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教學反思(通用28篇)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s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語文s版教學反思(通用28篇)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小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爸爸向他們講述了達爾文的許多故事。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家裏做客時,用四種昆蟲的部件拼湊了一隻蟲子標本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

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本課我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後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瞭解兄弟倆爲了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後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多次和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儘管這對小兄弟爲考達爾文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一眼就識破了,可幽默的達爾文卻沒有直接說穿,而是叫這兩兄弟爲小“叫蟲”,讓這兩兄弟對達爾文更加敬佩了。

這節課就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很高。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

《空氣在哪裏》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猴子和空氣玩捉迷藏的遊戲,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培養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圈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在小組內交流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如何記住字形,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

由於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趣味性強,學生喜歡讀。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我先出示一條謎底是空氣的謎語讓學生猜,學生猜出來後,師導出課題,學生讀題後,我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題,再帶着這些問題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讀後說說知道了什麼。當學生熟讀課文後,我讓學生圍繞“小猴子找空氣,知道了空氣在哪裏?它有什麼用處?”這兩個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想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在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後,我還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形式多樣的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最後,我還讓學生交流:你還發現空氣在哪裏?它有什麼用處?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3

《大拇指湯姆》選自《英國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善良纔會帶來幸福的道理。童話故事中農夫與妻子因多年前款待了一位素不相識的乞丐,最終得到了兒子,也得到了幸福。故事內容比較長,但是所選的事例卻較清晰,學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引導後,一起總結出了本課所寫的幾個小故事標題:掉進麪糊的奇遇;牛口脫險;魚肚裏的發現和受寵。通過師生的一起分析歸納,我們深刻感到了童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角色都是善良的,他們的心都存在善良誠實的一面,所以我在課文教學總結的時候說:“同學們,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善良誠實的人始終佔大多數,所以我們的這個世界是多麼快樂而又幸福!”

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我引發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讓學生都來做一次英國小作家,來繼續續編這個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回答令我震驚,令我難忘。其中馮鑫宇的續編讓我最受感動,原因是續編的內容非常曲折,情節非常離奇,請允許我簡要的複述一下:

“大拇指湯姆回到王宮,國王繼續十分寵愛他,給他享用最好的東西,也給了他丞相的官做。”我說:“對不起,鑫宇,在古老的歐洲,可能會有伯爵等官職,中國纔會有丞相呢?請改正下!”鑫宇接着講述她的續編:“國王封湯姆做了伯爵,可是一直髮現他並且將湯姆獻給國王的廚娘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她終於產生了忌妒的心理,多次在國王面前偷偷的說大拇指湯姆的壞話,想讓國王治湯姆的罪。而且國王也慢慢的相信了廚娘的話,於是將湯姆關起來。湯姆的父母知道了,他們歷盡千辛萬苦,請求國王釋放自己可憐的孩子,最後廚娘有一個善良的兒子,和湯姆差不多大小,他認爲母親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便在國王面前告了自己母親的罪,請求國王放掉小湯姆。國王被廚娘的兒子感動了,於是釋放了小湯姆,讓兩個誠實的孩子在自己的身邊爲官。將廚娘發回老家。最後大拇指湯姆與家人全部生活在王宮裏,而母親成了廚娘,父親成了侍衛,他們快樂幸福地生活着。”

聽後,我感覺鑫宇回答得太美妙完整了,當然她的續編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評價總結道:“鑫宇,老師希望你將這個續編寫下來,將來有機會還可以出書呢!”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4

在本課的教學中,爲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尾對比,激發探索。

對比是思維活動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比,找出異同,加深印象,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新知。本課開始講的是小豬畫了一隻美麗的小花貓,而最後講的是小豬把小貓畫成了一隻大怪物,前後兩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爲了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我大膽處理教材,把首尾兩自然段放在一起學習理解。先出示一隻美麗的小花貓圖,然後逐步添加成了大怪物圖。學生驟然哈哈大笑起來。這一情境創設得非常自然,學生的思維活躍,很想知道爲什麼會這樣,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異同,讓學生初步提出探討問題。

二、激勵點拔、引發探究。

學生的探究活動,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引導,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更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我激勵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讓大家幫幫你。親切的導語,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髮揮最大的學習探究潛能。教者在學生的朗讀,小組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到各小組的學習活動中,組織學生切實的感悟和體驗,從而引發學生探究的高潮。

三、思想薰陶,文道交融。

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新課標的又一重要任務。本課中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的話,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就把貓尾巴畫粗畫大,在貓的頭上加角,在貓的身上添上一對翅膀,使美麗的小花貓變成了一隻大怪物。通過問題指導學生討論探究,讓學生逐步感悟,從而使學生受到凡事要尊重客觀事實的啓蒙教育,學會比較、分析等科學的思維方法,同時也使學生養成凡事要多動腦筋的良好習慣。

四、作業超市,拓展延伸。

語文科的學習不僅要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落實好三維目標,而且更重要地把自主學習的習慣貫穿於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我在課堂落實三維目標後佈置作業,延伸課堂教學方面作了精心設計,出示作業超市。從題目上就讓學生感到新奇,買東西有購物超市,課堂上還有作業超市,再一次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餘味無窮。從內容上看,真正是自主學習發展的體現,作業的完成不拘一格,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發展。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5

《怒吼吧,黃河》是一篇抗日相持階段,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滿懷革命激情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文章。講這種飽含愛國情感和革命鬥志的文章,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講課文之前的背景介紹。

現在的孩子已經遠離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對革命的認識只是浮光掠影的,根本不能從內心深刻的體會到,或者說他們平常看革命影視劇的時候,只是看到場面,卻不能深入劇情和體會當時的情景。所以講這節課之前,必須把抗日戰爭的背景介紹清楚,把抗戰的三個階段比成別手腕,這樣學生能夠比較直觀和形象的理解在抗戰相持階段我國軍民的艱辛與困難。課前歷史教材的介紹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須的。這些看似與講課無關,但關係重大,它爲學生在第二課時很好的理解課文打下了鋪墊。如果不介紹,那麼學生在上第二課時的時候,就只能停留在課文的文字表面,根本不能發自於內心的體會,造成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聽“兩張皮”,不是相互共鳴的,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是停住於表面。講這類文章的時候,備課,備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跟課文相關的音樂也要讓學生聽,以聲音的旋律和節奏來打動學生。

我上課的時候有幾個環節設計的不合理。第一個環節就是開場的那個關於黃河的畫面,應該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到畫面後的感受,播放畫面時應該把音樂放大點聲,讓學生感到震撼,從而引入光未然對黃河的靈感。第二個環節,第一部分講的內容太多以至於在第二部分的時候,時間比較緊張,在講光未然後講冼星海的內容就比較少。而且光未然也體現不充分,要讓學生把每個畫面充分描述後再讀。雖然文中關於冼星海的部分比較少,但可以啓發學生,例如冼星海克服困難都需要怎麼做,讓學生充分體會;第三個環節是最後一部分,可以不講,讓學生聽音樂,先讀歌詞,再聽,感受氣氛。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勸齊王》這篇課文。我先通過有趣的故事形式,講述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捉弄,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楚王的尊重。導入新課後,我簡單介紹晏子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關心百姓的疾苦,重視農業生產,提倡種桑養蠶等等,使學生對晏子有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然後,我特意用彩色粉筆板書“勸”,讓學生聯繫前面學過的課文中誰勸過誰,怎樣勸,使學生對“勸”字的含義有個透徹的理解。

在第一課時裏,學生們重點學習了生字詞,這爲下一節課的學習掃清了閱讀障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弄懂了晏子爲什麼勸齊王?因爲當時齊國很久沒下一滴雨,莊稼枯黃了,齊王很着急,於是決定向山神求雨。這是文中的第一個自然段出現的內容。最後的結果是,齊王聽從晏子的勸告,挖井灌溉農田,莊稼慢慢變青了,百姓不再餓肚子了。這些內容也在第一節課弄清了。

第二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晏子怎樣勸齊王?教學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先出示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看圖質疑,然後讓學生重點探討“晏子怎樣勸齊王?”主要通過分角色讀、個人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去理解晏子怎樣勸齊王和齊王怎樣回答。之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活動中,重點分析研究了晏子第一次勸齊王的語言藝術,尤其是段落中出現的兩句反問句,我藉助小黑板出示反問句和陳述句,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不一,但意思相同,表達方式不同,語氣、語調不同,反問句的效果更顯著。最後,我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思考總結,說說對晏子的認識。學生們的回答相當精彩,有的說晏子是一個聰明的人,有的說晏子是一個勇敢的人,有的說晏子是一個關心百姓的人。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7

第一次公開課上古詩,挺糾結怎麼上?有老師說,古詩最簡單,讀通,學生能翻譯,再情感朗讀就行了。真的簡單嗎?如果如此,何談它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呢?

品詩如品茶,無意境、無心情不行。初讀《從軍行》感覺沒什麼可教,隨着一遍遍深入地讀,我覺得給我兩課時我也講不完《從軍行》包裹於文字的意境與情懷。

根據國小生特點,我將本課時取捨、斟酌定位於兩點:

一、授課要之於法。

渲染氣氛,視頻播放,讓學生明白學語文重在生活積累:開課抓“行”,讓學生知道多音字識記方法 “根據詞性,記住少的”,“同音在不同詞語中意思不同”;在初讀中介紹古人最基本的讀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拉長聲音讀;三聲四聲讀得短促一點”和七言絕句劃分“二二一二”;品詩過程學生掌握“看註釋、看圖畫、查資料、想畫面”的方法。這些方法也許一節課學生無法掌握,但我相信他們知道後,只要多實踐,一定終身受益。

二、讀詩要讀情入境。

這首詩表面意思簡單,就兩層意思:邊塞孤寂與艱苦,戰士們壯志豪情。前三句都是爲第四句服務。光理解表面意思,學生難以入情入境。我就抓“暗”“孤”“百戰”“終不還”等詞語,在圖畫再現情景、漢字解讀(孤),音樂渲染,品讀人物內心,激情朗讀中將學生帶入詩歌意境,達到心中明意又明情。同時在咬文嚼字中激起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也許是太想告訴學生這些,也許是教慣了高年級,所以忽視了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定位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要是五、六年級學生上可能效果截然不同。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8

首先我想感謝教研室精心組織和策劃這次活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的平臺;其次,我想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可以促使我成長的舞臺,下面,我就今天所授篇目《釀》來談一談我的設計初衷和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釀》位於s版國小語文五年級第四單元第16課,是這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主要定位在“真誠”二字上,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因此,我在《釀》的教學設計中,就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做人的道理”作爲這堂課的一個主要學習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語”的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指導學生認識心理描寫並懂得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最後進一步運用心理描寫續寫片段,最終讓學生將“學、思、練、用” 完整的融會貫通起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既學到了“抓住關鍵詞語”品讀語句和“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本堂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教學過程中,也比較順暢的把我校的五步教學法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我感覺整堂課自己牽引過多,學生自主學習不夠,沒有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着力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大家有良策,希望多多指教。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一定會認真的聽取建議,並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改進不當的教學方法。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9

前幾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在金色的海灘上》一課,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閱讀課文。文章通過記敘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爲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回報的事,讚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拾金不昧的美好心靈。

課文“金色”爲關鍵字,表面上金色是指海灘,其實“金色”更是小姑娘那金子般的心靈,以“金色”爲珠,以關鍵句與事情發展爲線。我在課程評價解決單子上重點設置了三道題:

1、文中的小姑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2、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每組中的兩句話哪句更好,爲什麼?

在海灘上有個小姑娘在拾貝殼。

在金色的海灘上,有個身穿天藍色連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貝殼。

貝殼從塑料口袋裏漏出來,落在海灘上。

美麗的貝殼從塑料口袋裏漏出來,一顆顆落在金色的沙灘上。

3、好心的伯伯叫小姑娘回家,她爲什麼不肯?畫家望着小姑娘遠去的背影,爲什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三題中,我重點抓好第一題,先讓孩子們說,然後從文中找有關句子,只要做到有理有據就行。孩子們有的說是助人爲樂的人,有的說是拾金不昧的人,還有人說是認真負責的人……竟然有七八種答案。孩子們都說的有理由,我並且有時還和其他同學由於意見不統一還爭論了起來。鑑於課文中重點讚揚的是小姑娘助人爲樂和不求回報的精神,我着重指導孩子們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好兩句話:

小姑娘搖了搖頭,說:“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

“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

因爲這兩個句子,就能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守信與誠實的可愛女孩。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主要採用讓學生利用想象,走進人物心靈,努力尋找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點。讓學生從語言環境中體會,希望能潛移默化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由於三個問題是有梯度的,第一個問題解決了,第2、3個問題就容易多了,特別是第3個問題,孩子依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輕鬆地就說出了“畫家”的心裏久久不能平表的原因。整節課非常順利。

課後思考: 《在金色的海灘上》一課,我的問題設置主要傾向主學生在閱讀中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去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並能聯繫實際,去發現身邊的美,去讚一讚身邊的美。預設的目的,我觀察與傾聽了學生課堂中的表現,基本達到了。上好課,學生能對“美”的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課堂中,在品讀《在金色的海灘上》同時,能指導學生做人,相信學生會有所得,有所獲!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0

《掩耳盜鈴》是語文S教第七冊《30、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門上的鈴鐺,當場被人發覺。故事只有五句話,短小精悍,但卻包含深刻的道理。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並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着的深刻寓意。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維的窗口。我教學從課題切入,引導學生自己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句子理解題意,爲下面的教學鋪路搭橋。

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在第二個環節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圍繞他們提出的疑問展開討論,合作學習,不僅瞭解了故事的內容,而且通過板書,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前後貫通。

在教學的過程中,讀議結合,品味感悟。同時,我不忘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設計了改變句子的說法,句義不變及兩個關聯詞的造句,將語文課程的詞句訓練落到實處。

在本課教學中,我並沒有依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說出這則寓言的寓意,而是以“演一演”爲主線,把本班學生最感興趣的課本劇表演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以表演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一遍遍地讀課文,深入地理解課文;同時,基於教材而又再生教材,使學生依據教材展開聯想與想象;而激活學生的想象,無疑是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插上騰飛的翅膀。“演”是爲了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放飛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對課本進行再創造。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認真地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理解了課文,並積極進行排練。學生們的表演非常精彩。從學生的表演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已經理解了這則寓言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從學生的表演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有着極爲豐富的想象力。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更是課程的創造與開發。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教教材”,而要根據自身實際,根據學生實際,“活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更好地爲教育服務。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1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爲本,以讀爲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嚐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通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遊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侷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遊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2

1、重視學生自主朗讀的訓練,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主動識字,在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誦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做動作,表演朗讀。學生在朗讀、想象、表演活動中,體會出小樹願意爲大家服務的願望,從而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喜愛。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2、培養獨立識字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糾正讀音,接着採用開火車、小老師領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字形的記憶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漢字,充分交流借鑑,如“芽、唱、倒”等字用學過的偏旁加熟字的方法來記憶,“召”字用拆一拆的方法記……學生在交流中自主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

3、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學習課文第三小節後,我通過語言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一隻小鳥,聽了小樹的話,小鳥會說些什麼呢?”學生的思維活躍,充分展開想象,通過各種形式表達了對小樹的感謝之情,有的說:“謝謝你,小樹!”有的說:“小樹,到時候我天天唱歌給你聽。”……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小樹除了召喚來愛唱歌的小鳥,還會召喚來誰呢?”大家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小樹會召喚來小松鼠、小猴等小動物。學生在想象說話中進一步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3

1、靈活運用識字方法

二年級的學生因爲有一年級和二年上期的識字基礎,識字能力大大提高了,而且學生天性好奇、好勝,富有個性化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上我設計了一些問題,如:你怎樣記這些字?能把你記字的好方法告訴其他同學嗎?這些問題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富有個性的靈活的識字方法層出不窮。如動作演示法、換偏旁的方法、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 ,利用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來記住漢字等等。讓學生在獨立識字的過程中,交流了識字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在遊戲中識字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難以保持是其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東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如開火車認字遊戲,玩生字撲克的遊戲及小組合作轉風車的認字遊戲,都讓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就識記了很多生字。

3、注重在低年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合作的世界,也是一個競爭的世界,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是非常必要的。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第三條也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到討論交流的階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還處於簡單的雛形狀態,但在課堂上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識字的環節中,我讓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及組織學生在小組中玩生字撲克和轉風車的遊戲。學生在這種合作的學習方式中,更能體會到識字的快樂,也能激發他們識字的積極性,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明白認字不能認半邊這個道理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先每個合作小組發一張卡片,小組完成上面內容後讀一讀,學生讀完後可能有所發現,在些字認半邊可以,有些字認半邊就不行,然後再進行小組彙報。通過這樣自主探究的學習,學生可能更容易明白道理,而且課堂上真正做到讓學生人人蔘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共同進步。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4

《毽子變乖了》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滲透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學什麼,只有下功夫,才能掌握它。

本課故事切合學生實際,學生非常喜歡。因此我上第二課時,重點放在有感情地朗讀以及體會毽子是怎樣變乖了、明白其中的道理等方面。在課堂上我重視“讀”的訓練,朗讀的形式靈活多樣,有開火車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等,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

親身體驗,加深體會,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有感情朗讀,我特意創設情境,讓兩三個學生到臺上踢毽子,體會毽子的不乖,再抓信住重點詞語“一點兒也不”“到處亂飛”,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後,很快就能用不高興的語氣讀了。

加強說話訓練,在拓展練習,“生活中,你碰過‘毽子變乖了’這樣的事情嗎?如果有,說給老師和同學們聽一聽”。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夠聯繫實際,各抒已見,氣氛活躍。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5

字詞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但識字教學比較單調、枯燥,字詞教學的低效率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怎樣才能使枯燥無味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活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呢?現在,我想談談自己在教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的識字課《我在街上識字》的一點體會和做法。

1、創設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

這節課,我努力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呻愉快地識字。如:導入新課時,我問學生:同學們,請看,誰來了,(課件演示藍貓)今天,藍貓哥哥就帶你們到街上去逛一逛,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坐上公共汽車開始出發了。到了,請看。(課件演示街頭圖片)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帶學生逛街的情境。讓學生在街上邊逛邊認字,激起識字的興趣。又如:在學習、鞏目生字詞的讀音時,我製作了各色各樣的水果字卡和各種動物的詞卡。通過向學生介紹在逛街時遇到的水果朋友,學生跟小動物去逛街這樣的情境,生動活潑地復現生字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識記生字。

2、組織各種各髯的遊戲和活動。

兒童好動、愛玩,遊戲和活動伴隨着他們成長,因而我注意組織兒童喜歡的各種遊戲和活動,使教學有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6

《梅蘭芳 》是國小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一共爲我們介紹了五位中華名人,其中梅蘭芳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由於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每篇課文都是通過幾個故事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點或品質,而我班學生語文基本功比較薄弱,所以我抓住本單元的特點,在指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人物的事件上下很大功夫,到了梅蘭芳這一課,感覺學生進步不小。如何讓學生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之情是本課的重點。梅蘭芳所處的時代離同學們較遠,所以在預習課文方面我也給了同學們相應的指導,尤其是讓同學們課下通過網絡查找關於梅蘭芳的相關知識,同學們展示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梅蘭芳的知識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加以補充總結。學習新課時,我首先從梅蘭芳的幾個小故事作爲切入點,先給同學們示範用書中的語言概括地總結出第一件事情,然後讓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自己試着總結出其他幾件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概括出本文寫了梅蘭芳的幾件事,這樣學生通過認真閱讀,瞭解本文主要寫了梅蘭芳的五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圍繞梅蘭芳拒絕爲日本人登臺演出來寫的,突出了梅蘭芳的愛國熱情與民族氣節,課文的脈絡就十分清晰,學生很快就讀懂了。

其次,感悟重點語句,讓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來讀,並說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從句子中感悟到梅蘭芳把民族氣節放在了第一位,爲了民族氣節他寧願放棄視爲生命的藝術。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7

學習內容是“ɑi、ei、ui”。整個教學設計是先進行激趣導入,請出“ɑ、o、e、i、u、 ü”這6個老朋友,說說這是什麼音,發音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引出複韻母“ɑi、ei、ui”,在教學“ɑi”的時候,先請小朋友看圖說圖意,從烏龜排隊引出“ɑi”的讀音,然後,師範讀,生再跟着讀一讀,師總結“ɑi”的發音方法,指名正音。本來在這之後是要請小朋友們自己認認“ɑi”,說一說發現了什麼,結果在實際教學中,這一環節沒有落實下去,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就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知識點

接下去是進行“ɑi”的四聲教學,我是事先準備好“ɑi”的.四聲,然後在課堂中貼到黑板上去,事實證明,這樣既花時間,又沒有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可能還是直接板書“ɑi”的四聲既省時,又讓學生能在看老師寫的時候在溫故知識。

然後是拼讀練習的環節,但是由於學生對“ɑi、ei、ui”的四聲還不是很熟練,就馬上進入拼讀,導致絕部分的學生容易拼錯,甚至還有個別學生不會拼。

整堂課雖然課堂氣氛還算活躍,但是,小朋友們都處於情緒高昂的狀態,不利於知識的吸收,應該適時地控制一下他們的情緒。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8

今天,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第十二次微笑》這篇課文,文中講述的是一位空姐和一位乘客之間的故事:飛機起飛前,乘客提出需要開水吃藥,空姐告知等飛機飛穩當了再吃藥比較方便。結果,空姐由於工作忙碌而疏忽了這件事,使得乘客爲此極爲生氣。空姐一直以微笑面對,反覆致歉,但乘客均未理解。最後,飛機即將降落時,乘客想要投訴這位空姐,空姐依然以微笑相待,並最後一次致以誠懇的歉意,最終化干戈爲玉帛,乘客把投訴信改成了表揚信。

課堂上,我引領大家走入文本,通過朗讀去感悟人物內心的變化,並且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按課後習題要求找出描寫乘客態度前後變化的相關句子,與空姐的每次表現做對比,從中感悟人物內心。彙報時,大部分同學都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分析,比如乘客的“請→不理睬→臉色一變”,空姐的“面帶微笑→小心翼翼→請”等,從中體會到兩人之間的態度和內心。其間,一生問道:“課題寫十二次微笑,爲什麼課文中一共只出現了四次呢?”這個話題馬上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認同,大家都以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此時我說:“能發現這個問題的都是仔細閱讀的好孩子,懂得質疑就是一種閱讀的好習慣。”接着,我引導同學們在課文第5自然段找到了答案,讓大家瞭解到這一段中的“每次”一詞代表了空姐的9次微笑,而其它三段中寫的微笑都是具體的,這就是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至此,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同時也進一步深刻明白了有詳有略的寫作纔是技巧。

課堂上,還有同學提出對乘客的固執態度表示反感,同時又爲空姐感到委屈。對此,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我讓大家在小組裏進行了一番各抒己見的交流,讓大家都有了表達的機會,之前那些激動情緒就自然而然地淡化了。這時,我又引導同學們梳理了一遍乘客與空姐前後態度的表現,尤其是空姐的最後一次道歉,讓大家語氣朗讀了好幾次,從中感悟空姐當時的心情。結果,有同學說道:“空姐不想被投訴,所以一直真誠地道歉,這最後一次道歉讓乘客原諒了她,我覺得這位空姐很聰明。”還有一位同學說:“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隨便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就像這位空姐那樣做最後的努力,不是解決了這次困難嗎?”聽完,我帶頭鼓起了掌,同時說道:“對!我們要學會堅持,相信自己。人生當中,有些機會稍縱即逝,有機會就要及時抓住,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19

作爲一個有二十幾年教齡的教師,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面對新教材,我們都面臨着新的考驗。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更好地溶入,也成爲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給學生一點掌聲,他們會給你一個驚喜,一個意想不到的回報!

下面是發生在我本學期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真實情節:我教《再來一次》這篇課文,當分析到“垂頭喪氣”這個詞時,一切都按我教學預設在順利進行,在討論完後,我說;“接下來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下”。

我首先請同學主動參與,然後我請平時上課不愛舉手的蔣同學上來表演,她極力反對“不行,我不會表演,我做不來。”在我邀請她之後,她顯得有些害羞且有些猶豫,並沒有走上講臺。我看時機成熟了,“同學們,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她終於慢慢地邁上了講臺,並且表演非常出色。“同學們,表演得非常好,大家掌聲鼓勵。”在一片掌聲中,她滿臉喜悅地跨下講臺,回到自己座位。

蔣同學在班級裏是一個成績偏差的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也不好,特喜歡玩,對學習也就無所謂了。從此以後,她上課更加投入,發言更加積極,問問題更多,和我走得更近,更加喜歡語文了。

課後反思一下,學生上臺表演,有很大很多障礙。首先是知識層次的原因,有的同學對課堂知識不理解,無法正確表達,蔣同學可能就屬於這種。其次是心理障礙,害怕表達不好而受教師的批評、同學的笑話。還有不善於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教師不給予表達的機會等等。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把握時機,適時給予學生掌聲和鼓勵,學生將會樂於表達、樂於表現,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富多彩。當然,教師的掌聲和鼓勵不能毫無目的,氾濫成災,否則起不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一位好教師,不一定要過多地表揚學生;一堂好課,可以沒有一句表揚的話。但我相信,在老師讚許的眼光下、在老師適當的表揚下、在同學的掌聲中成長的學生將回更加健康、更加優秀,因爲他們有愛!

老師們,給學生一點掌聲吧,哪怕他(她)不是那麼優秀!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0

從準備資料到上課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裏,我一直沉浸在陸游的世界裏!大量的資料顯示,陸游值得我更深的挖掘!這首《示兒》,我從國小時代就學過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年輕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停的拿下眼鏡,拭去眼中的淚花,很多東西都忘了,但是《示兒》與老師的動作一直都在我的記憶深處......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因爲沒有嘗試過,也沒有機會聆聽大師的課,所以一直覺得很惶恐,沉浸在小世界裏的我膚淺的以爲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怎麼就能講一節課呢?以爲就是弄懂詞句,明白意思就行了!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太狹隘了,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絕不是你三言兩語能夠打發的!歷經千年光芒不散本身就證明了它豐富的內涵,豈是我們翻譯一下意思就能夠代替的?

好在有網絡啊!王崧舟先生一直都是我在語文教學上的引路人,沒有機會與先生面談,但是先生在合肥的幾次課我都場場必到,爲他折服的話就不多說了!他的《楓橋夜泊》與《長相思》給了我極大的啓發——不拘泥於教材,大膽的走出去,讓作者隔着千年的時光與學生對話,讓學生回到千年以前,來到作者的生活時代與作者親密接觸!

我開始構思我的教案了!有了整體思路,寫教案就不再令我害怕了!在這裏,我不得不再一次感謝學校的公開課活動,真的很鍛鍊人,每一次的校內公開課我都把它當成最高規格的賽課,磨練我的意志,鍛鍊我的頭腦!每上一次,都感覺自己進步一點,不管結果如何,我覺得過程最重要!

爲了讓學生儘快進入情境,一段充滿激情的講述之後,我直接用一句“讓我們穿越近千年的時空來到陸游的家中,聽聽這位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的最後遺言吧”進入配樂範讀!卡洛兒的《何茫然》配上一搖三曳的深情朗誦,一下子揪住了學生的心,課堂上一下子安靜下來,我知道效果達到了......

學生的預習也很讓我驚喜!我一直提倡把課外的資料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最爲反對學生照本宣科讀資料,既耽誤時間又取不到精華,我要求學生查閱資料時揀自己最感興趣的記在腦海裏,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今天,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沒辜負我一直以來的訓練,這樣的發言精闢多了,學生大多能說出值得一記的東西!

爲了讓學生理解陸游內心的“悲”,我從陸游各個時期的詩作入手,帶領學生進入陸游的生活,探究陸游的心路歷程,一步一步揭示陸游的內心,然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得出很多答案,僅張正銀一個人就說出三個方面。

我設計了一個“寫”的環節——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時,你會對父親說什麼?由於上面的鋪墊有了成效,學生的情感需要適時的釋放,所以這個“寫”的環節實際上是讓學生把積累的情感釋放出來!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我甚至難以控制情緒濡溼了眼眶!我一直在控制,到了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情感也找到了宣泄口!感謝你們,我親愛的學生!

最後,我拓展了愛國思想,從名人名言拓展開去,學生自由發言!當我問到,你知道現代有哪些愛國志士時,胡懿菲一下子說:“林彪!”好傢伙,想打我一個措手不及,我在請胡懿菲說說理由的瞬間理了一下思路,果然,衚衕學吶吶不成言!我略一沉吟,便說“其實在看待林彪的問題上,我們應該一分爲二。他在後期確實做了有違國家民族大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在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很輕鬆的,這個棘手問題便得到了解決!課堂上有很多的生成點,很多出乎我們預料的東西,只要抓住了很好地解決了,那麼這節課你就有了值得欣慰的東西!

課上完了,但是我卻一直覺得有遺憾!就像小馬說的,爲什麼不在拓展的時候問問學生:“作爲國小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國?”作爲英語教研組的組長,她很是好學,提的意見非常的寶貴,我當時怎麼就想不到呢?另外,這首詩上下來,我一直沒讓學生去翻譯,我害怕一翻譯就破壞了課堂的意境,但我又爲這方面的缺失感到不安!夏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把那個兒子對父親說的“寫”的環節改成依陸游的口吻,把這份臨終的遺囑改寫成白話文,既宣泄了學生的感情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解決了文本翻譯問題,一舉數得啊!這麼巧妙的方法,我怎麼就沒想起來?呵呵,同志們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的!感謝你們,我親愛的同事!

今晚,我坐在電腦前,慢慢的回憶上午的那節課,細細的反思我的失敗之處,有些細節還得再推敲!套用錢敏老師的一句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此與馬上要上公開課的同事們一起共勉!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1

《提燈女神》本節課教學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弄明白課文“寫了什麼”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了語文文本“怎麼寫”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教學,我感覺自己教學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抓住單元訓練重點,緊抓文本重點

本節課,我單刀直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提燈女神》,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就課文的主要內容展開交流。我就勢引導:“這一單元是以寫人爲主體的,回憶一下,單元訓練重點是什麼?”學生彙報後,我然後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來感悟南丁格爾的人格魅力。”接着,小黑板出示學習指南,展開學習,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語句感悟南丁格爾無私奉獻的精神。最後引導學生概括“作者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學生討論概括:“作者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偉大精神,還通過南丁格爾家人的表現和醫院環境的描寫襯托人物精神。”通過這一系列學習過程,我緊扣文本重點,不但弄清了語文“寫什麼”的問題,還解決了語文“怎麼寫”的問題。

二、教學中重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我認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我的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將學習方法的指導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學習方法中。本節課也是。教學中,我出示學習指南:“A、用響亮的聲音讀課文,思考你認爲南丁格爾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用橫線畫出有關語句。B、全班同學交流感受,(交流時可以用我認爲——因爲課文這樣寫到——來回答,也可以先讀語句,再講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補充。”這個提示中,我就將怎樣去學習文本的要求很明確地提了出來,而且教給了學生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概括本文的表達方法,實際在教給學生一種習作的方法。我想,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滲透,我的學生學習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的。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2

在本節教學中,學生對空氣的探究有着極大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有關空氣的知識將不斷出現,因此學好本課,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節課引導的好,就可以爲整個單元的學習打下極好的基礎。

本課內容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空氣確實存在並佔據空間,是藉助水的幫助,通過空氣在水中形成氣泡來間接看到空氣。第二部分是我們周圍存在着空氣。在學生懂得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空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別的實驗去發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這部分是激發學生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運用所學本領的積極性。第三部分是空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看、聽、說、玩中認識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這些性質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到。在本節課第一環節“找空氣”中,我充分放手給學生,使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了許多辦法來驗證了空氣的存在;在第二環節“稱空氣”中,用的是氣球,效果不太明顯,只有三個小組的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如果以後再次做這個實驗,一定要把實驗指導嚴格到位,如果操作中不夠嚴密,導致實驗不夠明顯,將收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第三環節“空氣會跑嗎?”這一實驗中,如果能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再明確集氣瓶的正確使用方法,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人人蔘與實驗,並在實驗中細心點撥,最後很自然地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積極貫徹“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力求在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我主要採用“實驗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親身感受空氣存在,並佔據一定空間。本課教學既需要學生之間團結合作,進行探究實驗,也需要學生多感觀參與學習,發揮每個學生手、腦、耳、眼、嘴等功能,讓他們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五動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3

《憶讀書》這篇課文體現了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學特點——學生的自主意識強。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

因此我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勢,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爲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爲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但因爲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瞭解不深,因此我課前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這就爲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但還是有部分同學懶得動手,對文中提到的文學作品一無所知。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我強調讓學生注意一下,應該是因爲讀書好,所以纔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於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

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再者要將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學生的品詞析句訓練,這樣纔能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還是沒有很好地做到讓學生多讀,通過反覆讀來體驗作者的情感。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4

一、 注重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故事性強,層次分明,除了一些詞句的含義較難外,其它內容比較簡單。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由於以前經常訓練,所以學生的預習結果還不錯。課堂上,學生還能針對自己的疑難問題去認真聽講、提出問題。以後還要經常加強此方面的訓練。

二、培養用事實說理的習慣。

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學習舉實例、列數字的表達方法,並能逐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我佈置了這樣一些題:

1、作者是怎樣證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後引導學生說出下文的三個真實的故事。

2、咱們班的李鴻豔可真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同學,誰能說說爲什麼?接着有許多同學都說出了趙悅拾金不昧的事例,並且有一個學生還能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去敘述。這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種表達方法。省去了許多說教。

三、 培養學生有針對性蒐集資料的習慣

由於學生都有蒐集資料的習慣,所以在展示的時候,展示了許多有關海豚的資料,但其中有兩個孩子們問到兩個非核心問題“鯊魚爲什麼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時,見他們興趣盎然,急須知道答案時,我賣了個關子,“這個艱鉅的任務,誰願完成,下午來開個新聞發佈會”下午我一到校門,有幾個就迎上來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上網查來的結果。隨後我就教他們要根據自己的疑問、興趣去查閱、蒐集資料。

四、 注意滲透思想教育,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習慣。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探尋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後,一名男同學忽然提出疑義: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種本性,並談不上“見義勇爲”,並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進而上當被捕捉。

針對這個課堂“意外”,我發動學生進行了討論,讓學生明確了“海豚救人”的這種行爲的內涵是對“子女”的照顧與愛護,海豚把對子女的這種關愛應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現,不能說是傻。另外,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我們不能爲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動物的善良本性對它們進行捕殺,我們也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它們。還給學生講了非洲象在人類的“傷害”之下,“學會”了對人類的攻擊行爲的故事。

通過這一課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滲透思想教育,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當然,在課堂上也有不足之處,忽視了對學生仔細觀察、學會聯想習慣的培養。課文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課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趕走鯊魚,救助姑娘伊瓦諾的情景。教學時候,我蜻蜓點水,一閃而過。現在回憶一下,此部分正是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學會聯想習慣的培養的。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5

《樹葉》一課,課文想象豐富、語言樸實、富有意趣,爲兒童喜聞樂見。教學中,我就培養創新思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1.充分挖掘課文資源,激發創新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和主動探索的內驅力,它能有效地挖掘學生蘊藏着的學習潛力和創新熱情。《課標》指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內因起主導作用”。

《樹葉》一課的前四句寫大家都很喜歡樹葉:“樹枝拿它當扇子”“小蟲拿它當被子”“魚兒拿它當花傘”“小鳥拿它當風箏”,十分形象地寫出了樹枝、小蟲、魚兒、小鳥都非常喜歡樹葉,所以樹葉與大家有着親密和諧的關係。因此,指導朗讀時,我緊緊抓住“形象”,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課文,用動作來表達感情。學生通過反覆讀文,慢慢領悟到:樹枝把長在樹上的樹葉當做扇子,用它扇起陣陣輕風,多麼愜意;小蟲把落在地上的樹葉當做被子,蓋上身上暖暖和和,多麼溫馨;魚兒把漂在河裏的樹葉當做花傘,撐起花傘擋雨遮陽,多麼舒適;小鳥把飛到天上的樹葉當成風箏,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多麼快樂!理解到這一層,學生再讀課文時,動作更生動了,表情也更豐富了。涼快、暖和、調皮、快樂……一一寫在了他們臉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天真可愛。我欣喜地看到,創設意境引發出孩子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真正理解了課文……

2.充分利用“課文空白”,培養創新思維。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就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積極思維,培養語文能力。其核心是啓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在於挖掘和把握教材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知識點和交叉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想象。

文中第4句後出現了一個省略號,“飛在天上,小鳥拿它當風箏……”在學生理解課文後我緊扣這個省略號,引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填空白”——樹葉還會落在哪兒呢?於是,一個個精彩的話語應運而出:“樹葉落在地上,小蟲拿它當小牀。”“樹葉漂在水裏,青蛙用它當小船”“樹葉落在頭上,小朋友拿它當帽子”“樹葉飄在地上,小蟲拿它當花裙”。“樹葉落在地上,鳥兒拿它當鳥窩”……學生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課堂春意盎然、充滿生機。就在這時,又一位同學說到:“樹葉漂在水裏,魚兒把它當作信,信上說‘秋天來了!’。”多好的句子呀!他不再是簡單地想象樹葉像什麼,而是由落葉想到了秋天要來了。這說明學生已經在展開想象的翅膀,很好地將已有知識經驗與課文結合起來了。

3.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養創新意識。

《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彼此都應受到關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平等、信任、朋友式的關係。”通過學習《課標》和新的教育理論,我感到教師要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必須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愛動,而本課選材又是他們熟悉並感興趣的樹葉,所以,如何尊重他們的天性,讓玩爲學服務,便是這堂課能否上好的一大關鍵。課前,我佈置學生跟爸爸媽媽一起撿自己喜歡的樹葉。撿的過程,也是他們對樹葉的認識過程。課上,我讓學生把他們精心選來的葉子展示給大家看,並且說一說。這兩點,充分滿足了他們主動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對於課文的學習更感興趣,因爲文章講的,似乎就是他們手中樹葉的故事,多有意思!再看讀課文時,他們手中的葉子一會兒長在樹上,一會兒落在地上,一會兒漂在河裏,一會飛到天上……那情景,好不歡快!彷彿他們已成了故事的主角。儘管學生的動作很雅氣,卻使我看到他們投入學習的熱情和創造潛質的亮光。

4.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創新能力。

語文實踐能力要在學生充分的實踐行爲中形成,《課標》指出“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趣的實踐活動。”如何在語文實踐中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嘗試:

課文教學結束,學生似乎還意猶未盡,怎麼辦呢?我翻了翻書,《語文百花園三》中“語文大課堂”正好安排了一個題目“有趣的樹葉”。對了,何不利用他們手中現成的樹葉來貼一貼,拼一拼,畫一畫,說一說呢?於是,我緊接着上了“有趣的樹葉”這一課。

根本無需過多講解,他們早已胸有成竹了。不一會兒,“烏龜、小魚、蝴蝶”出現了,再過一會“小船、花朵、小樹”也來了,再等一會兒“鴨嘴獸、小丑人、奧特曼、小老鼠”等動畫人物居然也一一趕來了……看着看着,我被他們的想象力折服了!

再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吧!“我貼了一隻蝴蝶,它的翅膀是兩種顏色的,非常漂亮!”“這是我貼的鳥媽媽,旁邊是鳥寶寶,冬天要來了,它正跟媽媽一起去找吃的!”“這是我貼的小魚和蝴蝶,旁邊還有水草和小蟲。小魚說:‘小蝴蝶,我請你吃水草。’蝴蝶說:‘謝謝你!我不吃水草。’蝴蝶說:‘小魚,我請你吃小蟲。’小魚說:‘謝謝你!我不吃小蟲’。”……誰敢說,這不是學生在興趣引路下的智慧火花的迸發?我不由感嘆:興趣是多好的老師呀!

教學結束,我的心緒卻久久不能平靜。我真的被學生感動了,他們真是太棒了!此時,我由衷地感到:當個老師真好!這種幸福是別人所無法體味到的!

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式多樣,但要用得巧、用得少,更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們這些想象,儘管很幼雅,但使我看到了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陶冶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也是在起步中還有待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會不斷地深入探究。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6

12月8日,我完成了“合格課”的教學。 這次活動,從準備到完成過程都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整個過程比較忙碌、辛苦,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課件的製作及運用,網絡資源的蒐集和篩選等環節都讓我得到很大提高。經過這次鍛鍊,我對以後的多媒體教學更有信心了,相信下次再上這樣的公開課,我一定能駕輕就熟,應付自如。

從教學過程來看,總體而言進行順利。課堂結構合理、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效果不錯、得到老師們的肯定。大家一致認爲本課的導入很有新意,通過一首關於神話的優美歌曲引出本課——《女媧造人》,這使學生們耳目一新,並且營造了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這是本課的第一個成功之處。這也是本堂課我最滿意的地方。讓學生複述故事和評價複述的環節也處理得不錯。尤其是複述的環節,學生表現非常出色,可見作了充分的準備。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

但這堂課也有兩個遺憾:讓學生通過看圖片寫神話故事的名稱這一環節構想雖好,但時間用得稍多了些,這是我不滿意之處。另外,由於在對文中喜悅場面及女媧形象的分析這兩個環節上所花時間過多,以至於讓學生做想象練習的時間不夠,這是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從老師們的評課來看,本堂課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比如朗讀過少,想象練習時間安排太少,以及教師語言不夠簡潔等。我認爲他們說得很有道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改正。

總地來說,這堂課從備課、上課到評課都讓我收穫不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斷學習,向高效率、高境界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懈努力。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7

新課程倡導把課堂變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來認識世界,感悟自然萬物,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和教育教學的開放性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努力嘗試種種做法,儘量爭取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事可想,有空間可拓展,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情感受、動手製作、動口表達等綜合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生的主人,並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以下是我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風》這一課的點滴反思。既有令人滿意的成功之舉,也有遺憾中的進一步思考、探究。

一、成功之處:

1.激活思維,爲學生創設自我感悟的空間。

《風》這首小詩描繪了颳風時景物的變化,全詩用簡潔凝鍊的語言,傳神地表現出在風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變化。詩句是這樣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如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詩意呢?我頗費了一番心思。上課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搜集有關風的知識的材料,並互相交流,讓學生對風有了較全面、直觀的認識。上課時,我先編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來無影,去無蹤,來時樹動花搖,去時水平浪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我趁機鼓勵他們:你們也來編一編!相信你們會編得比老師更棒!學生的思維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下,他們躍躍欲試,編出了許多有關風的順口溜或小謎語,這一過程其實是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感悟的階段,爲下面學生順利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鋪墊。隨後,我一句導語:我們也來讀讀唐代詩人李嶠寫的關於風的一首小詩,看看詩人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中。他們通過反覆的吟誦、質疑及對關鍵字、詞的琢磨中領悟詩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風的形態,從而避免機械乏味的分析,變枯燥的講解,爲學生積極主動思索、感悟的過程。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後,我請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詩行,由於學生有了自悟的過程,學生對這首詩已有了較深的體會,大部分學生已能吟誦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彷彿涼爽的風正徐徐地從教室門前吹過。

2.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有獨特個性品質和生活體驗的個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雖說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益便捷的傳媒,使他們的見聞相當廣泛,在課堂時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找到文本與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會是片面的、浮淺的、支離破碎的,而是四通八達的呈網狀分佈的。我們應善於聯繫實際,挖掘有利資源,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構建起孩子與知識間的橋樑。因此,在學完古詩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進行拓展:風除了可以吹落黃葉、吹開紅花,掀起萬丈巨浪,還可以幹什麼呢?請同學們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一下。學生們忙開了,有的折飛機,有的做風車,有的畫畫、有的寫詩,有的編兒歌當孩子們當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你不得不對他們的成就表示讚歎!拿飛機的同學說:風可以讓紙飛機飛上開空。拿風車的學生說:風可以吹動風車,大風車可以幫助人們發電。;畫畫的學生拿着畫說:風可以吹乾衣服。風可以把球送上天。風可以讓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風可以帶給我們溫暖的感覺風兒輕輕吹,小草點點頭,花兒微微笑由於緊密聯繫生活,學生的思路非常開闊,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讚歎。

二、總結:

從《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源頭就在生活中,就在學生的知識積累裏,就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拓展啓發學生思維,構建知識的網絡,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並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散,更有效地領會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呢?我想如果我能通過精彩形象、有聲有色的多媒體畫面,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中,或者乾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與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學生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2.如何借本詩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古典詩詞?文本只是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一個載體,是教學的一個激發點、發散點,教師要善於利用這個載體,把學習的範圍向更深更廣的範圍拓展。我想:在教學《風》這首詩後,如果我能設置一個相關的課後延伸作業,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描寫風的古詩,或者蒐集自己知道、喜歡的描寫自然景物或氣象變化的古詩,並把孩子們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選一個合適的時間,舉辦一個賽詩會或交流會,從而把學生帶進浩瀚的傳統文化的海洋裏,實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3.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古詩,音韻和諧,意境優美,如果教師賣力地講解,反而適得其反。

我想: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聽配樂朗誦,或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不知不覺把學生帶進語境中,進而讓他們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讀,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古詩,蘊含着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古詩的教學也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通過《風》這一課的教學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穫。

語文s版教學反思 篇28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爲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在教學中,我首先以圖片導入,學生看到美麗的紫丁香感覺眼前一亮。然後出示學習目標,齊讀。學習目標應該再細化一些,學生可能不太理解。接着聽寫了昨天學的生字,讓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寫,這一點值得以後繼續堅持。在範讀完之後學生齊讀,自由讀,同桌互讀。但是感覺學生還是沒有讀到位,或許引導的還不好。整堂課分析課文有點太多,國小二年級還是應該多讀,少講。最後拓展延伸了一些讚美老師的語句,應該讓學生抄下來背一背,背會的東西纔是自己的。作業給學生留的是寫出想對老師說的話,大部分學生都會寫幾句,錯別字較多,以後要讓學生多聯繫寫話。總之,如何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自己的讀來理解文章中心將是我繼續要研究的課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