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本知識總結歸納

高中的政治是花時間就能推到的一個科目,雖然高中的政治課本要比國中政治學習複雜的多,但是隻要我們肯花時間消化課本內容,就能學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課本知識總結歸納
  高中政治知識

文化創新

1、文化發展的實質: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2、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A.社會實踐中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去解決,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B.社會實踐的發展,爲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爲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

①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着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②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③文化創新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先進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4、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羣衆

人民羣衆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5、文化創新的途徑:

①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A.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

B.對待外來文化要面向世界,博採衆長,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以我爲主,爲我所用。

C.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既要排除“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又要排除“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傾向,保證文化創新沿着正確的方向、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

6、“學習型社會”

“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爲什麼要建立“學習型社會”?

①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也意味着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③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怎麼樣建立“學習型社會”?

①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②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學習成爲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必修二政治知識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民主監督方式:

信訪舉報制度

人大代表聯繫羣衆制度

輿論監督制度

含義

通過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向有關人員當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見,提出批評建議

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

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

方式

信函、電話、手機短信、當面指出等

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以議案質詢的方式

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

特點

是我們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民主監督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連着國家權力機關,一頭連着人民羣衆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大、時效快

作用

爲公民監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監督得以真正落實得到切實保障

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發揮獨特作用

相同點

①都是實行民主監督的方式,在民主監督中發揮重要作用;

②意義:有利於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不論哪種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規,依照規則和程序辦事

2、公民行使監督權的要求:

(1)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

(2)負責任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識

我國的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

1.公有制經濟的含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和關鍵領域,如金融、通訊、鐵路、航空、電力、石油、天然氣、冶金、化工等,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二、國有經濟要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它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擴大。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公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該多樣化:①必要性:一切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這也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決定的。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各種形式都可以利用。②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③意義:不僅有利於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5.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體制:以家庭聯產承包爲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6.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屬於公有制經濟。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7.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①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意:不能說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重要經濟形式")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8.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①內容: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必然性:根本原因: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決定:評價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準:是否適合現實的生產力狀況。具體原因:Ⅰ、社會主義性質:堅持公有制作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Ⅲ、“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實踐證明:堅持公有制爲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9.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

(1)按勞分配: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

(2)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3)按生產要素分配:憑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①勞動: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收入。②資本:私營企業主取得稅後利潤;利息;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③土地: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④技術、信息:科技、信息工作者提供技術和信息取得收入。⑤管理:企業的管理人才憑藉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

(4)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分配。

10.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必然性:

(1)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

(2)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在公有制經濟之外,還存在着多種非公有制經濟,因而也就必然會存在多種非按勞分配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3)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等多種所有者,而這些生產要素在生產中各自發揮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