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呼吸化爲空氣》讀後感2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當呼吸化爲空氣》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當呼吸化爲空氣》讀後感2篇

《當呼吸化爲空氣》讀後感1

在放春節假期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的時候,隨手在書架上拿了一本專業方面的書和另一本名爲《當呼吸化爲空氣》的書放進行李箱。當時有猶豫了一下確定在過年看本書嗎?似乎覺得在大過年的熱鬧氣氛下,看這本書或者討論這個話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這是人生需要直面的話題之一不是嗎?那這樣又有何時間之差呢?

書的作者是一名叫保羅.卡拉尼什(PaulKalanithi)的男醫生。他成長在亞利桑那州的金曼,取得了斯坦福大學英語文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人體生物學的學士學位。其後於劍橋大學取得了科學醫藥歷史與哲學的研究碩士學位。還以優異成績從耶魯醫學院畢業。之後保羅一直在斯坦福,並以神經外科住院醫生的身份在與一個個神聖的“生命”打交道。

書中有描述到保羅在求學時期的回憶和在斯坦福住院部高強度的培訓的工作生活日常。從初接觸解剖人體的緊張到在神經外科面對過一個個不同程度病情的病人,到主刀了無數臺重要的手術等等,這一些經驗和付出,讓他的醫術有了飛躍般的進步,也收穫很多榮譽。從一個剛進去接受培訓,還不停跟在有經驗的前輩身邊學習的初出茅廬的男醫生,到可以成爲神經外科的總醫生。

按照大家所預想,保羅醫術精湛,事業處於上升期,也有一個陪伴已久且相愛的女醫生妻子(露西.卡拉尼什)。這樣的職業發展前景和身份,是多少人都敬佩和嚮往的啊~然而現實就像保羅說的一樣,從一個醫生一下子變成了病人,整個過程措手不及,慌張忙亂。也正是因爲自己是醫生,才更加明白得了癌症,自己將會面對的是什麼。這讓他不斷思考在人生最後與時間較勁的`階段,應該怎麼怎麼渡過以及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面對死亡,是什麼讓我們的什麼值得一活?

像露西所說,保羅並沒有故作堅強,他允許自己敞開心扉,展露脆弱,接受別人的安慰。就算身患絕症,保羅也活得很充實,還是充滿希望,希望充實地度過目標明確,意義深遠的每一天。看到書中保羅從發現身體的各種不適,到確診身患癌症,到之後每個階段治療的反應。這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的,甚至在身體極度不適的情況下,保羅還堅持回到醫院工作和主刀了很多手術,這是需要多強的意志力才撐得下來啊!我想那個叫“醫生”的崗位帶給他的不止是高薪,而是真正的熱愛和責任心,也是常年與生命打交道更讓他明白不能這樣在病牀接受治療且等時間奪取他最後的時光。他還想再留下些什麼,這也與他重新堅持寫作寫下這本書,並要求家人保證會出版這本書可以理解到,他更在乎讓人們引發對生命的思考等。

《當呼吸化爲空氣》讀後感2

從國中開始,我開始思考“死亡”的意義。當時的想法很消極,如果有一天我註定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那我現在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每每想到這裏,我便一陣後怕,也就不敢往下想了。

到了高中,我在閱讀時總會有意無意的關注有沒有討論“死亡”的書籍,也因此購入了不少絕症患者的自傳。隨着閱讀這類書籍,我雖不能理解跟死亡直面的感受,但至少也對站在生命的分界線上的觀感稍有了解。

可能因爲彼時我讀的那些自傳的作者不是醫生出身,死亡對他們而言仍然是神祕的,所以他們仍對是懼怕大過面對的,也會因爲死亡的到來慌了陣腳。這是普通人面對死亡最通常的反應,恐懼,絕望,慌亂,交織在一起。而保羅的這本《當呼吸化爲空氣》,卻將死亡,寫入了生命的意義中的一頁。

如果提前知道一部電影的結局,是不是觀影的體驗也會因此降低?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的”。那如果知道了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又該如何繼續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因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理解的不同而不同。人羣中的大多數人,都對生命的意義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卻很少有人有着明確,堅定的概念。生活的瑣碎總能讓人輕易放棄在這方面的思考。但保羅確實那人羣中的萬分之一。他認爲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奮鬥,死亡也無法將之改變。儘管提前到來的截止日期打亂了他的人生,他卻在短時間內重新振作,規劃。“如果只有三個月,那就陪伴家人,一年,就寫一本書,十年,就回歸手術檯救死扶傷。”

保羅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思索的一生,卻絕非快樂的一生。他也從未將快樂看成生命意義的一部分。這點他曾在書中明確表明“快樂幸福,並非人生的意義。”這個觀點和普世的價值觀是相悖的,我們努力工作,學習,都是爲了取得成績,最終獲得快樂幸福。可以說,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追求快樂幸福中度過。而保羅卻更加長遠一些,當然這份長遠也註定了他需要經歷的苦難比常人要多。他不僅想要自渡,更想渡化他人,理解生命,所以他選擇了醫生作爲職業。正是因爲他對人生超然的理解,使他面對死亡時沒有過多的恐懼,因爲他不眷戀塵世給他帶來的快樂,只遺憾自己沒有完成自己的意義。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或者有能力成爲保羅這樣的人。但是他面對死亡的態度至少可以給我們些許啓迪,快樂幸福真的是人生的意義嗎?是不是還有更深遠的東西等着我們探尋?創造價值是不是比自我滿足更有意義?

再次感慨醫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至少他們在自我價值的認識上比普通人更加深刻,他們不是的生命追求不只是以自我實現爲中心的。

保羅雖然在三十六歲就永遠的離開了人世,但他給這個世界的價值卻遠超他的同齡人。從醫時,他渡病人。患者在他的手中康復。從文時,他渡世人。讀者被他喚醒。他的文字變成了一盞明燈,引導着迷途中的旅人走上一條艱苦卻更有意義的道路。

有些人選擇了燃燒,不爲光芒萬丈,只爲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