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明湖居聽書知識點整理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爲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爲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爲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九年級上冊語文明湖居聽書知識點整理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原題爲“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洪都百鍊生。《老殘遊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遊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着“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裏板臺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裏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裏,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鐘開唱,如上午十點鐘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鐘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爲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遊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孽海花》(曾樸)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