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

【內容摘要】:信息社會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努力建設信息環境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構建高質量的信息平臺,是本世紀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是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進行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視點。本文探討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侷限,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

【關 鍵 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課程整合 網絡平臺

傳統的語文教學組織模式,一本語文書、一本教學參考,幾代人不變的教師宣講模式,已不在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雖然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於教師組織整個教學活動進程,有利於科學知識的傳授,但它忽視學生是認知主體這一關鍵問題,不利於培養創造型人材,因爲按這種模式培養出的絕大部分是知識型人材。這已經遠非能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了。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

現代西方的接受美學思想認爲,閱讀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作作品的過程。強調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在內心深切體會和再造作品。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披文入境的內省過程。新課程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並利用網絡、視聽等技術拓展閱讀的渠道。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將中小信息技術課程與語文教學相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1]

那麼,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侷限,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呢?

一、活用網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新課程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信息化教育環境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學生進入跨越時空的網絡,根據學習需要提取個別化的學習資源,豐富形象感知,激發求知興趣,創設教學情境,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的感悟和體驗。[2]

案例1】

《鯨》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通過初讀課文,我們感覺到鯨確實很大,你們看見到過鯨嗎?(同學們搖頭)好,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鯨的錄像片,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鯨這海中之王的雄姿吧!(學生興致勃勃地觀賞鯨在大海里遨遊的錄像片)看完錄像,誰能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紛紛議論:鯨真是太大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鯨到底有多大?我們一起上網蒐集資料。

(學生彙報蒐集的圖片和音像資料:用鯨的一條舌頭和十幾頭大肥豬的重量做比較、用一個人站在鯨的嘴裏、四個人在鯨的嘴裏圍着桌子看書做比較,結合課文提供的一些數據,說明了鯨到底有多大。)

案例1中,教學伊始導入新課,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要出發,以簡短而飽含激情的導語詢問學生:同學們,初讀課文,使我們感覺到鯨確實很大,你們看見到過鯨嗎?學生紛紛搖頭,產生了求知的興趣。接着,教師請同學們觀看一段鯨的錄像片,讓學生領略一下鯨這被譽爲海中之王的動物的雄姿。一時間,學生興致勃勃地觀賞鯨在大海里遨遊的錄像,從感官上認識了鯨,感嘆鯨的巨大。接下去,教師又提出了一個學生頗感興趣的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鯨到底有多大?然後和學生一起上網蒐集資料。豐富的網絡資源深深地吸引着學生,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學生從個別化學習蒐集的生動、形象的音像和文字資料中,體會了鯨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縮短了學生與課本的距離。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情感飽滿,整個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二、活用網絡,認知導航,授之以漁

閱讀教學是十分強調品味的,古人稱之爲涵詠。一個僧推月下門讓文人們推敲了千百年,又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讓學詩作文者感嘆了千百年。煉字、品詞、析句,這些涵詠品味的功夫,是閱讀的傳統,也是文本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和目標。而孩子們的語言也就在這樣的雕琢的過程中精細起來,精美起來,中華文化也在這樣的浸潤的過程中,滋長起來,豐滿起來。

信息化教育環境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可以藉助網絡媒體,在師生、文本、媒體對話中,爲學生的學習認知導航,授之以漁,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拓寬學習時空,挖掘學習內容的價值取向。[3]

【案例2】

《黃河魂》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體會黃河的磅礴氣勢。

(學生有的在網上查找資料,有的觀看黃河紀錄影片,有的在書上圈點註釋,有的全神貫注地朗讀。)

師:請同學們彙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收穫。

生:我是用搜集資料的方法理解課文的。我從網上搜集了黃河壺口瀑布的圖片資料和黃河奔流的聲音資料,(出示有關圖片,播放聲音資料)從這些圖片音像資料中,我體會到了黃河水一路咆哮而來、俯衝而下、濤聲震耳欲聾的磅礴氣勢。

生:我是用抓住重點詞語的方法理解課文的。我從課文中找到了一些表現壺口瀑布壯觀的詞語,比如挾雷裹電、排山倒海、雷霆萬鈞、瞬息萬變、山呼海嘯、無堅不摧、一往無前等詞語。我不僅從網上查到了這些詞語的解釋,還找到了一些能表現出壺口瀑布磅礴氣勢的圖片,(出示和詞語對應的圖片)我把圖文對照理解,深深地被壺口瀑布那動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

生:我是用朗讀的方法理解課文的。我從播放的黃河錄像中看到黃河最壯觀的景象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磅礴氣勢,(播放黃河錄像),然後我練習配樂朗讀,在朗讀中我體會到了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您博大的胸懷,您的精神,您的氣概,是億萬中華兒女力量的源泉。而壺口瀑布正是您的靈魂精魄的集中體現!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接着,學生藉助媒體指導和教師範讀,一起練習朗讀課文。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對黃河發自內心的讚歎。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真正理解、感受出壺口瀑布其真、其妙、其美。)

案例2中,由於年齡和閱歷的限制,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麗景觀,很難想像壺口瀑布鋪天蓋地的磅礴氣勢。在學習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河的磅礴氣勢。學生從網絡主頁調出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開始進入自主學習。當教師請同學們彙報學習收穫時,學生更是歡呼雀躍。有的是用搜集資料的方法理解課文,從網上搜集了黃河的圖片和聲音資料;有的是用抓住重點詞語的方法理解課文的,從網上查到了這些詞語的解釋,還找到了相對應的圖片;有的是用朗讀的方法理解課文的,從網上下載黃河音樂練習配樂朗讀。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展現出無可替代的魅力,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到《黃河魂》一文的學習中。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在跨越時空的網絡上,學習方法是自己決定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資料是自己查找的,學習體會是自己總結的,每位學生都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

三、活用網絡,合作交流,整合信息

古代的文人讀書是爲了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在讀書的`方法上強調熟讀精思,這種傳統一直保留在文本閱讀中成爲教學的經典規則。因此在教學中表現爲重視閱讀者內心的體驗和感悟,通過細細地讀書品味悟天地之道,悟爲人之道,悟修身養性之道。

網絡閱讀更強調閱讀的交往功能。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視爲一種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聯網時代,這已經不是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境界了。近年來,許多網上生存實驗的成功,已經證明個人與社會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間的轉換爲必要條件。這爲實現網絡閱讀的交往功能提供客觀條件。同時,在網上,每一個電腦終端都是一個交往主體,電腦之間的交往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爲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礙,沒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關係,心靈之間的交流反而變得純潔而透明起來。這爲實現網絡閱讀的交往功能提供了主觀上的條件。[4]

【案例3】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通過利用網絡資源的自主學習,你們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一下爲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師:請同學們彙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收穫。

生:課文第三自然段介紹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我從網上查到了有關圖片資料,再現了圓明園當年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熱鬧喧囂的買賣街、寧靜悠閒的山村鄉野,(出示風光圖片)我還查到了平湖秋月、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西洋樓等景點的圖片,(出示景點圖片)那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使我們流連忘返,使人感覺真是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這樣的美景被侵略者摧毀,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生:在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圓明園的收藏時,我知道了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從網上搜集到圓明園珍貴的收藏品圖片: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尤其是從香港競拍歸國的三樽銅首更使我歎爲觀止。(出示珍寶圖片)文中所介紹的稀世珍寶在侵略者的瘋狂掠奪下,或者化爲灰燼、或者遭受破壞、或者流失異國他鄉,這些文物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所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師:請同學們再來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斷。(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斷。英法聯軍兇狠無恥的搶掠、肆無忌憚的毀壞、滅絕人性的焚燒,無一不表現出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

(學生悲壯地齊讀課文:這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洗刷國恥的民族正義感、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強烈地震撼着學生幼小的心靈。)

案例3中,由於時代的久遠、歷史的變遷,課文介紹的圓明園的輝煌景觀和毀滅慘景已無法再現,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者情感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爲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在小組合作討論、整合網絡信息後,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展示從網上查到的圓明園輝煌景觀圖片資料,有的展示從網上查到的奇珍異寶圖片資料,尤其是從網上下載的從香港競拍歸國的三樽銅首更使學生歎爲觀止。教師從網上下載併爲學生播放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的重要片斷。最後,學生在悲壯的朗讀中,發自內心地讚歎圓明園不愧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不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是侵略者對人類文明的瘋狂踐踏,是中外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多角度的探究閱讀,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閱讀質量,同時使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比熱愛之情得以昇華。

網絡教學將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傳輸到每一個學生的終端機,不僅可以滿足學習資源共享,還可以把信息技術與語文內容進行大膽、創新的整合,進行多角度探究、有創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構建多元化的信息平臺,創設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氛圍。

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使閱讀教學超越了教師、教材和課堂,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超越時空的廣闊平臺,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亮點。語文教學在色彩紛呈的海量信息中,更充滿勃勃生機,更彰顯深厚底蘊,更富有人文魅力。從而,也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了充分的開掘,領略了語文和人生髮展交匯的美好意境。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 《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 《中國小電教》 2001年第1期

[2] 吳柳 《信息化社會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 《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3] 桑新民《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教育基礎中引發的革命》《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4] 黃埔全 《整合課程與課程整合法》 《課程、教材、教法》 199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