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後感精選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城南舊事讀後感精選15篇
城南舊事讀後感1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內容是:林海音五歲時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一住就是二十幾年,這裏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鄉。林海音在這條衚衕裏,認識了許多朋友:小桂子,小栓子,妮兒等,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本書描寫了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間英子也經歷了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作瘋子的姑娘秀真,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爲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特別的理解和看法。她有分不清的事,比如分不清海和天,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起來的,但它也是從蔚藍的天空中升起來的。她的身上有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有顆助人爲樂的心。有一次,她爲了讓別人一家團聚,竟然把媽媽的的手鐲拿去給他們做盤纏,這幾乎是一個成年人都不可能做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說起這些,我就會想起我自己,以前我也不太愛幫助別人:看到別人摔倒不去扶她,看到別人做壞事也沒有制止。以後我要向她學習,她那助人爲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城南舊事讀後感2

童年似一杯濃濃的咖啡,暖到你的心窩;童年似一個香甜的冰棍,甜在心間;童年似一塊澀澀的黑巧克力,令你記憶猶新。

《城南舊事》用樸素而高雅的語言寫了自己兒時純真的七彩童年,一件件小事像小花一般有紅的、白的,宛如一顆顆小星星,讓原本晦暗的童年如靜謐的星空般璀璨地閃耀着喜悅之光。裏面故事情節如顆顆鑽石在我腦海中忽閃忽閃,沒有一些雜亂小說那樣風趣缺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今天我自己打開童年的寶盒翻看自己成長甜蜜、辛酸的成長曆程。這件事像一頁佈滿灰塵的紙,雖陳舊,但永遠烙在我的心裏。

那是一次心驚肉跳的經歷:晚上,吃完香噴噴年夜飯,四五歲的我,不想看春晚,趁着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家門,走在大街上沒有一個人經過,微弱的燈光偶爾照着提着大袋年貨的行人,腳步匆匆,好像後面有怪物似的。我心中掠過一絲淒涼,不過心中還是有些欣喜的,因爲遠離了父母嚴厲的管束,也終於有一天可以在街上瞎走了!我一直走啊走,走過漆黑的地方,我這才停住腳,環望四周,這都到哪了呀,我拍拍腦門,我突然看見一隻黑狗盯着我,向我跑來,我想都沒想跑着,我看見我家了,心中默唸:一路平安,一路平安……。回到家我趕緊關上房門,我看見黑狗惡狠狠地看着我,我趕緊跑到樓上,往下看黑狗跑走了。

有的童年雖然是苦的,但長大回想起來卻是甜蜜美好的!

城南舊事讀後感3

夜暮降臨,拿起這本書,輕輕翻開……

很好的一本書,講述了孩童的天真爛漫,也包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很喜歡作品中英子的性格,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極具探索的精神。

字裏行間有一種沉穩的安靜,這是它傳遞出的生活感覺,尤其喜歡作者回憶小時候經歷的那幾個小故事,城牆、老樹、大院兒、孩童,這些情景真讓人嚮往……

往事如煙,作者以純真的視角、樸素的文字,將那些點滴瞬間、難忘片段、迥異的人羣,再次擺到臺前,感同身受一般。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由於自己的粗心大意,太多美好的回憶已經歸於平淡,漸漸模糊。但願我也有一顆細膩的心,記住美妙的時刻,不平凡的身邊過客,等以後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心可表。

城南舊事這篇文章語言簡練,結構嚴謹,故事情節頗爲精巧,運用了多種手法,處理得當。寫進許多年輕人的內心深處,可能經過時間的流逝,我們錯過了許多的人和事情,但一生如描繪的文字般紙短情長,我們應該好好活下去,用情去抒發。

文章後面作者回到現實,回憶起小時候自己的身世,由於於父母感情不和而分開並沒有再走在一起,在一個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下長大了。雖然沒有得到關懷,但有哥哥時常陪伴着她,不離不棄。

文章如細水長流,感情生動細膩,是一本很值得深入回味的書。

城南舊事讀後感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一曲《送別》道出了纏繞着英子的一段段悲慘而又沉重的童年往事。《城南舊事》是作者林海音以自身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集。在北京城南的四合院裏,居住着英子一家。透過英子那一雙澄澈的眼眸,向人們描繪出了大人世界中的悲歡離合,屬於孩童的天真無邪中,卻纏繞着世間最複雜難分的感情。

《惠安館》中,英子看到的不是人們口裏的"瘋子”“騙子",那雙澄澈的眼眸中倒映着的,只是一位追懷着愛人,思念着女兒的平常女子。《我們看海去》中,大人眼中那萬惡不赦的賊人,在英子的眼裏卻是真善的化身,是一個美好的約定。《驢打滾兒》中,英子家中的女傭——宋媽不幸的遭遇,是英子親眼目擊的。透過英子的目光,所呈現的是那個年代封建,不公的思想。《蘭姨娘》中,描繪的是英子身邊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機靈的英子爲兩人牽了紅線,如此美好的事情背後,卻也是蘊藏着如蘭姨娘一般的女子悲慘的命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種的夾竹桃落了,爸爸也因疾病去世了。那一刻,身爲長女的英子,明白了自身所擔負的責任。在那一刻,英子知道了,她的童年結束了,她已經成長爲一個“大人”了。

無論是人,還是那裏的一草一木,它們都是英子的童年。但最終也隨着童年的結束去了,散了,消失了。童年的回憶,也就此碎裂,散落在時間裏。無論是英子的童年,亦或是我的童年,都宛若一曲《送別》,送別着曾經的人,曾經的物,留下的是人的成長和對童年的懷念。

城南舊事讀後感5

冬陽下的駱駝隊,聽見緩緩的駝鈴聲,童年的故事在我心頭難以忘記。每天英子身邊發生的事情都不一樣,平凡的的小巷,卻那麼有趣,那麼斑斕多彩!

和小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也是豐富多彩。

正坐在寫字檯前的我,來到了另一個空間。我到達了早已拆掉的老家。雖說是早已拆掉,但是它在我面前依然是一排排完整的房子。我呆住了。看了看身上的衣服,那是5年前我的衣服。我終於明白,我穿越了!

“油條,包子嘞!”這個聲音又在我耳邊響起“回收舊家電,修理電視機、電飯煲……”那是我童年時難以忘卻的回憶;那隻逝去的小夥伴——看家狗,時不時下個崽兒,如今正活蹦亂跳在我面前;那顆開黃花和白花的野菊,也在那一動不動的待着。晚上,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數星星……

還有那無數次循環的早餐,雖清淡,但我卻吃出了幸福。

但眼前的景象卻愈來愈模糊,樸素的平房變成了一副破爛不堪的圖像。

任憑淚水打溼紙張,在慢慢擴張……

正如歌曲《兒時》中的一句歌詞:“我們就一天天長大,也開始熟悉和變化。”變化的只是房屋,不是那段我們曾經擁有的記憶。

帶走的是物質,不是鄉愁。

城南舊事讀後感6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竟爲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長吧!讀着讀着,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爲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着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複雜了,網絡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許,童年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這樣認爲的人可以是貧窮的公爵,無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窮人,文化低的工人。

因爲我就要六年級了,我將要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將要告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城南舊事讀後感7

我曾讀過一本描寫林海音在xx生活的書,它就是《城南舊事》。

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故事,雖然它只是後記,但仍讓我受益匪淺。講述了在冬天時,駱駝隊都過來了。爸爸會跟他們談價錢,駱駝背上都馱着兩麻袋煤。人在卸煤而駱駝吃草。“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他們吃草料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侯,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冒着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連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老師說過,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就該慢慢的。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麼?駱駝也脫掉它的絨袍子啦!夏天又來了,駱駝隊又都不見了,“我”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兒去?”“誰?”“駱駝呀!”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看完這本書,我想起了我現在的童年。確實,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美好的!在童年,只有遊戲,沒有爭奪;在童年,只有歡樂,沒有悲傷;在童年,只有歡聚,沒有離別!讀了冬陽?童年?駱駝隊,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珍惜童年!童年短暫,若要等到長大了才醒悟,那就遲了。所以,從現在起,就應該把握時間,好好讀書。千萬不能變成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讓我們一起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8

似冰心一般婉柔的手法、童心。城南的舊事漸漸浮現眼前。

英子說,長大後要寫一本書,把天、海分清楚;好人、壞人分清楚;瘋子,賊子分清楚。她終究是寫了書,可書裏的瘋子、賊子卻是如此兩樣、善良,令人喜歡。不知道英子分清楚了沒,我倒是迷迷糊糊、辨認不清了。現實的社會永遠比書中的難,於是,有了這本書,這些故事,這些童趣、這些舊事。

舊社會的悲哀時時在文中出現,“看殺頭”,所有人都拿玩笑般看待,或者怨恨“他”,只是誰又像“小英子”一樣,去了解了“他”?關心了一個被人憎恨的“賊子”。

一個作家的文章,絕不是讓人逼迫出來的。“小英子”反抗“媽媽”讓她寫的文章類型,她拒絕了人心的惡處,只記得一個“約會”:“我們看海去!”一個永不能實現的願望埋藏在心底,“英子”去臺灣,終究能見到海,可是另一個與她“約會”的人,卻不能履行這個誓言了。“哥哥的弟弟”在舊社會中,必然是一樣憂傷的結尾。

不長大真好,不知道多年後的“英子”,回想這些事,會不會有深深地自責。讀者所知道的,只有:“我們,看海去!”

終是離去,喜愛的與不喜愛的',每個人都會離開,目送或者聽聞,留下淡淡的憂傷與不足、輕輕地自責。不復返的童年如夢境般,全部消失在雪中,驢兒的鈴聲中,“飛入蘆花皆不見”。憂傷伴童年,風味獨特,卻是回悟感傷。舊事。

終是流水過,繁花依舊,舊事回憶夢中留。

城南舊事讀後感9

說起童年,我不禁想起自己快樂的童年和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裏所描繪的童年。

當我手捧《城南舊事》這本書時,讀着讀着我漸漸走進了書裏,這本書寫的真是太好了,我如飢似渴地把它讀完。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她以年少的心態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她的童年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像戲劇一樣變化的,可是卻那麼的真實、純樸。特別是她的父親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了,她的母親不想讓她受苦,盡心地呵護她,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媽媽也像她的媽媽一樣對我的愛和呵護。

童年,像一個百味瓶,裏邊裝着酸甜苦辣,各種味道。童年,又像一個萬花筒,有着許許多多的趣事。童年,是一束美麗的花朵,增長一歲,花瓣便落了一片,隨着時間的流逝,花瓣漸漸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隨着過完了。

童年,這段記憶我們誰都無法抹去,所以我們更要把它藏在心底,視爲最珍貴的寶貝。

城南舊事讀後感10

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回憶一幕幕,兒時的記憶~爸爸媽媽和其他人都說她是一個瘋子,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爲她對“我”笑了,在“我”看來不知道瘋子是什麼,“我”的朋友不和她玩,因爲她是瘋子,可是對於瘋子是什麼,“我”不知道。

“我”猜你會在這裏~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包裹,裏面有好多的寶物,很驚訝,以後的每天都會來這,和這個陌生的朋友相遇,某一天你問我什麼是好人和壞人,“我”剛好學了一篇文章~我們看海去,海和天是什麼樣子的,一樣的吧?因爲沒有看見過,就正如好人和壞人是什麼樣的,一樣的,我並不知道。

這兩篇中,英子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種種,覺得都是有理有據的,看到了其中的天真與善良,覺得這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真好。

也經歷過生死離別,一生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裏面有着好多好多的回憶,英子很堅強,在之後的日子裏能好好的活下去。

看了這篇文章,想到了我的童年,一個貪玩的小姑娘,一個在家人保護下成長的人兒,長大後才知道現實如此殘酷,不如兒時的天真,純潔。

城南舊事讀後感11

《城南舊事》是一本令我特別喜歡的書。它就像一個會穿梭時光的大門,當你一打開它,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吸引過去,讓你覺得身臨其境。彷彿到了古老的北京城南,看着英子經歷了童年時光。而我,就看着她,看着她的故事成長了起來。每個人的童年,是美好的。

看着《城南舊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英子的爸媽還有宋媽講不好北京話,媽媽說“蕙安管”叫“灰娃管”;爸爸說是“飛安管”;宋媽說成“蕙難管”。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他在我的眼裏簡直就是個老頑童,他的普通話也不怎麼樣,老把“綠”讀成“六”這個字的讀音,常常使我發笑。“蕙安管”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叢裏的“好人”小偷,時尚漂亮的蘭姨娘,小夥伴妞兒,爸爸的好朋友德先書和英子朝夕相處的宋媽,懷孕效率很高的媽媽以及最後因肺癌去世的父親,故事的主人公英子都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瘋女人”秀貞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人們都說秀貞是一個瘋子,可我對她卻有一種獨特的看法。秀貞其實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子,她並沒瘋,只是因丈夫離去而拋下了她,女兒在一出生就被扔了,使她的心靈受到了重大的傷害。她日日夜夜思念丈夫和女兒做出的舉動而造成人們的誤解,變成了一個可憐的人。 這本書明明白白的講了英子的童年往事,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時,我哭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在我的腦海裏一一閃過。英子的童年結束了,爸爸花兒也謝了。不過這個故事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永遠不會忘記。

城南舊事讀後感12

很多年前看過“城南舊事”的電影,情節已完全記不清了,不過模模糊糊還能在眼前勾勒出大眼睛的”英子”,脖子後指頭大胎記的妞兒,還有那首每聽、每唱必落淚的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難道不也是我的童年嗎?

我的大部分童年是在北京西城區嘎哩衚衕(現已無存)裏度過的,雖說跟林海音不在同一個城區,在時間上更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但她那樸實無華、平淡親和的描寫,立刻把我拉進了她的情感世界;喚醒了我對幼年的回憶和渴望;我的和她的童年甚至還能在一定維度上重疊、重合………………林海音的筆觸有些像老舍,從來沒有大起大落,氣勢磅礴;相反的,她是真實安靜,自然隨和的,讓你通過一個12歲小女孩的視角去了解和感悟這世間的善與惡。單純的訴說與敘述,沒有什麼強加於讀者的剖析和評價,卻不得不讓你隨着她的文字或哭或笑或任由它遨遊在西廂房的小油雞、炕桌邊牆上騎着金魚的大胖娃娃畫以及蘭姨兒的硃砂手中。“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這些人都隨着我的長大沒了影子,是隨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城南舊事讀後感13

赫爾岑曾說過:“書,這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精神遺言,真是將死之人對剛剛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真是準備去休息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確,書便是這樣。

前幾天,我看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書中講的是英子小時候的故事。兒時的作者小英子一直生活在北京,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還是衚衕生活的時代。長得清秀可愛的妞兒;衆所周知的“瘋子”秀貞;重男輕女的宋媽,還有講不清北京話的爸媽。他們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城南舊事》這本書像一幅童年的風景畫,很多童年的生活細節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廂房裏的小黃雞,草叢裏的小皮球,跟爸爸亂學歌謠,撮合蘭姨娘與德先叔。儘管時代不同了,生活的條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純真的童心並沒有改變,因爲那是作者最深處的記憶。

回過頭,讓我們也想想童年,有多少記憶是我們回味過的。或許真的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稀罕去回味,因爲他們認爲,過去並不能代表現在。但他們又可曾想到: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今天;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悲與歡,如果沒有過去,又怎會有離與合。過去,是重要的!

城南舊事讀後感14

這個暑假裏,我看了《城南舊事》這本令我難忘的好書,它是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通過英子稚嫩的雙眼看清了身邊人們的喜怒哀樂,它可以視爲是作者林海音的代表作品。

這本書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英子7-13歲時發生的事,作者用極其豐富的好詞進行刻畫,讓我們讀的人看到了北京當時的歷史面貌,作者描寫的事件也令人深省,在這麼一部很有文采的小說裏,我最喜歡的是英子結交秀貞並幫她找到女兒的片段。

可是最後她們卻被火車壓死了,這是我所沒有預料的,我的心裏一下子從高峯跌到了谷底。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着爸爸的離開,真正地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的長大了。看到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文章分爲五個篇章: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當英子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文章中以英子爲線索,寫出了當她發現大人們心裏的美好願望和現實有巨大的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文中那無往不復輪迴的悲劇更爲這篇作品添加了悲傷的色彩

《城南舊事》,悲傷、喜悅、快樂都在本書中展現了,從悲到喜,從喜變悲,讓我體驗了生活。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能夠讓你孜孜不倦的翻開它,細細的品味!

讓我們一起翻開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吧!

城南舊事讀後感15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寫的一部令人感慨的書,以前總是不大愛讀,但今天讀起來,是我真正感到了裏邊的快樂、幸福、悲傷、離別、無助的感覺。

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很小的時候就隨着父母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的北京城,住在惠安館邊上。她結識到北京後最初的朋友——秀貞和妞兒。因爲英子的善良和細膩,使得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在與秀貞和妞兒離別時,英子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秀貞對女兒的愛讓人感動,後來英子和他們離別,讓她感受到了離別的傷痛。

英子那麼的純真、無邪。使我感動,他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壞人,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這種難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故事中的蘭姨娘的命運十分悲慘,她的前半生被別人操控着。可命運終究要自己去控制,幸福究竟要靠自己爭取。在英子的幫助下,蘭姨娘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向了幸福的彼岸。

又一次的離別,讓英子無比的惆悵。父親的離去讓英子刻骨銘心,因爲這一次是生離死別。那一瞬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離別的洗禮,她的父親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親28歲做了寡婦,她爲母親痛心,母親是愛她的,爲了不讓孩子們吃苦,沒有回天津

看《城南舊事》,我感覺非常溫暖,因爲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爲她沒有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有許多事情讓我們覺得非常有誘惑。我們爲了生活遠離父母來到大城市打拼,然而卻沒有給父母多大的關心。甚至會覺得父母麻煩,想起這些我覺得非常慚愧,讀完整本書我感覺幸福要靠自己爭取,要關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