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4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選14篇)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

電影《長安三萬裏》宣傳力度挺大的,心裏早早就種了草。進電影院前看了簡介和預告片,知道里面“含詩量”極高。也因爲這個緣故,大批帶孩子進電影院的家長,多少帶點功利性,借暑期看電影的契機,希望孩子多瞭解一些關於盛唐、關於唐詩、關於詩人的背景知識,增加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但是影片帶來的感受遠遠超過了預期,影片中的角色,特別是高適和李白之間的友情和他們的人生困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暖,我甚至覺得這是一部拍給中年人的電影,很多人生愁苦的情緒小朋友們不一定能體會。

李白是我喜愛的詩人,誰能用一句詩就描繪一個生動和鮮活的長安呢,只有李白能做到。人們常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然而編劇卻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置身於困境當中,並在安史之亂之中達到了極點,李白因爲參加永王的幕府而獲罪,差一點就丟了性命,最終高適還是救了他。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場景,就是當夕陽照着梁園的殘壁上,中年的李白伸手擋住落日的餘暉,哀嘆道,人間的路我是走不下去了,於是決定去道士,但是當道士也不輕鬆,硬是在儀式上曬虛脫了。真是讓人心酸!電影把天才李白的中年無力感表達到了極致,讓我們這些俗人觀影的時候真想大吼一聲,詩仙不是這樣的!

瀟灑的李白人人都熟悉,他的個性在人們心中已經定了型。憨憨的高適則是編劇有意而爲之,和李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天才的李白都不能在盛唐實現自己的理想,那麼誰可以?所以高適的笨拙和堅持纔是電影謳歌的對象,通過揚“高”貶“李”,電影其實表達了努力的力量要遠勝於天才的主題。

心中憤懣不平,可是這部電影的主基調就是這樣了。其實細節更能打動我。李白的一首《將進酒》將動畫片的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詩人乘鶴而飛,神遊天際,特別有意境。詩歌朗誦也特別有力,聲聲入耳,餘音淼淼,出了影院後依然迴響不絕。高李最後分別前的一場相撲,高適兩鬢的白髮和李白的大肚腩給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李白對高適說,“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句詩我是照着你的樣子寫的,這是我的淚點。

電影笑點也不少。雖然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李白,而且電影都是編的小說情節,不用拘泥於新舊唐書的記載,但是電影裏李白過於歡脫了,跳上跳下的像孫大聖。小杜甫挺可愛的,讓小朋友們有親近感。我們印象中的`杜甫都是老者的形象,“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可是他也有歡樂的童年啊。崔十二比武之後,顯現女子身份之長髮飄飄,顯示了科班編劇刻在骨子裏的基本程式。當李白的酒杯裏出現一輪明月,每個人都以爲是“舉杯邀明月”,結果卻是“牀前明月光”,全場被秒,一片唏噓聲。

影片生動地再現了的盛唐氣象。片中的服飾、建築、禮儀,都嚴格參照了唐朝的制式,場景設計也極具宏大的氣象,從壯麗的黃鶴樓到熙攘的街市,從巍峨的山川到恬靜的梁園,每一幀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伴隨着悠揚的古樂,觀衆彷彿置身於那個輝煌的大唐,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動畫特有的表現力也向我們展示了長安城的一個個符號,鮮衣、肥馬、美人、胡姬酒肆、一百零八坊、大明宮丹鳳門、豪華曲江宴。這個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磁場,人們在這裏追求人生的理想,實現人生的抱負。

最後,我要給這部電影一個極高的評價,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值得每一個熱愛歷史和詩歌的人去觀看。我相信,當你觀看這部電影時,你也會被它所感染,被它所感動。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2

以史爲鏡,可以明興亡。《長安三萬裏》無疑將大唐開元盛世巔峯至衰敗落魄的安史之亂,似卷軸一般鋪展開來。

高適想必大家都很瞭解,那一首“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聞名天下。這部電影以高適的行蹤爲線索,展現出一張生動的長安畫卷。

誰曾想到高適,原來也只不過是一個說話口吃,學習能力差的笨小孩。他練成高家槍,只是爲了上陣殺敵,而不是成爲達官貴人們的表演,於是高適遇見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李白,李白仗劍走天涯,瀟灑豁達,高適與李白以詩爲交,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高適沉穩,李白灑脫,他們相互感染,相互影響,雖然性格不和,但他們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指劍長安,最後高適成爲了三鎮節度使,而李白卻因投靠了永王而被關進大牢。

這部電影展現出兩種不同的人。高適,沉穩莊重、武藝高強,老年得志;李白才華橫溢、豁達灑脫、放蕩不羈,在時代的潮流中被埋沒了。

李白的一生無疑是悽苦的。

作爲商人子,他一生都無法考取功名,只能藉詞行走人間。透過李白的人生,我看到了大唐繁華虛僞的面具下,掩藏着的不平等與不公正。

年輕的李白雖然樂善好施、廣交朋友,卻未能盡到自己應盡的孝,甚至連父親死了都未能見最後一面。他的兄弟也將他趕走,他失去了最愛他的人,也一下子變成了窮困潦倒的人。

他整日醉酒不歸,我想李白並不是嗜酒的,他是想借酒消愁,但無奈愁更愁。那份豁達灑脫,只是他用來掩飾內心痛苦與憤懣的面具罷了。大唐皇帝向來以廣招賢才著稱,但李白的光輝閃閃發亮,他們卻視而不見,甚至避之而不及,這難道不可笑嗎?

最終,李白看破紅塵,皈依道教。仰天長嘆命如何,不抵帝王紙書間。一首《將進酒》,將觀衆的情緒拉入高潮。

一個疲憊的中年人在美酒與友人的浸潤下,暫時忘記凡塵,彷彿回到幾十年前那個揮斥方遒,與大鵬同飛一般的少年郎。“將進酒,杯莫停”是他放蕩不羈的寫照。“與爾同銷萬古愁”更是他嘆出了人生的無奈。萬里長河是那樣的偉大,而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微弱,這是一種多麼驚心動魄巨人時的悲傷!

當年那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李白變成了已經飛不動的年老的大鵬,當年的豪放不羈如今卻變成了痛苦掙扎。

但這悲傷卻不悲觀。此時李白已年近花甲,他認爲當此天下大亂之際,正是壯士立功之秋,於是他入永王幕府。只是這個天才詩人在政治上卻太過天真了,他對永王的野心毫無察覺,對自己的行爲也毫無反省。後來太子即位稱帝,安史之亂還未完全平復,皇家兄弟先打起來,結果永王戰敗,李白淪爲朝廷的'囚犯做監獄遭流放,甚至幾乎被殺頭。

縱觀李白的一生,其實是代表了許多人,年輕時立下的豪言壯語,卻因生活所迫,被歲月磨平棱角,剩下的只有光滑的鵝卵石。他們在社會上滾摸爬打,卻處處被排擠,處處被針對,因爲家庭出身條件不好,處處被刁難,被侮辱,這部電影道出了多少人內心的心酸。

走出影院,心潮翻滾。李白的悲歌似乎還在耳畔,高適的真情也在心間。如果長安是理想,那麼三萬裏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有的人窮盡一生去追趕長安,有的人則意識到去長安的路並不是自己的征途,於是放棄了,但詩在,書在,長安就一直在。

我們要一直保持一顆從容之心,對生活充滿無限熱情。長安三萬裏,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達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長安!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3

《長安三萬裏》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動畫片,它以長安城爲背景,展現了唐朝盛世的輝煌和長安城的繁榮。這部動畫片不僅以美麗的畫面和精彩的劇情吸引了觀衆,更通過深入的情節和細膩的表演,讓觀衆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首先,我被《長安三萬裏》的畫面所驚豔到。動畫片採用了精美細膩的畫風,每個場景都彷彿一幅唯美的畫作。無論是長安城的宏偉建築,還是宮廷的華麗宴會,都令人讚歎不已。動畫片還充分展現了長安城的繁忙與熱鬧,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市場上商販喧鬧動人。這些畫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觀衆彷彿穿越時空,親臨唐朝的盛世之中。

其次,劇情的設置非常豐富多樣。《長安三萬裏》以主角李白的成長爲線索,將唐朝歷史上許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融入到故事中。從李白考取功名到李白的詩作得到賞識,再到他與杜甫、王之渙等著名詩人的交流與競爭,劇情一直緊張而扣人心絃。動畫片還通過李白的視角,展現了唐朝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這樣的設置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還讓觀衆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再次,動畫片中每個角色的創作都非常出色。無論是李白的激情四溢,還是杜甫的憂國憂民,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動畫片通過細膩的表演,讓觀衆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尤其是李白的表演更是引人注目,他完美地演繹了李白的豪放不羈和痛苦掙扎,令觀衆爲之動容。

最後,動畫片通過精心設計的音效和配樂,進一步增強了觀影的體驗。動畫片中的音效逼真動人,使得觀衆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畫面中的聲音,進一步融入到故事中。而配樂則巧妙地爲劇情的.發展營造了氛圍,使得觀衆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總之,《長安三萬裏》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動畫片。它通過精美的畫面、豐富的劇情、出色的表演以及精心設計的音效和配樂,向觀衆展現了唐朝的盛世和長安城的繁榮。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故事的展開,讓觀衆對唐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這部動畫片不僅是一部具有欣賞性的藝術作品,更是一扇瞭解歷史的窗口。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4

看完《長安三萬裏》,我仍然被其故事內容和精美的畫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適棄守雲山城爲開端,通過老年高適對李白的回憶,壯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適、李白、杜甫等詩人們的深厚情誼緩緩出現在觀衆面前,最後畫面一轉,演出高適利用計謀巧妙奪回雲山城的故事。

整個故事體現出了詩人們的豪情壯志以及唐詩流轉千年的經典魅力,通過對高適一生經歷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適是個什麼樣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詩人的`層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邊塞詩人中的“邊塞”的重量。他胸懷國家,抱負遠大,一生都在追求保衛國家的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有爲國貢獻的理想,並不懈努力。萬萬不可玩物喪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5

起初聽說是一部動漫片,誤以爲那是小孩子看的,差點還錯過了。當我含淚從電影院的座位上站起,朋友驚訝於我的情緒。我說,是因爲震撼,也是因爲盛唐的精神。

這部影片無疑是追光公司所打造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創意、大製作和大手筆。我甚至覺得,幸好影片採取了現代動漫製作的獨特方式,才能如此最大限度地還原出李白、高適等大唐人物的精神寫意性,才能如此最大可能地凸顯出大開大合的大唐審美,纔會如此最大程度地綻放出那個時代的精神詩意,才能如此在歷史存在與藝術想象之間打開“三萬裏”心靈對話的通衢,才能如此照亮那幽微的人性與宏闊的時代。

大唐是一段恢弘的歷史書寫,一個爲後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影像、聲音與氣息,而今大多存留於平仄起伏的詩行裏。是的,詩人是大唐的代言者,他們的歌哭就是那個時代的歌哭。

然而,編劇並沒有陷入浩如煙海的詩句之中不能自拔,也沒有糾纏於歷史書寫的線索與框架中不能跳脫,而是別出心裁、獨闢蹊徑,他掠其形而寫其神,從大唐精神的凸顯出發,以李白與高適的至交深情爲線索,不斷重回歷史現場,聚焦特定時空和人物細節。如是,他巧妙地將人們業已熟知的大唐標籤、大唐碎片以及從唐朝的詩或詩的唐朝那裏獲取的浮光掠影,全然喚醒,又豁然打通。就觀衆來說,與其說我們感動於李白與高適的情誼,莫如說感動於那個時代精神的飽滿和強旺。電影正是憑藉那些誇張、變形、唯美的動漫方式,酣暢淋漓地再現出早已消失遙深卻又分明還在我們心底的盛唐精神。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王昌齡、常建;哥舒翰、郭子儀;玉真公主、吳道子、岺夫子、丹丘生……詩人與將軍、文韜與武略,江南與塞北,紅塵與仙道,一個個都從他們共同的時代走來,恍如風雲際會。

每個人都挾帶着那個時代的精神基因。

每個人物,都熟悉而陌生。而編劇以一語傳神、大道至簡的功力,以浮雕般的藝術細節,再現出他們各自的態度與風神。

儘管人物塑造存在着主次詳略的不同,但所有人物所透露的精神卻有共同的指向,那就生命意志的奔放、青春勃發的率性,有各美其美個性張揚。

那是兼容幷蓄的時代大美。

在動漫渲染的佈景下,我們感動於暮春揚州的.煙花,感慨於邊塞白雪的凜冽,感嘆於詩酒明月的千秋掛懷,知己兄弟的萬里重逢,又感佩那千金一諾、惺惺相惜的詩人至情……

一句話,我們感動於那個充盈着力量和氣勢,大寫着個性與尊嚴,流淌着才華與智慧的盛大時代。

然而,“盛大”在這裏絕不是一個空洞的所指,更不是所謂“正能量”。藝術的可貴在於,“盛大”不只是繁華,而是繁華與它背後的蒼涼。因此,電影裏始終存在着盛大時代下生命的不堪與隱痛。無論是科舉失敗,還是功業未成,抑或是人生虛幻、意義危機,它們都在傳遞出強大而動人心絃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多樣與時代的真實。

得道與建功,享樂與價值,人生進取與生命逍遙,少年與垂暮,始終呈現着巨大的生命張力。

這,纔是讓我們看清生命本然,又叫我們潸然落淚的藝術張力。

我的腦海裏印着揚州的落英、流水、小舟與春夜的歌舞,印着胡姬酒店一夜狂歡,印着李白於月下的《將進酒》及詩意的魔幻造境,印着裴十二的劍法、高適的槍法、張旭的癲狂、吳道子的高喊狂呼……那都是曾活在人間真正的“人”的聲息,那是真實的心靈,可以穿過千百年朝我們奔赴而來的“人”的消息。

人與時代,永遠都悲欣交集。我想,值此後疫情時代,大唐的時代精神帶來的或許不只是集體的療愈,更是對一種精神盛大的祈願吧。

活在人間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是活成一個“人”,如李白,如高適,如大唐三萬裏。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6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隻展翅而起的大鵬,彷彿象徵了那大唐雖經亂而不變,雖勢衰而不改的昂揚氣象。今日觀電影《長安三萬裏》,雖評論兩極分化,其中有些許史實仍值得考量,但依我所見,這是一部極符合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的影片。

電影由一場戰爭貫穿始終,一場決定大唐王朝命運的戰爭。唐肅宗年間,大唐爲平定安史之亂,引狼入室,大開國門引吐蕃軍入中原。戰亂平定後,吐蕃恃戰功而驕,而連年戰亂後的唐王朝亦無力再抵擋這支虎狼之師。一時間,吐蕃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而影片的背景,便是邊關的一場生死之戰。

影片分雙線進行,一線即爲解長安之圍,另一線則是以高適的一生爲視角串起的李高二人相識相交的故事。

雖說此片全程以高適的視角記述,但李白作爲線索人物亦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從年少時相識,到李白揚州得意,高適長安折戟;再到高適還鄉,李白失意,高適從軍;再到李白長安成爲翰林,高適辭去軍中事務歸鄉;直到最後李白誤投永王,兵敗被俘,高適隱忍十載,終成大器。整部電影都彷彿在說明一個道理,年少輕狂者,終爲紅塵浮名所困,一生沉浮,難行遠路,唯有隱忍不發者,積澱終身方有一飛沖天,成就不世功之方。

在我看來,此片從頭至尾除了有幾分貶低李白的形象,認爲其就是一個整天沉浸在自己幻想之中的酒鬼之外,在其真正的精神內核中,還是極爲推崇李白深刻思想的。若用哲學的方式來理解,全片的.內容其實都是相撲運動中“以虛御實”思想由理性具體到理性抽象的過程。

在影片的前半段,李白教給高適的僅僅是一種相撲技巧,以假動作騙過他人,以虛力巧解蠻力,是一種類似四兩拔千斤的方法。但在影片的最後才揭露出,這早已不再是簡單的單對單的技法,而是足以運用到軍事上改變整場戰爭的運籌帷幄之法。從一開始的棄城而走,到誘敵深入的按兵不動,再到雪夜行軍的百里奔襲,最後決勝千里的奇兵支援。這些計策不僅騙過了所有觀衆,令無數前期看似無用的準備最後一線串聯,甚至騙過了高適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將那一致命的實招藏在無數後手與虛招中,與最後一舉功成。

影片除了其中的精神內核與其講述的道理富含中國優秀傳統思想外,其中人物與場景也處處可見傳統色彩。從人物上身偏長,而腿部短粗的形象上看,與唐朝流行的陶俑如出一轍。而憨態可掬的馬匹身上也可看出唐三彩的影子。而其服飾與妝容更是可見歷史功底,桃花妝,金鈿,折花妝等可看出用心良苦。而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是貫穿其中的詩詞,雖然有一些有牽強附會之嫌,但每一句都用得恰到好處,令人彷彿通過詩詞,看到了千年前的那個盛世大唐。

總之,這是一部兼具教育意義與中國傳統之美的電影,老少皆宜,值得全家共賞。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7

7月8日,《長安三萬裏》電影上映了,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爲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風采,想看看是怎麼樣的李白才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詞曲。

電影主要是講高適回憶他跟李白的種種往事,性格迥異的高適和李白從青年時偶然相識,之後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詩人有很多,如王維、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等等。

影片的接近尾聲的時候主要是講高適借用李白教他“相撲”時候的戰術,以假亂真誘騙吐蕃大軍,來了個“甕中捉鱉”,最後吐蕃大軍全軍覆滅,守住了長安。高適卻沒有貪戀權貴,把戰功讓給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將軍。這種高風亮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白的性格屬於那種瀟灑不羈的,我很羨慕他的才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出優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詩有很多,比如《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將進酒》裏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以後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詩,認真仔細的體會每首詩的意思,多多瞭解詩人當時寫詩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能寫出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8

期待好久的電影《長安三萬裏》,一部動畫開啓長安盛世。

“詩歌”在這部電影裏如影隨形,你會看見很多詩人,聽見很多詩句,那些刻在我們DNA裏的詩歌記憶會被喚醒,你會忍不住跟着吟誦出來,還會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那曾盛極一時的長安,那些個性迥異的詩人們,出現在畫面中時,感覺放佛有一道光貫穿過去與現在,它帶着我們去看看這些活在語文書裏的老朋友們的百態人生。

電影裏也爲我們展現獨屬於唐朝的浪漫與悲壯。

李白的浪漫是歷盡千帆,仍在處處碰壁的人生中找回了那個幼稚而恣意的自己。仰天大笑吟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句子時,他彷彿還是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堅信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少年郎。

高適的浪漫是在歌舞昇平中,衆人皆醉他獨醒,守住了最初立志成就功業的夢想,也把半生堅守在了風雪蒼茫的塞外千山。當我們看到滿頭白髮的高適,跨上戰馬,在險峯和風雪中奮力突圍的畫面後,日後再吟誦起傳唱千年的那些塞外詩,會更有一份感懷吧。

電影前半部分把長安的.歌舞昇平鋪墊的有多肆意,後半部分在戰火中隕落的長安就有多悲壯。歷史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的肩頭都是一座山,和長安一同沉浮的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岑參高適參戰,李白稀裏糊塗的“反叛”,杜甫王維被捕,王昌齡被冤殺……

一個最好的時代落幕了,我們到現在也在懷念那個時候的長安,它俯仰於天地間,用它的繁華與包容納八方來客,盡顯氣度。

那彷彿也是最壞的時代。它讓一身武藝的高適因爲家族沒落就受盡冷眼,半生蹉跎;它讓才華橫溢的李白因是商人之子只能被動的等人賞識舉薦,纔有可能一展青雲,最後只能醉在酒香裏,快意恩仇。

在這部電影裏,有詩人們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更有他們人到中年的鬱郁不得志的落寞,原來我們現在看來如星光般耀眼的詩人們,也曾經歷過如我們一般的掙扎,現實對普通人的捶打不分貴賤,莫名的很有些治癒。

高適是看見苦難還會迎難而上的人,他是唐朝詩人裏政治成就最高的,他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李白是看得清苦難,卻一邊掙扎一邊逃避,無數次重整旗鼓,無數次被現實打敗,只能醉在酒裏和路上。他一直在路上,卻又好像一直沒找準方向,最終差點賠上性命,但李白同樣值得敬重。

人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被條框束縛,不被周圍的眼光定義。

好在,盛世長安落幕了,萬千首詩歌留下了,而那些用心在詩句中沾染人生的詩人們,也把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留在了書頁裏。這纔有了千年後,我們看電影時的熟悉與感懷,他們早已成爲了歷史,他們也是我們每天吟誦在嘴邊的老朋友。

有點遺憾的是杜甫,他出場時還是孩童,天真爛漫,安史之亂後,電影裏對杜甫的着墨不多,但我們知道,此時的他正守着他的草廬,經歷着“風捲茅草,褥溼難眠”的人間疾苦,同時他還把一腔對人世的關懷與悲憫留在了詩歌裏,希望將來有一部此類老少皆宜的電影,講講我們的杜甫,講講他“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家國情懷。

也許今晚我們一起看電影的三個小時,也在哥哥和弟弟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種子,在某一天,遇到某句詩,他們會願意跟着詩人和詩句走得更深一點更遠一點。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9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每當我讀到這些快炙人口的詩句時,不禁對這些唐代詩人產生無限的敬佩。於是,我和爸爸走進了電影院,觀看《長安三萬裏》。

這個故事是由高適的記憶講述而來的。高適出生於滄州渤海(今河北景縣),其祖父是唐朝名將高侃。年輕時家道中落,二十歲的他,便遠離家鄉,闖蕩京城。彼時就已寫下“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的詩句。

而在去長安的路上,他與才華橫溢,興趣相投的李白相遇,成爲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他們不久後就離別了,因爲高適要去長安,而李白要去揚州,他們還約定一年後在揚州再見。高適在長安想投奔權貴,卻屢次碰壁,流離失所。於是高適寫下“未知肝膽向誰是,今人卻憶平原君”。懷才不遇的他來到揚州,李白帶他認識了王昌齡、杜甫、孟浩然、張旭等一衆才子名士......他們都雖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李白終於厭倦了這種生活,踏上尋仙問道之路。

高適轉身躍馬而上,奔向塞北,準備奮勇殺敵,報效國家。經過幾年艱苦的戍邊生活後,他也終於明白了:“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他帶着遺憾離開了軍營,回到了舊時宋城商丘,在此繼續勤學苦練,等待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經過二十餘載,高適經人推薦入仕,任封丘縣尉。而他卻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選擇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當了掌書記。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潼關,哥舒翰兵敗被俘,高適奮力殺出重圍,追隨西逃的`唐玄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高適不遠萬里來尋,使唐玄宗十分感動,即提拔他爲諫議大夫,隨駕同往成都。從此高適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節節向上。最後,他被封爲渤海縣侯,成爲了唯一憑軍功封侯的詩人。

縱觀高適的一生,從一介布衣書生到拜相封侯,他是大唐詩人中的唯一一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樹立堅定的目標,並努力爲之奮鬥,縱然暫時的落魄,也要保持初心,勇於挑戰坎坷的命運,做一個自信、積極進取的人。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0

在看《長安三萬裏》之前,我特意讓自己放空,沒有看任何劇情簡介和評論,只知道這是一部追光製作的關於“長安”的電影,這種感覺很棒,因爲沒有先入爲主的概念困擾我,當大幕徐徐拉開,等待我的都是驚喜。原來,這是一部講述我國大詩人李白的動畫片,片中還有各種我童年時候耳熟能詳的名字,杜甫、王維、王昌齡、孟浩然、崔顥,還有那個雖然讀得不多,但卻和李白很要好的高適。電影浪漫、豪情壯志、氣勢滂沱,整整168分鐘的大唐盛世,而唐代由盛轉衰的過程,是從一場安史之亂開始的。通過李白和高適的曠世友誼,牽扯出那個時代的風雲詭祕,當一切化爲塵煙,能留下來的,只有文字,只有詩。

“寫詩”,是那個時代人人都會的事。大家以詩會友,以詩代信,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的年代,人們的聯絡唯有文字。所以在片中,李白和高適動不動就許下一個十年之約,在這十年中,可能完全沒有聯絡,等到需要彼此相見的時候,就徒步、騎馬前往,其中的歲月,見字如面,讀詩如見人。在古代,等級階級還是非常嚴苛的,比如官宦子女會有更多的機會、資源,而商人之子就屬於下民,連投考功名的資格都沒有,但是唐代還是屬於比較開放的年代,當權者並沒有剝奪大家寫詩的權利,如果你有才華,詩寫得好,廣爲流傳,馬上就可以出名,而這樣的名氣也可以帶來有權之人的賞識。李白,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別名李十二,號稱“詩仙”。那首“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靜夜思》就算過多少年都不會忘的,一是因爲他簡單易懂,二是因爲李白只用短短的五言絕句就描寫出了一個旅居在外的孤獨的人思念家鄉的情感。我想,真正的`大師就是這樣,他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對應的情感共鳴,而李白正是這樣一個大師。

電影用李白和高適的關係作爲引子,描寫了初唐、大唐和中唐三個時期的文人墨客以及政治風雲。私認爲,編劇創造的這個結構很妙,因爲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都不可能脫離那個時代而存在,任何一點風波都可能引起不小的動盪。李白和高適年齡相仿,相識於青年時期,兩人都空有一身本領卻毫無施展的地方,正可謂是報國無門,無人賞識。究其原因,都是因爲兩人的家世都不算顯貴。李白雖然挺有錢,但無奈只是商人之後,高適,雖然祖上有點名望,卻因爲家道中落,早就不受人待見。李白是個大才子,希望通過行卷來取得功名,而高適,從小都不喜歡讀書,好在習得一身好槍法,一心只想從軍。兩個空有豪情壯志的青年一見如故,就這樣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1

從放映到現在,《長安三萬裏》收穫的都是叫好聲,週末我也走進影院,看了這部近三個小時的動畫片。影片中美輪美奐的動畫製作,把盛唐氣象呈現得淋漓盡致。《長安三萬裏》的長安,還原盛唐的氣象,它有紙醉金迷也有明月高懸;在一衆頂流天團的熠熠生輝中,有繁盛之貌也有奢靡之容;有李白的浪漫張狂,有高適的鎩羽而歸,有鮮衣怒馬、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也有壯志未酬、事與願違的黯然神傷,令人歡喜令人愁的長安,有人趨之若鶩,有人望而卻步。

影片最惹人喜愛的是小時候的杜甫,原來他可以如此可愛、靈動,特別是掉了門牙的樣子太古靈精怪了,小杜甫的出現對人們的認知是一個顛覆,在我已經固化的印象中,杜甫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淒涼,“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無奈,他既憂國憂民又窮困潦倒,總之他的一生要不是在顛沛流離之中,就是一副苦哈哈的樣子,站在破碎的山河面前憂心忡忡、鬱郁不得志。

因爲電影的原因,重新去查看杜甫的成長曆程,其實杜甫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他的童年非常幸福,小杜甫淘氣、活潑好動,據說他“一日上樹能千回”,估計摘果子、掏鳥蛋的事沒少幹,他的生活很豐富多彩,影片中能看到他出入的地方是岐王的府宅,所遇都是達官貴人,文人巨擘,所見的每一個人都是當時文壇的頂流、朝中的貴胄,這從他那首《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就可以看出,無論是當時的天王巨星李龜年,還是皇帝的寵臣崔九,都是他的老相識。

只是經過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盛世已經成爲傳奇,而經過那個繁華時代的人,面對人是物非、滿目瘡痍的現實,剩下的只有對繁華盛世的回憶和不甘,於是就有那麼多的惆悵和悲苦,畢竟活在繁華之中和對繁華的追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李白最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曾經有多繁盛,現在就有多幻滅!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高適,由他引出李白,再讓大唐的各路大咖閃亮登場,李白和高適曾經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他們一起見證了長安最華麗的模樣、人生最歡愉的時刻,長安也見證他們從一見如故到形同陌路的唏噓。其實我覺得高適和李白本來就不是一路人,李白隨性、不羈、豪邁,高適永遠是一本正經和循規蹈矩,李白像一個調皮搗蛋的憤青,高適則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有志青年,時時懂得“克己復禮”,所以他們能在一起也只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的交匯,隨着各自身份、地位的不同,走着走着就散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性格決定命運!也許因爲他們性格差異才造就了他們後來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有些記載說李白犯事後高適當李白是陌路人,馬上拉黑了他。其實作爲平叛的將領高適,看他一路走來的努力和付出,也能理解吧,畢竟李白犯的是謀反大罪,一碰就是誅幾族的酷刑,高適終其一生都是爲了光宗耀祖,他通過自己幾十年的勤奮努力、韜光養晦,再經過出生入死的征戰才換來當時的功名地位,所以站在人性的`角度,人們應該放過對高適的道德審判。

不過,電影有一個情節,當時李白和高適爲了救郭子儀,他隻身奔赴哥舒翰營中求助,使郭子儀得救,也因爲這一緣起,他和哥舒翰有了交集,成爲他日後夢想的起點。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傳遞一個真理:利他即利己,幫助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所以作爲曾經的當事人——高適,我寧願相信他有用比較隱蔽的辦法幫過李白,要不李白也不會還沒到流放地就接到特赦令,是他能“白刺白帝彩雲”。再退一步講,就算是郭子儀救他,那郭子儀之所以能建功立業有能力救他,也是有高適曾經的救助。

對這部動畫片,鋪天蓋地都是追捧之聲,所以我對電影的心裏預期很高,可當我從電影院出來,我還是在雞蛋裏挑骨頭。

首先我不太能接受故事展開的方式,在你死我活的戰場、前線,那位程公公不是因爲什麼重要的事情去找高適,僅僅是爲了瞭解李白,還有兩個人在內有胡兵的燒殺搶掠,外有叛軍的步步緊逼,再怎麼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的將領也做不到和一個人坐在帳中閒談吧!

還有一個遺憾是:享名盛唐的王維,在影片中只是匆匆露了兩面,連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給,《長安三萬裏》的王維,單薄且寂寞。另外,被譽爲長安周杰倫的天王巨星李龜年,在片中好醜啊!

電影近三個小時,把盛唐的光景最大限度地勾勒出來,也許是可歌可頌可褒可揚的人物和場景實在太多了,所以有點顧此失彼,不過相信他們也已經盡全力了,感嘆主創團隊淵博的學識背景和無畏的勇氣,盛唐,從繁華到幻滅,咫尺天涯,也許他們要傳遞的是:大唐有你們真的了不起!因爲只要詩在,黃鶴樓就在,只要詩在,長安就會在!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2

電影《長安三萬裏》宣傳力度挺大的,心裏早早就種了草。進電影院前看了簡介和預告片,知道里面“含詩量”極高。也因爲這個緣故,大批帶孩子進電影院的家長,多少帶點功利性,借暑期看電影的契機,希望孩子多瞭解一些關於盛唐、關於唐詩、關於詩人的背景知識,增加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但是影片帶來的感受遠遠超過了預期,影片中的角色,特別是高適和李白之間的友情和他們的人生困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暖,我甚至覺得這是一部拍給中年人的電影,很多人生愁苦的情緒小朋友們不一定能體會。

李白是我喜愛的詩人,誰能用一句詩就描繪一個生動和鮮活的長安呢,只有李白能做到。人們常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然而編劇卻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置身於困境當中,並在安史之亂之中達到了極點,李白因爲參加永王的幕府而獲罪,差一點就丟了性命,最終高適還是救了他。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場景,就是當夕陽照着梁園的殘壁上,中年的李白伸手擋住落日的餘暉,哀嘆道,人間的路我是走不下去了,於是決定去道士,但是當道士也不輕鬆,硬是在儀式上曬虛脫了。真是讓人心酸!電影把天才李白的中年無力感表達到了極致,讓我們這些俗人觀影的時候真想大吼一聲,詩仙不是這樣的!

瀟灑的李白人人都熟悉,他的個性在人們心中已經定了型。憨憨的高適則是編劇有意而爲之,和李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天才的李白都不能在盛唐實現自己的理想,那麼誰可以?所以高適的笨拙和堅持纔是電影謳歌的對象,通過揚“高”貶“李”,電影其實表達了努力的力量要遠勝於天才的主題。

心中憤懣不平,可是這部電影的主基調就是這樣了。其實細節更能打動我。李白的一首《將進酒》將動畫片的想象力發揮到了極致,詩人乘鶴而飛,神遊天際,特別有意境。詩歌朗誦也特別有力,聲聲入耳,餘音淼淼,出了影院後依然迴響不絕。高李最後分別前的一場相撲,高適兩鬢的白髮和李白的大肚腩給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李白對高適說,“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句詩我是照着你的樣子寫的,這是我的淚點。

電影笑點也不少。雖然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李白,而且電影都是編的小說情節,不用拘泥於新舊唐書的記載,但是電影裏李白過於歡脫了,跳上跳下的像孫大聖。小杜甫挺可愛的,讓小朋友們有親近感。我們印象中的杜甫都是老者的形象,“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可是他也有歡樂的童年啊。崔十二比武之後,顯現女子身份之長髮飄飄,顯示了科班編劇刻在骨子裏的'基本程式。當李白的酒杯裏出現一輪明月,每個人都以爲是“舉杯邀明月”,結果卻是“牀前明月光”,全場被秒,一片唏噓聲。

影片生動地再現了的盛唐氣象。片中的服飾、建築、禮儀,都嚴格參照了唐朝的制式,場景設計也極具宏大的氣象,從壯麗的黃鶴樓到熙攘的街市,從巍峨的山川到恬靜的梁園,每一幀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伴隨着悠揚的古樂,觀衆彷彿置身於那個輝煌的大唐,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動畫特有的表現力也向我們展示了長安城的一個個符號,鮮衣、肥馬、美人、胡姬酒肆、一百零八坊、大明宮丹鳳門、豪華曲江宴。這個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磁場,人們在這裏追求人生的理想,實現人生的抱負。

最後,我要給這部電影一個極高的評價,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值得每一個熱愛歷史和詩歌的人去觀看。我相信,當你觀看這部電影時,你也會被它所感染,被它所感動。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3

長安,一個看到,聽到,讀到都會心顫的詞語。長安,長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個關於長安的故事在這裏展開。

他叫李白,他叫高適,他叫杜甫,他叫王維,他叫王昌齡,他叫孟浩然……一個個家喻戶曉的繁星在盛世相遇,書寫了他們的獨特。

如那李白,謫仙人,天真爛漫者,政治上單純,思想上活躍,生活上不拘小節。他的人生“得意須盡歡”,有錢時揮金如土,落魄了自我開解,再得勢便忘了傷疤,人世間的痛彷彿不會給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灑脫浪漫,在人生的路上東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篇章。

如那李白,謫仙人,天真爛漫者,政治上單純,思想上活躍,生活上不拘小節。他的人生“得意須盡歡”,有錢時揮金如土,落魄了自我開解,再得勢便忘了傷疤,人世間的痛彷彿不會給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灑脫浪漫,在人生的路上東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適,笨拙而真誠,電影真的讓我看到了一個立體別樣的高適,以前我對高適的認知無非是邊塞詩人,寫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些名句。可在電影中,我看到高適的堅持和真誠, 從小笨拙,卻始終懷抱家國,高家的榮耀是他的一大動力,最終他真的做到了,所謂“唐代詩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縣侯,可謂光耀門楣。

電影以詩串起,主線彷彿是講了一部李白傳和高適傳,畫面精彩,古詩回憶殺,尤其是李白誦《將進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絕,駕着白鶴,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與古今聖賢對飲,彷彿真的要“同銷萬古愁”了一般。

電影中不經意出現的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也可見其用意,裴十二身爲得裴家劍法真傳者,卻因是一介女子,報國無門;士農工商的階級差異;世家大族的壟斷與“蘿蔔坑”等等。

“這終南捷徑,卻不爲寒門所開。”

寒門若想跨越階級,必付出超常努力,機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無機遇,可能終其一生都鬱郁,可若是因可能無機遇而不努力,則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機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過奮鬥,終能走出屬於自己的終南大道。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長安是大唐的長安,是世界的長安,更是每一個嚮往長安的之人的長安。長安不僅僅是一個地名,一個城市,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理念的象徵,長安,長長久久,安安寧寧;長安,多麼美麗的字眼,多麼令人嚮往的時空。能夠長安,是每一個現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會的體現之一。惟願長安,惟願大同。

“詩在,書在,長安便在。”

是詩書,是每一個在長安留下的痕跡,塑造了今日之長安,哪怕那個長安已不在現世,可那個長安卻一直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個時代的閃耀,屬於詩的時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販夫走卒,詩從未如此繁榮。那一首首詩篇,讓長安的光芒變得愈發閃耀和永恆。

這部電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對浮誇和流水,但在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裏,拋棄現實的一地雞毛,跟隨古人慢慢地體會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詩,也挺不錯。

畢竟,人活着,總要有點念想,有點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灑脫,也可以在忙碌時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藍天,看看白雲,看看腳邊的草,看看盛開的花,看看每一個可愛而用力生活的鮮活個體。這纔是三萬里長安所帶給我們的慰藉,這纔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長安三萬裏觀後感14

今天看了長安三萬裏,回來路上,一路沉默,腦海裏反覆回想着電影裏的畫面。

電影時長將近三個小時,但相比李白、高適的一生,就是一瞬。

年輕時真好,顏值巔峯、武藝高強、志向高遠,未來可期,毫不荒唐。

可當中年到來時,李白空有一身才華,不被賞識,終日飲酒賦詩,看似瀟灑,實則鬱郁不得志;高適幾經輾轉,也未能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當看着已經滿頭白髮,額頭佈滿皺紋的李白,喝着大酒感嘆:大鵬飛不動了,也不想飛了。我瞬間想到了當下年輕人的呼喊:卷不動了,不想捲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這幾句詩明明說的就是眼前的自己,那個影片開頭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眼裏有光的`少年,現在又是一副什麼模樣?醉生夢死、大腹便便、白髮蒼蒼,這時的李白就像被戳破的氣球,癟了。

當高適以爲李白從此放棄抱負,隱居了卻此生時,再次聽到李白的消息,竟是他做了叛軍的幕僚。當大部分人都在批判李白可笑的政治覺悟時,在我的內心,似乎再次印證了我對李白的歷史畫像:即便如此,他還是那個少年,還是年少時那個高呼“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自信少年,還是那個苦苦尋求伯樂,期待實現政治報復的有志少年…

李白是幸運的,當喊出“輕舟已過萬重山”時,是輕鬆,是解脫,是瀟灑,是那個迷途知返少年的歸來。

你看,那個自信、陽光、灑脫的李白又回來了,他把船槳扔到了江裏,面向太陽照耀的地方正開懷大笑。

歷盡磨難,洗盡纖華, 折騰半生,找回自己。人生哪有彎路,每多走一步都是爲了找到更真實的自己。

最後,一句話共勉吧:此心光明,亦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