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傳世名句及賞析

《孟子》共七篇,記述孟軻的言行。此書的寫作與《論語》不同,是他本人和門徒共同完成的。從體制上說,《孟子》基本上仍屬於語錄體,但較《論語》已有很大發展。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孟子傳世名句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孟子傳世名句及賞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

【賞析】敬愛自己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從這一點出發,對待別人的老人或孩子,像對待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一樣,那麼,我們就將自己的愛施與了社會,也邁出了成爲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君主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君主把百姓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百姓也就會把君主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樂,同天下人一起樂,憂,同天下人一起憂,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的,是從來不會有的。

【賞析】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執政者的每一個善舉,都會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護。正如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題歌所言:“天地之間有桿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們只有設身處地的爲別人考慮,別人纔會我們考慮。“樂以天下,憂以天下”這也使我們想到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過,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與民同樂同憂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確注入了更爲強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犧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種濃厚的悲劇意識。所以,它能更爲激動人心地爲人們所傳誦。

3、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我能識別各種言論,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賞析】浩然之氣,至大至剛,是佈滿正義、佈滿仁義道德的正氣、骨氣。它是由積累正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然的正義行爲就能得到,是一種內心下的正義所支配的勇氣。這浩然之氣,養在司馬遷的《史記》裏,養在岳飛的《滿江紅》裏,養在文天祥的《正氣歌》裏,養在於謙的《石灰吟》裏,養出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人心的團結。

【賞析】中國最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得到衆人的擁護成了每個人的要求。幾千年傳承下來。這“和”卻慢慢變了味,學習中有同學吵鬧影響了學習,爲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響了工作進度,爲了求“和”,不吱聲;“和”成了“講面子”“拉關係”。錯矣!這樣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暫時一致,永遠做不到人心的團結。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擁有道義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義的人又很少人幫助。有很少人幫助到了極點,連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幫助到了極點,整個天下的人都歸順他。

【賞析】孟子所說的“道”,是推行仁義、施行仁政之道。爲了強調仁政指導的重大作用,孟子接連運用對比,直接點出了“得到”與“失道”在結果上的區別——“天下順之”和“親戚畔之”,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這句話也成了後世儒生用來遊說君王的重要法寶。

6、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賞析】面對貧窮的折磨、暴-力的`威脅和富貴的引誘,孟子的這句名言,閃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爲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直到今天,當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金聲玉振的聲音。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譯文】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賞析】當你窮困不得志時,它以“獨善其身”的清高撫慰着你那一顆失落的心;當你飛黃騰達有時機時,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爲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

堅實的心理基礎。因此,無論你窮與達,它都是一劑絕對見效的心理良藥,是知識分子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與法寶。

8、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孟子離婁上》)

【譯文】不依靠規和距,不能畫成(標準的)正方形和圓形,

【賞析】規和距原是畫圓形和方形的儀器,隨着這句話,“規矩”這個詞就成了“規則”的意思。孟子在這一句話中,強調了規則的重要性。這個規則,既是指相應的刑罰,也是治做人應有的原則。達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集體,都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社會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爲。違背了它,則國將不國,家將不家了。一個人也是這樣,沒有了堅定的原則,只能是“牆頭草,隨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