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集合15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集合15篇

科學活動教案1

分析: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溼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時經常是在重複着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幹沙河溼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易造型的特性,瞭解沙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

加水後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環節: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紗窗布代替篩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溼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在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溼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關於沙的用途的經驗。

2.介紹沙漏。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養植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操作,發現無縫的蛋寶寶是捏不碎的科學道理。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蛋寶寶易碎卻捏不碎”的祕密。

3、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個(碗裏有縫和無縫的蛋人手一個,且種類相同,如均爲雞蛋或鴨蛋)

2、木頭積木、不鏽鋼小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種工具(木頭積木、不鏽鋼小勺等),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說說自己是怎樣把雞蛋弄碎的?你覺得把雞蛋敲碎容易嗎?

2、找不同

找找碗裏的蛋有什麼不一樣?

 3、和蛋寶寶比力氣

1)分別用力捏有縫和沒縫的蛋

2)想想哪個蛋破了?爲什麼會破?

 4、經驗分享:

幼兒陳述實驗結果:無縫的蛋寶寶捏不碎。

 活動反思:

教師在選擇敲蛋的工具時,選擇了比較結實的`木頭積木,不鏽鋼的勺子因爲有一條扁平的邊,所以幼兒不需要用很多力氣就能用這些工具把蛋寶寶敲碎。這爲幼兒得出“蛋寶寶很容易碎”的結論提供了前提,接下來,如果碗裏放的蛋大小形狀不一,會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能及時抓住觀察重點在與是否有縫,會影響下一環節的進行,並誤導幼兒的觀察小結。所以,科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環節中各項物品的準備、取用都是很有講究的。

科學活動教案3

爲了讓大班的孩子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初步瞭解鹽,提供了鹽的科學活動教案給老師們借鑑!

活動目標:

1、樂於實驗,樂於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麼你們有什麼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說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隻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裏,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呢?

自來水杯裏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裏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則: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裏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會發生呢?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即使糾正。

3、彙總

師:剛纔你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讓幼兒抒發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從剛纔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爲什麼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海”的介紹。

師:剛纔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裏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麼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爲什麼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看法。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用更多的東西來做實驗,看看每種沉下去的東西需要多少鹽才能浮到水面上來。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領子,而領子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

認識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並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各種漂亮的衣服領子。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領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時穿的衣服和衣服圖片)。

學具:各種領子的衣服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們看看是誰的?(分別講出是誰的)請這位小朋友上來穿穿這些衣服,其餘小朋友仔細觀察,並從觀察中得出結論: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領子。

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僅顏色漂亮,而且它們的領子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是要讓小朋友來認識這些領子的。

教師講解教師分別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如:方領、圓領、尖領、西裝領等,讓幼兒講講是什麼領子?並教給幼兒正確地稱呼這些領子,從而對領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師出示圖片,講講一些不常見的領子名稱,如:燕尾領、青果領、蟹鉗領、駁殼領、中裝領等等,特別讓幼兒認識一種氨綸編織的領子,雖然它與下襬一樣寬窄很難分辨,但是隻要掌握領子短、下襬長就行了。這樣能讓幼兒知道更多的領子種類,加深對領子的印象和認識。

幼兒練習以小組爲單位,相互觀察幼兒穿的衣服各是什麼領子?分別講出名稱。

玩一個小遊戲:以小組爲單位,圍繞桌子邊走邊念兒歌:“找找找,找領子,找出**的領子來。”分別拿出桌上擺放的領子的圖片,這樣鞏固對領子概念的掌握。

鼓勵幼兒設計創造各種自己喜歡的、認爲是最漂亮的領子(在紙上作畫),並講講自己設計的領子叫什麼名字?然後把領子介紹給大家。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的領子,並叫出了它們各種各樣的名稱,今後你們一拿到衣服,雙手一提起領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學會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幹,設計了許多漂亮的領子,你們都是小小設計師。希望你們長大以後爲人們設計出更多更新型的領子,成爲一名大設計師。

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通過想想、猜猜、實驗知道果珍會在水裏溶解,麪粉、油不會在水裏溶解的。

活動準備:

果珍 水 操作紙 勺子 麪粉 記號筆 油 去油漬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果珍和水

1、教師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們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幼兒猜測並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並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幼兒用勺子攪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訴我,它想在水裏跳跳舞,請小朋友用勺子攪拌一下好嗎?)

3、師小結: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裏,變成了橘子水。(教師在操作紙上記錄幼兒操作的結果。)

二、幼兒探索:麪粉和水

1、教師出示麪粉和水。剛纔麪粉看見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們想一想,把麪粉和水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幼兒猜測並做出回答。(教師邊出示操作紙,記錄孩子猜測的結果。)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3、師小結:小朋友你們說麪粉溶解到水裏,變成了白顏色的水,可是丁老師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麪粉放在水裏,水是變白了,而且麪粉也沒有了,可是等我過了一會去看的時候,麪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師在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上打上問號)要不我們等一下去觀察一下好嗎?

三、幼兒探索:油和水

1、請幼兒猜油和水放在一起會怎樣?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實驗:操作方法同上

3、師小結:水和油互不相溶,無論用什麼方法,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師記錄幼兒動手操作的結果。)

4、剛纔我們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現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如果我們的衣服不小心粘上了油,變的髒髒的'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油漬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老師這裏也有許多平時爸爸媽媽不怎麼用到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看PPT)

四、活動延伸

剛纔周老師把我們操作的麪粉和水放到教室裏了,我們一起去看看麪粉到底是沉下去了,還是溶解在水裏了呢?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對身邊的小動物都是跟喜歡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對於它們喜歡的食物還不是完全瞭解,爲讓孩子們了加深對動物食物的瞭解,我特意設計了這樣一個一遊戲爲主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和愛護動物。

2、初步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能主動參與遊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在給“小動物”餵食的同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請你吃青草。

 活動準備

貼有小動物頭飾的小紙盒(小羊、小貓、小兔)和小動物的“食物”(青草、蘿蔔魚)若干。

活動過程

1、兒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麼嗎啊?”(蘿蔔和青菜)“你們還知道其他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嗎?”比如小狗喜歡吃骨頭,小貓喜歡吃魚、、、、、、

2、模仿小動物,學小動物走。出示教具:“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看看它們是誰啊?小兔、小猴子和小貓。小朋友們知道它們是怎樣走路的嗎?請小朋友們來學學好嗎?”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3、給小動物餵食。“家裏來客人了,我們要熱情地招待他們,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拿出來分給它們好嗎?”(拿出小動物的食物)“你們知道它們都喜歡吃什麼嗎?”(小兔喜歡吃蘿蔔、小猴喜歡吃桃,小貓喜歡吃魚)“我們把它們喜歡吃的東西送給它們吃好嗎?等會兒,請小朋友學小動物走到到它們面前說‘XX,XX,我請你吃XX’說完就把它喜歡吃的東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嗎?小朋友們要記住了,你要記住你送食物給誰吃就要學誰走路知道嗎?”先請兩至三個幼兒示範再請全班小朋友來玩給小動物送食物的遊戲。

4、結束。“小動物跟小朋友們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們喜歡吃的,現在他們想回家了,跟他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我的這個活動準備得還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鮮豔,特別是小動物讓幼兒很喜歡,一下子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給小動物“餵食”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也很興奮,可是在餵食過程中卻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孩子們只顧給小動物餵食卻沒有按我的要求說出“XX,XX,我請你吃XX”,這主要是因爲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興奮,有點控制不下了,我應該在第一輪的孩子餵食結束的時候再次強調遊戲規則的。

科學活動教案7

創意來源:

我們幼兒園地處郊區,很多農村拆遷戶遷至鎮上。鎮上的居民多起來,生活垃圾也多起來。一些老人突然無事可做了卻閒不下來,就喜歡收集一些廢品去賣,這樣孩子們就能經常接觸這些廢品,我覺得剛好可以帶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意識。環保是個抽象概念,在生活中利用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我想這是對環保最好的詮釋。另外,我們幼兒園本次研究課題就是環保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就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了這次活動。

教學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的垃圾可分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瞭解常見的有毒垃圾。

2、通過遊戲活動能夠將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

3、體會整潔環境的舒適,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視頻、糖果、各種垃圾物品、綠色笑臉、紅色哭臉、黃色驚慌標記、垃圾簍、場景佈置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到小白兔家玩玩,好嗎?

2、呀!小白兔家怎麼這麼亂啊,我們怎麼幫幫她呢?

(分析:教師佈置場景,帶幼兒去小兔家,把幼兒帶入遊戲環境,引起幼兒興趣。另外,通過發現小兔家的凌亂,孩子們會對後面的整潔更有成就感。)

二、瞭解垃圾可分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1、觀看視頻《哭泣的垃圾》。

2、垃圾爲什麼哭呢?他們的家在哪兒呢?

(分析:視頻中垃圾因爲回錯家而哭泣,哭聲很響,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爲思考提供支撐。)

3、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

你的爺爺奶奶有沒有撿過一些東西回來賣錢啊?

撿過哪些東西?

4、對,這些東西就是可回收的。不能賣錢的就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對可回收不可回收這樣抽象的概念,小班幼兒是不能理解的。可是生活中他們通過爺爺奶奶的行爲了解到有些垃圾是可以賣錢的,用這個事實來理解概念,淺顯易懂。)

三、操作垃圾分類

1、出示綠色笑臉紅色哭臉標記:笑臉代表可回收,哭臉代表不可回收。

(分析:小班孩子對標誌還不能認識,所以我用笑臉哭臉來代替可回收不可回收,孩子感興趣。而且我還利用了顏色的視覺效果來區分,幫助孩子辨認,效果明顯。)

2、幫助小白兔整理屋子,把垃圾分類放進笑臉哭臉垃圾簍。教師巡視。

(分析:整理屋子,其實是垃圾分類的過程。在遊戲中蘊含了教育內容,不知不覺就能完成目標。)

四、發現電池,瞭解有毒垃圾

1、電池放在哪個垃圾簍?

2、出示黃色驚慌臉標誌

把電池放進有毒標誌垃圾簍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有毒垃圾就是電池,所以這裏單獨提出。利用驚慌的表情來直觀表現。黃色,有警告意味。)

五、感受整潔環境的舒適,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1、我們幫小白兔把家整理得這麼幹淨,你們覺得現在小兔家舒服嗎?小白兔回來很開心,請小朋友吃糖呢!

2、在音樂聲中舞蹈吃糖果。

(分析:體會快樂,對小班孩子來說莫過於吃糖。幫助了別人有好吃的',是最直接的快樂體驗。整個活動圍繞垃圾分類展開,滲透了環保理念。孩子們在遊戲中接受了教育,效果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去小兔家做客,幫助收拾屋子這樣的遊戲貫穿,用遊戲的形式來實現教育目的,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體現“活”教育理念。並用幼兒接觸到的事實:能賣錢,不能賣錢來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這樣抽象的概念,淺顯易懂,孩子容易接受。活動前教師的場景佈置,把教室一角圍成小兔家,更能讓孩子投入其中。但在活動過程中,對能賣錢的不能賣錢的垃圾,還應該讓孩子多說,加深印象,這樣操作起來效果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設計背景

尊重,呵護幼兒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着力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爲什麼,多動手,多實驗,多交流的良好行爲習慣以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樂於合作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 瞭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愛護自己的小手。

2 讓幼兒對實驗感興趣,進而逐漸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 通過了解自己的小手,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等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驗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難點: 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活動準備

1 蘋果一個

2 皮球一個

3 椅子一把

4 《幫我學科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把小手舉起來,說說小手能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蘋果放在桌子上,提出問題:小朋友把手背後,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蘋果嗎?(能或者不能)

2、教師針對有的幼兒說能,有的幼兒說不能,進一步引導:“你怎麼知道能?”“你怎麼知道不能?”

3、教師分別請幾名猜想不同的幼兒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實驗,觀察結果。

4、初步結論: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體驗,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5、擴展實驗。鼓勵幼兒嘗試不用小手拍皮球,畫畫,搬椅子,穿鞋等。然後說說不用小手做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說出手的重要性。

三、 教師請幼兒翻到教材第一頁 ,說一說要怎樣愛護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給小手戴上手套。那鋒利的東西要注意安全。)

四、結束。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樣愛護小手了,小手很高興,小朋友來親親自己的小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師:小朋友,教師爲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塊奇妙的鏡片,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纔用兩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現:凹面鏡、凸透鏡的特徵

1師:兩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爲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凹透鏡(幼兒學說)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厚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奇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

2 請幼兒看看這三面鏡子裏看到人是一樣的嗎?爲什麼會不一樣?

3引導幼兒討論:這兩面鏡子和我們剛纔看到的透鏡有什麼不一樣?

4得出結論:這兩面鏡子是工人叔叔們利用凹透鏡、凸透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凹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螃蟹的特徵和運動方式。

2.幼兒敢於探索、樂於表現,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兩隻(一公一雌)、熟螃蟹一隻。

2.大澡盆一個、紙條、吸管、毛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羣朋友。(教師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誰呀?

S:哇!螃蟹!

T:想捉嗎?

S:想。

T:行!去試試吧!

幼兒捉螃蟹,教師觀察並個別指導。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樣捉螃蟹的?捉螃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啓發幼兒根據自己捉的經驗來講述)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吧!

集體交流,小結捉螃蟹的方法。

T:剛纔,你們捉到螃蟹了嗎?是怎麼捉的?

怎樣捉又快又安全?爲什麼?

二、捉捉玩玩,觀察螃蟹的特徵及運動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麼祕密呢?請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並且把發現的.祕密說給好朋友聽。

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說一說自己的發現。(要求幼兒將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師手捉一隻大螃蟹,便於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發現螃蟹身上有兩隻大鉗子。

T:這兩隻大鉗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隻腳。

T:是不是八隻呢?我們來數一數。

S:這是螃蟹的兩隻眼睛。

T:(將另一隻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讓幼兒觀察螃蟹的肚子。)這兩隻螃蟹有什麼不同?(認識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還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現在,請你們用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祕密?

幼兒自選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交流發現。

T:你剛纔發現了什麼祕密?

S:它走路的時候是橫着的。

T:咦,它爲什麼是橫着走路呢?

S:因爲它的膝蓋是往左右兩邊的。

S:它的膝蓋是這樣往外的。(幼兒邊說邊做起來)

T:我們一起來學學螃蟹走路。

師生學螃蟹走路。

S:我發現小螃蟹的鉗子很厲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體,它就張開鉗子夾住不放。

T:它爲什麼要這樣呢?

S:它可能是想保護自己。

S:我發現小螃蟹的眼睛碰到東西就會縮進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會兒就又伸出來。

S:我也發現了。

T:爲什麼會這樣呢?

S:我覺得它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發現有好多螃蟹還會吹泡泡呢!

T:螃蟹怎麼會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們弄它,它可能生氣了。

S:我覺得它們可能是生病了,嘔吐了。

T:到底是爲什麼呢?今天大家回家後,去找找這個答案好嗎?

三、出示兩隻螃蟹,一隻是煮熟的,一隻是活動螃蟹。

T:這兩隻螃蟹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呢?

T:爲什麼煮熟的螃蟹會變成紅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燙吧!

S:我覺得那紅顏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你們回去後,再找找資料,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師生跳螃蟹舞。

活動延伸:

1)將螃蟹放到養殖角,幼兒繼續觀察。

2)在圖書角投放有關螃蟹的圖書、VCD、圖片等,便於幼兒查找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了解紙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

2、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愛惜紙張,變廢爲寶,尊敬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類紙,剪刀、筆、水等

三、活動過程:

(一)各種各樣的紙

1、看一看、摸一摸。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同的紙?(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並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導幼兒發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導幼兒觀察哪種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紙?

(二)水中的紙娃娃(分組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麼紙會吸水?什麼紙不會吸水?爲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張,讓幼兒將各種各樣的.紙張放入水中試一試,看看哪些紙溼了,哪些紙不會溼。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分類,並作記錄。

2、比一比:教師爲幼兒準備同樣大小的各種紙張,讓幼兒將紙分別放入水中,比一比什麼紙吸水快,吸水強?

3、比一比:鼓勵幼兒將紙折成各種各樣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最長?

(三)交流討論,分享同伴的經驗。

引導幼兒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探索紙的用處,交流幼兒已有的經驗。

(四)情景感知體驗理解。

觀看錄象,向幼兒介紹紙的發明者,造紙的過程,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

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紙張?

(五)好玩的紙製體育玩具。

教師提供多種紙製玩具,有紙棒、紙球、報紙等,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探索創新,教師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師引導幼兒合作玩。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特種車

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氣和花草、樹木的特徵,能發現身邊自然景色的變化。

2、樂意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初春的景色,喜愛春天。

活動準備:

1、選擇花草樹木、變化明顯,並有迎春花的地方。

2、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發芽的樹。

3、《幼兒畫冊》(第一冊P28)和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戶外感受春天的天氣。

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鼓勵幼兒表達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感知春天來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樹木怎麼了--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

(1)、帶領幼兒觀察迎春花,通過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知道春天來了,迎春花最早開放。

(2)、與幼兒邊走邊欣賞春天的花草、樹木,知道春天的花是無顏六色的,小草變綠了,大樹長出了綠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達自己的發現。

(1)、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它藏在哪裏?

(2)、引導幼兒運用恰當的詞彙表達。

(3)、帶幼兒到戶外遊戲。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引導幼兒在戶外觀察、尋找春天。

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釦眼數量),並知道鈕釦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3.能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教具:PPT、動物穿衣服的大圖

2、學具:動物衣服的圖片(上面有一顆釦子圖片)人手一份、不同樣子釦子的可粘貼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鈕釦圖片,講述故事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和鈕釦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隻小老鼠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向他滾過來,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一顆鈕釦。

提問:咦,這是一顆什麼樣子的鈕釦呀?誰能來說一說?(圓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兩個洞眼)

嗯,觀察得真仔細,那這顆釦子會是誰的呢?小老鼠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二、觀察畫面,感知發現鈕釦的顏色、形狀、釦眼數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的顏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見誰?(小狗)那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狗丟的嗎?爲什麼?兩顆鈕釦哪裏不一樣?

小結:小狗的鈕釦的顏色是黃色的,和小老鼠撿到的不一樣,鈕釦不是小狗丟的。

(二)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形狀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見誰了?(小白兔)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白兔丟的嗎?

小結:小白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圓形的,鈕釦不是小白丟的。

(三)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釦眼數量不同。

小老鼠這次見到了誰?(小貓)鈕釦是小貓丟的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小結:小貓的鈕釦顏色、形狀和小老鼠撿到的一樣,可是鈕釦上的洞洞數量不一樣, 小貓的鈕釦有 4 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只有兩個洞洞,鈕釦也不是小貓丟的。

(四)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大小不同。

接下來小老鼠又遇到了誰?(大象和蜜蜂)鈕釦是他們丟的嗎?

小結:大象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們丟的。三、觀察畫面,感知發現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的鈕釦相同。

師:那鈕釦到底是誰丟的呢?小老鼠回到家,發現了什麼?(媽媽衣服上的鈕釦丟了。)你們和小老鼠一起觀察他手上的鈕釦和媽媽身上的鈕釦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一樣?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鈕釦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釦子上的洞洞數量一樣、還有大小也一樣,是媽媽的'鈕釦。

四、操作感知,體驗配對活動的樂趣。

1.師:剛纔我們幫小老鼠找到了丟釦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媽媽可開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鈕釦還沒找到,他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他的朋友找釦子。請你從盤子裏找出一顆正確的鈕釦補上去。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根據需要介入指導。

3.小組或個別幼兒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丟的鈕釦了,你們真棒!老師這裏還有一顆鈕釦,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是哪個小動物丟的吧。

活動總結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繪本故事《一顆鈕釦》的內容簡單有趣,小老鼠找鈕釦的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加上活動中不是直接講述繪本故事,而是將繪本中的動物呈現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觀性和操作性。

繪本中的價值點和數的知識點巧妙銜接,讓故事更好的爲數學 活動服務。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把自己融入到遊戲角色中,在遊戲裏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 驗和理解,通過一顆鈕釦引發幼兒不斷觀察和比較不同動物鈕釦的不同特徵,最後進行匹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指導瓶子和瓶蓋的作用,能選擇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螺紋)選擇適當的瓶子。(重點)

2、嘗試擰緊瓶蓋,獲得用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的動作。(難點)

【活動準備】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誰啦?巧虎媽媽帶着巧虎要去旅遊了,準備了好多的東西放在瓶子裏,可是不小心瓶蓋都沒有了,這下怎麼辦?沒有了瓶蓋,瓶子好用嗎?爲什麼?

2、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瓶蓋,東西會掉,不衛生,不方便)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選擇瓶蓋。

1、我們一起來幫幫巧虎媽媽吧,幫她的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2、幼兒操作完交給巧虎媽媽檢查是否正確

3、提問:怎麼爲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呢?爲什麼這個瓶蓋剛好蓋在這個瓶子上呢?(找一個沒有配對成功的,你的瓶子爲什麼沒有找到好朋友蓋子呢?再試試,這個可以嗎?爲什麼不行呢?

師小結:瓶子和瓶蓋正好是一樣大小的。

三、幼兒嘗試擰、蓋的的方法去蓋瓶蓋。

1、師:我們換種方法,把瓶蓋蓋緊瓶子。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2、幼兒操作。(請一位該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蓋住了嗎?怎麼用小手把它蓋住的?)

3、提問:你們發現瓶蓋與瓶口之間的額小祕密嗎?裏面一圈圈的是螺紋,有螺紋的要用擰。

4、請一位蓋的小朋友。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那你是怎麼蓋上的?沒有螺紋的瓶子不用擰的方法,用蓋。

四、遊戲:送回家

現在小朋友們幫巧虎媽媽的瓶子都找到了瓶蓋,我們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巧虎媽媽謝謝各位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師引題還是較爲成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當幼兒回答瓶蓋的有些作用後,教師的引導性不夠,還是較爲直接的告訴幼兒瓶蓋的其他作用,而且在這一環節師小結也不夠科學、到位,體現不出科學的嚴謹性。在第二環節幼兒自動操作的時候,場面混亂,當教師拋出問題的時候,只有部分幼兒在進行參與,個別幼兒已經開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師能在這裏巧妙的說句話或者在設個環節,將幼兒的注意力在拉回來,效果也許會好些。在第三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個別幼兒回答了蓋緊瓶蓋的方法,教師也做了一定的小結。之後應該再請幼兒試一試,加強幼兒掌握蓋緊瓶蓋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送回瓶子寶寶的時候,應該講清楚內容,交代清楚該怎麼送回,秩序也會更好些,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送回家,結果幼兒就全部亂糟糟的往籮筐裏亂放。

科學活動教案15

設教案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旁邊的社區有個大型的玩沙池,孩子們在平時的聊天中對於玩過沙子的事,總是津津樂道,說明孩子對沙有着濃厚的興趣,於是我便抓住這一幼兒感興趣的課題,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動。意在讓幼兒在玩沙的過程中瞭解沙的特性,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探索,發現沙的許多有趣的現象和變化,同時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合作的溫馨,並且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樂,體驗同伴合作、分享的快樂。

3、正確認識沙子的作用與危害,初步樹立正確的環保觀。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桌布、溼巾、玩沙大盆、篩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鏟、小桶、裝水的瓶子等;各種小玩具。

3、實驗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徑的管子。

4、製作沙畫的材料:繪有環保圖案的底板、膠水、彩色沙子等。

5、攝像機、電腦、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沙灘的圖片,引出沙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ppt中的沙灘圖片,幫助孩子回憶自己對沙子的瞭解。

二、分5組操作,提升孩子對沙子特性的瞭解:

1、感知沙子“細小”特性:用篩子分離芝麻和細沙。

2、感知幹沙“輕”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乾沙與溼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感知沙子“不溶於水”的特性:把細沙倒入透明杯中,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感受幹沙鬆軟的特點:通過用手在幹沙和溼沙中扒開沙子找玩具,用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充分感受幹沙的鬆軟。

5、感知沙子“會流動”的特性:讓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過錄像進一步提升與瞭解沙子的特性

把孩子們現場的操作進行實地拍攝,孩子操作結束後根據孩子的講述,老師把每組操作的錄像進行播放,把本組孩子沒發現的變化與特性,大家進行補充講述。教師進行補充提問,如:1、幹沙被打入水後顏色有什麼變化?

2、在水中攪拌,水的顏色有什麼變化?水中能看到什麼?說明了什麼?

四、孩子們再次操作(互相流動與交換),進一步證實與感知沙子的各種特性。互相交流並用溼巾擦手。

五、瞭解沙子的作用:

討論並講述:你知道沙子有什麼用嗎?

根據孩子們的講述,我點出幾大類的ppt。沙畫、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種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烏龜喜歡在沙子裏等。分體育類、藝術類、實用類等幾大類有代表性的圖片。

六、瞭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樹立正確的環保觀。

出示北方被沙塵暴侵害的圖片、泥石流、沙漠等圖片。提問:

1、沙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如果過分多的話,會怎麼樣呢?

通過ppt,讓幼兒瞭解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人類帶來的危害。

2、那我們該怎樣阻止沙子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呢?通過看ppt,懂得植樹造林的作用,增強環保意識。

七、我們一起呼籲,一起保護環境:分組合作沙畫,每組完成一副關於環保的沙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