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看月記》原文及賞析

《秦淮看月記》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字裏行間透露着詩人豐富的情感,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的原文是如何的'。

《秦淮看月記》原文及賞析

《秦淮看月記》原文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爲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餘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乃發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於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綵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雲之音,其爲劇,如琵琶、明珠更爲奇絕,餘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爲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遊,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云開月出,恍置身於虎丘間,因爲歌曰: “我之思兮雲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遊兮以嬉,願千秋兮無改。

《秦淮看月記》賞析

這篇遊記題爲“秦淮看月”,然文中僅以月爲引線,實則是記秦淮歌妓,而要處又在品評樂技,談其得失,其所謂“吳思,皆由以吳音比較秦淮音樂而起,不過文中兩次提及中秋,一是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一是已未中秋遊秦淮歌吟,這就與我們談中秋的主題契合了,從秦淮中秋的內容看,當時文人的遊賞之興當可想而之,然而亦可從中看到當時市人過中秋的歌舞盛況。

《秦淮看月記》的作者簡介

潘之恆(1556—1621),字景升,號鸞嘯生,冰華生,巖寺人。明嘉靖年間,官至中書舍人,得汪道昆保薦,入“白榆社”。兩試太學未中,從此研究古文、詩歌,恣情山水,所過必錄。與湯顯祖、沈璟等劇作家交好。曾從事《盛明雜劇》的編校工作。撰有《敘曲》、《吳劇》、《曲派》等劇評,均收入《亙史》、《鸞嘯小品》兩集中,撰有詩集《涉江集》。晚年,與黃山結下不解之緣,在黃山湯泉附近建“有芑堂”,廣邀賓朋、名人遊黃山,使黃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於萬曆年間重編黃山志,取名《黃海》,隨撰隨刻,至去世未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