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合集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合集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這本書是很棒的!它不僅適合小孩看,也適合大人、老人看,是一則關於真愛與責任的寓言;是一個講述親情與哲理的故事會;一部充滿溫馨與真摯的好書,《愛的教育》讀後感(二則)作文。我讀了裏面的很多故事,其中有幾篇讓我深受感動:《雪球》這一篇故事是說有一天雪下得很大,孩子們放學後,一出街道就把雪團搓成了石頭一樣硬的小球,來往投擲。那時有許多人在街道通過,大家有些不滿,其中還有人開口責備那羣孩子。忽然聽見有人驚叫,原來是一位老人被雪球打傷了眼睛。“是誰?到底是誰打傷了這位老人的眼睛?”有人怒吼起來。卡洛斐站在街的一旁,臉色蒼白,身體還在發抖。卡隆走過來說“嘿!快去承認錯誤吧,這樣大家都會原諒你的!” 卡洛斐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還是走出來承認了錯誤。當時有些人不太冷靜還想揍他,可是有一個人說:“這孩子能勇於承認錯誤,有錯就改也是很不錯的,不是嗎?”這人就是校長。大家這才平靜下來。最後那位老人也沒有過多責怪卡洛斐,還撫摸他的頭髮。這個故事告訴我,人要誠實,也要敢於擔當;從另一方面看,當某個人犯了錯時,只要他知錯並能改正,我們也要學會原諒與寬容。《虛榮心》這篇文章我也認爲很好。我還是簡單的給你們講一下這個故事吧:

安利柯和華梯尼父子一起散步。這一天華梯尼的裝束不用說是很漂亮的。他穿着繡花的摩洛哥長皮靴,繡花衣裳,鈕釦是絹包的,戴了白海狸的帽子,掛了懷錶,很神氣的快步走着。他的父親走得很慢,安利柯和華梯尼一直走在前面,於是在路旁石凳上坐下。可巧那裏也坐了一個少年,衣服樸素,好象正在沉思。華梯尼似乎突然記起了自己華美的衣服,不斷向少年誇耀自己身上的東西,可是少年的反應不是沉默就是淡然應付一句。這樣使有強烈虛榮心的華梯尼生氣了,他大聲說:“呀,好驕傲!”

這時,華梯尼的父親也來了。他聽見這話,向那少年注視了一會兒,輕聲的在兒子耳邊說:“他看不見你。”雖然父親沒有說華梯尼什麼,但他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華梯尼羞愧了,非常難爲情地說:“是我不好,我不知道……”那瞎少年好象全明白了,用親切又悲哀的聲音說“哪裏,沒關係!”這個故事講得很含蓄,華梯尼雖然好賣弄闊綽,卻也沒什麼惡意。也非常快的就反省了自己的言行。我也覺得有時候沒有必要故意誇耀自己,有時還會因爲虛榮而帶來不必要的事情,讓人不愉快。我最近讀了《論語》,曾子說的沒錯:“吾日三省吾身”,有道理哦!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最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思想情操。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深深地陷入沉思,愛究竟是什麼?

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工作而有勁頭。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

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其實也包含着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書中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裏,他天性純良,觀察敏銳,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關係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說教,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

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是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高等的教育。 南宋名將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他忍辱負重,含冤而死,邊防叔叔,爲了領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犧牲,趕走了入侵我國邊境的侵略者,多少體育健兒,爲了讓五星紅旗能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忍着傷痛,奮力拼搏……他們的愛國情懷激勵着無數人奮發向上。

作爲一名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更該用“愛”呵護每個孩子,教育每個孩子。雖然幼兒園孩子比較小,知道的事物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滲透一些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和愛國主義教育是必要的。孩子們在早期的教育中形成一定的意識,成爲人生中“愛教育”的起點。

愛的教育讀後感3

今天我閱讀了《愛的教育》的其中一篇文章,《我們的老師》。文章字字平淡,但內容卻令我感動。

大致內容如下:在本書主人公的開學第二天,他們的班主任便早早的來到了班裏。他個子很高,沒有鬍子,但性情溫順。他很嚴肅,認真注視着每位同學,一個學生臉上長着紅皰,他就過去看,摸他前額看他發不發燒。一會兒用溫和地語氣告訴我們要遵守規距、用心學習。他甚至告訴我們他在這個世上沒有了親人,我們便是他的孩子,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爲他的驕傲,更希望我們能愛他。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其實在我們的班級中,常常藏着一處真情,叫師生情。在每個老師心裏,也都蘊藏着對學生的愛。即便再嚴厲的老師,在他心靈深處也一樣藏着對同學的喜愛和關心。

我記得清清楚楚,開學不久,有一天下午放學,呂老師讓我整隊。我剛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因爲五班的兩個同學打逗,有一個男同學把我撞倒在地上。當時呂老師和幾個同學把我扶了起來,看見我頭上流出了血,呂老師很是着急,一直詢問我的情況,並且批評了那個同學,出校門的時候,呂老師還一直叮囑姥爺帶我去醫院看看。晚上,呂老師還給媽媽打電話,並詳細說明了情況。也給那個同學的家長打了電話,因爲從醫院看沒有太大事情,於是我轉天便上學去了。早晨呂老師還問我疼不疼,也仔細看了額頭摔破的地方。還表揚我生病堅持來上學的精神。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呂老師儘管在學習上嚴格要求我們,心裏卻是慈愛的,關心着我們每一位同學。我也便體會到了師愛的偉大,老師的愛就像冬天裏那火紅的大陽,溫暖着我們,幫我們成長,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愛的教育》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使我對愛理解更加深刻。愛,不僅是索取,更是付出。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考慮,在這紛紜的國際裏,愛終究是什麼帶着這個考慮,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同行進,去探尋一個不知道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咱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咱們疏忽。其實他的含義現已融入生命。就如爸爸媽媽的愛,不說勞累奔走,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便是咱們需求打開雙臂才幹擁抱的深深的愛。當咱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撐,是爸爸媽媽仍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嚀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全國爸爸媽媽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爸爸媽媽一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許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略的東西卻最簡略疏忽,正如這廣博的愛中深重的親子之愛,許多人都無法感遭到。

假如說愛是一次旅行,或許有人會有貳言。但愛正是沒有止境的,愉快的旅行。就像日子,假如把日子當作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逸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日子必將使人苦楚厭惡。反之,把日子當作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分起來。所以,就想繼續走下去,乃至投入熱心,不在乎它將繼續多久。這時分,這種情懷已提高爲一種愛,一種關於日子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日子,我走入安利柯的日子,目擊了他們是怎樣學習,日子,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關於日子的尋求。

假如愛是飛躍的熱血,是跳動的心靈,那麼,我以爲這便是關於國家的崇高的愛。或許它聽起來很“標語”,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咱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公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鄉的動聽局面時,我不由想到咱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相同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亮,相同能夠扔掉全部地廝拼,我被這登峯造極的愛的境地信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求咱們的還有許多。愛之所以巨大,是由於它不只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莊嚴與心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許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只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清晰的答案,但我現已完成了關於愛的考慮——愛是廣博的,無量的,巨大的力氣。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是一本淨化心靈的書籍,它是以日記的形式描述着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

書中處處散發着愛的氣息,有同學之間的友愛,有對祖國高尚的愛,有親子之間的母愛父愛,也有師生之間的關愛。這本書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一些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添上了愛的翅膀,讓人感動,讓人深思。

看完這本書之後,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衣衫襤褸、身體瘦弱的男孩要回到父母身邊,在船上幾位旅客施捨給他一些錢幣。之後,這些人邊喝酒邊談論他們所旅遊過的地方。當談論意大利時,他們把意大利說得一無是處。無知的民族、一個下流的民族、小偷的民族!。男孩聽見了,把錢如冰雹一樣砸了下來,對他們說:誰辱罵我的國家,我就不接受誰的施捨!

雖然男孩很需要這些錢,因爲這些錢既可以在船上買食物,又可以買新衣服。可是那些施捨他錢的人辱罵了他的祖國,他寧可不要錢。他是多麼愛國呀!

這個男孩的愛國精神,使我敬佩。爲了不讓別人說自己國家的壞話,寧願自己去捱餓也不接受施捨。他的這種做法真偉大啊!他的愛國之心也強烈感染了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愛國放在第一位。有的同學也許會問:我們怎樣做纔是把愛國放在第一位呢?是呀,以前我也一直認爲愛國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現在我覺得,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記得有一天,我正在操場上跑步,這時有位大哥哥正在降國旗,此時我馬上停下腳步,面向國旗嚴肅立正地站在那裏,莊嚴地行隊禮。所以今後,每當洪亮的國歌聲在我們身邊響起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安靜地面對國旗,向國旗莊嚴地行隊禮,那就是愛國,因爲在我們肅穆的隊禮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對先烈們的尊重。

作爲國小生,我們現在要認真學習,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的人,長大以後報效祖國,就是最好的愛國,我要讓這種愛國情懷永久地刻在我的心中,體現在我們日常的行動中!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這本書採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刻苦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師,他們給予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教會了他寬容與理解。

在衆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屬每月故事中的《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了。它的主要內容是:一位母親爲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到一個富有人家裏去幫工。這家主人對她很好,工資也很高,可是,她雖然緩解了家裏困苦的處境,但還是無法減輕家人對她的思念。於是,她的小兒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尋母之途。在經過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個小兒子終於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親。可他的母親爲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說一聲,直到暈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這位母親的身邊,直到這位母親的小兒子來到這裏。當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後,十分激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動力。

在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有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因爲母親而敢於漂洋過海,母親因爲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動力。可見,愛是多麼偉大的力量啊!愛,可以讓一顆失望的心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愛,可以讓一條垂危的生命重新擁有生存的動力;愛,可以讓每一個人的心靈得到淨化;愛,可以讓飢寒交迫的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片愛的海洋裏,比如失敗時的一句鼓勵;成功時的一聲喝彩;傷心時的一疊紙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這些不被人們所察覺的細小舉動都是愛的印證。當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不輕易被發現的愛的同時,不要忘記將自己的一份愛也爲他人送去,要知道,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點點滴滴的愛終究會彙集成一片愛的海洋。

  愛的教育讀後感7

從小到大,我們始終離不開一個問題——“愛,究竟是什麼?”在與母親讀完這本《愛的教育》之後,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正如這首兒歌所唱一般,是的愛就這麼簡單。相比起書中西方教育中所表達的愛,我們中國家庭中愛,則要含蓄得多。

我愛你,但是我不會告訴你,我會偷偷地關心你,默默地幫助你,但是我就是不會告訴你。想必這就是無數箇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了。正如書中千千萬萬個人物,賣菜的婦女、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着自己的愛。也許,這小小一份愛微不足道,但這樣千千萬萬份愛匯聚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這是一個如此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漫漫歷史長河中,孔子有仁愛的思想,墨子有兼愛的思想。而教師對於學生的愛,則是在無數圍繞愛旋轉的星軌中特別的一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麼,教育中的愛到底是什麼?老師們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教育着數不勝數的學子,他們費盡心血,含辛茹苦,心懷關愛,孜孜不倦地給我們傳授知識。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愛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人們所需求的空氣,少了它,一切便會化爲虛無。師愛是一種依戀,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能量。愛常在我們身邊,但是你卻不曾聽見它的聲音。只因那是一種默默奉獻的態度,偉大而又無私的精神,更是人類歷史中的精髓。

也許,成長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發生什麼。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有甜有蜜,有苦有澀,這一路上或許會有歡樂,有憤怒,有憂傷,有無奈,但它會更加讓你真正懂得愛。只有心中有愛,生活纔會更加歡樂;只有心中有愛,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齊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一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簡便,每一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我國家的光明,同樣能夠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後感9

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它可以驅散所有的不快,只用一個“愛”字,便可融化你有些冰冷的心靈,趕走心頭籠罩的陰雲。這就是《愛的教育》。

這樣一本書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阿米琪斯的筆下,以四年級學生恩利科的視角,通過他一個學年裏的一篇篇日記,介紹了他的同學: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寬容熱情的科列蒂,行爲高尚的卡羅納……同時也介紹了他的家人和老師。在這一個學年的時光裏,恩利科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見證了各種各樣的事,這其中有許多給了他以啓迪。像與科列蒂的吵架,卡羅納替人頂罪的高尚,努力學習的斯爾達迪獲了獎,燒炭工人與紳士的握手,姐姐爲了家庭而做出的“犧牲”等等。濃濃的愛意穿插起了一件件事,從書頁中透了出來。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主人公恩利科生出了一種羨慕之情。我羨慕恩利科生活在一個高尚的年代,一座溢滿了愛的小城。他的同學們雖各有千秋,但絕大部分品行都十分高尚。他的家人寫給他的一封封信,豐富的內容飽含着他們之間真摯又樸實的愛。恩利科有一個好的生活的環境,這並不僅限於他正好不窮又不算富裕的家庭。他的身邊,有同學們的友愛,和老師、家人的關愛,這些愛像淅淅瀝瀝的小雨點,滋潤着他的心田,正鞭策着他成爲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

合上書本,再擡起頭看看眼前的世界,像“路怒症”、“碰瓷”、“鉅貪”這樣的詞語,給這片純潔的天空染上了陰霾。無視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違法犯罪行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卻被高樓大廈禁錮住了美德和質樸。難道這就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嗎?我們用什麼來改變它?現如今,我們在精神層面上的高度,可能還遠遠趕不上二百年前的人們。這真的可以算是“進步”嗎?

“衆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起來,讓自己充滿愛,用愛填充這個世界吧!撿起一張廢紙,幫助一個苦難中的人,這樣小小的善舉,就能給周圍的人以感動。即使它微不足道,但也是一份愛的力量啊,做一件這樣力所能及的事,何樂而不爲呢?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讓心中充滿愛,以愛的力量改變世界,讓世界充滿愛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一個四年級學生記錄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長輩之間的融融之愛,讓愛變成了永恆的主題。

在《愛的教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抄寫員》,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敘利亞。雖然他家裏生活拮据,可他父親對他卻是百般疼愛,對他百事依從,但在學習上對他特別嚴厲。敘利亞看到父親工作這麼辛苦,於是決定半夜起牀偷偷幫父母工作,以至於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里,父親對他越來越失望,可又無可奈何。終於有一天父親知道了真相,懵住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愛與被愛的能力。

想起那次登山遠足,我不管不顧地往前衝,一味地把父親的提醒拋在腦後,還一直爲自己的.勇往直前而沾沾自喜。當看到父親上氣不接下氣地登上山頂,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惡狠狠地訓斥我說,“你以爲自己很了不起是嗎?你不知道一個人爬古道有多危險,萬一出了事,跌個頭破血流的怎麼辦?”而我卻是一臉的茫然。下山的時候,我又要一勇當先了,可我發現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艱難,特別是踩上那些油光發亮的落葉,腳底更滑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變成肉球滾下山去。這時,爸爸告訴我,讓他走在前面,讓我斷後,即使我一不小心衝下來,他也能用他的身體擋住我,每當遇到陡峭的斜坡,爸爸總是先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然後回過頭來伸出他佈滿老繭粗糙的雙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小手,這樣一步一步地領着我下山,一邊還不時地教我各種下山的方法,等到了山底下,發現父親的外套早已被汗水浸透,有些被曬乾的地方還出現了白色粉末狀,媽媽說那是汗水蒸發後變成了鹽巴。這時我的心彷彿被什麼東西給塞住了,說不出話來。

我在父親的關愛下成長,現在我已是青春少年,再過十年二十年,父親變得蒼老起來了,而我已是玉樹臨風的青年,那時我是否會牽着父親的手陪他散步,登古道領域大自然的每一處風景,就像當初爸爸陪着我一樣。這需要我們仔細思考,想着想着,淚水擋住了我的視線,一股孝意上心頭。

父親的愛,像是一杯香氣四溢的濃茶,父親的愛,像是無邊無際的大海,父親的愛更像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因爲他有着大山一樣深厚而要馥郁的深情。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這是一部獻給9歲到13歲國小生的書,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撰寫的,內容新穎,情節感人至深。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無法抗拒它的魅力,這本書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範。它那激盪的情節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

《愛的教育》充滿了兒童情趣的幽默語言和19世紀時意大利引人入勝的習俗風尚,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聖的愛,無不溢流於紙上,動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戶曉,成爲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

全書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樸素平淡的語言、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動不已。比如賣菜婦女、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其中有好多是我們的同齡人,如安利科的好朋友卡隆,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於助人。看見比自己小的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果斷地把自己的錢給了他;他還是個同情弱小、能爲朋友敢於犧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痛斥那些欺負別人的人;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會花幾天的時間給母親寫一封長達八頁紙、四周還畫上花邊的信作爲生日禮物獻給母親。這是一個多麼可敬的孩子啊!

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爲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捨,儘管他十分需要那些錢;還有爲救低年級的國小生而被車軋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還有那個既熱愛學習,又熱愛勞動,把勞動當作娛樂,善於利用時間的可萊蒂;還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生活充滿愛,對他人友愛,熱愛祖國和家人,勇於爲他人奉獻。正因爲有了他們的愛,他們的生活才顯得那麼多姿多彩。

書中還講了好多其他的同齡人和善良友好的家長、慈祥疼愛學生的老師,還有許多英雄。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教我懂得了什麼是愛,懂得了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去向卡隆、洛貝諦他們學習吧,少一點自私,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封閉的心扉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似乎並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之誼,鄉國之戀……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會被我們所忽略。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爲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母親在他13歲時爲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

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船長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等等。在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爲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爲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爲炎黃子孫更應該要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呢?”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爲國獻身……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人心裏的黑暗角落;愛,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每個人的心房;愛,是一場春雨,滋潤了每個人的乾旱心田。愛,究竟是什麼?我疑惑不解。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裏一直浮現,卻一直沒有答案。直到碰見《愛的教育》這本書,才使我知道了究竟什麼是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書中寫的是一個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這些日記看了讓人深受啓發。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朱利奧的十二歲男孩,爲了使家裏的生活寬裕一些,他決定每天深夜十二時起牀抄寫包裝紙,這項累人的工作致使他睡眠不足,於是成績開始下降,父親察覺到兒子開始退步,很是生氣,最後乾脆不理睬他。可憐的朱利奧日復一日地工作,成績越來越差,可是他卻得不到爸爸的理解。直到有一天,他抄寫時碰了一本書,書掉在地上,驚醒了父親。父親看到了這一切,全明白了,朱利奧終於又得到了父親的愛。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愛,這股愛源自心頭,是真真切切的愛,那就是父與子之間的愛。

仔細想想,人間又何止這一種愛,母愛,友愛,又何嘗不是愛?

突然之間,我覺得愛很奇妙,它不只是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同時也在動物之間存在。有一隻母鼠,身上長了一個腫塊,活不了多少時間了,但是卻奇蹟般的活了41天,爲什麼呢?因爲它剛生下一窩小鼠崽,小鼠崽的斷奶期是生下來的第42天,而母鼠就是在這第42天死去。它爲孩子而撐了41天,多麼偉大的母愛啊。這偉大的母愛,可以說一點也不遜色於人間的母愛,有誰聽了這個故事而不感動呢?

愛,真的是無處不在,在哪兒都找得到它的痕跡。確切地說,我們都生活在愛的包圍裏。那麼。你是否找得到愛的痕跡呢?又是否嗅得到愛的氣息呢?

其實,愛真的很簡單。睡前,媽媽來看你,這就是愛;當有不會做的題時,老師來教你,這就是愛;當你忘帶了筆時,同桌借你一枝筆,這也是愛。愛,你感受到了嗎?你發現它了嗎?

學會愛別人吧,當你去關心一個人時,你就感受到了愛,被愛是一種幸福,去愛也是一種幸福。請用你的眼去發現愛,用心去體會愛。你會感覺到幸福的。只有愛,才能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幸福。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愛是廣泛的,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到處充滿着愛的氣息,有親子之愛,有同學之間的愛,有師生之間的愛,有對祖國的愛,正是因爲有了愛,我們的生活纔會變得豐富多彩。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有了更深的感觸,也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愛日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有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翔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爲、心靈高尚的國小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國小校園生活。讓你讀起來如同在愛的海洋裏翱翔。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處處從平凡的小事中洋溢出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讓人震憾。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忽略週轉存在的愛,如父母對子兒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在讀到《父親的老師》這篇文章中,說的是父親的一位老師,叫郭路賽,一位爲教育事業奉獻了終生的教師。現他已彎腰駝背,鬚眉皆白,手腳發抖,迫於此,他忍痛離開了教了六十年的深堂。他卻能記起他的學生的名字,並找出一張黴了的試卷。可見在他的內心裏,學生成了他的全部。人總是那麼在乎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溜走了。愛,讓人覺得溫暖;愛是偉大的。它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日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

還有《小抄寫員》、《掃煙筒的孩子》、《醫院天使》、《告別》等故事都特別感人,甚至令人潸然淚下。通過這些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字裏行間無不滲透着一個字愛。因此,如果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口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有那麼多的人在疼愛着我,關心着我,幫助着我,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同時在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毫不吝惜地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吧!世界正是因爲有了愛,才變得如此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這個暑假規定的課外閱讀書籍中有本關於愛的書。以前對愛的理解,很侷限,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有了一些感悟。那到底,什麼才叫愛呢?

這是一本日記體小說,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用他“語淡而味不薄”的文筆給我們緩緩講述了一名意大利國小生的日常生活。在意大利,各個階層的孩子們都在一起,他們互相幫助,自尊自愛,無論你是紳士的兒子,還是買菜人的兒子。當然他們也會有點小矛盾,但總能用最溫馨的方式圓滿。作者的父親是個很有教養的人,他常和主人公做書面談話,告訴他人生的道理。每一個章節(也就是書中日記中的每一月)都會有一個每月故事,都是包含了愛、哲理的故事。也許,他們所說的話、行爲舉止看起來都很平常,但這一切都是受到心中愛的呼喚才做出的舉動啊!這纔是這本書的魅力之處!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毀人心靈的毒蛇——妒嫉”。代洛西是個風度翩翩,做事很乾練的品學兼優的模範學生。無論是氣度、修養、學識,還是待人處事等各方面,他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是一位極受全班同學尊敬的班長。可是愛虛榮的瓦梯尼可就不那麼想——他嫉妒代洛西。代洛西上課回答問題,他不聽;代洛西被老師表揚,他冷笑;代洛西考試滿分得獎了,他寫了張紙“我不羨慕那些因爲老師偏心而得一等獎的人”。同學們自然很氣憤,用小刀刻了個獎章,畫上毒蛇,扔給瓦梯尼。而代洛西則大步上前,一把搶過那個獎章,撕了個粉碎,維護了瓦梯尼的自尊心。看到這裏,我有點吃驚了。代洛西,他不生氣嗎?放學時瓦梯尼心中有愧,不敢正視代洛西,理書包時一慌亂,吸墨紙掉地上了。代洛西則彎腰幫他撿起來,放進他書包裏,還細心地把書包扣好。這下,瓦梯尼只有盯着地板看得份了。

我不禁感嘆,真是個好班長,這需要何等的胸懷啊!也可能他根本沒把這種人放在心上,代洛西只是不願意去傷害別的同學,因爲他自己並不在意別人的妒嫉,同學還是同學,總是要相互關心愛護的啊!對照自己,平時總是會因一點小摩擦,對別人抱有成見,對寬容諒解缺乏應有的氣度……代洛西是班長,可他對任何一個同學都很好,他謙虛,尊敬老師。我要好好向他學習啊!要用愛去感召同學,而不是耍小心眼。他和卡隆所代表的,就是愛的教育中的一種愛——同學們之間的愛。

愛的教育中有許許多多的“愛”,但無一不例外的是,這些愛都是我們生活中極其平凡的又確實存在的感情。這就是平凡之愛啊,令人動容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