給她的承諾,她的卑微的身份又必須去給人家去做小老婆讓一個老頭子吞噬自己的身體而沒有一個人去救救她,愛她的男人也不能!她絕望了,她聽到有人在呼喚她,但接着又消失了,這是她幻想的第四次破滅。

她徹底絕望了……她懶洋洋的站着,縱深一跳。悽慘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她去了,在這個無邊的黑夜裏……她殉情了……

作者用四次情節的起伏安排最終使她選擇了冰冷的湖水……

五,鳴鳳鳴鳳

剛烈的鳴鳳走了,但她只成了一個犧牲品,那個公館裏就像任何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就連以前喊着要讓她做三少奶的覺慧似乎也淡忘了她,他是內疚的,他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他是應當受到譴責的。第二十八回中覺慧又在夢中夢見她,他倆在槍林彈雨中私奔他倆向着自由逃跑-------但這有何用處?純情的鳴鳳寧願以死殉情也不願給別人做小,她的剛烈令我折服。

作者想借鳴鳳的盛開隕落來控訴吃人社會的殘酷。但我轉念又想,鳴鳳的死於她而言是毫無意義的,於她身邊的人也是意義不大的,她的縱身一跳只是讓這條無休止的道路上又多了幾滴鮮血,她沒有明白生命的意義,她不知道她生存着應當勇敢的鬥爭,她不知道她生而不是奴隸的,她不知道她可以選擇活的方式要比她選擇死得到的意義要多些……悲夫,吃人的社會逼死了我們的鳴鳳……

一如鳴鳳,自序中作者提到的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負和玩弄而飲毒而終的他的大哥覺新,因舊的婚姻觀念而被逼死的美貌善良的梅,因抗不過迷信觀念,難產而亡的大嫂瑞珏,還有那許許多多的未知名的冤魂--------

鳴鳳啊鳴鳳,今夜你還在夢中哭泣嗎?當時的你並非無路可走啊,你才十七歲便選擇了隕落啊,你讓後來人如何去面對你一臉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