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優秀閱讀感想讀後感1000字

一本經典的名著能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真理。《狂人日記》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讀書的體會與讀後感寫下來就當做是總結了。現在就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1000字名著讀後感吧。

經典名著優秀閱讀感想讀後感1000字

  1000字名著讀後感篇一

魯迅筆下的狂人可謂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實中,絕對會是人們眼中的瘋子。然而,當我們仔細品讀時,卻是發現了一些更深的東西。下面來說說我讀完以後的感受,也許並不準確,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

《狂人日記》的“一”中主人公(下文以狂人出現)在日記中寫到自己不見月亮三十多年,在現實中顯然不可能。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瘋言瘋語在這裏卻是狂人精神醒悟的象徵,也是文中其狂之開始。而對於趙家的狗看他兩眼感到害怕,表明他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

在世人眼裏,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衆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彷彿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下的臆想而已。但若真的把這當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衆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爲是發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1000字名著讀後感篇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爲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衆面前,併爲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爲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爲“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衆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敘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爲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1000字名著讀後感篇三

外國文學,作爲大學期間一門必修課,起初令我很是頭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除了文學背景之外,作品中長長的人名也是非常之頭疼.開課了,在我見了雷小青老師(同時也是我的論文指導老師),直至聽了她的課之後,我竟也漸漸的喜歡上了它.閒餘時間,去圖書館借過幾套文學書籍,其中的《紅與黑》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

書中最主要的三個角色:

1.於連:一個木匠的兒子,長得清秀英俊,一心想進入上流社會.

2.雷納爾夫人:市長夫人,長得端莊美貌.當她看到了年輕英俊的於連後,被他所吸引,不自覺地愛上了他.後來事情被人察覺,兩人不得不分開,但她仍然一心想着於連.後來教士逼迫她寫了一封誹謗於連的信,破壞了於連的婚姻.

3.瑪蒂爾德小姐:巴黎一個很有勢力的侯爵的女兒,長得天姿國色,但生性古怪.她後來也愛上了於連,並且不顧父親反對,堅持要嫁給他.

十八歲的於連外表英俊,儘管出身貧寒卻心高氣傲.他渴望擠入上流社會,卻又"對上流社會,只懷着仇恨和厭惡,事實上,上流社會只在餐桌的末端接納了他,這也許是他產生仇恨和厭惡的原因."在當時的法國,家庭教師在上流社會的眼中是與僕人一樣的級別,甚至連吃飯也不能與主人同桌.胸懷大志的於連儘管非常渴望擠入上流社會,非常珍視去市長家做家庭教師的機會,但他寧願繼續做木匠甚至逃離家鄉也無法忍受與僕人一起吃飯的侮辱,經過抗爭才被破格允許與主人同桌吃飯.他的堅強,他的高傲,他的虛榮,自尊心之強,在某種程度上是令人欽佩的.

雷納爾夫人對於連有好感,不僅因爲他年齡小,聰明,乾淨,對她視爲生命一樣重要的三個孩子很友好,還因爲於連的貧寒和可憐.於連沒有了母親,父親視他爲家庭的負擔,兩個哥哥甚至當着雷納爾夫人的面把於連打得"滿臉是血,昏倒在地".想到於連的不幸遭遇,她常常傷感地流下淚來.當她發現於連由於貧窮而沒有足夠的內衣時,終於決定瞞着丈夫送點錢給於連,沒有想到卻遭到了於連憤怒的'拒絕,於連將此看成是對他的羞辱.這不但沒有使雷納爾夫人產生惡感,反而更加敬佩起於連來.終於日久生情,不知不覺愛上了於連.

在那段時期,他與雷納爾夫人發生了曖昧關係,大部分是爲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凌辱.但是,紙醉金迷,利慾薰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於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慾望和野心.,

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裏不一的行爲居然得到院長的表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僞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祕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蒂爾德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雷納爾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爲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作者卻給予主人公於連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着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