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語文大學聯考試題及答案

對於學生來說,大學聯考是最重要的考試,語文試題的成績關係到總成績,關係到考生能否考上心儀的大學。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全國語文大學聯考試題,希望對大家有用!

全國語文大學聯考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對於人文研究來說,計算方法以往只是作爲輔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種新的人文研究形態應運而生,這就是“數字人文”。學者莫萊蒂曾設想一種建立在全部文學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學研究,人們必須藉助計算機對大規模的文學文本集合進行採樣、統計、圖繪,分類,描述文學史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做文學評論式的解讀。爲此,他提出了與“細讀”相對的“遠讀”作爲方法論。弄清計算機的遠讀與人的細讀之間的差別,不僅能使我們清晰地界定計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確立人的閱讀的價值。

計算機是爲科學計算而創造出來的,擅長的是“計數”,而非理解。要處理自然語言文本,計算機必須先將文本置換成便於計數的詞彙集合,或者用更復雜的代數模型和概率模型來表示文本,這一過程被稱爲“數據化”。數據化之後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雖然損失了原始文本的豐富語義,但終究是可以計算的了。不過,儘管計算機能處理海量的語料,執行復雜的統計、分類、查詢等任務,但它並不能理解文本的內容。

遠讀是數字人文的基石。大規模的文本集合上的遠讀,基本上可以歸爲兩類:一是對文本集合整體統計特徵的描述,一是對文本集合內在結構特徵的揭示。例如,數字人文學者米歇爾等人對數百萬冊數字化圖書進行多種詞彙和詞頻統計,以分析英語世界的語言演變,這屬於前者;莫萊蒂用地圖、樹結構來分別展示文學作品的地理特徵和偵探故事的類型結構,這屬於後者。無論是宏觀統計描述還是內在結構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體內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結果都是需要解讀的。正如米歇爾所說,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統計分析結果,爲人文材料的宏觀研究提供了證據;但是要解讀這些證據,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樣,是有挑戰性的。對遠讀結果的解讀,仍然是依賴學者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對本領域的認知和理解。一句話,人的閱讀不可替代。

需要補充的是,當考查單篇文本的文本特徵(例如計算一篇文檔中所有單字的出現頻率),或者分析其內部結構(例如提取一部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對話網絡)時,數據量也會增長到個人無法處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對文本集合所做的討論在單篇文本層面也是成立的。

一個普遍存在的對數字人文的評判依據,是看數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傳統人文學者所關心的問題。嚴格說來,只有當數據量或者數據精度超出了個人閱讀理解的能力範圍時,纔有理由藉助計算機來對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徵予以量化描述,進而提供給人去進行深入解讀。數字人文不僅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賦予我們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我們現在可以問,五千年來全人類使用最頻繁的詞是什麼。透過這類問題,可以獲得觀察超長歷史時段文化現象的新視角。

(摘編自王軍《從人文計算到可視化——數字人文的發展脈絡梳理》)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數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計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領域,在研究中發揮作用。

B.要實現莫萊蒂設想的世界文學研究,首先應進行大規模的文學文本集合的數據化。

C.選擇遠讀還是細讀的方法,取決於閱讀的對象是大規模的文本集合還是單篇文本。

D.數字人文不僅爲文本處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爲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區分“計數”與“理解”,是爲了論證計算機不能處理某些特定類型的文本。

B.文章轉述數字人文學者米歇爾本人的說法,有助於論證應該更全面地看待遠讀。

C.文章第四段討論單篇文本層面的問題,對前文補充論證,使得論證更加周密。

D.文章同時肯定計算機遠讀和人的細讀的作用,有助於避免人們對遠讀的誤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人文研究的主體,在數字人文中實現了從具體的學者個人向計算機的轉變。

B.遠讀不是要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是要發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徵。

C.數字人文的價值,在於將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都進行數據化並做研究。

D.和人的細讀相比,遠讀的理念和做法體現出大數據時代文理融合的跨學科取向。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

C.“選擇遠讀還是細讀的方法,取決於閱讀對象是大規模的文本集合還是單篇文本”錯誤,原文第四段說“即便是單篇文檔……數據量也會增長到個人無法處理的程度” “當數據量或者數據精度超出了個人閱讀理解的能力範圍時,纔有理由藉助計算機來對文獻或者文獻集合的特徵予以量化描述,再提供給人去深入解讀”可見,即使是單篇文本也可以選擇遠讀方法,起決定作用的是數據量是否超出個人閱讀理解的能力範圍。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與論證關係的能力。

A.“文章區分‘計數’與‘理解’,是爲了論證計算機不能處理某些特定類型的文本”錯誤,從“儘管計算機能處理海量的語料,執行復雜的統計、分類、查詢等任務,但它並不能理解文本的內容”來看,是爲了證明計算機不能理解文本內容,數字人文仍離不開人的閱讀,從而“幫助我們重新確立人的閱讀的價值”。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

A.“人文研究的主體,在數字人文中實現了從具體的學者個人向計算機的轉變”錯誤,根據原文“對遠讀結果的解讀,仍然要依賴學者在細讀文本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對本領域的認知和理解。一句話,人的閱讀不可替代”可見,並沒有實現主體從具體的學者到計算機的轉變。

B.“遠讀不是要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是要發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徵”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說“大規模的文本集合上的遠讀,基本可以歸爲兩類:一是對文本集合整體統計特徵的描述,一是對文本集合內在結構特徵的揭示”,可見,並不僅僅只是“發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徵”,還有揭示內在結構特徵。

C.“將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都進行數據化並做研究”錯誤,原文說的是“藉助計算機對大規模的文學文本集合進行採樣、統計、圖繪、分類,描述文學史的總體特徵”,是“大規模的文學文本集合”,而非“將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都進行”數據化。

故選D。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爲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爲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摘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

材料二:

山東省臨朐縣是一個有着90多萬人口和近90萬畝耕地的山區農業大縣。臨朐縣山區丘陵面積較大,而且地形錯綜複雜,起伏多變,成百上千畝集中連片且開闊平坦的農田很少見,加之農田基礎設施落後,從自然村落到田間地頭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極其不便。用鄉親們的話說:“開門就見山,種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頂葦笠也能蓋一塊地。”近年來,臨朐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時,立足山區實際,把解決地塊零散、水電路不配套等問題作爲重點,堅持集中連片規劃建設,着力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爲糧食穩產增產夯實了基礎。“十三五”以來,全縣共改造中低產田3.73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

(摘編自張正瑜等《山東臨朐立足山區實際科學謀劃建設高標準農田》)

材料三:

近幾年,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長埠鎮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6個村小組前前後後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進行了清淤處理,建成了3.2公里高標準農田溝渠。過去,江下村因土地貧瘠,一直沒有找到產業發展的好路子,祖輩守着一畝三分地種水稻及常規農作物,產量較低的“斗笠田”隨處可見。爲改變現狀,村幹部主動爲江下村爭取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引進種糧大戶盤活荒地。作爲高標準農田的“集成模塊”,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江下村大顯身手——糧食耕、種、管、收實現全程機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業的精準度和覆蓋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始動工,項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現在村裏的耕地質量普遍提升兩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5%,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高標準農田已成爲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貧困羣衆穩步脫貧的有力引擎。

(摘編自李慧《糧食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報》2020年12月24日)

4.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顯著提高,2010年開始平均每公頃糧食產量突破5000公斤,糧食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B. 2017年我國稻穀、小麥、玉米的每公頃產量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可見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C. 2003~2015年,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增長勢頭,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D.從2015年起,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65000萬噸以上水平,這有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交通極其不便、產業發展路徑缺失、開闊平坦的農田數量較少,這些曾經是制約臨朐縣山區發展現代農業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糧食產能方面,臨朐縣山區與安義縣江下村的工作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決地塊零散的問題,後者着重改變村容村貌。

C. “開門就見山,種田走半天”,這是臨朐縣山區地形和耕地的特點,安義縣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現出這種特點。

D.村幹部主動作爲,引進種糧大戶盤活荒地,利用新技術推進農業機械化,這是推動江下村農民持續增收、穩步脫貧的有效舉措。

6.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臨朐縣山區與安義縣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經驗,請概括說明。

【答案】4. B 5. D

6.(1)都立足本地區耕地實際,結合土地特點制定相應的增產措施;

(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行解決水電路等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

(3)都把建設高標準農田作爲促進糧食增產的重要手段。

(4)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改造低產田,提高糧食產量。

【解析】

【分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辨析信息的能力。

B.“明顯高於”說法不當,根據材料一圖表2的數據,玉米的產量剛剛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可見,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說法不當,雖然我國主要糧食產量有所提升,但人均糧食數量並不多,因此“顯著提升”的說法不當。且“可見”意味着因果推理,前後句沒有非常明顯的因果關係。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辨析信息的能力。

A.“交通極其不便,產業發展路徑缺失,開闊平坦的農田數量較少,這些曾是……主要因素”錯,原文是“臨朐縣山區丘陵面積較大,而且地形錯綜複雜,起伏多變,成百上千畝集中連片且開闊平坦的農田很少見,加之農田基礎設施落後,從自然村落到田間地頭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極其不便”,可見並沒有強調這些是“主要因素”,也沒有提到“產業發展路徑缺失”的問題;

B.“後者着重改變村容村貌”說法錯誤。原文的表達是“爲改變現狀,村幹部主動爲江下村爭取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引進種糧大戶盤活荒地”,這纔是江下村提升糧食產能的做法,改變村容村貌只是改善影響糧食增產的基礎設施的做法;

C.“安義縣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現出這種特點”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產量較低的‘斗笠田’隨處可見”,可見江下村的田地主要是產量低,沒有說與臨朐縣的地形地貌特點一樣。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信息的能力。

題目要求分析臨朐縣和江下村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有哪些相同的經驗。

材料二是臨朐縣的做法,材料三是江下村的做法,學生可從這兩則材料中篩選他們做法中相同的方面。

材料二臨朐縣的特點是“山區丘陵面積較大,而且地形錯綜複雜,起伏多變,成百上千畝集中連片且開闊平坦的農田很少見,加之農田基礎設施落後,從自然村落到田間地頭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極其不便”。他們的做法是,“近年來,臨朐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時,立足山區實際,把解決土地零散,水電路不配套等問題作爲重點,堅持集中連片規劃建設,着力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爲糧食增產奠定了基礎”。可見他們針對交通極其不便、開闊平坦的農田數量較少、農田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增產措施;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

材料三中江下村的特點是“土地貧瘠,一直沒有找到產業發展的好路子”,“祖輩守着一畝三分地種水稻及常規農作物,產量較低的‘斗笠田’隨處可見”,種植作物比較單一,“斗笠田”產量低。他們的做法是“全村六個村小組前前後後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進行了清淤處理,建成了32公里高標準農田溝渠”“爲改變現狀,村幹部主動爲江下村爭取了高標準農田項目,引進種糧大戶盤活荒地。作爲高標準農田的‘集成模塊’,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江下村大顯身手——糧食耕、種、管、收實施全程機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業的精準度和覆蓋率”。可見他們也是針對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增產措施;同樣注重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樣把建設高標準農田作爲促進糧食增產的重要手段。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秦瓊賣馬

談歌

民國二十二年立秋這天下午,保定城淹沒在一片知了的鳴叫聲中。一輛人力三輪停在了古董店藝園齋門前。一個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漢子下了三輪,提個柳條箱進了店門。夥計楊三忙迎上來,給漢子讓座沏茶。

“我找韓定寶先生。”

楊三怔了一下,低聲答道:“韓老闆已經去世三年了。”

漢子驚了臉,手裏的茶碗險些跌落。楊三又道:“現在的老闆是楊成嶽先生。”漢子呆了片刻,緩聲道:“我想見一見楊老闆。”說着取出一張名片。楊三接過看了一眼,驚訝道:“您就是王超傑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傑,人稱北方鐵嗓,專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窯彩瓷。幾年前一場中風,愈後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臺。

不一刻,一壯年男人出來,拱手道:“王先生,幸會。我是楊成嶽。早年曾聽過王先生的大戲,今日竟是有緣在此相見。”王超傑笑笑:“這麼說楊老闆也是門裏人了?”楊成嶽笑道:“不瞞王先生,楊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與王先生坐論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貴幹?”王超傑笑道:“有幾件古瓷,想讓楊先生鑑賞。”便打開柳條箱,取出一摞盤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楊成嶽湊近細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傑點頭微笑。王超傑笑道:“這是我多年前從一個落魄商家手裏收購而來。地道上品,還請楊老闆說個價錢。”楊成嶽問:“此乃王先生心愛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傑長嘆一聲:“生計所迫,還望楊老闆成全。”楊成嶽點頭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實在不好言價了。還請王先生體諒。”王超傑臉上滑過一絲失望,楊成嶽道:“買賣不成仁義在,先不說價錢,容我再想想。”王超傑起身告辭,楊成嶽卻一定留他吃飯。吃過飯,又給王超傑找了一家上等客棧,店錢飯錢都由藝園齋開支。

王超傑來到保定的消息很快傳開。這一天,名琴師張小武請王超傑和楊成嶽吃酒。吃過幾杯酒,話便多了起來。楊成嶽道:“王先生,當年聽您一齣戲可真是不易,一張票要賣到十五塊大洋。”王超傑擺手笑道:“好漢不提當年啊。”張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興唱上幾段,一飽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傑笑道:“二位想聽,那我就乾唱幾句吧。”張小武忙擺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來。”

胡琴響起,王超傑就唱起來:“店主東拉過了黃驃馬,不由得秦叔寶珠淚灑下……”一曲唱罷,楊成嶽擊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圓,只是悲涼了些,壯氣不足。秦瓊秦叔寶蓋世英雄,一時落魄,壯志不減纔對。”王超傑笑道:“秦叔寶到了那時,壯志不減也得減了。畢竟不知道單雄信能夠出來啊。”三人都笑了。

說笑了幾句,王超傑笑道:“超傑此次來保定不是賣馬,而是賣瓷器。只是楊老闆不肯成交啊。”楊成嶽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賣,就請說一句落底的話吧。”王超傑笑道:“這幾隻雍正官窯粉彩過枝碧桃大盤,我當年得來也的確不易。一隻盤子五百塊大洋總是值的吧。”楊成嶽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裏去,我們當面錢貨兩訖。”

第二天,王超傑帶着箱子去了藝園齋。進了店門,見張小武和楊成嶽已經等在那裏。

王超傑笑道:“二位擺好功架,是否還要我再唱上一段助興?”楊成嶽擊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傑想了想,就說:“今日就唱一段《奇冤報》吧。”胡琴響起,王超傑唱起:“未曾開言兩淚汪,尊一聲太爺聽端詳……”

楊成嶽擊掌叫好。張小武嘆道:“今日真是大大地過了一場癮。”王超傑笑道:“也唱過了,就請成嶽先生過目吧。”楊成嶽讓賬房取過一箱大洋,笑道:“超傑先生,清點一下。”王超傑擺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傑告辭,楊成嶽和張小武送出門外,直到看不見了,二人才轉回店裏。楊成嶽盯着那六件瓷盤發呆。

張小武笑道:“成嶽,不知道你能賺多少。”楊成嶽一笑:“你說呢?”猛一揮手,那六件瓷盤竟被撣落,摔在地上,碎了。張小武大吃一驚:“你……”楊成嶽道:“請隨我來。”進了裏屋,只見貨架上有幾隻盤子。楊成嶽嘆道:“這纔是真的。”張小武結舌道:“你是說,超傑先生帶來的,是贗品……”楊成嶽道:“正是,那東西頂多值上幾吊錢。我看出王先生心愛此物,不好說破,也只好裝癡作呆了。”說罷長嘆一聲。

張小武皺眉道:“那三千大洋……”楊成嶽一笑:“我們一共聽了超傑先生兩齣戲,也就值了。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送與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處。”

張小武默默無語,轉身要走。楊成嶽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癢了。”張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楊成嶽唱起,蒼涼的唱段就灌了滿店:“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門外已經是秋風一片。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超傑說話多是“笑道”,唱的戲詞則是“珠淚兩下”“兩淚汪”,這種細節寫出了他當時的處境與心態。

B.楊成嶽當着張小武的面,把重金買到的六件瓷盤撣落地上,這一轉折將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楊成嶽形象更爲飽滿。

C.小說語言比較獨特,用語考究,古樸典雅,對話不用日常口語,有種舞臺味道,與人物的身份地位極爲相符。

D.小說從立秋這天的知了鳴叫寫起,以“門外已經是秋風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來傳達人世的蒼涼之感。

8.王超傑爲什麼選擇《秦瓊賣馬》的唱段,且唱得壯氣不足?請簡要分析。

9.買賣瓷盤的過程中,楊成嶽的心理髮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

【答案】7. C 8.王超傑選擇秦瓊賣馬的唱段,且唱得壯氣不足,一是因爲王超傑原本是北方鐵嗓,因中風而不能登臺,生活落魄無奈賣掉珍愛的瓷器以求生計,與秦叔寶蓋世英雄,一時落魄不得已賣掉心愛的黃驃馬的情形相似;二是秦瓊賣馬得遇單雄信慷慨資助,王超傑也希望得遇楊老闆相助,故王超傑選此唱段,以抒胸懷。

其壯氣不足,一是因自身處境困頓潦倒,當年的壯氣已減;二是戲曲中單雄信英雄相惜,慷慨資助秦叔寶,而此時王超傑尚不知道楊成嶽能否像單雄信那樣資助自己。

9. “楊成嶽湊近細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傑點頭微笑”,此時楊成嶽已經看出瓷器是贗品,只是不好說破,只裝癡作呆;

當王超傑道出是生計所迫,“滑過一絲失望”時,楊成嶽說“容我再想想”,其內心已經心生惻隱;

楊成嶽爲王超傑安排上等客棧食宿,直到王超傑唱《秦瓊賣馬》,楊成嶽“沉吟了一下”“想了想”最終說明天到店錢貨兩訖,此時楊成嶽已經決定幫助這位落魄老藝人;

及至楊成嶽揮手撣落瓷器,並說明是贗品,而自己並不說破,並說“送與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處”其內心淡定灑脫,可見其對王超傑惺惺相惜,宅心仁厚。

【解析】

【分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能力。

C.“對話不用日常口語”錯誤,文中確有典雅考究的語言,但並不是沒有使用日常口語,如王超傑與夥計楊三之間的對話就是日常口語。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情節安排、語段設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讀懂小說文本,理解王超傑當時賣瓷器以求生計,希望楊成嶽能出手相助的處境,還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識積累,知曉秦瓊賣馬的典故,聯繫二人人生境遇和內心感受的相同點來作答。壯氣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語句“秦叔寶到了那時,壯志不減也得減了,畢竟不知道單雄信能夠出來啊”,讀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也要聯繫王超傑當時的處境綜合理解作答。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梳理人物心理變化過程的能力。

首先在文中劃出表現楊成嶽言行的語句,揣摩其心理活動。其次按過程的先後順序進行梳理,既要結合文本,引用文本依據,也要分析其心理活動,最後分條表述,力求做到語言準確精練。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戴胄忠清公直擢爲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鄃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上悅,免仁軌死,以乾祐爲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爲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爲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衆。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徵曰:“煬帝時嘗有盜發,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餘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五人嘗爲盜,餘皆平民。竟不敢執奏,盡殺之。”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節選自《通鑑經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爲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爲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爲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爲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犯顏,指敢於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於表示直言敢諫的執着態度。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屍體示衆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餚饌。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胄認爲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於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衝突,應以法爲準繩,唐太宗聽從了戴胄的意見,並高度評價他的看法。

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爲皇帝與天下共有,不可輕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軌死罪,以乾祐爲侍御史。

C.唐太宗認爲死刑關乎人命,如果機械執行法條難免會出現冤案,於是加強死刑覆奏,讓判決更爲審慎,這一舉措使許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徵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諍;唐太宗認爲正是因爲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因此告誡羣臣一定要吸取教訓。

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

(2)(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解析】

【分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其中“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以”作謂語,“選人多詐冒資蔭”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之間不能斷開,可排除AD項。

“未幾有詐冒事覺者”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說“詐冒事覺”這一類人,共同作“有”的賓語,之間不可斷開,而下一句“上欲殺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語,引領一個新的句子,要單獨成句,可排除B。

這句話的意思是:戴胄爲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爲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爲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僞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現了,聖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文化常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

B.“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爲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屍體示衆之意。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唐太宗認爲正是因爲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錯誤。根據原文“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可知,隋朝滅亡是因爲皇帝無道和大臣不盡忠兩個原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大臣的原因。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關鍵詞句:“既”,已經;“斷”,處理;“復斷之以法”,狀語後置句;“忿”,憤怒;“信”,信用。

(2)關鍵詞句:第一句省略主語;“覆視”,查看;“當”,判處;“矜”,憐憫,憐惜;“狀”,情況;“可”,值得;“聞”,使……知道。

參考譯文:

戴胄爲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爲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爲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僞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現了,聖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是因爲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佈大信用的。陛下因爲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說:“你能夠執行法律,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戴胄經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怒也要秉公執法,說出來的話語像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鄃令裴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憤怒,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勸諫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受極刑,臣擔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如何是好。”皇上聽了很開心,免了仁軌的死罪,讓乾祐擔任侍御史一職。皇上對近侍大臣說:“我認爲死刑極爲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慮的緣故。可是負責的官吏在片刻之間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爲此撤掉音樂演奏,減少膳食。我的宮庭裏沒有常設的音樂,然後常常爲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斷案,只依據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違法,這當中怎能完全沒有冤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二天之內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定)都由門下省督察,依據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討論訴訟案件,魏徵說:“隋煬帝時曾發生盜竊案,隋煬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竊賊,稍微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審訊迫使服罪,總共二千多人,隋煬帝下令全部處斬。大理寺丞張元濟奇怪竊賊如此之多,試着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盜賊,其餘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奏報(真相),把所有人都殺掉了。”皇上說:“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麼能夠不滅亡!你們應該以此爲鑑戒!”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鵲橋仙·贈鷺鷥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裏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結尾句“要物我欣然一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

B.因“溪裏魚兒堪數”,故作者建議鷺鷥去蝦鰍較多的“遠浦”“別渚”。

C.本詞將鷺鷥作爲題贈對象,以“汝”“君”相稱,營造出輕鬆親切的氛圍。

D.詞末從聽覺和視覺上分別書寫了鷺鷥飽食後心滿意足的狀態,活靈活現。

15.這首詞的語言特色鮮明,請簡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本詞語言多用口語,風格親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結合,和諧統一。

②將鷺鷥作爲題贈對象,以第二人稱“汝”“君”稱之,以“來”字呼之,詞人好似撫摸着白鷺說着悄悄話,營造出輕鬆親切的氛圍,顯得自然而親切。

③使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蝦跳鰍舞”,寫出了遠渚的蝦鰍舞動的生機,與“溪裏魚兒堪數”形成對比。詞人將筆下的山水湖泊、魚蟲蝦草、青天白鷺、人鳥私語融合,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

【解析】

【分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詞作的賞析能力。

D.“聽覺”是錯誤的。本詞詞末中“聽”是任憑的意思,沒有聽覺描寫,只是從視覺上書寫了鷺鷥飽食後心滿意足的狀態,活靈活現。

故選D。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詞作語言特色的鑑賞能力。

作答時抓住本詞的重點語句“來吾告汝”“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白沙遠浦,青泥別渚”“蝦跳鰍舞”,可見本詞並非辛詞一貫的沉雄豪邁,而是清新明快的詞風。

明確本詞的語言特色後,結合詩中相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並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即可。

本詞開篇就寫到“溪邊白鷺,來吾告汝”就像作者邊撫摸着鷺鷥邊同它談話,並且話中稱鷺鷥爲“汝”“君”,告訴它要去魚蝦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鴻鵠之志。採用這種對話式的描寫,營造出了輕鬆親切的氛圍。

本詞采用了很多口語化的語言,如“魚兒”“堪數”“剩有”“來”等,這些口語的運用,不加雕飾的語言,使語言更清新自然,表達更加的直白,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

詞中還運用了擬人和對比的修辭手法等。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樂曲演奏過程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當年在金陵的宮殿,慨嘆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寫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別有幽愁暗恨生(2).此時無聲勝有聲(3).雕欄玉砌應猶在(4).只是朱顏改(5).岸芷汀蘭(6).郁郁青青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題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幽”“砌”“芷”。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有人說,互聯網雖然實現了我們的一個古老的夢想,把遠在天涯的人變得___________,但與此同時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邊的人變得如在天涯,因而引發了一種普遍的擔心:當我們越來越習慣於線上的虛擬世界時,我們是否會最終失去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對線上虛擬世界的擔心,並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樣,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過度沉迷有可能讓一些人“越來越擁抱技術、越來越忽略彼此”。

實際上,線上與線下之間的界限也不是那麼_____________。研究發現,互聯網中的社交關係大多是通過“上傳”線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現實社交的延續。從空間角度來講,互聯網有助於我們維繫遠距離的線下關係;從時間角度來看,媒介化創造了一種廣泛的雙向即時互動。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大大增強了互動性,社會交往效率有助於得到顯著提高。()。“虛擬”與“現實”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實世界爲虛擬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養料,虛擬生活又能激發和充實現實世界的活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近在咫尺杞人憂天涇渭分明源源不斷

B.觸手可及空穴來風涇渭分明取之不盡

C.近在咫尺空穴來風非此即彼源源不斷

D.觸手可及杞人憂天非此即彼取之不盡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社會交往是如此,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會交往如此,而且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們工作和生活其他方面,和社會交往也是一樣的

D.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這樣,除了社會交往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由於空間和時間不斷壓縮,大大增強了互動性,有助於社會交往效率顯著提高。

B.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互動性大大增強,社會交往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C.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大大增強了互動性,社會交往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D.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互動性大大增強,有助於社會交往效率顯著提高。

【答案】17. A 18. A 19. B

【解析】

【分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近在咫尺:形容距離很近。觸手可及:指近在手邊,一伸手就可以接觸到。語境是形容距離極近,但並非實指。再根據語境中的“遠在天涯”可推知,應選“近在咫尺”;

杞人憂天: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比喻毫無必要的憂慮和擔心。空穴來風:有了空穴纔有風進來。比喻流言、消息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多用來指消息和傳聞毫無根據。語境說的是對線上虛擬世界的擔心並非沒有必要,應選“杞人憂天”;

涇渭分明: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這一個,就是那一個。語境是說現在線上線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再聯繫後文“‘虛擬’與‘現實’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應選“涇渭分明”;

源源不斷:形容接連不斷、連綿不絕。多用於事物,而少用於人。取之不盡:形容物質或精神的原料極其豐富。語境中有“提供養料”,應選“源源不斷”。

故選A。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

括號前面說的是“互聯網中的社交關係”,也就是“社會交往”,因此應以“社會交往”開頭與前面銜接;括號後面說“‘虛擬’與‘現實’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說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而“社會交往”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是並列關係。

B.將二者關係定位爲遞進關係,不正確;

C.應先說“社會交往”,再說“工作和生活”;

D.“除了社會交往”說法錯誤,且應先說“社會交往”,再說“工作和生活”。

故選A。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語病有:“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大大增強了互動性”,主幹爲“空間和時間增強了互動性”,搭配不當,應改爲“空間和時間由於不斷壓縮,互動性大大增強”;“社會交往效率有助於得到顯著提高”語序不當,應改爲“社會交往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A.“由於”位置不當,主語一致,關聯詞放主語後面;

C.“空間和時間增強了互動性”,搭配不當。

D.“有助於……顯著提高”句式雜糅,要麼說“……得到顯著提高”,要麼說“有助於……提高”。

故選B。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很多人認爲,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熱量也越高。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爲水果的甜度①,還與“糖”的種類以及含酸性物質的多少有關。水果中的“糖類”,主要包括單糖(果糖,葡萄糖)、雙糖(蔗糖,麥芽糖)和多糖(澱粉)。其中②,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麥芽糖更次之,澱粉則基本沒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於所含果糖的比例較大,甜度遠高於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爲主的水果,如獼猴桃。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麼明顯,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來沒有草莓甜,就是③ 。

對超重人羣和糖尿病人羣來說,水果是不是必須“拉黑”呢?實際上,這類人羣往往需要控制攝入食物的總熱量,對含糖量較高的鮮棗等水果,儘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選擇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議平均一天不超過200克。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沒處不超過12個字。

21.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係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

【答案】20. ①除了與含糖量高低有關外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山楂中的有機酸所致

21.超重及糖尿病人羣,由於需要控制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所以要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總熱量最好不要超過200克。

【解析】

【分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處結合後文“還與‘糖’的種類以及含酸性物質的多少有關”,確定空處應該有與“還……與……有關”相照應的關聯詞語——“除了與……有關外”,再結合上文“很多人認爲,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熱量也越高”確定答案爲:除了與含糖量高低有關外。

②處因爲上文句末爲句號,說明主要根據後文填空,再看後文內容爲“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麥芽糖更次之”,於是確定空處與下文是遞進關係,得出答案爲: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

③處根據段落位置確定要填的內容是對上文“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麼明顯,比如山楂含糖量超過20%,但因爲含酸量較多,吃起來還沒有草莓甜”的總結,故得出答案:“山楂中的有機酸所致”,或者“受山楂中有機酸的影響”。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壓縮語段、變換句式的能力。

根據設問句子“對超重人羣以及糖尿病人羣來說,水果是不是必須“拉黑”的食物呢?”提煉出中心觀點。對象爲:超重人羣以及糖尿病人羣;重要信息(原因和結果)爲“由於往往需要控制攝入食物的總熱量,對含糖量較高的鮮棗等水果,儘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選擇糖少的水果”,最後一點便是“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總熱量,建議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過200克”。

綜上,再結合字數限定和“因果關係”的要求確定答案爲:對於超重人羣以及糖尿病人羣來說,由於需要控制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所以要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總熱量不超過200克。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係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爲喻,他說:“修身以爲弓,矯思以爲矢,立義以爲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並將“義”作爲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啓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答案】【範文】

持修身明義之志,做築夢新青年

澎湃動能,無限可能,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當有胸懷理想、志存高遠,追求昂霄聳壑的氣象。漢代揚雄以射箭喻指青年追逐理想的過程,讀之深以爲然,最富有朝氣和夢想的當代青年,更是應該能修身矯思且明義,一箭射中自己的理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弓是基礎,決定你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拉出理想的矢。“凡事之本,必先治身。”青年當以修身爲本,本立則道生。以學習作爲人生成長之梯,可以修學識之身;以自持作爲理想追求之尺,可以修品德之身。矢是方法,決定你拉弓的路徑是否正確。八十多歲的終南山的使命是“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八十多歲的袁隆平的理想是“禾下乘涼夢,一稻便一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端正的思想指引我們的人生方向。

道義的靶心彰顯青年立場,擔着道義的鐵肩能鑄就精彩人生。義謂天下合益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古人認爲先義後利,捨生取義,以義作爲行事準則。抗疫背景下,中國始終堅持“講道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的大國立場,展現了中華文明所秉持道義信念的生生不息。大至爲國爲民的家國大義,小至舉手之勞的點滴善舉,是油條哥不用復炸油的堅守良知,是一元錢抗癌廚房的善良體貼,凡此種種,皆爲典範。每一位新青年都應該找到自己的道義靶心,可以不全然相同,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古人的語句常讀常新,先修其身以積蓄力量,再矯其思以確定角度,後立其義以瞄準目標,纔有射箭時的遊刃有餘。樹立何種人生理想,選擇哪種奮鬥方向,才能奠定實現理想的堅實基礎。

修身矯思和堅持道義的理想實現需要付諸行動。“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你邁開的每一步都是你在爲自身的發展在努力。一直以來,青年都是在用行動證明我們是有理想有信念能堪大任的接班人。少年周恩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後矢志不渝,青年彭士祿立下“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目標後無怨無悔,我們青年學生更該珍惜機遇,接續奮鬥。

百年變局,征程豪邁。青年科學家在完成科技強國夢,青年黃文秀們在書寫脫貧攻堅夢,青年戰士們在守衛保家衛國夢,你是否已經對自身發展做好了規劃?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新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反映時代青年對理想進行解讀材料,更突出了青年對人生理想、文化底蘊、家國情懷的思考。

材料以理想爲核心話題,先從古人用比喻表達對理想的追求,突出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係,並以揚雄用射箭爲喻談理想這一具體事例加以印證。

理想,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關注的重要對象。每個人實現理想的方法、路徑可能不一樣,但是,在追求理想併爲之努力的過程中,都需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念。材料要求站在追求理想的青年這一角度上,結合自身發展,分析材料帶來的啓示。這樣,立意時就需要將重點放在對理想的追求、自身發展、時代精神的辯證關係上,從自身發展、時代精神出發,站在青年的角度來昇華自己的思考,表達具有個性化的觀點。

寫作時,可以從理想的文化傳統出發,挖掘古人在理想方面的文化浸潤,進而引發自己的思想認識,表達對人生理想的理解。安排具體內容時,可以反思自己在理想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表達對一些具有遠大理想的人物的崇敬與尊重,還要以通過對未來自我發展的憧憬表達更具發展眼光的觀點。

【立意】

1.端正自身態度,努力追求進步。

2.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前行目標。

3.加強自身修養,振奮時代精神。

4.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理想活水來。

5.懷揣理想,奔赴熱愛。

6.理想照耀中國夢。

7.理想不負少年,奮鬥正值青春。

8.青春理想助力偉大復興。

【素材】

1.端正思想,理想之鼓點才能被敲響!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崇高而堅定的思想,是標示航向的引路燈塔、幹事創業的力量源泉、經受考驗的精神支柱。但這樣的思想不是憑空而來,也絕不會自發形成,反而需要通過修身養性的方式,不斷培養。朱熹的“格物”、王陽明的“致良知”、曾國藩的“做聖賢”,都是以慎獨的方式,端正自己的思想。最終,他們敲響了理想鼓點,以偉岸身姿走向了歷史深處,成爲了令人仰望的精神豐碑。

2.付諸行動,理想之火焰才能被點亮!

詩人艾青曾這樣告誡追夢青年:“夢裏走了千萬裏,醒來還是在牀上。”的確,沒有行動,夢想就只是空中樓閣,永遠落不了地。“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兩橫一豎一個幹”,要行動,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遼寧鳳城大梨樹村的“幹字碑”,貴州遵義草王壩村的“大發渠”,重慶巫山下莊村的“絕壁天路”,都是明證。大道至簡,實幹爲要。追夢路上,實幹如同園丁的鋤頭,砸向大地就能花香襲人;也似農人的犁鏵,深入泥土就有春華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