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試重點簡答題

1、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毛概考試重點簡答題

(一)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着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必須堅持以人爲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四)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餓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羣衆利益的突出問題,着力推進、重點突破。

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科學內涵的核心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其具體內涵概括爲三句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同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它們在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澤東思想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民族化。

②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的關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這句話說明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而且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思想。凡是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思想、觀點,即使是毛澤東提出的,也不屬於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也就是說,應該把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個人的思想相區別,特別是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思想相區別。

③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智慧結晶。一方面,毛澤東作爲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另一方面,毛澤東思想凝聚着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

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內容那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政策和策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

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1)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3、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實踐中檢驗真理髮展真理。

(1)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尊重和承認客觀事實及其發展規律,而不是從主觀想象和本本出發,並且努力排除在時間和認識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2)理論聯繫實際,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既要反對從書本出發,靠照搬照抄馬克思列寧主義詞句解決問題教條主義;又要反對從狹隘經驗出發,輕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滿足於一得之功見的經驗主義。

(3)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核心,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沒有思想的解放,觀念的創新,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同時,解放思想也不是脫離實際的胡思亂想,不是主觀的隨心所欲,而必須從實際出發。

(4)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必然要求。我們是不是做到了實事求是,是不是達到了真理性的認識,判斷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必須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和勇氣,敢於拋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以實踐的發展來推進理論的發展。

總之,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發展中國二色社會主義的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我們應對前進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

二、幾點基本內容之間的關係: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一切從實際出發,是貫徹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理論聯繫實際,是貫徹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檢驗標準和目的。在一定意義上,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實事求是內涵的三個基本觀點。實事求是還內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等內容。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和意義?

(1)、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近代中國內部沒有起碼的民主,外部沒有民族的獨立,經濟政治發展極端不平衡。中國革命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那樣,走合法的、不流血的議會鬥爭的道路,也不能像法國巴黎公社和俄國十月社會之一革命那樣,走先在城市發動武裝起義,佔領城市,然後進攻農村,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而只能走相反的路,即先在農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發展革命武裝,積蓄革命力量,等待時機成熟時,以革命的農村包圍反動統治階級佔據的城市,奪取城市,奪取革命在全國的勝利。

(2)近代中國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佔去昂人口的絕大多數,而工人階級又少,因此不可能向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有一個本身強大的無產階級作爲革命的主力,從而依靠無產階級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在中心城市舉行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把革命推向全國。而在中國,無產階級人數少,單單依靠他們不可能佔領中心城市。中國革命的實質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鬥爭,農民是中國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因此,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深入農村,發動武裝農民,建立農村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基礎,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3)中國革命的敵人雖然建立了龐大的反革命軍隊,並長期佔據着中心城市,而農村則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中國革命的敵人控制着中國經濟文化政治命脈,控制着中國中性能城市和交通要道,建立起自己強大的武裝力量。所以,弱小的革命想在城市取得鬥爭的勝利是非常困難的。而廣大農村則是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地方,這就是中國革命力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中國革命只能在農村集聚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理,才能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

歷史意義:

(1)實現了我黨工作有城市相農村的重點轉移。這樣不僅有效的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發展了革命力量。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即:由於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無民主自由,外無民族組獨立,決定了中國革命形勢只能是武裝奪取政權的暴力革命;由於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農業大國,強大的敵人長期佔據城市,落後的農村是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地方,加上中國人口大多數是農民,所以,中國革命的中心不能放在城市,只能放在農村,中國革命只能走你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唯一的正確道路。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解放鬥爭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4)衝破了黨內教條主義的束縛,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誌。在20實際30年代前後,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同黨內盛行把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傾向作鬥爭,成功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這既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關會典範,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現實意義: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產生、發展、實現自始自終都貫穿了一條基本的紅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相結合,因而取得了革命勝利。我們現在建設社會主義也需如此,也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照搬他國經驗,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5、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社會性質是什麼?如何理解。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過渡性社會,具有過渡性質。特徵如下:

(1)在社會形態上,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於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社會。

(2)在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爲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民族資產階級作爲一個階級還存在,並在國家政權中佔有一定地位。

(3)在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4)在文化上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6、毛澤東寡慾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

(1)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着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它們不但表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始終,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2)闡明瞭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舊社會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它們具有“又相應又相矛盾”的特點,是在基本適應條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對抗性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3)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澤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解決途徑的對比中闡明這一觀點。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它的解決不需要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採取劇烈的階級鬥爭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會主義自身的力量,通過對生產關係和生產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進行調整得到解決。

(4)在闡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狀況和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矛盾。毛澤東指出,我國存在着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7、怎樣全面準確把握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

書: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強調必須集中力量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指出瞭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手段和目的。這一概括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同時又賦予了社會主義以新的含義和時代內容。它的基本內涵包括一下兩個方面:

(1)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一個十分明顯和突出的特點。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本質中的地位,是小平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內在統一的基礎上認識社會主義的一個創造,也是他提出社會主義本質這個具有更高概括性範疇的重要原因。

(2)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小平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把共同富裕作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的結合。

意義:(1)把我們隊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2)對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3)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既是堅持和繼承,又是發展和創新,爲我們真正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併爲實踐中創造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思想基礎。

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內涵和這一理論的現實意義?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

(2)它包括兩層既相對區別、又緊密聯繫的基本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省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前一層含義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後一層含義則闡明瞭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科學的回答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一個具有根本性意義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這一發展的新論斷。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黨制定和執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幫助我們防止“左”的和右的錯誤,堅定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9、改革開放的性質和目的

(1)改革開放的性質,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它不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他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的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2)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表明,通過這場偉大革命的洗禮,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的潮流,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黨昂首哭不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10、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之間的關係?

一、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1)社會主義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的;(2)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省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肯定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及實踐的正確和成功,並不是說它沒有缺點和偏差,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既是對這些缺點和偏差,更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深化和發展。(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農業合作化理論與實踐的創造性發展。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的經營方式。創造了聯產計酬的按勞分配好形式。(2)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發展,是對所有制結構認識的深化和發展(3)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對公有制形式認識的深化和發展。

三、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根本性質相同。當年的社會主義改造追求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現在的社會主義改革,允許公有制爲主體的多種所有制成分並存,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試圖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意義,從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和建設社會主義。

四、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爲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儘管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是爲了實現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度,從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是爲了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兩者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五、兩者的區別:社會主義改造是爲了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從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改革是爲了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二者存在明顯區別。

11、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三者之間的關係?

關係: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的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只有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才能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只有堅定不移的維護穩定,才能不斷爲改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一、保持改革、發展和穩定在動態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穩定是前提,但是穩定是相對的,不能因爲改革有風險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則會導致更加嚴重、更加劇烈的社會不穩定;也不能因爲在發展種可能出現協調不平衡而不致力於發展。一名詞,需要統觀全局,精心謀劃,從整體上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係,做到在政治和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的推進中實現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二、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但是改革和發展也不能不顧及社會穩定的內在要求。改革的單子要大,步子要穩;要加快發展,但是要注意協調發展。改革和發展要始終注意適應國情和社會的承受能力,要統籌安排改革和發展的舉措,精心處理穩定同改革、發展的關係,着眼於“爲之與未有,治之於未亂”,既是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一保持穩定,促進改革和發展。

三、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人民羣衆是改革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是穩定的力量源泉和身後基礎。改善人民生活,讓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是我們致力於發展、積極推進改革、堅持維護穩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讓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爲此,要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的工作路線,要堅持給人民羣衆以看得見的實際利益的工作原則,要堅持以着力解決人民羣衆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爲工作重點。

1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其確立的依據?

經濟制度: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射而回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加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過渡時期是不同的,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公有制經濟在多種經濟成分並存中是否佔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佔主體條件下的並存,而過渡時期則是以私有制佔絕對優勢條件下的並存。

客觀依據:(1)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特徵。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本質上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是國家對社會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2)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是多層次的、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種所有制與之相適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本身的發展也是不成熟的,這也要求我們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服務。

13、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的議會制度存在哪些根本的不同調?

(1)必須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與西方議會的本質區別。根據我國現行選舉法,縣鄉人大代表是按選區直接選舉產生的,縣級以上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按照選舉單位組成代表團參加代表大會。我們人民代表大會沒有議會黨團,也不以界別開展活動。而西方議會的議席往往是各個政黨、各個利益集團、各種社會勢力政治分贓的結果,由此在議會內部分爲不同議會黨團,每個黨團的背後都站着供養它的利益集團,議員們爲了各自黨派的私利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2)必須充分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一府兩院”的關係與西方國家國家機關間關係的本質區別。人大行使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以及其他重要權力,各級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執法權,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行使司法權。人大根據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通過制定法律、作出決議,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並監督和支持“一府兩院”依法執行、公正司法,保障各國家機關協調有效地開展工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爲人民謀利益。雖然個國家機關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各自職權範圍內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憲法法律,爲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我們的整體還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實行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獨立,分別由議會、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時候這三個機構由一個政黨控制,有時候由不同政黨分別控制。它們經常以犧牲民衆的利益爲代價爭吵不休、互相扯皮。

(3)必須充分認識人民代表與西方議會議員的本質區別。我們的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西方國家的議員則是國民黨某派的代表,而往往集中在少數黨派,議員的分佈範圍狹小。我們的人大代表作爲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人員,個人不能代表國家權力機關直接去處理問題,而是通過會議等方式依法集體行使職權,各級人大常委會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各級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是代表的集體參謀助手和服務班子。

1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關係?

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則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關係: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豐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精華,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刻內涵的科學揭示。(1)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2)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3)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掌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4)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大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我們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哪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15、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一、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以任何其他社會形態標榜的社會協調與和諧,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一方面,它不同於封建式的田園牧歌,也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更不是現代資本主義式的福利社會。另一方面,它也不同於未來的過程中與和諧社會,而是邁向未來共產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階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的一個治國理想又是一種治國方略、治國機制,同時也是一種治國結果。

二、是要正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係。這四者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又有各自的特殊領域和規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爲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我們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來建設爲社會主義物質文敏、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三、是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係。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屬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範疇,兩者是相互包容、相輔相成的。作爲社會建設的過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這一要求的進一步展開和豐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現實的重大任務。同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後,還要繼續爲建設和諧社會長期奮鬥。

16、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遵循的指導思想是: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爲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醋精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必須堅持以人爲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

(3)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

(4)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5)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6)必須堅持在當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17、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國際事務的原則。獨立自主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寶貴經驗之一。中國共產黨人將這一基本原則運用於國際外交領域,將它發展爲正確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的基本外交原則和方針,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獨立自主,就是堅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國家友好相處,不容許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尊嚴和主權。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始終不渝的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爲指導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一個相互聯繫、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符合宗旨和原則,高度的概括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就是國家主權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適用於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適用於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既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也適用於發達國家;既適用於國家間的政治關係,也適用於國家間的經濟關係。在心的歷史條件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該得到認真遵循和切實履行。

三、堅持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與合作原則。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堅實的政治基礎。在新形勢下,中國同冠達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關切增多,在頹廢東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標。

四、堅持愛國主義與履行國際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各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和整個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整體相聯繫的;各個國家只有把本國的事情搞好了,才能更好的支持其他國家的發展,爲履行國際義務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處理國際事務和對外關係時,既要堅決維護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設計我國主權、領土的完整、和平和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問題上絕不妥協退讓,同時又要注意維護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與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緊密結合起來。

18、理解共產黨既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1)中國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馬克思主義認爲,工人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同只能過過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終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它的歷史命運是也是同全體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緊密關聯的。共產黨爲完成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而奮鬥,就是爲工人階級的利益而奮鬥,同時也就是爲全體人民和整個民族而奮鬥。中國共產黨從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就同時肩負着消滅階級壓迫很實現雙重使命。1936年召開的瓦窯堡會議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前民族的先鋒隊。黨成立80多年來,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解放與發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傳、動員和組織羣衆,領導人民羣衆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一個有一個的偉大勝利。

(2)成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在於把人民賦予的權利用來爲人民服務,其執政使命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把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體現這種根本利益的國家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當如果不作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去自覺實現這個要求,就會有喪失執政資格的危險。同時,黨是作爲全體人民和整個民族的效忠代表長期執政的,除了國家憲法所指稱的敵對勢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屬於人民範疇的社會成員都是黨執政的社會羣衆基礎,黨都要主動與之保持密切聯繫。

(3)成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是黨以實現民族振興爲己任的必然選擇。把我給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要真正擔負起這一從高的歷史使命,就要成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拓民族振興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就要以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政治膽識和胸襟,大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積極主動地利用和借鑑當今世界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就要高舉共同理想的旗幟,把整個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就要把全民族各個階層優秀分子積極吸納到黨內來,是自己真正成爲中華民族賴以振興的脊樑。中國共產黨越是自覺成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飛先鋒隊,就越是能夠爲民族振興建功立業。

19、堅持黨的領導爲什麼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1)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爲適應國際環境變化,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當今世界,形勢複雜,競爭激烈。只有改善黨的領導,黨才能更好的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團結和帶領人民實現神會注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以利於世界民族之林。

(2)從國內看,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和具體制度不加改進和完善,黨就難以適應新的要求。黨長期以來形成一套好的領導制度、方法及優良的工作作風,都是應該繼承和繼續發揚的,擔憂的必然要隨着任務、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進、補充和更新。如果墨守陳規,不思進取,勢必脫離實際、脫離羣衆,黨的領導和戰鬥力必然會受到削弱。

(3)從自身狀況來看,目前,我們黨的實際狀況同肩負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榮使命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黨內存在着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組織不純的現象,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損害了黨的戰鬥力;在當的領導工作方面,一些黨的組織不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領導工作渙散軟弱,治黨不嚴,一些領導班子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不夠,某些消極因素和腐壞現象在黨內滋長蔓延;在當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的領帶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適應的問題。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改善黨的領導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