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的配伍特點和應用是什麼

麻黃湯,中醫方劑名。爲解表劑,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麻黃湯的'配伍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麻黃湯的配伍特點和應用是什麼
  麻黃湯的配伍特點

本方爲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主要方劑。方中麻黃味苦辛性溫,爲肺經專藥,能發越人體陽氣,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所以是方中之君(主)藥,並用之作爲方名。

由於營澀衛鬱,單用麻黃髮汗,但解衛氣之鬱,所以又用溫經散寒,透營達衛之桂枝之臣(輔)藥,加強發汗解表而散風寒,除身疼。本證喘是由肺氣鬱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以降肺氣、散風寒之杏仁爲佐藥,同麻黃一宣一降,增強解鬱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調和宣降之麻、桂,又能緩和麻、桂枝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耗正氣,是使藥而兼佐藥之義。諸藥合用,共湊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麻黃湯的禁忌

①本方爲辛溫發汗之峻劑,故《傷寒論》對“瘡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虛自汗、血虛而脈兼“尺中遲”、誤下而見“身重心悸”等,雖有表寒證,亦皆禁用。

②麻黃湯藥味雖少,但發汗力強,不可過服,否則,汗出過多必傷人正氣。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純陽之劑,過於發散,如單刀直入之將,投之恰當,一戰成功。不當則不戢而召禍。故用之發表,可一而不可再。”(《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捲上)

  麻黃湯的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

2.方論選錄 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捲上:“此爲開表逐邪發汗之峻劑也。古人用藥法象之義。麻黃中空外直,宛如毛竅骨節,故能祛骨節之風寒,從毛竅而出,爲衛分發散風寒之品。桂枝之條縱橫,宛如經脈系絡,能人心化液,通經絡而出汗,爲營分散解風寒之品。杏仁爲心果,溫能助心散寒,苦能清肺下氣,爲上焦逐邪定喘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