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學聯考備考總結

2012年是我省實施新課程大學聯考的第3年,語文試卷與去年相比,既保持穩定又有所創新,嚴格遵循《指導意見》和《考試說明》命題,試卷結構、考點分佈、題量、題型與去年大致相當。突出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素養的考查,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試卷整體難度較去年有明顯提高。各題得分分別是:客觀題19分,主觀題75.41分,作文均分41.4分,語用題6.28分,古詩文12.43,《論語》默寫題8.41分,總均分95分。與去年相比,今年試題及賦分有局部調整,具體表現爲:現代文閱讀由2017年的32分減少到29分;古代詩文閱讀由2017年的34分增加到37分,即文言翻譯題、古詩鑑賞題和《論語》考題各增加1分。內容的微調錶明增加了“古代詩文閱讀”的比重,強調對論語選讀的教材。內容微調帶來題型的變化,總量26題保持不變,但刪除了第10題,其他題目前移,增加了第24題。此外具體考點考察形式也有變化,如第5題,由去年的“概括題”變爲今年的“連貫題”,題型則由“填空”式轉爲今年的“選擇”式。第6題同樣考“句式仿用與修辭運用”,去年是仿句拆字,而今年是仿寫句子,所要求的修辭方法有很大不同。第7題考察,則由去年的“擬寫海報”,變爲今年的“設計廣告”並“評價廣告圖文的創意”,對能力的要求顯然有了提高。“文學類文本閱讀”則由去年的中國當代散文,又迴歸到外國小說。今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關注現實生活,體現出極強的時代性,主要表現在試題選材的內容上。例如第4題四個選項分別涉及網絡、食品安全、藥價下調、日本核泄露等今年社會熱點問題。第7題設計公益廣告,給出的材料是針對全球象牙貿易恣意蔓延的事實。現代文閱讀中的“論述類文本”,以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出“人們應該學會讓真理向人類敞開”的論述。文學類文本,選擇了俄羅斯小說《第9車廂》。這個作品諷刺了該國現實生活中的荒誕現象,對我們也有鑑戒作用。“作文題”所給的材料中涉及宗慶後、馬化騰、劉翔等新時代人物,如果不關注社會熱點信息,考生會對這些人物感到陌生的。與往年試題相比,今年的語料與學生當下的生活更爲貼近。

語文大學聯考備考總結

今年xx省大學聯考語文試題明顯呈現出“突出價值”的特點。比如第7題要求學生設置一句廣告宣傳語,號召人類停止象牙貿易,考生要從“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角度答題。“現代文閱讀”中的“論述類文本”材料涉及到價值觀取向問題,主張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係,而是人類適應與協調自己與自然的關係。“文言文閱讀”所給材料表現出了張文瓘的“公正嚴明”和“敢於直諫”的性格特徵,對於學生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引導作用。另外,今年古詩文默寫和去年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去年注重情感,今年注重價值觀的導向。語文“大學聯考研究小組”在總結、反思09學年大學聯考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於2017年年9月初特地召開小組會議,經反覆論證,制訂了《xx-xx學年語文大學聯考研究小組工作計劃》。該計劃對全學年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確定了8項工作目標,6項工作措施,明確各成員的研究專題內容,並確定了學年的主要活動安排。除此之外,還幫助各校高三語文備課組,完善了符合各校實際的教學工作計劃。提出了“考點、教材、寫作三線並進”的複習策略,確定複習輪次及時段,明確每輪複習目標和教學措施。可以說,科學、嚴密的計劃,爲小組高效研究大學聯考和各校有序開展備考,提供了必要的依據。一是小組內各成員的研究:1、對考試試題的研究,既研究必考題、易考題、常考題,更研究變式題、創新題,開放題,以準確把握高三教學的重點和大學聯考命題改革的方向。2、對《學科指導》的研究,着重瞭解大學聯考命題的範圍和程度。3、對《考試說明》的研究,重在研究新增或調整的內容,文字背後到底隱含着什麼信息,以及會出現何種新題型。各成員經認真研究後,或撰寫案例、或編寫習題、或提出建議,經彙編後及時提供給各校高三備課組,用於教學指導。二是全體高三語文教師的研究:爲推動各校高三語文教師認真學習《考試說明》和分析研究近幾年xx省大學聯考試卷,於2017年9月至11月,特地舉辦高三語文教師“大學聯考研究成果”競賽活動,共評出一等獎6人,二等獎10人,三等獎13人。第一次論壇於2017年9月21日在昌碩高級中學舉辦。主要內容爲語言文字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和寫作四個大題的專題講座。由研究小組成員擔任主講。本人也講了一個專題《深化課型研究,提高備考效率》。本次論壇主要爲語文“一輪”全面複習提供教學指導。第二次論壇於2012年3月28日在安吉高級中學舉辦。主要內容爲備考疑難問題的探討。在向學校徵集疑難問題的基礎上,篩選確定8個主要問題,集中研討交流,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本次論壇爲解決備考疑難問題,提高語文“二輪”重點複習的效率,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12月10日,在孝豐高級中學舉辦了教學研討活動。孝高開設了四節質量較高的觀摩課,分別是董紅英老師的《大學聯考作文發散思維訓練》、金文珠老師的《議論文論據分析的幾種方法》、方昿老師的《作文立意(思辯)訓練》和倪國林老師的《材料+命題的扣題方式》。課後,研究小組成員與開課教師,結合四節觀摩課,對作文備考的諸多方面,做了深入廣泛的研討。特別是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作文水平,取得了很多共識。12月16日,在昌碩高級中學舉辦了教學調研活動。在本次活動中,謝富銀和李慶貴兩位教師開設了作文專題複習課,任根娥與胡志宏開設了作文講評課,四位教師準備充分,備課認真,所開的課比較充分地體現了複習課與講評課的特點。課後,研究小組成員,對聽課情況做了精要的點評,並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開課教師一起做了深入的研討。

考試是檢測教學得失的有效手段,利用考試分析,做好反思總結,可有效調整教學。大學聯考語文研究小組,對本學年的高三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四次考試都做了詳細的分析:一是對抽樣試卷做了數據統計;二是對學生失分原因、典型錯例等進行分析;三是提出教學改進建議。所有分析都形成書面報告,傳遞給各校備課組長,爲各校各班分析考試提供重要參考。語文考查最核心的內容是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識面、思想層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在高三學年,語文知識體系包含哪些內容?狹義地說,是考點,也就是《學科指導意見》和《考試說明》中規定要考的知識點;從廣義地說,是中學生應該有的語文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必需的課外語文儲備。具體有兩條線:一是課本,包括根據考點來編的各類複習指導書;二是課外,如對文化經典,文學名著的涉獵,等等。在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中,高三語文教學常有的遺憾是:一是沒有系統性,大多在講評試卷、練習中“蜻蜓點水”一下;二是儘管有計劃,但常常被各種考試中斷,無法貫徹下去。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要提高能力,就必須抓根本,也就是構建知識。考試與練習作爲一種對教與學檢測與促進的手段,毫無疑問是高三語文複習的重頭戲。以考促進學習,以考調控教學,也是各校畢業班工作的重點。但過多的周練、月考及練習衝擊了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系統複習。學生語文基礎沒有鋪實,缺乏語文學習之根本,當然不可能提高應試水平。科學的訓練與考試,要突出兩點:一是適度,包括考試次數與難易度,要注意降低考試頻率、考試難度,使之能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參考熱情,真正體現“投入”與“產出”的`平衡。

二是導向與互補。就是試卷中體現的有效信息能給學生複習與應試以啓迪,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架起橋樑,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齊頭並進。作文佔有60分,教師與學生不可謂不重視。但教學複習往往處於“無爲”狀態,放任學生作文“自由”發展。表現在作文訓練的無計劃性,無系統化,缺乏宏觀的考慮。即使有作文指導,也有範圍上貪大求全、指導上蜻蜓點水的毛病。寫作是學生的一種思考,一種表達,一種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語文水平的重要表現。學生作文的提高需要實實在在下苦功夫,月積月累,勤于思考,勤於筆耕。高三學年,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學生作文水平,語文老師責無旁貸:一要認真進行應試作文基本知識的指導,如審題、立意、構思,擬題、選材、開頭、結尾,文采、卷面、表達,力求使學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二要根據大學聯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作文訓練序列,真正着眼於學生作文素質的全面提升,不崇拜猜題、押題、套題這些所謂立竿見影的訓練。作文命題要體現時代色彩,彰顯人文精神面貌,貼近生活實際,題目樸素平實,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興趣去寫。三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從閱讀中藉詞、借句、借意、借表現手法,爲自己寫作服務。在高三複習過程中,學生作爲個體,無法做到人人一致。他們有自己的疑問,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方法,這都需要有一段屬於他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放手讓他們去把握。因而,教師在高三這段時間裏,要充分信任學生,大膽割捨一些複習材料,減少不必要的考試,每週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去看書、練筆,去感悟,去補缺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