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第七章單元練習題

一、選擇題

七年級生物第七章單元練習題

1.人們不恰當地干預自然生態系統,如盲目圍湖造田、開墾草原、造單純林,其共同特點是()

A.降低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B.更加促進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態系統得以保持D.豐富了生態系統的食物鏈

2.下列行爲都是人們爲了解決某些環境問題採取的措施,哪項措施最容易導致相反效果( )

A.建設核電站解決燃煤發電產生廢氣的問題B.製造效力更大的殺蟲劑和農藥

C.利用秸稈生產沼氣解決農村燃料短缺問題D.尋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辦法

3.我國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燒煤氣B.大量燃燒含錳量很高的煤

C.大量燃燒含硫量很高的煤D.大量燃燒沼氣

4.近年來,渤海經常發生赤潮,導致水質惡化,魚蝦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給捕撈業和養殖業帶來巨大損失。發生赤潮的人爲因素有( )

A.工業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大海B.農業化肥流失進入水域

C.含磷洗滌劑的大量使用D.以上各項都是

5.下列屬於西部大開發的主要任務和基本保障的是( )

A.民族團結和環境保護B.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C.生態建設和民族團結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在下列實例中,通過食物鏈而引起生態危機的是()

A.酸雨B.汞、鎘等有毒物質的積累和濃縮

C.溫室效應D.臭氧減少,臭氧層出現空洞

7.酸雨的危害表現在()

A.腐蝕建築物和戶外雕塑B.使農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項都是

8.不屬於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A.安裝淨化裝置B.減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C.減少污水排放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9.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廢電池必須進行集中處理的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主要原因是()

A.防治廢電池中鎘、鉛等重金屬離子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B.利用廢電池外殼的金屬

C.不讓廢電池中滲出的電解液腐蝕其它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電極

10.下列哪種情況可能與臭氧層的破壞有關()

A.森林被大量破壞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製劑的冰箱

C.大量使用化學燃料D.大量使用農藥

11.工業、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滌劑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個重要來源(洗滌劑中含有三聚磷酸鈉)。在處理污水時要不要去磷?下列哪種說法正確()

A.磷是生物的'營養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體中會引起藻類增殖,使水變質,必須除去

D.磷對人體無害,除去與否無關緊要

12.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的內容( )

A.調查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B.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C.調查大氣污染、水污染的狀況D.調查當地計劃生育政策落實的情況

13.倡導“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發點是()

A.減少固體垃圾B.節約木材,保護森林

C.減少個人經濟支出D.移風易俗

14.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利用好草原,長期的發展畜牧業,下列哪項措施不正確()

A.大力興修草原水利

B.儘量發展牲畜養殖,最大限度的發揮草原的潛力

C.營造基本草場防護林

D.改良牧場,促進良種牧草的發展

15.糧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當前國際糧價上漲,有的國家出現糧食短缺現象。爲了解決糧食生產和環保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應該()

①合理開發海洋,尋找新的糧食資源

②開荒種地,圍湖造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③控制人口增長,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④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養高產作物品種

⑤多用農藥、化肥提高作物產量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⑤

二、判斷題

1.不注意環境保護是導致沙塵暴產生的重要原因( )

2.要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鳥( )

3.松花江的水質已惡化,不可能再恢復,只有順其發展( )

4.生物入侵已成爲危害和威脅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問題( )

5.水中氮、磷、鉀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越多,對水生生物的生長髮育越有利( )

三、實驗探究

1、爲了探究廢電池對水體的污染,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

(1)將一節5號電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魚缸上分別貼上標籤A、B、C、D;

(3)在4只魚缸中分別放入等量的清潔無污染的河水;

(4)在四隻魚缸中分別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廢電池浸出液;

(5)再向各魚缸中分別放入三條金魚,定時餵養同種飼料,觀察並記錄情況。結果見下表:

ABCD所加浸出液的體積/毫升50100200400金魚成活時間/天151271

根據以上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提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實驗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魚必須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實驗,該同學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時是否需要設置對照組?_________。該如何設置?

四、分析題

資料分析:

資料一:如右圖兩隻狐,一個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極的極地狐,另一個是生活在炎熱的非洲沙漠地區的沙漠狐。

資料二:科學工作者在南極研究中發現,在南極,由於冰雪融化,長期被冰凍的種子解凍萌發,在這裏出現了新的物種;從南極冰蓋鑽取樣芯分析表明:25年來,南極氣溫上升了1度。這些都說明一個現象:地球在變暖。

根據以上資料分析:

(1)現存的每一種生物,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都與____________相適應。

(2)請推測哪個是生活在北極的極地狐並說明理由。

(3)燃燒煤和石油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種氣體像吸收溫度的玻璃一樣能捕獲陽光使地球變暖,這種現象叫____________,是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變暖在進一步加劇,請你預測極地狐未來的命運。

(5)請你想一些好辦法讓地球“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