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讀完這本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的心靈便徹底的被海倫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深深的震撼了。

海倫,她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她幸運的是她擁有知識,她有耐心的莎莉文老師,她有真摯的夥伴,在她的的身邊充滿了關愛。然而,她又是不幸的。她在她出生的第19個月時,因高燒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此,她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丟失了聯繫。這個幼小的生命從小就知道了與世隔絕的孤獨感,聽不見美妙動人的聲音,看不見絢麗多彩的世界。

在書中,海倫·凱勒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因此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中的音樂當作我的交響樂,別人脣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在海倫·凱勒的心目中,就算她看不見,聽不着,她卻仍然可以用這美好、純潔的心靈去感受這世間的萬物。世界是美好的,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奇妙之處。即使一片黑暗,即使四周寂靜,但也仍是如此。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要不斷去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她不怨恨也不氣餒,勇敢的接受命運的挑戰,用真心去擁抱整個世界,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多麼令人敬佩啊!她就像一顆閃亮的星星,散發出璀璨的光芒,照亮後人前進的方向!

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一盞明亮的燈,照亮我們心中的黑暗,讓我們明白了世間的善惡美醜;書是無盡的清泉,甘甜、可口,讓人回味無窮。在書中漫步,我收穫的是智慧,是感動,是歡樂。

高爾基說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黑字,印在白紙上的是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有理智連接了它,它就活了起來。”書的吸引力特別大,經常讓我流連忘返。

記得有一次,我早上起來急急忙忙地寫作業,還沒寫完一頁作業,“危險”就出現了,所謂的“危險”就是我想到了昨天還沒看完的一本書。那本書特別有意思,我昨天才看了幾頁就被迷上了。剎那間,我的靈魂彷彿被勾了過去,我滿腦子裏想着的都是那本書,我的眼睛也緊隨着跑了,手也失控了,不由自主地拿起了那本書。慢慢打開看,我完全被文中那活靈活現的人物吸引了,簡直到了“走火如魔”的地步。看到文中的主人公爲保護農莊安全而犧牲時我的心糾緊了,淚水像斷了堤的洪水一樣不停地往外流。媽媽很奇怪,拍了拍我的肩膀,這時,我纔回到現實中。當她問我原因時,我擦乾淚水,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沒事。

還有一次可把我嚇壞了,媽媽出去買菜,讓我看着小侄女,可是我已經“神流”,只“嗯”了一聲然後就繼續看書。媽媽快回來時,我纔想起來讓我看小侄女的事,可是客廳裏空蕩蕩的,怎麼也找不到她,我心裏就像有隻兔子似的怦怦跳。這時媽媽打開了門,抱着小侄女走進來,訓了我一頓。雖然被媽媽批評了,可我心裏一點也不後悔,誰叫我是個“書蟲”呢!

如果書是小河,那我就是裏面微小的一粒沙,隨着河水唱出美妙的歌、跳出歡樂的舞。來吧,夥伴們,讓我們一起愛上書籍,走進書的海洋,感受文字的魅力吧。

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那不向命運屈服的頑強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海倫·凱勒是美國人,出生十九個月後因一次高燒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在老師的輔導下夜以繼日地摸讀盲文,終於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她爲了學習說話,反覆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爲止。靠着這種堅持和毅力,海倫·凱勒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等多種語言,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更讓我欽佩的是她竟然完成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再塑生命的人》等著作。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一個又盲又啞的人,做出了一般身體健康的人做不出的成就,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又一次印證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讀了海倫·凱勒的故事,我想起了我的故事。上學期我開始在李滄區少年宮學習書法。這個學期初,書法老師動員我們參加書法比賽。當時我看到要寫的字難度大,準備時間也短促,就想打退堂鼓。媽媽鼓勵我說:“要有信心,只要下決心好好練字,肯定能行!”聽了媽媽的話,我天天擠時間練字,反覆琢磨每個字筆畫、結構和佈局。經過幾個星期的練習,我的兩幅作品獲得了一等獎。看着鮮豔的獎狀,我想,多虧我選擇了堅持。

人生的路上有許許多多困難,應該怎麼對待這些困難?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得到了答案:拋棄一切彷徨猶豫,不斷進取,勇往直前。

世界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出身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在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意外生病,而讓她失去了光明和聲音,從而脾氣變得異常暴躁,很少與人合得來。直到6歲時,莎莉文老師像一縷陽光,走進了她的生命。她的到來讓海倫從黑暗走到了光明。在莎莉文老師的細心指導下,並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上了著名的哈弗大學。雖然功課學起來很吃力,但還是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了,且掌握了五種文字。真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盡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

海倫·凱勒一直渴望得到她的三天光明。第一天,海倫·凱勒要看幫助她的莎莉文老師,和其他人還有她的同學和小夥伴們。第二天,海倫·凱勒先要看日出,接着她還要去參觀有名的藝術館。直到最後一天——第三天,海倫·凱勒還要再一次看那美麗無比的日出,而且,她還要和平常人一樣平平凡凡、快快樂樂的生活,就像一隻歡快的小鳥。

合上書,我被海倫·凱勒深深地震撼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定會遇到很多的挫折,但她卻憑藉着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一個人的成功與健康和環境沒有關係,只要有毅力,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如何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