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考研經驗參考

我們在準備報考北京交通大學的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專業的時候,需要借鑑管理人的經驗來參考。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考研經驗,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考研經驗參考

  考研經驗: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

一、備考

(一)數學

我是從8月上旬開始複習的,第一階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務是翻看自己12年考研的數學筆記和複習全書第一遍,筆記是課本基本知識點,對於數學一定要把數學課本吃透,不能放過一個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其實考研的絕大多數題目都很基本。全書自己每道題我都親自做一遍,用摺疊卡片蓋住答案,會做的和不會做的都做上標記,爲第二遍全書複習做準備。對於實在沒有思路的題目可以先放過,然後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題思路和用到的知識點。第二遍全書從10月份纔開始的(因爲只顧着看機械原理課本耽誤了一段時間),還是從頭到尾把全書做了一遍,對於第一遍會做的大都只寫下大體步驟,不會做的再詳細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結束吧。第三遍結合課本進行知識點掃盲,然後做真題,由於時間緊張,只做了一遍,後悔了。後來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題,個人感覺沒多大用,並且還有錯題。就這樣晃眼間到了考研戰場。建議:數學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複習規劃,做到每天都有收穫。

(二)英語

我英語水平一般化,cet4+cet6=1000分,我只做了03年到12年的真題,當然要記單詞,單詞是最重要的基礎。二戰期間記單詞斷斷續續,只重點記憶了12年考研備戰時不熟悉的單詞。真題做了2遍,主要是出揣摩出題意圖吧。由於12年考研吃了作文的虧,所以及早準備作文,背誦06年到12年的大小作文真題模板(黃皮書張劍),外加王若平考研作文。背的滾瓜爛熟,到了考場確實寫得挺順手。考試時放棄了翻譯,同時完型是全蒙,一遍就塗卡,其餘時間全給了閱讀理解和作文,對於作文要先做草稿,以防在答題紙上亂塗亂花和個藝術畫一樣。我是先寫作文,然後四篇閱讀和新題型。最噁心的是四篇閱讀理解,一面是文章,另一面是題目,需要來回翻頁,本人12年考試時恨不得把試卷撕了。備註:閱讀是重點,一定要狠下工夫!

(三)政治

我政治準備的超級爛,只是看了任汝芬序列一課本外加風中配套題目,我覺着只認真看一本課本足夠,最好選擇任汝芬吧,我是不習慣大綱解析,全是黑體字,和本小說沒區別(我從小到大隻看過金庸小說,其餘看不進去),當時做目錯的是一塌糊塗,也基本預感到考場上我的選擇題不會給力。到了考試前兩週纔開始背大題,有點慌了。買了20天20題和肖四還有任四,這三個都背了3遍,一天四個小時(早7點到9點、晚8點到10點),考試是反正是儘量往試卷上碼字,凡是沾邊的就寫,但是本人文采不行,胡扯也不咋地,後悔語文沒學好啊。

(四)機械原理

我是專升本學歷,專科時學的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原理差別還是蠻大的,並且我12年考研考得不是機械原理,所以複習的比較費勁。我從9月下旬開始看課本,每一個字也不放過,對於最難的機構運動分析看了不知多少遍,看不懂的地方就百度以及查看理論力學課本,看完課本之後做課後習題,一直到11月份才結束。然後就是一本清華大學出版的機械原理考研指導,這本書是靠交大的必備書籍,一定也要認真做,因爲每年基本都有原題。做完指導書就做交大真題,還有期末考試試題,對於不會的就標記並翻看課本知識點。最後又做了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南京理工、西南交通的考研真題,以防北交大出題不安常規出牌。其實北交大的機械原理出題還是挺有條理的,基本每一章節都有題目,所以堅決不能覺着哪一章節不重要就不看。二、複試

北交大機電學院複試科目是機械設計和微機原理二選一,我選擇的是機械設計,以前學的微機原理全都還給老師了。機械設計複習資料有課本、機械設計考研指導、北交大曆年考研真題(00到05)、交大期末考試試題,這些已經足夠,把課本看透,試題做到熟練。

(一)筆試

今年交大機械設計的題目挺簡單,24個選擇題,都是基本知識點,兩個簡答題,三個計算題,一個改錯題,今年的改錯題給了標註,讓考生指出是否有錯並改正,共20分。接下來不出考場就是英語聽力,一共35個題目50分,前20個每個一分,後15個每個2分。個人覺得聽力前20個全靠蒙,出來後聽說前20個有原題(王長喜六級預測,沒幾個人會聽到它吧),後15個基本是voaspecial吧,挺簡單。複試聽力建議14年考生聽六級真題聽力足夠,加上voaspecial,如果聽力水平牛叉點就聽voastandard。

(二)面試

第二天是面試,我是第五個,挺緊張,聽前幾個出來的人說問到了公差的ra和rz表示什麼意思,然後有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知識。輪到我時,首先是英語口語提問(姚老師問我家是哪裏的,家鄉離北京多遠,本科學校介紹),然後方老師英語問專業課問題:

1.飛輪作用。

2.說出幾種可以實現由旋轉運動變成直線運動的運動副。

3.死點的定義和避免措施。

我也就英語回答的好點,基本全部回答出來。接下來是其他老師的輪番攻擊,可能老師覺着我前面回答的太順利就有老師問我數學中泰勒公式在工程中的應用以及泰勒公式展開的條件(回答了一半,磕磕絆絆),又有老師問我標準齒輪定義、分度圓和節圓的定義以及哪個圓在機械原理課本最先出現(這是最牛逼的問題),姚老師問了我模數變化對齒輪強度的影響。就這樣在一位老師說時間到中介紹了面試,最後結果還算滿意,機設方向複試成績第一。

(三)面試建議

認真準備面試英語口語(自我介紹、家鄉、家庭、考研原因和本科學校),對於專業英語最好看一本機械工程專業英語課本,或者業餘時間看看英文維基百科(這個對提高英語絕對管用),對於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的面試,由於這個組的老師基本只教機械設計和機械原理兩門本科課程,所以要認真複習這兩門,多看看其他科目更好。面試時老師又唱紅臉也有唱黑臉的,這個很正常,這是面試前老師們協商好的,回答不出來也不要緊張,謙虛就好,不要胡亂回答,做到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和老師搶詞,進入面試場地時給老師打個招呼,面試完說聲再見和謝謝。

感謝跨考考研論壇,在這裏找到考研的研友以及交大學長土哥。15號上午看到自己擬錄取時心裏的石頭總算落地啦,二戰的壓力太大。自己大學聯考失利進入專科然後再3+2專升本,一路坎坷,內心的憋屈和壓抑只有自己知道,謝謝那位在我大學聯考後冷嘲熱諷的你,那些風涼話是我最好的動力。

  考研製定全程計劃指導

凡事預則立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想要抓住機會就必須在機會還沒到來前做好充足準備,才能保證當它來臨時不會擦肩而過。有了目標之後,儘早着手準備,提前制定計劃,才能留足足夠的行動時間,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進度也會快於你的競爭對手們。你要認識到,考研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更新的過程,如果你能比別人起步早的話,那你勢必會在別人的準備期已經進入強化期,對於知識的把握,你也肯定會別人更加牢靠。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症”,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克服,儘早着手,爲自己的拉鋸戰打好基礎。

臨陣磨槍不可取

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認爲準備不宜太早,不然漫長的拉鋸戰會消耗掉太多時間和精力,到最後馬力不足難以應對繁重的複習任務,因此“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可其實考研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量實在太過巨大,不僅需要梳理還需要總結和歸納,所以“臨時抱佛腳”式的短時間的複習肯定是行不通的,還是需要“長期抗戰”。對於考研這件大事,我們首先就應該擺正學習態度,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認真對待。只有經過幾個階段循序漸進的遞進式複習,從基礎到強化再到衝刺,我們的知識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並且在腦海中加深印象,最後到考場上靈活發揮運用。不要以爲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就能僥倖通關,只有你認真對待複習,成績也纔會如實回報你。“臨時抱佛腳”不僅是對考研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計劃周全效率高

對待考研的態度擺正以後,我們就要開始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不同的`複習計劃了。雜亂無章只會讓自己繁重的任務更加沒有條理,浪費大量複習時間,得不償失。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還有制定詳細的複習計劃:第一,嚴格的作息時間,這是計劃裏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也能幫助大家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第二,細化到科目內容的計劃,進度安排,包括每個階段的具體任務,都要列舉詳細,可以讓自己隨時檢查自己的複習進度;第三,就是適當地給自己加點放鬆時間了,這個時間段主要用於減壓,可以適當運動,放鬆心情,有利於更好地複習。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鍾即可。

  考研複試沒有指導參考書怎麼辦

考研是一門應試考查,如果找到專業課出題的源頭參考書,自然事半功倍,勝券在握了。對於跨專業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但是,不指定參考書,不意味着沒有參考書。而找到這些“祕而不宣”的參考書,其實很簡單。下面告訴大家可供參考的幾個規則:

1.相信經典的力量

爲什麼要“擁抱”經典教材?因爲經典教材是對本學科知識的高度濃縮和概括,提出本學科的“真問題”,引導你去追問,去思考。經典教材可以“讀厚”,因爲有容乃大;也可以“讀薄”,因爲含英咀華、去粗取精。就經典教材的選擇而言,任何學科或專業中經過時間淘洗、實踐篩選後剩下的所謂經典教材爲數並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怎麼重視都不爲過。

2.選擇教材不要抱有偏見

在選擇經典教材時,千萬不要以派別定親疏。比如,經常有同學會問: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書要不要看?復旦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出版社的書要不要看?或者人大老師的書或論文要不要看?清華老師的書或論文要不要看?當然要看。僅就人文社科領域而言,中國各個大學之間並未形成觀點、立場明確的“學派”,根本無需考慮流派的區別!盡情去看就好!

3.真題會說話

不指定參考書,那真題便是終極的參照!如果說,經典教材和導師寫的書,是一縱一橫的經緯網,那真題便是數據分析裏的熱力圖,它會告訴你到底哪些內容是你需要牢牢記住的,哪些領域是從未被關注過的不毛之地。

但不建議主張大水漫灌式地看書,因爲研究生入學考試所考查的範圍和深度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們對書目的選擇,必須建立在對歷年真題的而深入的分析基礎上,有的放矢,把時間花在真正能幫你產生分數的地方。

4.善用方法

其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師兄師姐取經。每年學校都會公佈錄取名單,拿着這些名單,想辦法聯繫到他們,要資料,求經驗,說幾句好話,什麼資料信息都要出來了!

但給大家一個建議,在問“前輩”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諱這類讓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師兄(師姐),我該怎麼複習?

5.出題必然開放

題目開放的好處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緩衝或轉換空間。舉一道題目爲例。北大傳播學考卷中,有一道題要求分析“鳥叔之風靡全球”。這是一個很好的考查時事熱點與專業理論結合的題目,有許多角度可供分析,似乎誰都能說上幾句,但要想把問題說透,就不那麼容易了,需要帶上傳播學的眼鏡,以學科視角來審視分析。既緊貼社會關注,又有理論延展的空間,這樣的題目,參考書自然不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