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的觀後感

如果要給《桃姐》一句直觀的評價,可以這麼說:許鞍華拍了一部能讓人願意看下並且享受其中的文藝電影。《桃姐》與國內大多數文藝電影的區別就在於它沒有矯情的臭毛病,而且充分考慮到了“觀衆能不能看下”這個實在的問題。雖然電影中展現的都是生活常態,挖掘的是家庭倫理,但大多又都是搞笑溫情的小片段,就如同午後的茗茶散文一般清新淡泊又不乏感動和思考。

電影桃姐的觀後感

拍文藝電影的`文藝青年們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矯情,有些片子看完了之後老讓人覺得導演像被強拆的住戶一樣申訴無門,只能在影像中傾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然後昏暗的影像裏不是主角在各種幅度誇張地親熱,就是拿着把小刀在全神貫注地自殘,還有最坑的一種就是讓觀衆看着主演保持一個姿勢傻傻地抽完一整根廉價香菸(老懷疑能拍出這種長鏡頭的攝影師都是走後門才畢業的)。電影要表達的也無非是邊緣青年沒有出路、底層人民生活狀況堪憂等等,賈樟柯的處女作《小山回家》就是講這個的,現在人家拿金獅獎了,拍武俠片了,也娶了明星做老婆了,你們還在講這個。“悶”、“枯燥”、“脫得太慢”這些標籤適用於衆多優秀的文藝電影作品。

當然這裏不是爲了捧許鞍華而貶低任何人的任何作品,坦白講《天水圍的日與夜》雖然忠於生活,聚焦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關懷,但太過平淡,說實話看着也犯困;《天水圍的夜與霧》太悲慘,看着心理肯定不舒服,《桃姐》算是個突破。

《桃姐》跟《天水圍的日與夜》一樣,也沒有很明朗的劇情線索和衝突,但許鞍華這次很聰明地用溫情搞笑的生活片段彌補了故事性弱的問題,從開始劉德華和葉德嫺關於吃牛舌的鬥嘴到桃姐做手術時的搞笑祈禱,幽默的氣氛貫穿始終,最搞笑的是劉德華問葉德嫺爲什麼不嫁的時候,突然對桃姐說“你準是喜歡我老爸”。整部電影就是將這些樂觀富有幽默味道的生活片段拼接在一起,伴隨着可愛的笑料,觀衆也見證了roger盡心盡力地陪着桃姐度過了整個晚年生活,自然也就做到了笑中帶淚。

國內每年的文藝片其實不少,但真正能讓人看下的沒有幾部。曾聽某拍文藝電影的導演說拍電影不是爲了討好觀衆,而是爲了藝術理想,可一部電影拍出來沒人願意看,膠片放在庫房裏發黴,又有什麼理想可言呢?文藝電影歸根結底還是要傳達一些深度的東西給觀衆,要不然拍電影這件事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桃姐》讓我很樂意地享受其中,看完之後我立刻給自己生命中的那個“桃姐”打了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