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水紫陶工藝的社會實踐

篇一:關於加強建水紫陶工藝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的調研報告

有關建水紫陶工藝的社會實踐

(2017年5月5日政協紅河州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政協紅河州委員會

建水紫陶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及“手工拉坯、名人書畫、陰刻陽填、無釉磨光”的獨特工藝而聞名於世,具有質如鐵、亮如鏡、音如磐、潔如玉的特點,被譽爲“陶中瑰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並稱爲“中國四大名陶”。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建水紫陶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

按照我州“十二五”規劃和文化產業建設的要求,州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決定把“建水紫陶工藝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列爲州政協常委會調研課題。2017年4月11日至12日,州政協主席李保文、副主席陳軍率領部分州政協常委和文史委委員及相關專家學者,對建水紫陶工藝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建水縣人民政府的專題彙報,實地考察了碗窯村古窯遺址和紹康陶品、火寶陶藝、工藝陶廠、進興工作室、貝山陶莊、陶茶居、紫陶會館7家企業,並召開紫陶行業代表座談會廣泛聽取了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建水紫陶的發展歷史和工藝傳承保護情況

建水陶瓷歷史悠久,從該縣西漢古墓羣出土的陶丸、陶片表明距今兩千多年前建水就有了原始製陶業。據1980年國家陶瓷專家對建水碗窯村古窯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發掘考證,建水“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細陶”。產生於清光緒年間的建水紫陶最初是生產達官貴人的菸斗,政府禁菸後碗窯村陶戶改制花瓶、筆筒、汽鍋等陶器。從民國初年起,在紫陶上廣泛採用名家書畫、斷簡殘帖等裝飾,經刊刻填泥、燒製磨光後,建水紫陶呈現出典雅秀麗、自然斑駁、渾樸古拙、別具一格的金石韻味,被稱之爲文人陶又被譽爲“陶中一秀”,產品不僅暢銷滇南,還遠銷到東南亞一帶。新中國成立後建水紫陶在繼承中不斷髮展創新,創造了歷史的輝煌。1953年向逢春帶着80多件紫陶產品到北京參加首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以刊刻雕填、無釉磨光的獨特工藝受到全國工藝美術界好評,部分展品被選送到國外展出,由此建水紫陶被稱爲“中國四大名陶”之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建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紫陶作爲建水主要旅遊產品大力發展並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紫陶得到迅速發展。建水紫陶生產企業作坊2008年僅32家、產值2000多萬元,到2017年就發展到60多家,產值達6000多萬元。建水紫陶不僅暢銷昆明還銷往北京、上海、廣東、廣西、四川、重慶,部分還出口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建水紫陶燒製技藝2017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紹康和袁應德、馬成林、向炳成等7人入選雲南省和建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紹康陶藝、陶茶居、貝山陶莊、火寶陶藝等被列爲傳承點。目前,建水紫陶共有從業人員2000多人,其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人,有云南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人、高級工藝美術師3人、工藝美術師10人、助理工藝美術師47人,有掌握拉坯、雕刻、打磨等製作工藝的技術人員300餘人。爲促進紫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近幾年縣政府組織建水紫陶精品積極參加省和國內外的比賽、會展,先後榮獲金獎10餘項、銀獎30餘項、銅獎40餘項。2010年5月,13件建水紫陶精品作爲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在上海世博會雲南館展出,受到社會各界和世界各國來賓的稱讚,紫陶工藝品“哈尼茶貯”還被選爲世博會乙類高級禮品饋贈各國元首。目前,“建水紫陶”證明商標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初審,6月將獲得批准,“中國名陶之鄉·建水”已經申報成功。

二、建水紫陶工藝在傳承保護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紫陶產業發展定位不明、思路不清

建水紫陶(與錫工藝品一樣)作爲我州目前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影響力、最具競爭力的傳統工藝品牌,有着深厚的文化價值和巨大的經濟價值,對紫陶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無論政府、民間還存在着認識不深、信心不足等問題,還沒有清淅的思路和定位,也沒有制定完整的紫陶產業發展規劃。

第二,企業規模小,結構單一,市場開拓不夠

從投資層面看,建水紫陶生產企業投資上百萬的僅兩三家,大部分企業規模都在幾十萬元之間,初具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不足10家;從發展業態看,產業專業化分工發育不足,企業小而全,資源供給、研發生產、營銷物流均各自爲陣,市場開拓不夠,競爭力弱,形不成合力,不利於產業發展;從產品結構看,建水紫陶產品種類單一,紫陶工藝品、收藏品與旅遊紀念品、日用品的構成比例不盡合理,許多產品雷同,創新不夠。

第三,企業優秀的管理人才、工藝技術人才缺乏

建水紫陶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家庭作坊式企業居多,在管理、技術人才的培養引進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同時製陶工藝傳承人和高端技術人才年齡偏大,後繼人才儲備不足,影響到紫陶工藝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紫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建水雖然擁有一批製陶工藝美術師和技術人員,但總體上文化水平不高、藝術修養不夠,其產品的藝術創新力弱、文化內涵淺,更缺乏國內書畫名家參與,導致建水紫陶藝術精品、珍品不多,在全國的認知度不高、影響力不大。

第四,建水優質陶土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

陶土資源儲量不清,沒有專門進行過勘查,無保護規劃措施,無序開採、濫用浪費優質陶土現象突出,甚至出現陶土資源外流到昆明、宜興等地。目前在碗窯村有4個持採礦許可證的磚廠在大量開採使用優質陶土,還有陶土資源枯竭的省內外製陶企業作坊到建水大量購買優質陶土外運,從長遠看不利於紫陶產業的持續發展。

三、加強建水紫陶產業發展的建議

當前,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得到了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及大力支持,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州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建水縣廣大幹部羣衆,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站在培植紅河州文化產業的戰略高度,把建水紫陶合力打造成爲紅河州、雲南省乃至西南地區的著名工藝品牌,使之成爲我州又一張靚麗的最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名片。爲此,我們建議:

第一,確立目標,理清思路,大力推動紫陶產業發展

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保證紫陶產業的綠色發展和紫陶產品的生態品質,樹立“科學發展、生態紫陶”的總目標。積極實施“資源優勢促產業發展”的戰略,大力推動紫陶產業發展。按“傳承工藝、創新提升,傳統產業、現代打造”的思路,正確處理好紫陶工藝傳承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關係。一方面,建水紫陶的價值和特色是純手工藝術品,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優勢,積極有效地發展藝術陶、陳列陶、禮品陶,吸引省內外和國內外製陶大師、創意設計名家、著名書畫藝術家參與,提高產品的工藝水平,提升紫陶的文化品位,推出更多的大師精品之作,共同打造紫陶藝術精品、珍品,把“建水紫陶”品牌做精、做細、做強。另一方面,要充分藉助“建水紫陶”的影響力,按照產業發展的規律,積極穩妥地拓展市場範圍廣、應用面寬的日用陶、裝飾建材陶、園林陶、工業陶或包裝用品陶等產業門類,真正實現紫陶產業的全面發展。在這方面,市場是導向,穩妥是關鍵,相關部門應儘快制定紫陶研究與發展的整體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應當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精品陶之路,一條腿走實用陶之路。精品陶要創新提升,加快發展,創品牌;實用陶要積極探索,穩妥發展,做大做強。

第二,突出特色,因勢利導,推動紫陶產業逐步向集羣化園區化發展

首先,要突出特色,搞好紫陶小鎮的規劃建設,實現與建水歷史文化旅遊的有機結合。建水紫陶源於碗窯村,歷史悠久,在產業發展中應按照“既尊重歷史,又照顧現實”的原則,以碗窯村和古窯遺址、龍窯等文物保護單位爲基礎,分期分批規劃建設獨具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建水紫陶小鎮”。對碗窯村的交通道路和村民的房屋、現有紫陶企業作坊進行立面改造,統一建築風格,合理佈局,區分功能,形成一個嶄新的具有建水歷史文化內涵和濃郁的地方特色的旅遊景觀區。這樣既不會人爲地割斷建水紫陶手工工藝傳承的歷史淵源,又有利於與建水歷史文化旅遊的對接,互爲依託,共同發展。

其次,要超前謀劃,統籌兼顧,切實抓好“雲南省建水紫陶特色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推動紫陶產業集羣化發展。園區建設要着眼於提高紫陶全行業綜合競爭實力,加大開放力度,集聚市場資源要素,進行資源整合,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要實施紫陶園區招商和項目招商,激活企業資本、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實現紫陶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依靠科技進步,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提升紫陶工藝裝備和產品設計水平,提高產業效益,迅速形成一批能夠接受大批量訂單的大型紫陶企業,着力打造紫陶集羣生產基地。一是以長遠發展的目光超前謀劃園區的整體規劃方案,既要請起點高大手筆的專業公司設計,又要結合建水的歷史文化特色,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特別是紫陶協會、研究會和行業代表人士的意見,認真組織專家評審;二是完善園區功能,其經營規劃要以紫陶爲主,進行綜合利用。既要有產業化生產又要保留純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同時可同步發展如書法繪畫根雕奇石的藝術品市場、古玩市場、會展中心、畫家村、民族民間藝術、陶吧、酒吧、美食小吃等相關地方特色產業。三是園區規劃要統籌兼顧開發商和紫陶生產企業作坊雙方的利益,實現雙贏,園區新徵用地的用途應將紫陶生產企業作坊用地與招商引資商業開發用地區分開,促使現有紫陶生產企業作坊入駐園區。

再次,要做好產品結構的合理佈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要科學地制定近期、中期和長期的發展目標,在產業發展中按高端、中端、低端三個層次,進行合理佈局。高端產品要注重藝術創意、設計研發,突出產品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體現的是收藏、陳列、鑑賞的藝術文化內在價值,走歷史傳承與現代創新相結合,東方文明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地方民族元素與世界民族元素相結合,多元文化藝術配合的道路。鼓勵創意創新,鼓勵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積極吸引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製陶藝術大師到企業來,積極燒製藝術精品陶、禮品陶。中端產品要引進資金和外地實力雄厚的企業,整合本地資源,組建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紫陶工藝品、禮品和旅遊紀念品龍頭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以滿足廣大國內外遊客的需求。低端產品要積極開發日常生活器皿、工業用陶和裝飾陶,滿足中低消費羣體的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在主導發展紫陶的同時,還要在挖掘建水歷史已有的陶瓷品類宋青瓷、元青花、釉陶等方面下功夫,使之發揚光大,作爲紫陶產業發展的多元補充。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服務管理,努力營造紫陶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建水紫陶是我州最具地方特色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是我州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要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對紫陶文化的保護、策劃、開發、宣傳和推廣,擴大影響力;要通過舉辦博覽會、參加展示會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溝通;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手段加強廣告宣傳,實現借勢文化,拓展市場的目的。同時,要加強對紫陶生產企業的管理,規範企業行爲,維護行業的有序發展。州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立足州的層面對建水紫陶工藝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產業發展,從土地、信貸、招商引資、信息服務和幫助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給予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扶持資金主要用於產業規劃制定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的快速發展。此外,較之其他名陶,建水紫陶無論是產業規模和產值,還是品牌知名度、影響力都無法比擬。建議專門組織人員到江蘇宜興和江西景德鎮等地參觀考察,學習借鑑他們探索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成功經驗。

第四,實施人才培養引進戰略,建立紫陶產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交流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針對技術人才後繼乏人的狀況,在紫陶產業發展中,一要引導企業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人才培訓計劃,培育優秀的紫陶生產技術人才,以保持企業的發展後勁;二要培養紫陶企業管理人才,加強對人才培訓的宏觀指導,組織實施人才培訓計劃,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三要引進高級科研和創意設計人才;四要引進專業營銷人才,組建有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商業頭腦的專業營銷隊伍,積極拓展市場。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大企業合作,爲紫陶企業培養各類高端專門人才,推動紫陶產業的發展。此外,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申報、升級工作。

第五,堅持科學發展,制定陶土資源的保護利用規劃,並嚴格實施

縣人民政府應儘快組織有資質的地質勘探技術單位對建水縣陶土資源進行普查勘測,全面掌握陶土資源的總儲量、分佈位置、品質及化學成分等。要儘快制定出臺陶土資源保護利用的規劃和措施,明確劃定保護區域,實行許可證制度,加強對優質陶土的科學管理,合理採集使用,嚴禁亂挖、亂採、亂建和外運,杜絕陶土資源的浪費和外流,避免外地企業的不良競爭,確保建水紫陶產業的持續發展。

篇二:建水紫陶的製作工藝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境內。傳統制泥方法是:將不同的製陶粘土分別搗成粉末,篩棄粗砂後,按製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進行配比,再放入缸內加水製成漿狀攪拌淘洗,待含砂漿泥沉落缸底,便用勺取上面的漂漿倒入另一隻缸內作再次淘洗。如此反覆五、六次之後,讓其在封閉狀態下自然凝幹成泥,這是的泥料已經膩如膏脂,無絲毫砂粒。由於泥料的細膩,在溼潤狀態下的可塑性相對較弱,因此,建水紫陶一般不採取灌漿注模的方式製成器型,也不宜於製作大型器件,也因爲此特性,也成就了建水紫陶可以在器物表面做細微雕刻填泥和無釉磨光的特殊工藝。這便是建水紫陶與其他含砂陶器最本質的區別。

時至今日,建水製陶仍固執地沿用着數千年前發明的製陶工具,在簡陋的陶車上手工拉坯完成陶器的造型。拉坯是整個製陶過程大師級地位的環節,因爲同一種器型的典雅與媚俗、雄渾與小氣,都是源於拉坯時的微釐之差。

文人的字畫移位於紫陶之上,是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爲一種經典。以陶爲紙,既要保留筆墨的法備氣至,又要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溼潤狀態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須由厚實的懸肘運筆功底。紫陶上的字畫不以斑斕的視角衝擊取勝,而以一種純潔安詳的淡雅與觀者交流,傳導出的是一種優美單純的寧靜。

建水紫陶的魅力,還在於其雕刻填泥工藝所構成的陶製泐痕與纖毫圓勁之間的對比融合。對陶坯落墨後,刻工藝人立刻將溼潤狀態下陶坯上的墨跡雕刻成模,刻痕切口光滑而棱角分明,並無刻石般線條自然崩裂的糙刺邊沿。然而,妙處在於,刻模經填泥、修坯、風乾、焙燒、分次打磨拋光以後,線條居然呈現出好似經千年鏽蝕風化而斑駁陸離的肌理變化,於是便有了金石之氣的天生古拙。刻工藝人多爲女工,且大多不諳字畫之理,但她們對泥性和刀技十分熟悉。

建水紫陶的坯土是以氧化鐵爲主要呈色元素的紅色粘土,填色的泥料則是含硅的白色粘土,一些灰綠的、淺絳的、橙黃的天然彩泥被奇妙的敷上了紫色的陶坯,這種人爲的創新和發揮,極大地彰顯了建水紫陶的藝術表現力。“殘貼”便是將在陶坯上施泥爲彩的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殘貼的做法是:將坯上的字畫分別以陰、陽兩種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不過五六塊,少則兩三貼,讓觀者心隨神移,浮想聯翩。

激情的刻刀,風花雪月的童話情節。建水紫陶的魅力,其風花雪月的雕刻物是必不可少的,其雕刻填泥工藝所構成的陶質印跡與纖毫圓勁所構成的美是世人所追崇的。陶坯落墨後,刻工藝人立即將溼潤狀態下的陶坯上的墨跡雕成模,即在事先畫好圖案的陶坯子上雕刻;再者可直接在陶坯子上自由雕刻梅蘭竹菊圖案。刻刀鋒利,刻工激情,起落之時游龍走鳳,方寸之間妙趣橫生。

磨陶如杵,金玉之光閃爍。紫陶初出窖爐表皮粗糙一身火氣,無金玉之光,雖有型有樣且可稱大功在望,但畢竟少了紫陶清瑩明淨光潔如鏡、質若綢緞的高貴品相,缺少了金玉之光,或是少了“畫龍點睛”之功德圓滿。因了泥料無砂的細膩,可經過精細的打磨而使陶明如鏡,也因了高溫的焙燒,陶質堅硬若鐵,人工打磨異常艱難。打磨一件上好的紫陶作品,要通過七八道工序,使用不同的工具,以“鐵杵磨成針”的意志和耐力才能完成。