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知識點

一、基礎字詞

蘇教版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知識點

1.識記字音

強撐.(chēng) 煙垢.(gu) 骨骸.(hái) 瘸.腿(qué) 盡.管(jǐn) 打夯.(hāng) 嘹.亮(liáo) 悄.無聲息(qiǎo)

工具:字典

3.分辨詞義

工夫·功夫

工夫一般用來指時間、時候;功夫指本領、造詣,主要指耗費的精力。

儘管·無論

前者作連詞時,表姑且承認某種事實,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錶轉折的連詞呼應;後者是連詞,表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面目全非:樣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二、文學常識

劉亮程,1962年出生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在那裏度過童年和青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工作。自2000年起,劉亮程的散文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天涯》《大家》《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南方週末》等報刊對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紹,作者本人亦一鳴驚人,被譽爲“20世紀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風中的院門》《庫車》等。

三、經典句段

(1)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牆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竈,我們想它們沒用處了。

點撥:許多事理總是要經過人生歷練和心靈思考纔會明白,等到明白時,時間的流水已經帶走了許多的東西,所以人生常有遺憾。文章開篇實際是站在今天對昨天的假設。 (2)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點撥: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對象來證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樣,自己並不能證明自己。證明來自於他人,來自於自己生活的地方,來自於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跡。

四、標點符號

還有,在它們中間悄無聲息度過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我,他的快樂、孤獨、無人感知的驚恐與激動??對於今天的生活,它們是否變得毫無意義。

點撥:句中省略號表示還有內容沒有說出,此處不可以再用表示省略的`詞語,如“等”。

五、問題導引

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提示:第1段是一個鋪墊,是爲了與下文作對比,敘述一個人在沒有懂得憐惜舊物時,對故土的輕慢之舉。作品從一個人的遷徙開始。當人擁有的時候,並不覺得一樣東西的珍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東西是否珍貴,人們主要是從實用的角度考慮它的。所以,文章說:“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因爲“它沒有用處了”。

2.“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啊!”這一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有什麼深刻含意?

提示:這是本篇的關鍵句。故鄉是人出生、成長、生活與勞作的地方,不管它今後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遠與它相伴,它都是有意義的,因爲它烙上了人的印記,是人生活的物化。

3.《今生今世的證據》在寫作上的特點有哪些?

提示:對場景細膩的描寫,這種描寫是浸透了作者的感覺的,它表明,物與場景總是個人化的,是人感覺的延伸,它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比如“一場一場的風吹倒舊牆、刮破院門,穿過一個人慢慢鬆開的骨縫”,“地深處的大風”,“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動萬物的骨骸和根鬚”,“恆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經照透牆、樹木和道路,把銀白的月輝滲浸到事物的背面”,這些對物的記憶顯然是非常個人化的,換言之,故鄉對人的意義並不是雷同的。這就是故鄉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義的道理所在。

高一年級蘇教版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知識點的內容就是這些,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同步練習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