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凡卡的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凡卡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凡卡的讀後感

關於凡卡的讀後感1

晚上,我看着那慘白的月亮,不禁想起了我們五年級語文書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凡卡》,講述了凡卡的悲慘命運。它的作者是契訶夫。

凡卡·茹科夫是《凡卡》的主人公,這篇課文講述了僅僅九歲的凡卡被爺爺送到鞋匠阿里希亞涅做學徒,他被老闆,老闆娘和夥計們打罵,欺壓,凡卡一直忍着。終於有一天,凡卡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夥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寫了封信,請求爺爺把他帶走。寫信時,凡卡不禁嘆氣,想起了原來和爺爺在鄉下的生活,凡卡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是個守夜人。他想起到樹林裏去砍聖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在砍聖誕樹時總是和小凡卡逗笑一會兒,想到這凡卡嘆了一口氣,凡卡寫完了信,把信投進郵箱,最後,凡卡懷着甜蜜的夢睡熟了。

這篇課文使我最感動的是第八自然段,這個自然段講了凡卡在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時睡着了,便遭到了老闆的一頓毒打。老闆娘叫凡卡收拾青魚,凡卡從尾巴上弄起,老闆娘撈起那條魚,直戳凡卡的臉,還有夥計叫他偷老闆的黃瓜,結果又是一頓毒打,吃的也只是一丁點麪包,睡在過道里的凡卡,還受了許多苦。最後凡卡求爺爺帶他走。看到這裏我的眼睛漸漸模糊了。

學了這篇課文,我爲凡卡的慘淡命運,感到悲慘,他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形成了對比,同時我也明白了,任何的東西都來之不易。

關於凡卡的讀後感2

童年,嚮往着快樂,嚮往着喜悅。我就擁有一個這樣的童年。 而凡卡呢?那個九歲就到鞋匠那兒做學徒的凡卡?他和我的童年比起來簡直差遠了。

《凡卡》講的是聖誕前夜,凡卡趁老闆娘和老闆還有夥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給爺爺寫信。信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凡卡向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要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兩次與爺爺在一起時的生活情景。但是凡卡沒有寫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就塞進了郵筒,表達了凡卡還不懂事的情況,也說明了農村人的知識貧乏。

看完整篇文章,我的心裏注滿了淚水:凡卡的生活真苦!他跟我們可不一樣。我們天天有大魚大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不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嗎?再看一看凡卡,他還要去鞋鋪打工,每天幾乎沒什麼飯吃,還要做又哭又累的活。要是換了我們,哪裏受得了?這也體現了現代人的懶惰和依賴。不過,這篇文章更多的還是反映了那時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看看自己吧,什麼都有父母給,不用勞動;再看看凡卡,爲了賺錢養活自己,這麼小就去打工。我們不僅要同情他還要學習他勤奮的精神,要勞動,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勞動才能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