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通用7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通用7篇)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1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爲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心理特徵來說,他們對於新鮮的知識充滿着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無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的過程,提升自身動手操作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爲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的過程爲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明確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夥伴。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觀察,猜測,操作,思考,總結等方法,把學生帶進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合作學習,和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整個學習和探索活動,體現出開放性思維和多元思維並存的思維方式,教學生初步學會自主梳理知識,探索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親歷自主探究的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三角形內角和情境視頻:在圖形的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裏爲“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說“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而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因爲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根據視頻中三角形的對話,順勢引出題目——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二)新課探究

接下里是新課探究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畫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然後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過測量,學生可以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接着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如何進行驗證你的結論呢?接下來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予指導,討論過後,請同學彙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無論學生回答的全面與否,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後做出判斷,進行補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引導學生採用剪拼的方法進行驗證,先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一拼,拼成一個平角。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此環節通過小組合作,體現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又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進入鞏固提高環節。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1~53頁化簡比。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課件

【教學設計】

一、制蜂蜜水的活動:哪一杯更甜?

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製蜂蜜水。

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議一議哪個小組調製蜂蜜水更甜。

[課件出示]課本P51圖片,同時配上畫外音:

一個男同學說: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個女同學說:我調製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師:他們倆調製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請估一估,再試一試。

我們先分別寫出它們的比。

40:360

10:90

就這樣直接比較他們倆誰調製的蜂蜜水更甜還是有困難,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請分組討論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結論:兩杯水一樣甜。

二、化簡比。

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

0.7:0.8:

師:剛纔我們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現在請同學們先自己嘗試一下化簡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然後請同學說一說是根據什麼來化簡的。

0.7:0.8:

=0.70.8=

=7 =4

=7:8=

=8:5

完成書上試一試化簡下面各比。

15:21 0.12:0.4:1:

請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化簡比的方法,全班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1題:連一連

在學生中開展比賽,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2題:寫出各杯子中糖與水的質量比。

1)寫出四個杯子中糖和水的質量比。

2)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

3)還能寫出糖與糖水的質量比嗎?

[課件出示]課本P52 第3題:

(1)(2)題自己獨立完成;

(3)題投球命中率同學討論完成。

四、總結

師:同學們一起來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閱讀數學課本P51比的化簡。

我們是根據什麼來化簡比的呢?

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的。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化簡比?或者說我們用化簡比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五、獨立完成課本P53 第4題和第5題。

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動手調製蜂蜜水。通過調製蜂蜜水的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哪一杯更甜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整數與整數的比。

這是小數與小數的比和分數與分數的比,還是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目的是讓學生在不同題目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進一步鞏固化簡比的方法。

鞏固化簡比。

這幾杯糖水有一樣甜的嗎?這個問題需要化簡比或求出比值後才能確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實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1),(2)兩題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討論完成(3)題,然後在班級交流每組的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判斷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裏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裏辨認“東南西北”並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說你做遊戲)

如:我說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說說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裏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並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徵;並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並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評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爲後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瞭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徵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麼樣的圖形是梯形。

(評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着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着學生走,學生跟着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彙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彙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爲“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爲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麼作用。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於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徵,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後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評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徵。)

4.瞭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瞭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纔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彙報交流,重點說說梯形的高在哪裏。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徵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彙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係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後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評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評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爲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說一說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彙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髮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並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係、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並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遊戲,但對於大家站在什麼位置參與遊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遊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誌之間的距離。)

導入:爲什麼圓會有這麼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祕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於三種遊戲方式進行評價,並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爲什麼?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爲什麼有些圓會“咧着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範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徵。

(1)畫:在剛纔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麼發現的?

(2)畫:a、以點A爲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釐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麼有關係?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遊戲中,小旗標誌在圓的什麼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麼位置?小旗標誌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麼?能解釋爲什麼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課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後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麼方法嗎?

談收穫。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6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及三個基本特徵。

2、能利用數射線的特徵找相鄰數,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數學的簡潔性,抽象性,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對數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歷數射線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射線的三個基本特徵。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感知到排隊整齊的美感,初步滲透沿着直線排隊比較整齊的方法。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排過隊嗎?我們來看看小花,小樹的隊伍。再欣賞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隊伍。

課件展示:小花的隊伍,小樹的隊伍,小朋友,大學生,解放軍的隊伍;

師:你知道他們排得整齊的小祕密嗎?

2、師:數寶寶們也想學他們的樣子排隊,你們願意幫他們嗎?

那今天我們就來給數寶寶排排隊。(出示0—10的數字卡片)

二、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學習積極性,力求能真正體會和理解數射線的基本特徵。

1、戴上小口罩把這些數寶寶讀一讀。

2、把這些數寶寶按從小到大排一排。

師:怎樣才能讓這些數寶寶們像小樹,小朋友們一樣排得整整齊齊呢?回憶一下剛纔整齊的隊伍有什麼祕密?(引導學生體會到沿着一條直的線排可以整齊。)

師:在黑板上出示一條直直的線。師:現在就讓數寶寶到線上來排隊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誰排在第一個?爲什麼?

(小結: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三、引導學生體驗到從小到大地排,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

認識起點,越往右,數越大。

師:誰來排第一個呢?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誰排在第一個?爲什麼?

(小結:0是開始的地方,我們叫它起點,排在第一個。)

師:接下來排誰呢?

四、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認識間隔一樣。

(1)師:真好,我們小朋友知道要從小到大地排了。誰來擺一下?

(在排1,2的過程中,有意設置2的距離與前面不一樣。使學生體會到間隔距離一樣長才好。)

(2)小結:(指着黑板)一個一個數寶寶空開的距離要一樣,爲了做到一樣長,我們可以按相同的長度,把他們的位置定下來。

(3)請學生把剩下的數寶寶全部排好。讓學生感受排得整整齊齊的數寶寶。

五、認識箭頭

4、認識箭頭。

(1)師:看到這麼整齊的隊伍,10後面的數寶寶11也想和他們排在一起。

問:11排在哪兒呢?怎麼辦?

(2)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預估1:緊挨着10寫。(再次強調距離要一樣,這樣不可以。)

預估2:把線延長。(標好11後,追問12怎麼辦?還有別的數寶寶呢?)

(3)能不能想一個標誌,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條線還可以畫下去?

小結:用一個箭頭來表示這條線可以一直延長下去,所有的數寶寶都可以上來排隊呢。

六、取名字

5、總結:

(1)觀察排好隊的數寶寶,師:這條神奇的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複習3個特徵)

(2)給它起個名字吧?

(3)回憶:誰還記得我們剛纔是怎麼創造出這條數射線的?

引導學生回憶:要一條直的線,0是起點,排在第一個,後面的數寶寶從小到大一個接一個排在後面,空開的距離要一樣長,最後還要加個箭頭。

(可以讓小朋友閉上眼睛想象今天認識的數射線)

國小數學新課標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範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麼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並能對角進行分類,那麼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着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麼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後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