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生平讀後感

喬布斯早年照片(23張)

喬布斯的生平讀後感

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衆。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後來著名的“硅谷”附近,鄰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爲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國中時(1976年),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是學校電子

[喬布斯]

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有很大的興趣。

19歲那年,喬布斯只念一學期就因爲經濟因素而休學,成爲雅達利電視遊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借住朋友家(沃茲家)的車庫,常到社區大學旁聽書法課等課程。1974年,他賺錢往印度靈脩,吃盡苦頭,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尼亞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裏琢磨電腦。他們夢想着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製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不出售給個人。

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

[年輕時的史蒂夫·喬布斯與比爾·蓋茨]

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只要20美元。

帶着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

喬布斯的朋友都震驚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爲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衆牌小汽車,同時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4月1日[5]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裏成立了蘋果公司。[6]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爲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爲“蘋果I號”電腦了。

【擴展閱讀篇】

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纔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 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

注意點:

1、吃透文義。寫讀後感之前,索要寫的對象文章或者書籍要讀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讀不透,寫的時候就會東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寫讀後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萬不要說教別人,令人味同嚼蠟。我看過一個孩子的讀後感,從頭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對別人指手畫腳,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鑲嵌其中,滿以爲光彩奪目,實則堆砌材料。讓人不願意讀下去。這是很多孩子寫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經典式"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銜接。因此,讀後感的中心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發感(論證)

感點(橋樑)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感點,就是你讀後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點。

在整篇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着橋樑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爲主,突出一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讀後感,複述完故事內容,就開始寫感,翻來覆去,就幾句話,就是多寫一點,也是不着邊際,一盤散沙,主要是缺乏"感點"這個橋樑,顯得很突兀,過度不自然,不順暢。

二、掌握"經典式"讀後感的寫法

第一步:擬主標題,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寫《 xx》讀後感,別人讀的時候就引不起興趣,會想到這樣沒有主題的讀後感會不會浪費時間呢?如果有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樂於閱讀的`心思。所以,雖然也可以不要主標題,但是我還是建議擬主標題。過江龍進來的文章都學會了擬主標題,如:《愛是戰勝邪惡的天然屏障--讀《哈里.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擁有一顆平常心--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謙虛功的基石-讀《謙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個人擁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樣,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點:標題一定要高度濃縮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寫,一定要結合感點,否則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第二步:述讀--引

講述: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注意點:1、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

2、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

4、"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成功的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了一半。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長或者與主題不相符,就會讓人反感。

第三步:感點--議

議,就是緊承前一段"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注意點: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纔能有感點的成立

第四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

注意點:1、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也就是你選的例子和所講的道理和感點要有共鳴,不能另立一個論點。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一些孩子在聯繫實際的時候,所選的題材和 感點貌似相似,仔細一對比,表達的思想不一樣,這樣就讓讀者看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了,切忌。

2、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3、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五步:結感--結

結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

注意點:1、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說一些不着邊際的話。表決心式的結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2、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或發人深思,或氣勢磅礴,或首尾呼應,暗合標題,都不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