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數學的成績

篇1:提高高中數學成績的方法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的成績

1.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鍊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着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纔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爲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2.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爲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憑几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學生應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爲什麼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3.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着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篇2:高三數學二輪複習法 解“新”題鍛鍊應變能力

時下,高三數學進入第二輪複習階段,考生應該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科學安排複習,提高效率呢?爲此,筆者結合多年高三的複習經驗,提出第二輪複習的一些構想,以幫助廣大考生和高三老師,對大學聯考數學有一個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一、研究考綱,把準方向

爲更好地把握大學聯考複習的方向,教師應指導考生認真研讀 《課程標準》和 《考試說明》,明確考試要求和命題要求,熟知考試重點和範圍,以及大學聯考數學試題的結構和特點。以課本爲依託,以考綱爲依據,對於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複習時要花大力氣,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數學思想,促進數學理性思維能力發展的命題指導思想。

二、重視課本,強調基礎

近幾年大學聯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對通性通法的考查,並且一些大學聯考試題能在課本中找到 “原型”。儘管剩下的複習時間不多,但仍要注意迴歸課本,只有透徹理解課本例題,習題所涵蓋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例如,高二數學 (下)中有這樣一道例題:求橢圓中斜率爲平行弦的中點的軌跡方程。此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方法在 2005年春季大學聯考、2007年秋季大學聯考、 2010年秋季大學聯考的壓軸題中多次出現。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特別是對重點知識的重點考查;重視數學知識的多元聯繫,基礎和能力並重,知識與能力並舉,在知識的 “交匯點”上命題;重視對知識的遷移,低起點、高定位、嚴要求,循序漸進。

有些題目規定了兩個實數之間的一種關係,叫做 “接近”,以遞進式設問,逐步增加難度,又以學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數爲素材,給學生親近之感。將絕對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數的主要性質等恰如其分地涵蓋。注重對資料的積累和對各種題型、方法的歸納,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總結。同時結合複習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對複習過程進行計劃、調控、反思和評價,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突破難點,關注熱點

在全面系統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第二輪複習應該做到重點突出。需要強調的是猜題、押題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強化、變通重點卻是完全必要的。考生除了要留心歷年考卷變化的內容外,更要關注不變的內容,因爲不變的內容纔是精髓,在考試中處於核心、主幹地位,應該將其列爲複習的重點,強調對主幹的考察是保證考試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時,還應關注科研、生產、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熱點問題,並能夠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分析、歸納,這對提高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四、查漏補缺,鞏固成果

在每一次考試或練習中,學生要及時查找自己哪些地方複習不到位,哪些知識點和方法技能掌握不牢固,做好錯題收集與診斷,並及時迴歸課本,查漏補缺,修正不足之處,在糾正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鞏固練習,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制定複習計劃不宜貪多求難,面對各種各樣的習題和試卷 高二,應該選擇那些適合自己水平的習題去做,並逐步提高能力,通過反思達到理清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鞏固複習成果的目的。

五、重組專題,歸納提升

第一輪複習重在基礎,指導思想是全面、系統、靈活,抓好單元知識,夯實 “三基”。第二輪複習則重在專題歸類和數學思想方法訓練,把高中的主幹內容明朗化、條理化、概念化、規律化,明確數學基本方法。爲此,第二輪複習以專題的形式複習,注重知識間的前後聯繫,深化數學思想,重視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第二輪複習中,只有理解與領悟知識,重視產生知識過程中形成的方法與思想,才能形成內化能力並靈活運用知識。只有關注知識間的交匯與融合,才能在解題時遊刃有餘,才能達到大學聯考考查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未來運用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的目的,這也正是大學聯考數學專題複習的主要目標。

專題複習中的綜合訓練題不是越難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精選精練,悟出其中的數學本質。專題複習不是簡單的回憶,而是知識的串聯和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專題複習中要注重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 “新”題上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不要背題型,套用解題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然,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對專題的內容和形式作調整,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照搬照抄過去那一套,更不要用過去的 “題海戰”來應對大學聯考,否則會嚴重偏離大學聯考的方向,最終事與願違。

篇3:新高三數學複習“三多三少” 多理解少記憶

一、多理解,少記憶

經常有學生提出疑問:數學中的知識點我都記住了,爲什麼遇到題目還是不會解呢?其實我們在複習過程中往往是按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如複習函數性質時按照函數單調性、奇偶性、值域、圖像等知識點分別講解、訓練;複習數列極限時根據求數列極限的類型和方法,進行一些題型訓練等,這些都是必須的,但還遠遠不夠,比如複習反函數不僅要記住如何求反函數,而且更要知道爲什麼要研究反函數,原來函數與反函數的圖像各有什麼特徵、關係是什麼。

今年大學聯考理科第8題、文科第9題就是已知原來函數解析式,考查反函數圖像經過定點的問題;又如文科第14題三條直線圍成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積的極限。如果按照先求面積再求極限的思路,則運算較繁瑣,但如果從對極限的理解、對極限思想的認識來思考,該三角形兩個頂點是固定的,第三個頂點隨n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可以確定該點的極限位置,所得極限三角形的面積即爲三角形面積的極限。這類問題在理科第11題及前幾年的大學聯考中多次出現,目的就是考查對極限思想的理解。因此在複習過程中,不應簡單羅列知識點,而應明確知識的發生過程,明確知識具有的功能,這樣才能使“死”的知識“活”起來。

二、多動腦,少依賴

學生經常有這樣的疑問:這些題目我都會做,爲什麼總是一做就錯呢?有人歸結爲“粗心”,其實歸根到底是運算能力不強。運算能力包括運算的正確率、速度及對算式的化簡、變形能力。現在的學生對計算器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缺乏對計算方法、計算規則的掌握,缺乏對計算過程的體驗。從今年大學聯考閱卷中就反映出許多問題,如理科第1題,簡單的分式不等式求解,也有許多學生出錯;又如第2、4、6題這類被稱爲“一步題”的題目,都有一批學生不能得分;第19題是三角與對數式的化簡,學生對三角公式及對數的運算法則不能熟練掌握,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解題過程漏洞百出;再如第23題關於解析幾何的綜合問題,雖然解題思路不復雜,但在將直線方程代入橢圓方程的化簡變形過程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導致後一段解題的失分,非常可惜。

縱觀大學聯考試題,真正不會做的題目並不多,但會做而拿不到分數的情況卻很常見,原因就在於運算能力薄弱。要提高運算能力,首先要強化運算意識,認識到運算的重要性;其次,靜下心來先從提高正確率入手,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運算速度;再次,最大限度利用人腦。如三角式的化簡、求值問題,解題時應拋開公式表,先對照條件,在頭腦中選擇公式,經過幾次運行,公式之間的關係就清楚了,公式也記住了。

三、多通法,少技巧

縱觀多年的大學聯考題,雖然題目、題型在變,但對解決數學問題的通性通法沒變。所謂通性通法,通俗地講就是解決問題的常規思路、常用方法,如今年理科第20題數列問題,條件給出sx與ax的一個關係,要研究該數列的性質。

看到這個條件就知道要利用ax=sx-sx-1(n≥2)的公式轉化;問題(2)求sx最小值,按照常規思路,先將表示成的式子,再從函數的角度考慮其單調性,求得最小值。理科第22題中的證明問題可轉化爲比較兩個代數式的大小,而比較大小最常用的方法即爲“求差比較法”;該題第(3)小題中要求指出函數的基本性質,很顯然,函數的基本性質是指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最值等。又如第23題,所使用的方法都是解析幾何中常用的方法。

從以上可發現,平時的複習應重在對通性通法的掌握,在解題中強化通法。具體策略:少做題、多思考,多通法,少技巧。解題後可從如下幾個角度思考:該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是正向運用還是逆向運用?該題屬於哪種類型?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這種方法還有哪些應用?該題還能怎麼變化?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