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女王》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斷頭女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斷頭女王》讀後感

《斷頭女王》讀後感1

最開始想讀這本書,算是因爲網上挺火的一句話。“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最後,整本書看完了,也沒有找到這句話,以爲只是翻譯版本不同的原因。直到,剛剛搜索了一下,才知道那句話是出自於《斷頭王后》的,而不是《斷頭女王》,一個講的是瑪麗·安托馬內特,一個講的是瑪麗·斯圖亞特。如果說,無知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一知半解也是同樣可怕吧。

如作者所寫,瑪麗斯圖亞特的前半生着墨並不多,而是着重的描寫了她的後半生,也就是最有戲劇性衝突的部分。

瑪麗一開始就作爲蘇格蘭的女王降生了,但是這個身份並沒有多麼幸運。頭頂的既是一頂王冠,但同時別人謀取利益的一個籌碼。法國贏得了幼年瑪麗爭奪戰的勝利,從此瑪麗在法國長大,成爲太子妃,而隨着法國國王的去世,瑪麗成爲了法國的王后,這是她的第二頂王冠。而在另一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登基,但是人們就伊麗莎白是否合法的繼承人產生爭議,而身爲法國王后的瑪麗斯圖亞特也有繼承英國王位的權利,這是她的第三頂王冠,但也是一個悲劇性的王冠。

瑪麗的丈夫,法國的國王,終究沒有敵過疾病去世了。瑪麗回到了他的故土蘇格蘭,與他的臣民們鬥智鬥勇,與另一邊的伊麗莎白虛與委蛇。而後,第一次的陷入了愛情,讓達恩雷成爲了他的丈夫,成爲了蘇格蘭的國王,但好景不長,瑪麗發現他並不是一個理想人選,而是一個毫無主見,搖擺不定的懦弱男人並開始疏遠他。這後來當然也導致了一些列陰謀,包括囚禁女王,女王后期移情別戀而剷除了現任的丈夫。

女王后期愛戀的對象博斯維爾,算是最使瑪麗瘋狂的一個人,以至於瑪麗拋棄了王位,尊嚴,榮耀也要去最求的一個人。這部分的感情描寫,與劇情衝突時非常多的,同時也造就了瑪麗最後的悲劇性結局。

爲下嫁臣子,謀殺丈夫,將臣子推上王位。但過程中有太多過於拙劣的謊言,同時許多大臣早已不滿,矛盾一觸即發,曾經果敢的軍事元帥博斯維爾也只剩下落荒而逃,而女王則成了階下囚。

階下囚的女王還是逃出了蘇格蘭大臣們的控制,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尋求幫助。不過,他萬萬沒想到這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伊麗莎白並沒有遵守她的承諾,爲瑪麗提供幫助,而是換了一個地方將瑪麗囚禁起來了。而後的幾十年瑪麗都在英國度過,直至生命的終結,成爲了歐洲史上第一個被推上斷頭太的女王。

《斷頭女王》讀後感2

她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走上斷頭臺的君主,也是歷代詩人傳記家爭相描繪的對象,她是風華絕代才貌雙全的女王,卻無奈時運不濟讓戲劇性的一生只能以死句讀。

她是蘇格蘭女王瑪利亞斯圖亞特,帶着註定以悲劇收尾的決絕,終生爲愛追逐而癡狂。

每當想起她的勇氣,就不得不爲之動容。與政治沾染的婚姻幾乎從來都不是幸福的。可是她仍然憧憬一個懷抱,愛上一個又一個錯誤的人,經歷生離死別,經歷欺騙和讒言,甚至妄圖與情人長相廝守,聯合謀害親夫。爲了愛她可以不顧一切,化成灰也毫不寒顫。可是這無畏前行的道路卻通向死亡,偷漢暴露後人羣裏此起彼伏的叫囂着燒死這位女王,大臣們迫不及待的叛變,敵人伊麗莎白抑制不住的輕狂。他們聯合起來禁錮並審判瑪利亞,篡奪她頭頂的王冠和王權,可她身體裏流動的是斯圖亞特家族高貴的血液,她那高傲的性格讓體內不屈服的分子擁擠着,擁擠着,最終將她推向了毀滅。

她死了。女王走上斷頭臺階的那一刻,我彷彿又看見了她15歲那年登上法國王后寶座的時刻,那時是多麼榮耀與風光。她仍舊高高的擡起頭,顯示她與生俱來的王者風範。沒錯,她在政治上輸給了伊麗莎白,但卻在精神和道義上毫無懸念的擊敗了英國女王。她的勇敢或許會被認爲是魯莽,她的果斷或許會被認爲是輕率,可瑪利亞仍舊是一個散發着無窮魅力的女人,敢愛敢恨,爲愛癡狂。她一生所渴望的不過是一個世人容許她愛的真心戀人,而非爲她頭頂王冠和至高無上的權利而來的虛僞君子,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卻以自己戲劇性的一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豔的一筆。

林語堂曾說,知道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爲同代人並無關係。讀傳記是在讀別人的一生,有的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是你還能夠看見他,在書籍間,在畫像中,在印花T恤的圖案裏,在週年紀念的報紙上。然而誰又能真正還原他們呢,只是根據歷史留下的隻言片語加之遺物粗略的描摹了一遍,他是你心中的模樣,他只能活在過往。可即使如此,你仍願意去了解他,去想象他,這便是傳記的魅力。

就好像有一個人在冬天曾輕輕叩過你的門,後來他走了。你透過貓眼向外望去的時候,是一片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