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詞》原文及賞析

《春望詞》原文及賞析1

春望詞

《春望詞》原文及賞析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古詩簡介

這首《春望詞》寫於薛濤隱居浣花溪時期。此時,她雖剛年過三十,卻已飽經人生滄桑。十二年屈辱的樂伎生涯中,她曾被罰往荒蠻邊關,也曾擁有過節度府校書郎的尊貴地位。在終於脫離了樂籍恢復了自由身後,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開始了新生活。本該是高興的事,但是若無那有情人分享,便成了那“幽谷空蘭”“棧橋梅花”只能孤芳自賞,活脫脫透着一股淒涼。

賞析/鑑賞

詩句融情於景,開頭四句描繪花開花落之景,抒發相思之情。“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開還是花落,薛濤之情惟自知,此時最相思,相思無人解,何處話淒涼?悲矣!再看“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一句,“結同心”“遺知音”坦誠而直率地表露出薛濤渴求覓得有情郎“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的心跡,可見其寂寞成殤飄零無依的現狀。緊接着又寫“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僅一個“復”字,叫人不由得心生憐憫,對春光易逝的憂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那無知春鳥又要在枝頭鳴叫提醒着世人又是一歲春光蹉跎,何其哀愁啊!從結構上看,詞句回答了上文的相思之所在,又很好地將下文過渡到描述感慨時光荏茬,待字閨中容顏老去的苦悶之情。薛濤通過“風花”“同心草”“花滿枝”“春風”等景物,看着枝頭最美的花朵,數着指尖流走的時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美麗在徒勞地開放,兀然地凋零,卻還是“佳期猶渺渺”一次次讓“結同心”的美夢幻滅,沉浸在知己難求、知音渺渺的痛苦裏。

縱觀薛濤一生的坎坷情路,其發出《春望詞》中幽怨哀傷而又無力無奈之感也就情有可原了,而這也與文章開篇提到的薛濤剛柔並濟的性格有着很大的關係。薛濤本事官宦之女,養尊處優,無奈世事變化無常,短短數月她就被迫入樂籍淪落爲風月場裏的歌妓。儘管如此,薛濤仍不改其潔身自好高風亮節的本質,以其詩文出彩贏得衆多名士追捧。隨後邂逅韋皋,有“女校書”之美稱,受盡寵愛;奈何耿直之氣高傲之風得罪了韋皋,被流放邊疆。讓人不得不感嘆,在男權社會裏再有風骨才氣的女子還是得依附男人而生存,所以纔有了後來的《十離詩》。就算是自貶身價,薛濤在流放途中還是發出了“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的感慨,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又見這女子有着男兒般心懷天下的.胸懷。之後邂逅了羈絆一生的男子元稹,本以爲是“才子佳人”好姻緣,怎料竟成“鏡花水月”空悲切。從此,薛濤隱居浣花溪旁,着上那女道服,制那薛濤箋,一生無伴到白頭。曾經紅顏如今白髮,幾度蕭索在心頭。寧可同春天一同老去,也不願將就半分半毫。這就是薛濤。

《春望詞》原文及賞析2

原文: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思婦渴望與久別丈夫相聚首的無限相思之情。思婦面對百花盛開的撩人春色,面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觸景生情。“花開不同酵步翻賞”,而花無百日紅,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開花落,最惹思婦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勝低迴與哀婉,自然使思婦聯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邊,辜負了青春年華,這讓她怎能不思念遠別的丈夫(或戀人),也就自然而然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傷春情懷。

花開“同賞”,花落“同悲”,這是思婦與丈夫(戀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嚮往的最理想的情愛境界。然而,事與願違,卻花開不能“同賞”,花落也不能“同悲”,這恐怕是夫妻之間的情愛的不幸與悲愴。有哪一對情人不希望“比翼雙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處,歡樂與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長河裏,碰見點風雨,有哪一對真正的情侶不能同舟共濟呢?

在共渡難關中的“同悲”,又何嘗不是含有苦澀的愛的甜蜜呢?何況“苦中甜”,即詩中說的愛情生活中的“同悲”,這要比“同賞”更有其深刻的內涵。“同賞”與“同悲”共同構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愛、休慼相關、相濡以沫、相互依戀,這恐怕纔是詩人在這首詩裏要講的愛情真諦!這恐怕是這首詩中所說的不能“同賞”,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悵和無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煒《古今女詩選》稱此詩:“不同悲勝不同賞’多多。”趙世傑《古今女史》說此詩:離恨綿綿。

《春望詞》原文及賞析3

原文: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詩詞賞析:

這首詩仍然是寫無窮無盡的相思。有人類就有愛情,有愛情就有相思。其意是,花兒隨着春風的吹拂,一天天地衰敗下去,結婚的佳期也是渺茫無期。結識不到如意的郎君,編結再多的相思草,也只能是空歡喜一場更使人愁上加愁,讓人心碎這裏的“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是作者在佳期渺渺,沒有同心人的情況下,對自己以草結同心的行動表現出自怨自艾的無比痛苦心情。

這首詩與第二首詩一樣,都是刻意傷春之詞,春望,在這裏意味着春天裏的盼望,其中包含首着一個妙齡少女渴求自己愛情而最終歸於失望的故事。女主人公興致勃勃地攬摘芳草來打同心結,要將它贈給自已的“知音”。打同心結,是表達愛情的方式,把全部希望放在“同心結”上,然而,春鳥發出哀吟,昔日的同心結,今日成了斷腸草。人世間留下了一顆破碎的心,情天恨海平添了幾行血淚。

女主人公仍在編結“同心草”,不過此時是“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不是不願結同心人,而是無法結同心人,故而,也只有“空結”同心草了。一個“空”字,寫盡了她傷心欲絕的情味,與盡了她無法訴說失戀和絕望的痛苦……也只好木訥地用雙手編結“同心草”來打發失去了人生意義的時光。用結同心草的細節,寫出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爲我們創造了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可見,薛濤是寫愛情詩的高手,這恐怕也與她自己的命運有關吧女詩人寫愛情詩,自然有她得天獨厚的條件:真切深刻細膩,易於感人至深。這正如胡云翼先生所說:“婉約而溫柔的文學,總得女性來做才能更像樣…無論文人怎樣肆力去體會女子的心情,總不如婦女自己所瞭解得真切;無論文人怎樣描寫闊怨的傳神,總不如婦女自己表現自已的恰稱。”這是對女性創作的高度肯定與讚揚,也是對薛濤愛情詩的肯定和讚揚。黃周星在《唐詩快》評第一首與第三首詩爲:“二詩皆以淺近而入詩,故妙。”這四首詩,以第一首與第四首寫得較好,其審美價值更高一些,可讀性更強一些,也更耐人尋味一些第四首詩的立意與第一首詩相同,不同的是這首詩多了一些形象性的描寫,其詩就更加具體,更加感人。第四首又與第一首詩相呼應,滿目春色,非但不讓人喜,反而更是着惱:惱在個獨賞!梳妝打扮,又有何用呢?鏡裏的花容月貌,又有誰看呢?又是爲了誰呢?這也只不過孤芳自賞罷了。

《春望詞》原文及賞析4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接下來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賞析。

《春望》原文及翻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裏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賞析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裏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