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

寒假中,我閒着無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經讀過幾十遍的《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三國演義裏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韋、仁義的`劉備、奸詐的曹操??我不知不覺沉浸在書的海洋中。

這次,我反覆品讀了董卓一段,董卓是西涼刺史,因大將軍何進邀請而進京,何進做夢也想不到,這一來,他竟然爲朝廷埋下了禍端。

董卓進京後,整日橫行無忌,搞得人心惶惶,爲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決定把少帝廢爲弘農王,改立陳留王爲帝(就是後來的漢獻帝),於是第二天上朝時提起這事,大臣們懼怕董卓,只有袁紹大聲說:“不可以,你這不是造反嗎?”董卓大怒,要殺袁紹,衆官苦苦求情,董卓纔對袁紹的叔父太博袁槐說:“袁槐,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放了他,這件事你意下如何?”袁槐只得表態:“丞相做得很對。”大家一直忍隱着。

有一天,大家再也受不了董卓了,十八路諸侯帶着自己的將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活動,其中,諸侯公孫瓚的一名手下趙雲,武藝高強,在長板坡大顯神威,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但一切被呂布打亂了,最後,王允巧施連環計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

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學習其中的好處,爲將來打下基礎。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容豐富,人物個性鮮明,故事鮮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厭。在這書中,鮮明刻畫了孫權的以貌取人,劉備的仁慈與敬才,曹操的'奸詐與自負,孔明的足智多謀,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傑聚首桃園結義,讓我懂了幹什麼事,都要重情重義,遇事要有情有義,待人要情義相融。第十五章,劉玄德三顧茅廬,以禮求賢,禮待賢達的故事,讓我慬得了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禮,處事以理;同時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很好地輔佐班幹部工作,這樣我們班的集體就會更加有魅力。

這篇小說,不只是教給了我們如何待人處事,也教給了我們自身要有寬闊的胸懷,遇事不能斤斤計較,如孔明施計三氣周瑜,原因在於周瑜氣量狹小造成其悲慘結局,這讓我體會到,看到一個比你強的人,就應當虛心地向他學習,而不能用一種嫉妒的眼光來看待他,否則就會越來越來恨他,最後自己氣死了自己,所以我們要放開胸懷,如大海納百川的容量,纔會有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

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4

《三國演義》裏的主人公之一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怎麼會生活貧寒?他父親去世,跟母親相依爲命,造就了他的豪爽,遇到張飛和關羽,於是有了桃園三結義的傳說。 陶謙認爲劉備是個人才,有意要把徐州讓給劉備,而劉備一再謙讓,直到陶謙死了,迫不得已接受了除州。也是他豪爽,讓張飛管理徐州,結果張飛喝醉了,徐州成了呂布天下。呂布因爲自身的需要,假意把小沛讓給了劉備,過了幾天,呂布又把小沛攻下,這時劉備投靠曹操,用計搶走曹操五萬兵馬,後來,劉備得了徐庶,打了幾場勝仗。曹操用計奪去了除庶,我氣憤得罵曹操奸雄。可後來又感謝曹操--要不是他搶走徐庶,劉備怎麼會知道住在隆中的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蘆,請得神計妙算諸葛亮,真是賽翁失馬,失而復得,讓蜀國如虎添翼,如魚得水。真是什麼東西都不可能稱心如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劉備身上的東西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如尊重人才、坦誠相待、團結他人……我們現在需要像劉備這樣的`人,能知天下事的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陶謙因他的坦誠把徐州讓給他,關羽,張飛是他的好兄弟,讓我們知道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泥巴三個樁,心誠則靈等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5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百看不厭。而且,每讀一遍都會對裏面的人物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書中描寫的情節非常的精彩,每個人的性格、外貌寫得栩栩如生。我最敬佩關雲長了,他的武藝蓋世,最重要的他是個有情有義、不忘恩德的`人。書中有一段寫他在曹營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每天心裏卻想着劉備。讓我們看出,他是一個有情有意的人。還有一段描寫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敵人曹操,爲什麼呢?因爲曹操曾經待他不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關羽是一個不忘恩德的人。

我還喜歡諸葛亮,原因很簡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幫劉備奪得了城池,立了大功。爲了運糧方便,造出了木牛流馬。在劉備死後,爲了有一個安定的後方,率領大軍,七擒孟獲。他爲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有時我們既要像劉備、諸葛亮一樣,胸懷大志、鬥智鬥勇,親賢臣而遠小人;又要像關羽和張飛一樣,做個有情有義的人。其實,我個人認爲,曹操也有可貴的地方,他是一個有魄力、敢作敢當、血氣方剛的人。當然,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解讀,你的呢?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6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桃園結義、選立漢朝太子、曹操假獻寶刀、陳宮捉放曹操、王允巧使連環計”等等等等。我最喜歡的故事名叫:《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因爲諸葛亮已經死了,做了個諸葛亮的木像,司馬懿看到四輪上有一個諸葛亮嚇得調轉馬頭就跑,蜀國殺得魏國死亡無數,司馬懿回到魏營他才知道諸葛亮確實死了,他這才後悔不已。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聰明的`人就要用聰明的辦法去對付強大的敵人,說不定贏得勝利。

好詞有:雄健、驚懼、連連答應、刀槍密佈、雄壯、半信半疑、戲言、飛身上馬、紛紛潰亂、乘勢進攻、手起刀落、武藝高強,萬弩齊發、封鎖、丟盔棄甲。

好句有:1、兩人戰不到三個回合,文丑見關羽武藝高強,心中害怕,調轉馬逃跑。2、正在危急關頭,忽見迎面十餘人騎在馬上,爲首領的一將紅臉長鬚,手提青龍刀,迎住文丑,大喝:“賊將不要跑!”文丑急忙迎戰。3、此時,關雲長正領兵下邳,保護劉備妻小。4、曹操誘關雲長出戰,取下邳斷其歸路。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7

忠義美髯公——關羽

“關羽夜走麥城,被絆馬索絆倒活捉,後被東吳殺害…”看到這裏,我的眼睛溼潤了。心裏面波翻浪涌,久久不能平靜。

想當初:關雲長面如重棗,蠶眉鳳目,胯下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是多麼威風。

溫酒斬華雄、降漢不降曹、斬顏良捉文丑、單刀赴會毫無懼色、水淹七軍、生擒於進、刀斬龐德、刮骨療毒面不改色……

這樣一位忠義又文武雙全的.五虎大將爲什麼敗走麥城,被殺害了呢?正是因爲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高傲。東吳孫權有意和關羽和好,去給關羽提親。關羽看不起孫權,說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趕走了孫權的使臣,才惹怒了孫權,攻打荊州。敗走麥城,明知有埋伏還走,以爲伏兵根本擋不住自己,結果被生擒、害死。

驕傲自大是那麼可怕,俗話說:驕兵必敗。我以後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再高傲了,我要深深記住關羽的教訓。學習他那勇敢無畏、堅強不屈的精神,忠義兩全的品格。吸取他高傲自大、目中無人導致失敗的教訓。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8

放暑假了,媽媽根據我提供給她的網址打開了網上數字圖書館的網頁,我一下子喜歡上了它,這裏就像一個大型的圖書超市,我在圖書欄裏找到一本我喜歡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曹操,孫權三國爭霸的故事,裏面描寫了各式各樣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任人唯賢的劉玄德,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還有能文能武卻心胸狹窄的曹操,樂不思蜀的阿斗…….我最喜歡張飛,他雖然性格魯莽,但粗中有細,而且還很勇敢,在“張飛怒吼長阪橋”這節中,張飛三次怒吼,不僅讓河裏的水倒流了回去,還嚇死了大將夏侯傑,後來有人給張飛寫了一首詩: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我覺得張飛太勇猛了,以一擋百,比超人還厲害呢,還有一個可以和張飛相提並論的人物就是趙雲,他單槍匹馬闖入曹操百萬大軍,救出後主劉禪,嚇得曹軍聞風喪膽。

可惜我看的.圖書是兒童版的,只有三十六回,要是有更多的該有多好啊,我佩服張飛和趙雲的勇氣,我要像他倆一樣勇敢,堅強,我也崇拜孔明的聰明,三國演義給了我很多的啓發,也讓我對當時的歷史有初步的瞭解,做人要勇敢,但不能莽撞,做事不能魯莽,要懂得三思而行,還有更重要的事——我長大了千萬不要像阿斗一樣。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9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英雄,數不勝數。

就說關羽吧,他臉通紅,手持青龍偃月刀,莊嚴肅穆地注視着前方。關羽極講義氣,和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後,雖然被迫降在曹操之下,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的那一顆愛國之心還在蜀國。他畢生追隨着劉備,沒有一句怨言。他南征北戰,爲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關羽的義讓我們佩服。那一個“大意失荊州”更能看出關羽的忠。他被吳國大將抓去了,孫權勸說他投降可以讓他當吳國大將,可關羽就是寧死不屈。最後,被吳國害死了。

接下來我說的'就是趙雲了。他手持涯角槍,腰部掛着一口寶劍,身穿銀凱,怒氣衝衝地對視着敵人,讓人一看就心驚膽顫,魂飛魄散。他原先隨着公孫贊南征北戰。後來投奔劉備,爲劉備力下了漢馬功勞。

有一次,趙雲的軍隊被魏國大軍的包圍了,趙雲衝出了包圍圈。可是發現劉備的兒子阿斗還在裏面,於是他又衝了進去,把阿斗 在背上,左衝右突奮力殺敵,重新衝出了包圍圈,把弱小的阿斗交給了劉備。劉備說:“趙雲呀!你一身是膽呀!”

三國演義的故事真精彩呀!各種人物都栩栩如生,而且每人都代表很多意思,關羽代表忠義,趙雲代表勇氣。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0

在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爲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在三天內向 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對社會做出貢獻。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1

以前常聽大人講起三國演義的故事,裏面曲折的故事情節一直讓我念念不忘。所以在今年寒假,我無意中發現書櫥裏有一本《三國演義》,便迫不及待的閱讀起來。可我一拿起書,就深深的被裏面的故事吸引住了。我彷彿看見了英勇善戰的`趙雲、足智多謀的周瑜。臨危不懼的關羽以及擁有強大勢力的曹操。

這些人物裏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字孔明,俗稱臥龍先生,家住襄陽隆中臥龍崗,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他有勇有謀,聰明過人,曾用計策在三天之內從曹操那裏借來10萬支箭,讓周瑜自嘆不如。

有一次,魏軍的司馬懿又侵犯了蜀國,而諸葛亮只擁有36名將士,而他不慌不忙的搬來一張琴,悠然自得的彈起了優美的曲子,還讓手下去打開城門,掃地潑水,他的手下像丈二和尚——摸不找頭腦。司馬懿看了,想:諸葛亮向來用兵謹慎,不會冒這麼大的險,一定有埋伏。想着想着便下令撤兵。當司馬懿明白事情真相時,對天長嘆一聲:“我不如諸葛亮,我不如諸葛亮!”諸葛亮的機智勇敢嚇退了敵人,化解了危機。

聯繫到我們的生活中,也要像諸葛亮一樣知己知彼,要冷靜的處理事情,不能莽撞。

讀完三國演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書中曲折的情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喜歡上了《三國演義》,有時間我一定還要看看《水滸傳》和《西遊記》!

中國的古代文學真是璀璨啊!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2

從天下大亂到羣雄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有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如: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以弱勝強的火燒赤壁和英雄惜英雄的煮酒論英雄……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和驍勇善戰的曹操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趙雲。在長阪坡一戰中,趙雲單槍匹馬,抵擋曹操的十萬大軍,不顧生死、血染戰袍,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少主——阿斗。

讀到這裏,我知道了趙雲有一種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而我自己呢?想到這兒,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上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獨立做幾道奧數題。我心不在焉的坐在書桌前,望着題目開始思考。想了一會兒便開始算起來。前兩道題還不是太深奧的題目,我心想:那後面的題目是不是也不那麼難呢?誰知,出乎我的意料。後面的題目是一個比一個難。我想了好一會兒,竟然驗算出了幾個不同的答案。我很懊惱,便把書本合了起來,不再去看。

讀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做一件事不能一碰到困難便退了回去。要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啊!《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介紹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故事,還在字裏行間蘊藏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做人要講信用、做事要有始有終……真是一本好書啊!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3

今年暑假,我讀完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爲此,我有許多感想。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筆描繪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有勇敢無畏的張飛,有赤膽忠心的關羽,有機智、聰明的蜀國軍師諸葛亮,還有謙虛禮讓的蜀國統帥劉備……這些人物長相各異,性格鮮明,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震撼了我。

《三國演義》一共有二十四回。回回描寫的都是生動具體,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讀到關羽刮骨療毒的時候,不禁爲關羽捏了一把汗,但同時也非常佩服他的正氣凜然,赤膽忠心;當我讀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我又不禁讚歎起了他的武功高強及驍勇善戰;當我讀到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時候,我又對諸葛亮的機智及鎮定自若讚歎不絕;當我讀到張飛大鬧長阪橋時,我又對張飛的勇猛、直率、膽識過人的性格讚歎不已;當我讀到黃忠計奪天蕩山的時候,我以對老黃忠的沉穩、機智實在是讚不絕口。

在每晚的夢中,我又回到了三國時代,與英雄們相會。夢中的我有張飛的勇敢無畏,有關羽的忠義,有孔明的機智,還有老黃忠的俠義情懷。哦,我不就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嗎?在夢中,我一次次與將軍們聯手,擊退敵軍,最終三國統一,結束了三國鼎立的時代。夢醒時分,牀頭的《三國演義》又成了我的最愛。

情牽三國,夢繞三國。沉醉於三國的時代。如果你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你也會有和我一樣的體會。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4

今年寒假,我在書架中看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纔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爲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纔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爲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着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三國演義國小生讀後感15

在《三國演義》中,其實是美化了諸葛亮和關羽,醜化了曹操。今天就來說一說關羽。

關羽這個人物忠、義、勇、謀、傲的化身,分別表現在,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他是五虎上將之首,三國時期武藝第二高的,第一是呂布。

關羽自從與劉、張桃園三結義,就對劉備忠心耿耿,哪怕是降曹,也是爲了保護兩位嫂嫂,而且身在曹營心在漢。哪怕是被吳國抓住,臨死之前還不忘大罵孫權。可見他的忠義。

但是關於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傲,他老了以後就有點居功自傲了,這個傲可是很要命的。關羽說他的女兒是“虎女”說孫權的兒子是“犬子”,惹怒了孫權,要不然孫權也不會殺他。關於就是因驕而敗,因傲而死的。

驕傲是個很不好的東西,它會把一個很成功人“拉下去”,而且如果不趕緊把驕傲“趕走”,這個人就會一敗不起,也沒有人想幫助他,所有人都會煩他。面對成功,千萬不能驕傲,因爲驕傲就是失敗的前奏,一旦失敗,想再次崛起真是很難。

不能驕傲,歷史上因驕而敗的人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