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這便是《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富有詩意的開頭,一段富有旋律的樂章,而沉浸其中,令人久久無法釋懷的,除了人心,還有小說的內容。

在這部小說裏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沒有能大幅度地改變歷史,正如人們不能操縱太陽氦閃隨便爆發一樣。而這個小說講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學界和科幻小說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點發酸的問題——太陽爆炸,地球何去何從?全書講述地球逃亡的過程則近乎瘋狂——人類通過岩石,以重元素核聚變的方式將它們轉變成燃料,而用無數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來消耗這製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個發動機都堪比甚至超越當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峯。就這樣,人類帶着地球上路了。

從能量角度上看,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地球造成的電磁脈衝如果想要推動地球並且快速到達半人馬座α星,大約需要消耗五點五四乘上十的三十一次方焦耳的能量。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將會導致地表被掏空,地球的地貌發生變化。

當然,從時間角度上看,這也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別的方法需要的時間十分短,只需要僅僅幾十到幾百年,而這個方法需要幾千年的時間纔可以成功,由此可見這種方法的不易性。另外,這種方法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危險性,要是一旦失敗,人類便沒有了任何活路,別說移民星球,就是在飛船裏面苟活也不可能了。但是,這種方法卻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它沒有改變人類的倫理,也沒有改變人類的價值觀。

在很多小說家的筆下,也有許許多多人類逃跑的辦法,但是由於品種內容雜亂無章,這裏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細細看去,纔會發現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小說裏面描寫的人類在歷經文明災難的時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小說裏面,人類不是異化了自己的身體就是異化了自己的靈魂。而在《流浪地球》裏的人類,並沒有賦予自己一個無比強大的身體,也沒有歪曲各種人性。可以說,這是最符合人類價值觀的一種逃亡方式。

  《流浪地球》觀後感2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總感覺有一種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還是故事劇情節?都不是。今天想起來,是影片中體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力量,這種力量蘊含於中國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種災難類型片,英雄拯救人類的主題。這類片子好萊塢拍了很多。從場面到故事情節都很完善。在這種題材上同他們競爭,國產電影沒有任何勝算。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是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創造了一個集體英雄的故事。最後拯救地球的是一個集體,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後衆人推“撞針”的場面,真是讓人人血沸騰。至此這部電影真正利用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電影的精神核心。

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只有一個人,這是西方文化強調個人的表現。東方的文化強調集體,如何在電影中體現這種文化?這部電影開闢了這種思路,從此中國也可以拍出英雄主義的影片,西方人也要從中國的電影中慢慢接受東方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一羣人完成英雄壯舉的動力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體現“家”的概念和堅韌的精神上。這是推動人物思想前進的動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員劉培強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對危機他們也有退縮和絕望,但是最後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對於親人的思念。最後演變成要拯救人類的激情。影片對人物心理這種轉變處理的非常好。幾次“拯救計劃”的失敗,影片中的人物也絕望過,但是最終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奮力一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堅韌的精神的體現,正像“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明知沒有希望,一次次失敗,卻依然堅持着。影片的震撼力正是從這裏迸發出來。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作爲電影的主題思想,並且以此爲核心展開電影的內容。使得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使得電影有了感染力。當前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經濟、軍事、政治上的競爭以外。文化這種軟實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電影這個領域,我們的市場也長期被美國的電影占據。現在我們終於可以開始逐步奪回這個市場。並且向國外輸出我們的電影同時要宣傳我們的文化了。這是中國崛起的體現。

  《流浪地球》觀後感3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着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爲什麼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爲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後,太陽將不再是恆星了,而成爲一顆由恆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後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爲什麼會死呢?氦閃是怎麼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裏,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爲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後,太陽將變爲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恆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於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

  《流浪地球》觀後感4

你可曾想過多年後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遭遇危難,人們無法在地球生存,應該怎麼辦?

大年七年級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熱映,我也去看了。

電影講述的是因爲太陽的枯竭,地球遭遇滅頂之災,地表溫度降至人類所不能承受的低溫,人們以抽籤方式獲得名額到地下城生活,人類數量因爲全球性災難降臨而銳減。爲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爲“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無數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爲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令人開心的是國產科幻片進步了許多。而觀看這部影片帶給我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在最後時刻,許多人爲了用這最後的辦法拯救地球而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的機會。所有人居住在一起,面對危難,這其中夾雜有不分國界的情感,爲了大愛而面對死亡的勇敢。這裏雖然有激烈的打鬥場景,但也滲透出人情,長輩們爲了孩子而犧牲自己,哥哥保護妹妹的無微不至。災難降臨,有這樣一羣人不畏艱難,顧全大局,拯救地球,爲地球擺脫災難出謀劃策;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心懷人民,聽到有最後的拯救辦法時,毅然調轉車頭,回來一起出力。所有幸存的人團結一致,沒有任何金錢和權力等慾望,大家都保持着一個共同信念,那就是:活下去!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

看完影片,回到現實。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現如今地球的狀況。全球氣候變冷,這是我們親身感受到的`,今年正月沒出過幾次太陽,天氣也總是陰暗寒冷,夏天熱得要命;酸雨,溫室效應,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如今地球環境遭到破壞,各種新聞報道都無時不刻在警醒我們:要保護環境,守護我們的家園。不要讓科幻片的內容變爲現實。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也應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出門步行,少使用塑料製品,垃圾分類裝,節約用水,多植樹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只願我們的地球能夠安好。行動起來吧,爲我們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構建美麗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5

千年之後,太陽將會毀滅所有太陽系的星球。與其說坐以待斃,不如帶上地球尋找新的太陽,開啓流浪之旅。地球發動機帶着地球前往新家園和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地球到達木星想利用引力將自己拋出太陽系,因爲發動機沒有足夠的燃料。意外發生了:由於木星裏影響,地球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去。所有人力挽狂瀾,但是終究無法擺脫木星的引力,在危急時刻,主角劉啓想出辦法:點燃木星,讓木星爆炸並推離地球。地球開始流浪。

沒有人聽從他們,只顧返回與親朋好友做最後的告別,劉啓和朋友們的計劃陷入困境。看到這兒,我在想:人類終究自私。相互鬥爭,除了失敗以外,沒有好處,人類又何時能放下分歧達成一致呢?何時又能把大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使命?這樣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就不會發生爭執戰爭、極寒、地震、缺氧,讓地球發動機無法運轉,無法得到原料,讓地球向木星墜,人類將會加快進步。

當人們認識到了挽回地球的重要後,努力讓可以點燃木星的地球發動機火焰升高。可是還差了不少的距離,在千鈞一髮之際,領航員劉培強,也就是劉啓的爸爸,引爆了領航員空間站和木星,最後英勇犧牲。這是一個悲劇,與劉啓的一別成爲了最後一別。但這也是美麗的悲劇,人類得救了,地球得救了。地球,又開始了流浪之旅。劉培強知道,留在“領航員”空間站,絕對安全。可他選擇了死亡,他知道人工智能莫斯得到聯合國的授權,將會“判逃”並實行火種計劃,可他選擇了自毀。比起那些只想回家,不願浪費一點時間的人,他甘願與兒子永別,犧牲自己拯救世界。他捨己爲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身邊的警察、消防員、醫生。還有許多熱心人不也是這樣?他們在危難時刻選擇勇往直前,救出鮮活生命,而迎接自己的是絕境甚至死亡。我們萬萬不要等到此時,才珍惜親情,放下雞毛蒜皮的小事,再多仇恨與抵不過血肉之情。

在火種計劃中,人工智能莫斯放棄地球,想帶着人類以及動物植物的受精卵逃跑,繁衍新的人類。我想這樣的人類毫無感情,他們沒有親人沒有父母。正如電影中所說的“我不想那一別成爲我與兒子的最後一別。”人類守護的不僅是這個星球,更不是人類的生命,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深情,這樣人類的歷史傳統美德,才能祖祖輩輩的,發揚下去。

看完這部影片,我沒有陌生的感覺。千萬年之後,說不定“流浪地球”會成爲現實。流浪是遙遠的,而感情和熱血是現實的。珍惜與親人的時光,珍惜自己的生命,讓生命變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