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渡荊門送別賞析基礎知識歸納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

國中語文渡荊門送別賞析基礎知識歸納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爲動,將羣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的奔騰直瀉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着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頷聯這兩句不僅由於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闊;而且還由於動態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後,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鍊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總結: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