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觀後感

通過網絡收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蹟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妙手仁心 吳孟超》,邊看邊記,首先看到吳孟超治療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歲老人吳孟超的蒼桑與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吳孟超的那句“一線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給我強烈的衝擊力,我看到了吳老的崇高醫德。

吳孟超觀後感

接下來看到的病例是吳孟超手術割除了一個大如嬰兒頭的腫瘤,介紹了他鷹爪一樣的妙手,源於苦難的童年在馬來西亞割膠的經歷,他珍藏的那把割膠刀與他在手術檯的手術刀也形成了一種對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術的危險性,因爲是貼着血管的腫瘤,手術風險具大,訪談吳孟超時他說手術並沒有胡亂賭注,而是有着幾分把握的。原來在1975年時他就爲安徽陸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經驗,才以83歲高齡駕輕就熟地爲王甜甜手術,從中我看到了吳老精湛的醫術。

通過這些真實的故事、感人的情節、樸實的語言,我看到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吳孟超可敬、可親、可學的形象,實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讓我深受教育。

作爲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應該像影片裏的黨員吳孟超一樣,任何時候都把國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崗位上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地做着每件細小的貢獻。願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能在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崗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員的風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人人都獻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

借電視劇《醫者仁心》熱播之東風,全院也掀起了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醫精誠的濃厚氛圍。在醫患矛盾日趨緊張的今天,我們討論醫者仁心,就是要重塑醫者仁心風範,融化醫患之間的堅冰,真正實現醫患之間的和諧,像劇中武明訓與鍾立行一樣重新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並踐行 “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筆者認爲,醫者仁心是醫德的精髓,也是我們醫務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時刻要踐行的基本原則。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序中說:“人命至重, 有貴千方。一方濟之, 德愈至此。”這種“大醫精誠”的醫德精神, 自古以來便被救死扶傷的醫者奉爲圭臬。堅持發揚崇高醫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醫者仁心這種優秀傳統醫學倫理精神。深入探討這種“醫者仁心”精神的內涵,筆者認爲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救死扶傷的使命感

對於廣大醫務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傷,增進人類健康,全心全意爲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病人的健康高於一切,醫治病人疾痛是醫務人員的首要責任和神聖義務。我們要把把解除病人痛苦視爲義不容辭的責任,更加主動、熱忱地做好工作;也更會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在調節與病人、與社會的關係中自覺履行醫德規範。其實作爲醫務人員的我們,在工作中也希望能夠得到患者的理解與體諒,也常常抱怨有些患者無理取鬧。可是假如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轉換爲患者或家屬的角色時,卻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特殊的照顧,希望自己在檢查、治療時都能備受關照。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醫者生命攸關,“醫本活人,學之不精,反爲夭折;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更是充分說明了醫學的博大精深,醫者的任重道遠。患者將他們的健康和生命託付給我們,我們應當用一生對白求恩精神的堅持來回報他們。

2、“醫者仁心”的良心感

弘揚以仁愛爲核心的醫學倫理是醫學進步的基本條件和重要標誌,治病救人、“爲醫者仁”等倫理道德規範應當成爲我們自覺繼承、努力恪守、不斷髮揚光大的“信念”。好的醫德信念一方面來自於個人修養,更重要的來自於傳承。事實證明,一個缺乏醫德良心的人,不可能成爲一個關愛病人、建功立業的優秀醫務工作者;而凡是真誠治病救人、在醫學任何一個領域頗有建樹的醫務工作者都具有較強的道德良心感,他們用實際行動捍衛着對醫學的忠誠,把精力完全投入到醫學事業上。六安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徐皓同志,視患者如親人,處處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起早貪黑,任勞任怨的忘我工作,一切爲了病人,一切給了病人,壓力和挑戰都留給自己,積勞成疾,用自己的仁心與堅持爲患者解除痛苦,繼承和發揚着不畏勞苦、頑強拼搏、救死扶傷的精神,傳承着爲醫者的`道德“良心”,傳承着堅定的道德“信念”,這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氣,更需要信念和智慧的支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醫者仁心做了最好的註解。

3、審慎敬業的理念觀

醫學倫理學的理論、規範來源於實踐,是對醫學實踐中的道德關係、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爲的概括和說明,是在長期的醫療活動中形成、發展的,而來源於醫學實踐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又對醫學活動起着重大的指導作用。審慎敬業是職業道德的普遍要求,其在醫德行爲中作爲醫德義務、良心的補充,對實踐醫德要求具有重要意義。醫者應嚴於律己、堅定信念,牢固樹立“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更應該時刻保持一顆“仁心”,時刻以“病人”爲本,只有這樣纔會真正實踐人文精神的迴歸,樹立新時期良好的醫德醫風。醫務人員是否具有審慎敬業的道德修養,與病人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它既是醫務人員內心信念和良心的具體表現,也是醫務人員對病人和社會履行道德義務高度責任感和強烈同情心的鮮明體現。2005 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孟超院士說:“只要能拿得動手術刀,我就會站在手術檯上。如果能倒在手術檯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能保證完成手術的話,也決不再上手術檯,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自己之強。”說的多麼好,大醫精誠,這就是一代醫學大家對審慎敬業最好的詮釋。

4、淡泊名利的奉獻觀

任何時期的醫學道德都要求從業者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發揚救死扶傷的“大醫精誠”精神。但是,在市場經濟發達的今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毒素不同程度地侵蝕着社會的各個領域,醫療行業也不能倖免。曾幾何時,少數醫生遵奉金錢至上的錯誤理念,忘卻了自己的神聖使命,收受“紅包”、索勸回扣”、小病大治等不正之風愈演愈烈,使醫生聖潔的職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醫患關係也日益緊張。這不僅是醫者的悲哀,更是醫療行業的悲哀。在這種形勢下,恪守淡泊名利奉獻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吳孟超院士說:“醫本仁術,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醫生之於病人應該像子女視於父母,其首要不在於手術做得如何漂亮,如何名揚四方,而在於如何向病人傳遞親人般的溫情”。讓我們時時重溫這段話,用我們的仁心、愛心、細心、耐心去溫暖患者那飽受病患折磨的心靈。

“醫者仁心”四個大字,詮釋着“醫無德者,不堪爲醫”的中國傳統醫生職業理念。作爲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護人員,其道德和作風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精於專業、誠於品德”,“大醫精誠”的古訓應該重新成爲塑造醫者仁心風範的標杆,“白衣天使”的稱謂也將永遠激勵着全體醫護人員弘揚醫學倫理精神,爲廣大患者精誠服務。彪炳千秋的“大醫精誠”倫理精神,必將在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實踐中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