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通用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通用6篇)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1

我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覺得不是很有道理;凡是三人中,真有能做我的老師的?我有些不服;遇到高人能當我的老師,但這樣的機會不是每次呀,我經常與同伴、同事一起,他們不見得比我強呀,咋能都當我的老師?所以,我覺得這句話不準確。

經歷數十年,我逐漸懂得這句話的精妙;我舉個列子:當年年輕力壯,論挑擔,論肩背,論手力,在小隊數十個勞力中,還真名列前茅,有一次午間休息時,來一個小孩子,與大家較量手力氣,兩人腿挨腿,手握手,拉也行,推也行,腳移動就輸,結果幾十人都輸給這個小孩子,我不信,我覺得這毛孩子,那是我對手?我比他高一個頭,體重起碼多他五十斤,我只要稍一用力,就能把他拉過來,我與他比試,我用力一拉,結果他順勢送過來,他上身動,腳卻沒動,而我失衡啦,腳動啦,我要求再來一次;我用力推過去,結果他順勢拉我一把,他還是上身動,腳也是沒動,我又失衡,腳又動啦,就這樣連續好幾次,都是我輸,敗在這樣的毛孩子手下,心啊真不服,但又不得不服。要說論做事情、論挑擔、論馱木頭,他是我對手嗎?可這項比手力,他還真能當我師傅!

有一次去砍柴,山上光禿禿的,真的沒柴砍,身邊有幾棵松樹上有好多幹的枝幹,極好的柴火,可松樹有十幾米高,我爬不上,夠不着,正在無奈之際,我同隊的老拐來了,他的一隻腳走路不方便,很差的勞力,他把我的柴刀拿去,一手一把,輪流紮在松樹上,人就上去了,不一會兒,砍下一大堆很好的松枝,我們兩人都挑不了,我就沒看出來,老拐這樣的勞力居然比我強!要說做其他事,我絕對比他好,可這爬樹,我還真不是他的對手。從這兩件小事中,我悟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

不管誰,不論你多能幹,只能說明你在這個方面有特長,不能代表你所有方面都厲害,總有你不如別人的方面,所以,人家當你的老師也就理所當然!舉個列子,製造衛星、發射火箭的專家,厲害吧?聰明吧?如果去搞雜交水稻,也許就得拜一般農技員爲師,籃球運動員打籃球精彩,去體操比賽也許就不見得好!,舉重運動員力氣無敵,去游泳行嗎?這就說明世間的人,各有各的一技之長。

人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面對各種人,當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吹噓時,你心裏感覺怎樣?你會覺得這人沒涵養,一定鄙視,討厭,或者覺噁心是吧?但是自己某項事情比別人優勢時,是否也會流露出自豪,沾沾自喜的感覺?這就是不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僅告訴你,三人中就有當你老師的人在,何況世間的人有千千萬,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告訴你要面對現實,外面高人多,各人都有一技之長,告訴你要謙虛謹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不懂,必須尊重他人,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做一個知識面寬,真正有涵養,有道德的人。

時至今日,我懂啦,孔聖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寥寥幾個字,確是含蓋着許多哲理!無限精湛!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們編纂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思想,是中國人修身治國的珍貴文獻。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裏面的一個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師"吧!

《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做我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我便用來檢查自己,以利於改正自己。其實也就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的`長處,我們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孔子這麼說,也這樣做了。他跟老子學過禮儀,跟師襄學過鼓樂,就連入太廟,他都要向身邊的人請教每一件事,直到弄明白爲止。我覺得孔子真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啊!對於我們學習的人來說,一要有善於發現對方優點的眼光;二要虛心學習。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每天都要接觸許多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長處和優點,只要我們願意去學習,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我們的老師。

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願同學們能從世代相傳、家喻戶曉的《論語》中,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3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這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讚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十分可貴。但更爲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爲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爲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接物待人、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都是有益的。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爲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在經濟和科學迅猛發展大今天,有的人取得一點點成效,就驕傲自大,認爲別人都不如自己,結果只能導致自己沒有任何發展。在我們的身邊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好一點,就瞧不起學習成績一般或成績差的同學,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如學習成績一般或成績差的同學,他們爲了趕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會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地學習,這些努力、拼搏的精神就是他們的長處,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驕傲自大、瞧不起別人正是前一種人的“不善之處”,是不可取的。

因此,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其善之一面、誡之其不善之一面,多向同學或他人學習,取別人之長處,克服自己之不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自己的修養。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4

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要學習,就要有老師。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中國人一向尊崇五倫“天地君親師”,老師能與天地君親同等並列,可見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老師也不一定指什麼特定的人士,只要能開導我們,影響我們,指示我們,讓我們能受教受益的,都是我們的老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爲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爲師。

《論語》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裏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嘗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嘗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可以以善者爲師,還可以以不善者爲師,這其中包含着極爲深刻的道理。

現在,我們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爲:能者爲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例如,在我的身邊有許多小“能人”,有的寫了一手好字;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通曉中外地理;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有的擅長寫作……在校訊通裏,也有許許多多的小“能人”,像“小婧子”、“聰明的男孩”、“酒衷豪”、“公主藝琳”、“雲笛兒”、“心之小語”、“清水風月”、“瀟瀟秋韻”、“男孩子氣&少女”、“鵬飛萬里”、“四月妮妮”、“畢楠鑫”、“武臨傑”、“林蔓的天空”、“析析”、“魅力飛飛”、“雪兒、”、“雨兒、”、“WANGYARU”、“笑貓咪兒”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有的會做信紙,有的會添加隱形音樂,有的會裝飾博客……多向這些人學習,不就可以使我們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爲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爲善,待人寬而責已嚴。這不僅是提高自己修養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另外這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5

寒假,我讀了些《論語》,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我用來檢查自己加以改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處,使自己不斷地進步。從這裏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學習,見到壞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偉大的孔聖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幾個孩子擋住了去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孩子說出了擋路的原因,孔子認爲有理,見他聰明,就又提了一些問題。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便虛心地向他求教了!那麼有學問的孔子都虛心地向一個小孩學習,何況我們這些國小生呢?更要虛心好學啊!

觀光電梯的發明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個酒店因原來的電梯不夠用而請來了建造師和工程師設計新的電梯。建造師和工程師一致認爲在每層的樓板都要開一個孔,以便安裝新的電梯。一個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談話,就建議把電梯建在酒店的外牆上就省事多了。建築師們眼睛一亮,連聲叫好,觀光電梯就這樣誕生了。因爲建造師虛心地聽取了清潔工的意見,纔有了觀光電梯的誕生。如果建造師們看不起清潔工,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能誕生今天的觀光電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不斷地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才能成爲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後感 篇6

告訴你們吧,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它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詩天天掛在我口中。那的意思就是說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詩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爲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個30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天才王吉昌;唱歌能手姚金玉;小書法家王開榮;管理專家何甜甜……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孔子的《論語》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就一定會開得更鮮豔更持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